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商业三国-第5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窗,推拉窗上镶着琉璃,推开窗户,放下水帘,就可以和窗外交谈。

    马车上还镶有城主的徽记——一只憨态可掬、手持盾剑的傻笑熊。按照出云贵族徽记的标记法,只有成为一方守备,才可以在徽记上加上盾牌,只有曾担任主力进攻部队首领,才可以在徽记上加上宝剑,只有城主的嫡系——义子、亲子与高山尹东周毅,才可以使用熊的标记。

    有熊有剑有盾,看到这徽记,监管队队长立刻在马上以最高礼致敬:“敬——礼——”,队长手握长枪,举手齐眉,行了个标准军礼。随后,一手拉着马缰,一手持枪,枪尖斜垂及地,报名道:“城主治下公民、出云左骑第二旅尉官,青州乐安郡乐卫城守卫、第一监管队队长张涛,报名致敬。”

    “礼——毕”,我在马上还以军礼,随即,温和指着那衣衫整齐的囚徒询问:“张涛,此人是谁?”

    张涛垂首,恭敬的回答:“报告城主,此人是叛贼刘布次子刘淮,因参与叛乱,经军法处判决,罚服劳役五年。目前正在第一监管队看守之下。”

    明白了,怪不得这人看起来很有大家风度。

    我目视着刘淮,冷冷地询问:“刘淮,你父一手发起叛乱,你兄长前后奔走联络他人。如今他们俩已入黄土,以死抵偿了他们的罪行。我没有夷灭你们九族,让你残喘于世上,服五年苦役以赎罪,你可知感恩?你可知罪?”

    刘淮立而不跪,拱手行礼说:“家父当日对明公所行之事,或有异议,但家父不该擅自攻击辽西军队,以至于蒙上叛乱的罪名。当日我曾也劝过家父,若是家父向龚使君上书抗辩,那会有今日。然,既有今日,过去的事不提也罢。成王败寇,古今同理。什么罪与不罪,提有何益,罪与罚,全凭明公一言已决。”

    我大声赞叹:“不错,你说出了一个简单真理——为政者行事,不见得全合民意。但百姓自有申诉的权力,若依法申辩,事尚有可为。若举兵叛乱,只有家破人亡的结局。

    自我主政青州以来,反复加强的就是百姓申诉的途径:乡老参与地方之治(设立乡老院);刑审专归有司处置(司法独立);督邮巡视地方,不干涉地方之政,但有所闻必闻风上奏(监察独立)。如你父不反,岂无申辩的机会?看看现在的政局,想想你父当初的行为,你还不知罪吗?”

    刘淮沉默半晌,低下头,俯首回答:“依今日明公之政观之,我父当初确实行事鲁莽。然,子不言父过,我本人愿向明公服罪,但我绝不能替父认罪。”

    我立刻驳斥说:“我岂是让你向我服罪,我是让你向律法服罪。这人世间有三样事,人们必须敬畏: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的神灵;另一个是人心中的道德律;最后一个,就是世间的律法。你所触犯的,是律法,不是我刘备。生命忽忽,我不过活个百年,百年之后,律法仍长存于世,即使在我死后,你们犯下这样叛乱的罪行,也要照此处罚,你若有觉悟,当向法律低头,认罪服刑。”

    刘淮嚅诺了很久,艰难的答复说:“明公虎威虽声震辽西,但家父平生不曾出过青州,交往者均是农人,那里听说过明公善战之名。青州乱起,各地豪强均聚集乡勇,家父当初只不过是想聚众保产而已,如有所成,必与官府谈判去路。可惜,家父错误的判断了明公军威,以数千家丁向明公发难,怎能成事。依现在看来,明公当初不过是想清查田亩而已,我家过去虽有瞒产的行为,但罪不致死。我父擅自举兵,攻击辽西军队,或许真是因小失大吧。”

