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商业三国-第6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瘦?才从食人区过来的信使闻听这话,腿有点发软。

    “没有行李……”信使说这话时,已带上了哭腔。

    “嗯,肉还挺瓷实,经的住折腾,就他吧。天色不早,马上就要开始了,快去秤重”。全副武装的尉官插话道。

    肉瓷实,还要秤重量,计算斤数吗?青州也吃人呀!使者吓瘫在地上,连声呜咽:“我的肉发酸……”

    乡绅发言了:“看来是个外地人,只是,时间紧迫。来不及审查了。看他的打扮是个书生——百无一用是书生,不会出什么大麻烦。我们通融一下,让他上路吧。”

    上路?要杀人了吗?信使痴痴呆呆,任由几名车夫连拉带拽地把他拖到秤上。几名车夫似乎嫌他份量不足,顺手让他背上一个布袋,布袋中装满石子,经过几番添添加加,方才对他的重量满意了。

    不记得什么时候到了马车上,车厢内,同伴连声的催问惊醒了信使。

    “什么?”信使茫然的问。

    “多少钱?”车厢内同伴再度询问。

    “什么多少钱?”使者心里疑惑,看来,自己是当了“菜人”了。

    “我问你,参加这个比赛,给了你多少钱?”

    比赛,吃人还要比赛?青州好凶猛——使者按耐不住好奇心,探问:“什么比赛?”

    同伴露出恍然的神情:“外地人?嗯,原来你什么都不知道。嘿嘿。”

    车内,另一个同伴含着笑意给信使解释:原来,今日是青州“马车夫日”。这一日,各地同城马车夫间要举行竞赛,从自己的城赶着一辆马车,拉最少三名乘客到广绕,看谁的马车快。乘客的体重总数必须相同,经过三名当地官员公正,马车在正午时分出发。

    这三名乘客必须是自愿找上门来的乘客,所以,当地官员在乘客不开口之前,为视公正不能说话。乘客的体重不够,必须拿石子增补重量。由于这项比赛是比谁更快,路途上乘客需尽量少的休息,所以,搭乘的乘客不仅不用付钱,还可以拿到马车行补贴的少量钱财。同伴刚才是在问,马车行许诺给他补贴多少钱。

    原来如此,信使松了口气,答:“这个,来时匆匆,马车行未曾提起。”

    “嗯,若是正午时分,马车行凑不起三个乘客,这说明马车行生意不行,必须放弃参加比赛。你是最后一个人,马车行应该给你重金,若是马车行不提及补偿,按惯例,你到了广绕城,可以要求车行给你安排食宿。”车中同伴好心的提醒信使。

    “这种比赛有何用?众车行为何如此热心?”信使问。

    “官府的驿马传送信件,必须快。每年举行这种比赛,是为了选出各地最快的驿马。获胜的马车行,可以获得官府一年的信件传送契约,还可以在马车行所有的马车上,加一个星型徽记,获胜的马车夫也可在自己的制服戴上星型标志,马车行还可以借此标志招徕生意。故此,所有的马车行、马车夫对这一比赛都很热心。”

    “哦,原来,秤重不是为了吃人”信使明白了这一切,心情顿时轻松起来。

    一路上享受着马车行免费的饭食,信使顺利来到广绕,婉拒了马车行的食宿安排,信使直奔广饶城主府,投递信件。

    “城主不在府上,你是怎么来到广饶的?”见到信使,青州主薄简雍心内一惊,急忙询问。

    经过信使叙说,简雍明了了一切,沉思一会,断然道:“走,我领你去见玄德。”

    “好亲切的称呼。”信使心内嘀咕,随简雍来到了广绕城南一座未完工的高楼前,刘备正在那里督造。

    广饶城,由于城墙修建的异常高大,经过六年的奋战,只完成了城西与城南的城墙建造。这座楼就是为了纪念南城墙完工,而特意修建的。如今,它有一个特殊的使命,在即将到来的各部族盟誓大会上,充当会址。

    这是一座完全用石料建成的长条形高楼,一别于过去全用木料建成的楼台。楼主体高五层,五层之上,四个角上再突起四座八角形方塔,总共高八层。楼中心,一座十二层高的六角尖塔直立而起,尖顶深入在云端。而刘备正在其中一座角塔上,用望远镜观看主塔上的工匠铺设铜瓦。身边,簇拥着许多乡绅(元老)打扮的人。

    简雍来到刘备身边,看到刘备神情专注,不敢打搅,悄悄摆手,示意信使侍立在一旁。

    借此机会,信使打量着塔内情景。塔四角,树立着四根青铜圆柱,柱上没有雕刻花鸟虫鱼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只是朴素地铸出几个棱角。除了这四根圆柱,大厅中空空荡荡,再没有任何支撑物。眺望主塔,其上的瓦片泛出粼粼的青光——竟也是青铜制成。

    “好开阔的厅堂,好阔气的手笔——用青铜做柱子瓦片,真奢侈。”使者信中暗暗嘀咕。

    (ps:约在公元前2世纪,罗马开始使用火山灰混凝土成为独立的建筑材料,到公元前1世纪,几乎完全代替石材,用于浇筑拱券石柱,也用于筑墙。公元一世纪中叶(汉恒帝时期),罗马出观了十字拱,它覆盖方形的建筑空间,把拱顶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无需连续的承重墙,空间因此更为开敞。柱子之间跨度竟可以达到25米。以巴尔贝克太阳神庙为例,厅堂中45根柱子,每根高19。6米,底径2米,重500吨。所以,青州当时出现这样的建筑,完全符合当时的生产力。)

    “宪和,明日开始,往这里搬迁典籍。五层主楼里,第一层为文学,主要是诗词歌赋作品,第二层为术学(数学)和医学,第三层为机械学,第四层历史典籍,百家思想,第五层嘛,为军事学工程学著作。四角方塔开放给功民读书游览,中央尖塔作为盟誓场所,开放给各部族、各郡县元老。另外,每月十五,五个塔全部开放,准许各郡县百姓游览。”刘备放下望远镜,叮嘱道。

    使者心内一惊:这样一个巍峨的建筑,竟然不是作为宫殿,作为自己的居所,而要把它作为一座书楼。刘备违背祖制建这样一个高楼,全然不是为自己。他难道不怕塔上的人居高临下,窥视自己的后花园?

