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商业三国-第6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纺织羊毛了。”

    “好呀,这样一来,青州出云对北方游牧部族的控制将会更加牢固。我们与他们将成为同一经济纽带上的伙伴,经济的力量将会把他们牢牢捆绑在我们的战车上。”刘备连声赞叹。

    珍妮机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只要把现有织布机的纺锤由水平状态变为直立,让纺锤能垂直转动,这就是珍妮机的雏形了。若让几具并排的纺锤同时转动,就可以纺出好几根纱来,而带有8个竖立纺锤的纺纱机,就是“珍妮纺纱机”。它用人作动力,整台机器包括一个手摇轮和一排并列的纱锭。用手摇动轮子,不用手指的帮助,棉花羊毛就能够同时纺成8根纱线。它的功效至少比过去提高40倍。

    然而,看似简单的珍妮机却是近代工业最高科技,其精密的齿轮轴承传动设备容不得半点误差,八个竖立的纺锤必须精密的保持一致转动(有误差,就无法织出密度均匀的布匹)。只有在了解齿轮啮合基本定律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出现这种机械。所以,先有蒸汽车床(精密车床),后有钟表(能计量时间的精密齿轮系统),再后有齿轮啮合定律(作用力精密地均匀施加在8个甚至18个转轴上),最后才有珍妮机。

    有了珍妮机,低强度的纺织工作就可以大量吸纳妇女参加。而临淄本来就有悠久的纺织历史,熟练的工匠并不缺乏。通过大量采用珍妮机,可以带动齐国郡的经济走上高速发展,各部族往来齐国郡出售羊毛,购买生活必需品,又可以让广绕的影响扩大到草原深处。

    “嗯,东莱的15万罪兵我已经有了用途,让他们整修河道,在河道上安装出云水磨。然后,开始我们的纺织时代。”刘备眯着眼睛,手托着下巴说。

    “你不是原打算把他们派往琼州(海南岛)方向,然后让他们航向印度,航向罗马嘛?”

    “航行到琼州,沿途必须有接应,等连云港建成了再说吧”刘备解释说。

    “可是,印度文明已经开始和我们接触,再晚个几十年,岂不令人遗憾?”周毅满脸的神往。

    “方今战乱啊,若我们连根本之地也守不住,何谈文明的交流?”中原乱世已起,在这动乱时代,将15万生力军遣往大海,万一有事,哭都来不及。

    遥望西方,大约同一时期,地中海已进入黄金时代(部分史学家也称其为虚假的黄金时代)。此前,早在汉代大约500年前,埃及的托勒密二世成功开掘连接红海港口苏伊士和尼罗河三角洲最东部的运河。这条运河,提供了地中海和红海之间的水上直达通道。与在这时候,一位不知名姓的希腊水手,弄清了季风的季节和方向(“希帕罗斯”不是这位希腊水手的名宇,而是这位希腊水手所驾驶小船的绰号)。

    对季风规律的发现,使罗马人从埃及到印度河三角洲的“穿梭旅行”时间大为缩短。到了汉代,他们的大海船已经能够直接驶过曼德海峡和印度南端之间的公海,甚至绕过锡兰,在印度东部海岸的阿里卡马杜尔建立一个货物集散中心。

    罗马帝国,正是依靠自己的航海技术,自亚欧非三个大洲掳掠了无数的财宝、粮食、以及奢侈品,导致罗马物价低廉。相对于青州粮价每石22钱,此时的罗马帝国货币已贬值到毫无价值的地步,也为后来罗马帝国的覆灭埋下了隐患。

    就在同一世纪,印度水手效法希腊人,学会了径直穿过阿拉伯海的技艺。部分印度水手从印度东部海岸的港口,直接驶过孟加拉湾,到达马来半岛。有些印度船员把船开到克拉地峡,把货物运上岸,然后在暹罗湾将陆路送来的货物装船继续航行,来到中国海。他们既带来货物,也带来了印度宗教。同期,佛教开始在中国流传。这就是周毅所说的“印度文明已经开始和我们接触”。