    真是个倔驴啊,话都说到这份上,还不愿认罪。他说的话我明白,地方豪强过去都横着走习惯了,稍有不顺,立即拔刀相向。刘布当初不过是想借机威逼我让步,没想到我反映这么强烈,更顺势把豪强势力连根拔起。结果,刘布等人当然是偷鸡不成失把米了。

    一想到这,我无心再和他纠缠下去,懒洋洋的说:“法不容情人有情,在此黄巾乱起之时,你举兵叛乱,触犯大汉律法,罪在不赦。但我新婚夫人见到你这昔日富家郎,今为田舍翁,心有不忍,愿意法外开恩。你若明白了自己的罪行,愿意忏悔过去,就去写一封陈情表,请求我的赦免。否则,法不容情。”

    随后,我吩咐监管队队长:“张涛,若是这小子需要纸笔,给他,他写的信件你负责递交田尚,让田军法官转给我。若是他不需要这些,由他去吧。”

    “车马,启程”,我毫不犹豫的下令。

    目前看来,北海郡是到不了我手中了,在这紧要关头,没必要激化矛盾。若能借黄莺的名义,赦免一批囚徒,也算缓和了与青州豪强的关系。况且通过上次平叛,我已将乐安的豪强势力铲除。另外,通过建立各乡县警卫组织,地方政权已牢牢掌握在我手里,这些囚徒就是回到地方上,也掀不起大风浪。若是刘淮真愿意服罪,我赦免了他有什么大不了的。

    我默默的盘算着,进入乐卫城后,草草的与张世平田尚等人交谈了几句,随即赶赴广绕城。一直到广绕城下,我心中才有了计划。

    广绕,自我们五月初开始建城,至今已快三个月了。这段时间里,四座大兵营已建设完毕,它们两两相隔十里,分立在广绕城四方。东南西北八部乡民也编列完毕,分置广绕四方。

    越过四座兵营设立的界线,大约就是以后的内城。出云工匠们已经规划出各条街道,并顺便把家安置在个人喜好的街上。城的正中心位置,树立着中心大兵营——哪里,就是我的新家。

    遗憾的是,由于城西左两乡的砖窑刚刚建立不久,烧出的砖石主要用于修建四方兵营。所以,城中心的房屋多数没有围墙、院落,为了节省木料砖石,很多房屋建成了类似20世纪民居的样子——一进门是间大客厅,厨房、卧室、书房围绕着客厅,分建在前后左右。

    我的房子左右,是关羽张飞的房屋。隔着一条街道,街对面,沮授的房屋修建的和我门对门——近水楼台嘛。在沮授的房屋稍下角,是田丰、田畴简雍的居所。

    目前,这些房屋基本上相似,我和别人房屋的唯一区别是,我的房间后面紧挨着一个大会议室。

    等我走近我的居所时,简雍正站在我的屋门口迎接我。见到我,说不出别的话来,只是默默两行泪。在细细的打量了黄莺之后,他点点头,长掬一礼,踉踉跄跄的离开。

    我伸出手,想挽留他,却又说不出挽留的话,那手停滞在空中,半晌无法缩回。

    在管亥的引领下,我迈步走入了屋内,几个房间转了一下,抚摸着房内的家具,我心中恍然——这一定是出自高山他们的设计。在四面墙中分隔出多个房间的建筑手法,充分的利用了所有墙面,确实能省很多砖石。但以沮授他们的思维,还想不到这样高明的手段。

    “多谢了,几位挚友,一别多年,你们还在默默关怀着我”,我心中暗暗念叨着,领着黄莺走入了家门。

    刚吃过晚饭,沮授就夹着账本来到我的房中。不等我们开始谈话,田畴、田丰、关羽张飞等已蜂拥而至,小小的客厅立即显得拥挤起来。

    “到议事厅”,田畴首先提议,张飞迈步就往旁边的会议室跑。不等我表达意见,客厅里只剩下我和简雍面面相嘘。

    议事厅的布置是典型的出云城风格——一圈桌椅半月型的排列着,半月的豁口处,一个小台子上摆着一张座椅,那是专门的发言台。

    这怪异的摆设让众位一愣,等我到达议事厅时,大家正不知所措的呆立在门口。倒是田畴打破了僵局,熟门熟路的找了个位子坐下。

    “炳元”,他接着吩咐道:“找几个出云卫兵,来给大家上水上茶,别找其他人,别人来了可能乱了手脚。”

