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商业三国-第3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的方针是至此秋季草高马肥之际,正是乌丸开始劫掠的时候,当他们用刀剑收割汉人的收获时,出云城以刀剑回应,彻底解决辽西的兵患。

    乐进送别张辽,遗憾地说:“我数次向主公请求出征,奈何主公不许,文远(张辽)此行让我羡慕不已。此战过后,我将调到主公身边,今后辽西拜托你了。文远,为今后打算,你此次征伐,一定注意贯彻主公的战略。”

    张辽拔刀,虚虚一劈,大呼:“最后解决!永绝后患!”

    与此同时,南方的瘟疫发作得越来越凶恶,史书向来不屑记载这种小事,只寥寥地写下这几个字:“兴平四年二月,九江、庐江又疫。”

    《后汉书。五行传》认为:“治宫室,饰台榭,内**,犯亲戚,侮父兄,则稼穑不成。谓土失其性而为疫灾也。民疾疫也,邪乱之气所生。太公六韬曰:”人主好重赋役,大宫室,多台游,则民多病瘟也。‘“

    易经的五行学说认为,人有五种德性,分别为金木水火土。瘟疫不知道怎么和“土德”挂上的钩。对于瘟疫发作,民间百姓所受的煎熬与痛苦,史书更加无视。张仲景为了攻克疫病,埋头研究伤寒药方,这与当时的主旋律不符,儒士们群体对此表达了鄙视,甚至在史书上忽略了张仲景这个长沙太守的存在。

    儒家所有的学者与书生,对这场民族灾难的群体性漠视与失语,想一想就让人毛骨悚然。儒家思想,真的是代表我们民族的标志性特色文化吗?

    现在,我们只能在张仲景伤寒论的序文中,略略了解当时疫病发作时,民间百姓的痛苦。用比较权威点的,曹丕与吴质书信中的话描述,就是:“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举族而丧。”虽止寥寥数笔,惨状跃然纸面。

    这场疫病持续了三十年,直到建安二十二年,张仲景的伤寒汤方研究完成后,疫病才逐渐平息。此时,张仲景宗族二百余口,死亡已达三分之二。中国南方经历了这30年的瘟疫肆虐,人口死亡达95%。不过,张仲景这一伟大成就,只能让儒士们更加鄙视,按照正常的历史,千百年之后,儒士们掩盖、抹杀这个人物,无所不用其极。

    六月十五,这一天是青州的“敬师节”。

    每年的“敬师节”,刘备都要向管宁、卢植献上一只烤好的大雁。两人都喜欢在这一天集合所有的学生,让学生们观看那个青、幽、冀、并四州之主,向自己恭敬地行礼,献上自己亲手烤制的大雁。

    卢植远在洛阳,这一礼节由刘备的某位义子代行。在青州的管宁,已提前接到刘备的致歉信,这一礼节将由他的义子刘宙代行。

    管宁尝了尝刘宙呈上的烤雁,遗憾地说:“你的手艺比你父亲相差太远。”

    刘宙恭敬地拱手作揖,管宁倾身问:“听说,玄德已经从西河接回了蔡琰。蔡小姐父亲学识过人,家中藏书数万,有机会……,嗯,等你父亲回来吧,我准备去府上拜望一下蔡小姐。”

    刘宙恭敬地回答:“我一定转告父亲。”

    管宁接着说:“蔡小姐身世可怜,青州士人都希望她有个好归宿,等你父亲回来,我会代表青州儒林向他转达这个愿望。这段时间,就拜托你母亲好好照顾她。”

    沉吟了一下,管宁继续道:“南方瘟疫肆虐,听说,大教宗有意带弟子南下,这消息确实吗?”