    在中原战乱的同时,另外几大文明开始了相互渗透,交流。埃及的航海技术,希腊的哲学艺术以及印度的建筑艺术和罗马的文化,又向新的地区发展。在此期间,在今天的柬埔寨和越南南部,掀起了印度化的第一个**,佛教开始自己的征服历程。而希腊罗马建筑艺术,也同时在贵霜帝国(大月氏的一支。公元前2世纪初,居于中国的西部敦煌与祁连山之间,约公元前165年为匈奴所败,迁至阿姆河,在这里征服了大夏。并进一步侵入印度,占领了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赢得了新的地盘,尤其是在贵霜帝国的都城咀叉始罗(克什米尔)。

    四大文明,竟如此接近,可惜中国却陷于战乱之中,无暇他顾。错过了腾飞的时机。想起来真是令人黯然。

    “气死人了”就在刘备越想越悲愤时,太谷城孙坚也气得浑身发抖:“策儿,这就是你招来的青州兵马?”

    孙坚面前,一支千余人的队伍整齐地接受他的检阅,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呀?老的老,小的小,千人当中,一群十七八岁的童子占了大约两成。虽然这些人站的还算笔直,瞧那队列也似乎很严整。但服装杂乱,气质中似乎匪气多了点。

    而这群人渣,正是一月前孙策依据与青州签订的盟约,在青州招揽的士兵。

    “父亲,不要小看这些人,他们都是青州经过审查,认为合格后才转交给我们的,尤其是那群童子。那200童子,是刘备培养了五年的童子军士兵。我好不容易才让青州督军府批准他们来此。”孙策极力辩解道。

    青州人士第一次作为外籍兵,参加盟友的部队,为了不给青州丢脸,每个招募的士兵都需通过督军府的审查。然而,青州民富,对于青州人来说,在自己家乡履行兵役,或在家乡劳作,足够养活家人了。至于把士兵作为一种职业,把战斗当作一种乐趣——刘备培养的尚武习气还没有那么深入人心。

    “你这样的瘸腿来凑什么热闹?”孙坚指着一名装着一条木腿的老汉,愤怒的责问:“你来这里干什么?”

    “报告将军,我乃冀州涿县老兵。名叫陆毅,六年前追随主公自家乡来到青州,临淄城下一战,在下失去了一条腿,主公安排我定居广饶。可我受伤的早,与我一起参军的同伴,现在都是士民(武士)了,在下还是个功民。听说将军这里同功同赏,在下想来,再挣点军功。”

    “再挣点军功?你能干什么,你会干什么?”

    “报告长官,在下受伤退役后,一直在乡间帮助我家主公训练乡勇。对士兵的训练技巧,受过我家主公专门培训,在下能为将军训练出一支军队来。”

    哦,人才呀。会训练军队的人,哪怕学了点皮毛,那也是类似于禁的人才。孙坚立刻改容相向:“失礼失礼,先生请入帐,与我军中司马商谈一下。”

    老兵一挺胸脯,答:“上官问话,士官尉佐必须起立,致敬回答——此乃军中铁律。将军不问完话,小兵不敢从容。”

    孙坚听完,不敢勉强,遂走近下一个士兵,仔细打量。

    这名士兵面色白净,手脚却异常粗大,老茧密布。孙坚问:“你叫什么?什么身份?为何来此当兵?”