    管亥应声而去。

    在大家的目视下,我随便找了个位子坐了下来,随手招呼诸位:“自己找位子坐”。

    见到我和田畴的示范,众人乱纷纷落坐。随后,侍卫们鱼贯进入半月型圆桌里圈,开始为众人上茶。

    茶这个东西,是今年才在出云城流行起来的,大约在公元前200年左右,《尔雅》中就有“槚”字记载,槚就是苦荼(“荼”是古汉字,即今之“茶”)。而在东晋之后,常璩在《华阳国志》中多处谈及茶事,其中《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述:“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丹、漆、茶、蜜……皆纳贡之”。周武王伐纣是在公元前1066年(特洛伊时代之后150余年),这就是说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巴蜀一带已用土产茶叶作为贡品了。

    不过,在东汉,饮茶只是只是少数贵族的习惯,民间并不流行。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陪葬的金银珠宝堆中就有一个茶筒。可见,当时茶还是等同于金银珠宝的奢侈品。等到了隋朝,隋文帝患病,遇俗人告以烹茗草服之,果然见效。于是人们竞相采之,茶逐渐由药用演变成社交饮料——但主要还是在社会的上层。

    出云城饮茶的习惯,是高山带来的。当时,三韩地带也有献茶礼节,例如,婚前“封茶”、到婆家举行“先荣茶礼”、祖先追悼祭礼、春节和中秋节祭祀茶礼等。自从高山泡上了韩国公主,当然也要学习韩国礼仪,顺便,也就把饮茶的习惯带入了出云城。田畴今年回了几次出云,也开始泡茶了。

    虽然,现在最好的茶叶出自荆州、益州(东汉的《僮约》已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记载,这表明荆州、益州一带已有茶叶作为商品出现,这是中国茶叶进行商贸的最早记载),但我们现在和这两州的商路未通,好茶运不到青州,只好饮用三韩的茶饮了。好在,这人参茶味道也不错。

    在茶香飘忽中,我首先开口:“子正,太监们安置好了吗?”

    沮授低着头,深深的嗅着茶香,瓮声瓮气的回答:“安置妥了。”

    田畴呼噜呼噜的喝着热茶,询问:“主公,皇上要你去出云传旨,不去恐怕不行吧。”

    我摸着下巴,沉思着:“嗯,马上就是8月了,8月15是出云的农牧节。好,我就带上新婚夫人前往出云一行。不过,我曾有誓言,若刘使君(刘虞)与公孙伯圭仍在相斗,我决不入出云城。所以,我决定此次出云之行,我的船就停在外海,由夫人代我入出云城,参加农牧节。子泰,等会你去准备一下船只。”

    田畴立刻积极的说:“主公,可要我陪你一行?”

    我摇了摇头:“不行,子泰,这次出云之行恐怕你去不了了。皇上任我为下密丞,下密这地方很重要,我们不能放弃。你去,为我安定下密,把下密的政府体制建立起来。今后,下密对我们有大用。还有,你既为胶东相,胶东国的官员,政体也需要重建。再有,子正虽为东莱太守,但我们现在尚需子正统筹大局,他的东莱郡,你也一并整治好。

    青州六郡,我本想治理好乐安、北海、东莱三郡,以这三郡为基础,治理好整个青州,但现在看来,北海郡要属于别人了。所以,东莱、胶东两郡,我们必须牢牢控制住。这个大任,只有交给子泰你了。还望你不负这重托。”

    沮授在旁插话说:“诰命已下,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