    刘宙答:“听我哥哥刘黄说:大教宗此次干预出兵动员,父亲很不满意,曾说过:神的权力归于神,人的权力归于人。因此,要求大教宗等待父亲归来,细商今后宗教权力与世俗权力的划分。由于这个缘故,第一批南下的人,很可能由刘黄带队。”

第五章 走向统一 第十三节 困局

    管宁面无表情,拿起了筷箸,撕下一块雁肉放在嘴时慢慢咀嚼,大厅中,诸位学生大气不敢出,气氛显得格外沉闷。

    略略吃了几口,管宁丢下筷子吩咐道:“把雁肉拿下去,你们分吃吧,其余敬献的弟子,我已为你们准备好了酒,就在外厅相互分食,吃完后都别走,等着招呼。”

    管宁的学生都是刘宙的父侄辈,刘宙不好停留,遂转身告辞。

    刘宙才一退下,内堂中高堂隆闪身而出,看着刘宙远去的背影,低声道:“看来传闻属实,主公要与大教宗摊牌,幼安(管宁)公,此刻青州外敌已无,诸事方在兴盛发展的良期,你看,是不是劝劝主公,把大教宗的事先放放再说:”

    管宁从鼻子里发出一声哼,道:“南方瘟疫肆虐,大教宗若乘机南下,势力将急剧膨胀,此时不划守好世俗权力和宗教权力,今后必然会有更大的冲突。玄德选择此时发难,正其时也。”

    新来的教徒是最狂热的,最激进的,确定好教权之后,再利用青州强大的势力,支持父神教的扩张,恰好可在今后约束教徒,管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那,幼安公打算如何自处?”高堂隆试探地问。

    一边是至高无上的神权,一边是待自己恩重如山的主公,更何况,在大教宗干涉出兵动员进,自己也曾推波助澜,这让高堂隆左右为难,管宁此时的态度,就愈发对他有指导意义了。

    目前,管宁的学术地位,在中原大地是独一无二的,他不仅是青州、也是当时全国唯一的学术权威。

    此前,荆州学派推举大儒郑玄为学术领袖,郑玄好《易》,荆州玄学派就此派生出自己的理论,初平元年十月,刘备在连云港购买了一条抹香鲸,郑玄大儒随即著书记载道:“琅邪海出大鱼两枚,长**丈,高二丈余,当年,中山王畅、任城王博并薨,《易》传曰:海出巨鱼,邪人进,贤人疏,(语出自郑玄对《后汉书》的标注,下同)”

    随后,郑玄意犹未尽,在《易经·;五行传》中作解释,道:“鱼,虫之生水而游于水者也,董仲舒曰:‘水者,阴气盛也’,海出大鱼,主水德不彰,阴人(太监)作乱,简宗庙,不祷祠,废祭祀,逆天时,则水不润下,故二鱼出,死二王。”

    青州是不是“简宗庙,不祷祠,废祭祀,逆天时”,愚民不知,大儒这样写,老百姓就这样信,当时,刘备只发现了一只鲸鱼,但当年死了两个王爷,为了证明自己推断正确无误,郑玄决定,刘备当时买了两条鱼。

    历史就是这样可以被随心所欲篡改的……

    比如,有个著名的名言,按宣传基调,它全文是:“天才是什么,天才是百分之一的聪明智,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相对于原装正版的这句名言,在宣传中修改了前半部分,删去了后半部分。

    该名人的原话是这样的:“天才是什么?天才就是百分之十的智慧,加上百分之九十的汗水……但智慧是最重要的,没有它,即使流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也没用。”

    就这样,本来是让人勤动脑筋、多思考的名言,为了宣传劳动人民的智慧,变成了流汗越多天才越近的流汗比赛,至于原话嘛——有谁关心?