    那名士兵一挺胸膛,简短地回答:“在下姓刘,名淮,字子英,乐安人士,准慧民(预备慧民),能写会算,略通后勤补给工作,来此,也为挣取军功。”

    “能写会算,略通后勤补给工作。好,也是个人才,可是这样的人,不在青州争取出头之日,来我这里当兵,为什么?”孙坚暗中嘀咕,疑惑地再次打量着刘淮。

    老兵陆毅一敲胸甲,道:“报告长官,我有话说。”

    孙坚回首,命令道:“讲”。

    陆毅再度敲击胸甲,行一军礼,道:“报告长官,刘淮原是罪民,他父亲刘布发动乐安叛乱,他本人指使刺客行刺我家主公,后被主母赦免。

    三年前,他通过考试成为准慧民,但是,由于有罪民的身份,三代之内只能为书吏打下手,不能亲自做官。他的母亲与妹妹还居住于城外破房内,白天禁止出门。只有获取了军功,他才能正式获得慧民身份,他的母亲和妹妹才能居住在城内。但是,青州军队不会接受他。为了取得战功,他只有到将军这里参战。”

    罪民?孙坚深吸了一口气。不等孙坚开口,陆毅低声嘟囔道:“其实,这里除了那两百个小兵蛋子,几个像我一样不知死活的老兵,其余人都曾有罪民身份。”

    “不过,将军放心”,陆毅一挺胸膛,傲然补充说:“他们为了挣取军功,一定会死命作战,不死不休。”

    孙坚了然。

    随即,孙坚再问陆毅:“像你这样的老兵,这里有多少,你把他们全找出来,我要重用你们。”

    “将军”,陆毅一挺胸膛,回答:“我们可以帮你训练队伍,不过,青州这支队伍我们可不能带。”

    “哦?孙坚问:“为什么?”

    陆毅低声回答:“那200个小兵蛋子,我们指挥不动,他们级别比我们高。”

    孙坚感兴趣地走近童子军队伍,仔细观察。

    这群童子军身材尚未有长枪高,不过,他们却是队伍中,难得的服装整齐的一群人。这些十七八岁的童子们一个个小脸昂的高高的,脸上充满了傲气,目不斜视地直视前方。

    “杀过人吗?”孙坚询问其中一名童子。

    “没有!”

    “那你来干什么?”

    “来杀人!”

    “怕不怕?”

    “不怕,我在草原杀过狼。”

    能杀狼,好胆量,至少说明他熟悉搏斗技巧,射箭技术。孙坚脑袋转了转,问:“你们都学过什么?”

    那小孩偏过头,仔细地打量孙坚,断然回答:“军事秘密,恕不奉告。”

    这么大的小屁孩,居然说什么“军事秘密”,孙坚怒火上涌,正准备进一步威逼,程普慌慌张张地跑进来,禀报:“青州督军府大都督田畴田子泰来访,看他的样子,有急事。”

    “快请”,孙坚满肚子的苦水,正好需要找人发泄。

    田畴满脸大汗地跑进来,一见孙坚,劈头就问:“那群孩子呢?”

    好没有礼貌,孙坚皱了皱眉头,用下巴示意。

    田畴看见那群童子军,长出一口气,浑身松懈下来,转身对孙坚拱手:“文台兄,我忙于泰山事务,代理督军的人不熟悉情况,批准了这些孩子过来,还望文台兄看在两家友好的份上,准许这些孩子回家。”

    孙坚不悦的回答:“我听说玄德公最重信义,可你看看,你们就是这样履行协议的嘛?再说,这些士兵已到我营中,难道今后玄德公随便一召唤,他们就必须回去嘛?”

    田畴脸色微微一红,回复说:“我随身带来500骑兵,我以200骑兵换回这200童子,如何?”

    有问题,有大问题。傻子都知道,成年人的战斗力比童子强,青州宁愿以200成年军人换200童子——刘备不傻,他会干不占便宜的事?

    孙坚断然回绝:“一入我营中,就是我的士兵,归我统属。如今点校已毕,根据协议,他们在服役期满前,只接受我的统领。”这时,孙坚也忘了向田畴诉苦,想绝对不想更换这群大多数由罪民组成的军队了。

    田畴一咬牙:“给你500骑兵,换不换?”

    孙坚摇头:“田公若再纠缠,我就要去信责问一下玄德公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