    这句话,全然颠覆了使者心中的价值观念,好像万丈高楼失了脚,使者失魂落魄,连简雍连声的呼唤都没有察觉。

第四章 群雄割据 第三十三节 吹捧

    刘备这时才注意到简雍身边的信使,惊问:“此何人也?”

    简雍回答:“袁车骑派来的信使。”

    刘备再惊:“他是如何进入青州的?”

    简雍三言两语解释了信使的经历。刘备颇感兴趣的问:“使者如此聪明伶俐,看来袁本初选对了人,不知使者如何称呼。”

    “军中主薄陈琳陈孔璋”。

    陈琳?刘备听到这个名字,眼中掠过一阵杀机。

    这个陈琳是汉魏间著名文学家,也是中国谩骂派的起源,粪青的鼻祖。他是“建安七子”之一,字孔璋。年龄约与孔融相当。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陈琳避难出逃至冀州,入袁绍幕。袁绍使之典文章,军中文书,多出其手。最著名的是《为袁绍檄豫州文》,文中历数曹操的罪状,诋斥及其父祖,极富煽动力,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一战,袁绍大败,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籍同管记室。

    陈琳开创了一代文风,那就是:诋毁一个人的观念,不与他就事论事讨论,而是从谩骂开始,从对方的祖宗三代**起,等骂倒了对方这个人,也就认为否定了对方的观念。至于对方观念是否有可取之处,则不在**派考虑范围内。

    杀还是不杀?这是个问题。沉吟许久,刘备下了决心:若是这块土地的机制和土壤适合产生谩骂派,杀一陈琳就能阻止谩骂派的诞生吗?反之亦然——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简雍看着刘备的脸色,小心地问:“如何处置?”

    简雍所问,不是问陈琳如何处置,毕竟他是袁绍派来的使者,袁绍暂时还代表朝廷。既然他已到了青州,无论如何不好光明正大地收拾陈琳。

    刘备明白,这是在问:如何处置涉嫌私自放外人进入青州的牟县马车行与当地官吏。刘备恨恨地说:“虽然,马车行之间的竞赛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客人,服务官府。官府按惯例只能作为公正人,不能干涉民间相互争利的事情。可是,牟县马车行与当地官吏不加详查登记,私放外人入青州,违反了治安法、军事管制法。你下命令,命令刑司逮捕相关人员,依律判决。”

    一个身着紫色官袍的官员长身而出,自告奋勇:“还是我来写吧。”

    刘备亲切地笑着,回答那位官员道:“这不过是个小吏犯事,怎好劳动文举公的大手笔。”

    文举?陈琳立刻整了整衣冠,恭敬的向文举公施礼:“失礼失礼,这位可是一篇短赋迫降东海臧霸的北海孔文举公吗?”

    孔文举(孔融)自矜地回答:“孔璋兄也知此事吗?”

    于是,两个酸儒开始了彼此相互吹捧。

    孔融在刘备强大的武力压境的背景下,一篇檄文迫降东海臧霸,自己颇有点自得。听陈琳说出大名后,马上跳出来毛遂自荐,目的就是为了这一刻。

    享受着陈琳的恭维,孔融心头一热:可算找见儒士的感觉了,青州在刘备的统领下,众人都不尚繁礼,官府文书也尽量通俗。这种引经据典的交谈方式,那文绉绉的相互谦逊礼节,孔融已多年未见了,这谈话让孔融浑身上下毛孔顿开。

    “真是舒畅呀”,等孔融回过神来,整个塔楼只剩下了三个人:他与陈琳。还有一的蹲在角落里,捂着满嘴牙的典韦。

    “玄德公呢?”孔融问。

    典韦捂着牙,伊伊唔唔地回答:“主公到主塔去了,临走时,吩咐我留下来告诉你:这个小子由你招待,等主公忙完了手头的事,再接见他。”

    孔融兴奋地邀请陈琳:“孔璋兄,走,我们回府畅谈。”

    典韦再次开口:“孔太守,主公说:今晚不许你借宿城主府,你们两个酸儒在一起,主公的牙就要倒了。”

    孔融理直气壮地回答:“胡说,我在广饶没有府邸,不住玄德那里,住哪里?走走走,孔璋兄,休要管他,我们去城主府,到我屋里详谈。”

    陈琳紧紧追随孔融来到城主府,才一进孔融借住的客房,孔融便连声呼唤侍从们拿酒上菜。等仆役们退下。陈琳迫不及待的开口询问:“文举兄,我见青州百姓对玄德公异常恭敬,为何独文举公如此不客气。难道,你不怕刘玄德震怒吗?”

    孔融抿了一口酒,傲然地解释道:“孔璋兄,看来,你是不了解青州,不了解刘玄德。也是,这几年青州借口剿匪,封闭了对外联系,只有青州人自己走出去经商,外人难得进入。所以,你们不了解青州,也是理所当然。”

    陈琳挪了挪身子,问:“此话怎讲?”

    孔融甩了甩长袖,答:“青州,是个等级最森严的地方,然而,也是等级最不限制的地方。说它等级最森严,是因为青州连百姓都分为几等,每个等级都规定了相应的礼节,相互致敬的方式。

    然而,说它等级最不限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