    鲸鱼的出现是如何与王爷之死挂上钩的,谁也不知道,但郑玄是研究易经玄学的大师,他这么说,谁敢异议。

    没有异议,不代表绝对正确,次年,由于一张鲸鱼皮相当于上百张牛皮,一个鲸鱼身上的肉相当于上百只牛的肉量,另外,鲸鱼内的蜡与油还另有妙用,所以,在暴利之下,青州人把床弩搬上了船,三三两两地组织起船队到大海中捕鲸,并因此迅速获取了巨大利润。

    出乎郑玄意料的是,就在这一年,青州捕捞上来的大鱼足足有上百只(鲸鱼加鲨鱼),当时,大汉的王爷剩下不到十人,若是按照他的逻辑,发现一只巨鱼就死一个王爷,郑玄就是把所有的王爷全部写死,也远远不够。

    此外,据渔民说,海中尚有巨鱼上百万只,若是一只鱼代表一个王爷,那么,有史以来所有的王爷加在一起,全让郑玄写死了,也不够。

    青州人就是这样,用铁的事实嘲弄了郑玄的学术理论,巨鱼出现代表“水德”?——郑玄无法自圆其说,荆州玄学理论就此轰然崩溃,此后,青州本地大儒管宁在学术上的权威地位愈发彰显,并且进步成了当时唯一活着的学术权威。

    在即将到来的教宗与主公的争论中,管宁的倾向性也因此显得格外重要,作为学术领袖,在刘备倡导的尊师风气下,管宁的表态代表着整个儒林的意向。

    说到儒林,青州的士子都是管宁十多年来自平民中培养出的学子,经过刘备的改造,他们早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儒家弟子,更象是以管宁为旗帜,偏向于实用主义的吕不韦杂家学派的弟子,不过,刘备说这才是‘真儒’,所以,青州人仍以“儒”自诩,青州士林仍自称“儒林”。

    管宁目视着高堂隆焦急的神情,哑然失笑:“说道‘三友’(周毅、尹东、高山被称为刘备的三友),你应该最清楚,当初,最先与主公及三友在辽西创业的就是你呀,主公是什么人你更应该清楚了。

    公植评价他这个弟子的话,你忘了吗?”

    “谋定而后动,性格沉静如冷血,若激愤,其下必有阴谋……”高堂隆低声说。

    “收声”,管宁警告道:“只说第一句就行了,那是卢公在大庭广众下说的,但说无妨,后一句话牵涉青州之谜,不可胡言。”

    高堂隆微一拱手,谢过管宁的提醒。

    后半句话是卢植对公孙瓒说的,刘备攻战友幽州全境时,打的幌子是援助公孙瓒,当时,公孙瓒连番失败,已失去了争胜之心,日日困坐在易京堡垒中,不见部下,刘备占领了幽州后,部下曾欲放火烧了易京,而刘备救下公孙瓒,却没有处置欲在易京放火,连公孙瓒一起烧死的大将乐进、张辽,也因此,这两人攻下幽州的功劳也未加赏赐。

    其后,公孙瓒的家人被刘备送到自己的夏宫白狼堡,公孙瓒本人则被卢植要去,帮他统管洛阳警备队,卢植也因此数年不回青州,以此表达对刘备的不满。刘备心中有愧,也不敢见这位耿直的师长,干脆打破了元老轮换的方针,任命卢植专管洛阳。

    这后半句放牵涉到青州内部的不和,青州官员多年来默契地执行着“封口令”,避而不谈此事,故此,管宁特意提醒高堂隆,别触犯青州禁忌。

    “多年之前,刘备创业之始,曾经收了六名义子,现在,除刘凯阵亡外,其余几名弟子安在?”管宁悠然地问。

    青州这几位公子的下落,人所共知呀,管宁问这个干什么?高堂隆带着疑惑,答:“大公子刘宣在高山高远亭大人身边学艺,次子刘黄在尹东尹志平大人身边,三子刘宇在周毅周伯通大人身边,四子刘宙嘛……”

    高堂隆说到这里,突然被自己这些话震惊,突然意识到什么,结结巴巴地说不下去了:“四子刘宙……四子刘宙……”

    管宁打断了高堂隆的努力:“够了,你明白就好,绝不能宣之于口。”

    不理高堂隆的大口喘息,管宁平静地说:“我刚才说过,现在正是确定教权的最好时机,玄德选在此刻发难,正其时也,若无把握,玄德岂会动手?”

    挥了挥衣袖,管宁轻轻地将袖上一根发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