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商业三国-第3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温言软语地安慰着几名老农,拉着孙翊地手,继续前行。等刘备唠叨完毕,孙翊好不容易得到空隙,乘机表达了自己的疑惑:“叔父,六安四处皆敌,你为何不先荡平四抚,再安农耕作。还有,叔父是来讨伐袁术地,为何滞留六安,大军每日里只是挖水渠修路,不先前开进。”

    刘备叹了口气,孙翊毕竟是世家大族出身,不知道农事艰难,误了春耕农时,农民一年的收成就要泡汤,政府必须想法养活农民整整一年,才能渡过难关。

    “我刚才交给你的,是治国之术。你可要记清楚了。”刘备叮咛道:“农为国之本,农安则粮丰,粮丰则兵足。足兵足粮,国不可轻晦也。六安四战之地,土地肥沃,守住它,就守住了一个大粮仓。要想在这四战之地立足,就必须足兵足粮,使百姓知道幸福生活之不易,使勇士皆有奋战之心。这是政治上,我军必须缓攻地原因。

    军事上的原因嘛,我军孤军深入,若无一个坚固的后勤基地,不可持久,所以,我必须等待此地百姓稳定下来,才能攻击。

    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必须为你建一块立足之地,才能让你真正在九江郡立住脚。此地,就是我为你建的粮仓,等我规划好了,这里还会成为你的兵库。你要野心大点,这里就是争霸天下的资本,你若只想安安稳稳度过余生,这里就是最后的庇护所。国者,家也,让每家百姓都感到富足安乐,百姓就会为你拼命,就会为你抛头颅酒热血。“

    刘备拉着孙翊的手,指点头忽隐忽现、忙碌的农夫身影,嘱咐道:“咱大汉的老百姓要求并不高,只要生活尚能够忍受,他们总是选择继续忍受下去,若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便是生灵涂炭,那便是天翻地覆,那便是战乱连绵,那便是改朝换代。

    民乐为之死,奈何以死惧之?人常言青州是个大兵库,无他,百姓乐为我死也。宗教教导:吏正清明,轻徭薄赋,百姓为我赴死,乐之焉,甘之焉。“

    孙翊尾随着刘备默默地走在田垄上,嘴里咀嚼着刘备的话语,半晌又小心翼翼的问道:“叔父,以青州的武力,横扫天下可也,为何叔父却甘于守成,不愿进取呢?”

    刘备仰天叹息:“刘备,汉民也,我宁愿成为大汉的宝剑,去惩罚侮辱我汉民的异族,去扩大我大汉的疆域。非万不得已,刘备的刀剑,绝不砍向我的父母同胞,我的祖宗先民。”

    刘备这番话颇为奇怪,他怎么会称呼大汉子民为祖宗先民呢?孙翊搞不懂,继续问:“叔父,依我看,叔父治国的手段丝毫不差于朝中的兖兖诸公。叔父,以青州兵横扫天下,或自立,或扶新地,然后推行新政,岂不快哉?”

第五章 走向统一 第五十四节

    刘备微微一笑,回答道:“我刚才跟你说了那么久的不愿立刻攻打袁术的原因,还有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我没告诉你,你想听吗?”

    孙翊好奇地问:“什么?”

    刘备满脸奸笑着,说:“其实,原因很简单,我告诉你,你可千万不要外传,话出我口入你耳,一定到此为止。”

    刘备越是叮咛,孙翊越是感兴趣,催问道:“叔父,快讲。”

    刘备憨厚的回答:“真实情况是:我无法进攻他,我所带来的都是骑兵。青州战马禁止阉割,春季正是战马发情的时候,大规模出战,我不可能做到,小规模突击,面对坚城,对于袁术来说,毫无影响。所以,我必须等过春季再寻战机。”

    孙翊绝倒,复问:“叔父既然知道战马不阉割的弊端,为何不阉割战马呢?”

    刘备目光深邃的盯着孙翊,回答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可以回答你刚才所问的问题:是图眼前利益,还是图长久利益。阉割战马,虽然有一时的便利,这种阉割行为持续上千年,甚至数千年,每代里头总是把最优秀的战马挑出来阉割。第二年再在淘汰下来的战马中挑选次优秀的阉割,第三年再复如此。短期来看,战争可以在任意时间进行,长期来看,我们剩下的马种必然是淘汰又淘汰然后再淘汰的。最终,是我们没有优等马,只有劣等的不可能再劣等的马,那时,只要我的战马还是优良的,击败那些跨驴作战的骑兵,还有什么悬念呢?

    就是短期来看,阉割战马地利弊参半。战马阉割之后,就成了一次性消耗用品,马地价格必然越来越昂贵。目前,农夫的主要畜力是牛和马,马价昂贵,必然舍马用牛,最终选择的是一种效力低下的畜力。因此,田间劳作必然占用大量地劳力,农夫没时间进行武装训练,没时间四处征讨,没时间扩张领土与产业。田调的产量反而上不去。故此,阉割战马有百害仅一利。

    横扫天下嘛,短期内看来予取予夺,确实威风,然而夺取天下之后,众臣如何封赏?他们还愿意执行创业时的政策吗?地方占得大了,官员的需求量就要急剧增加。然而,一个人需要读十余年书才能成才,培养百姓的观念,需要数百年。新政虽好,可是,我哪有那么多得力的官员去执行。现培养都来及及,即便培养出来,没有充足的人才储备,谁能保证执行人严格遵守你的政策,他若做氏了,谁来接替他?谁来监督他?

    因此,横扫天下,短期内为一利而百害。长期方面,反而树立了一个坏的榜样,让人们可以用武力挑战既成秩序。既然既成秩序不受尊重,那谁还守这社会规矩,动荡必然伴随始终。“

    孙翊眨巴眨巴眼,再问道:“既成秩序不好怎么办?”

    刘备欣慰地拍拍孙翊的肩膀:“你这句话一出,标志着你成年了,国家的兴亡,百姓的困苦不光是管理国家者的原因,不光是各级官吏的原因,还包括这个社会的规则也不尽合理。有时候,社会的变革并不是杀掉一批官吏,推翻现存地天子,就可以改变。有时候,官吏还是那群管吏,天子还是那位天子,改变一下规则,整个社会全变样了,这种变革比改朝换代更艰难。然而,其效果比改朝换代更好。”

    刘备说到这,向着京师方向深深鞠一躬:“吾师卢植曾慨叹:哀民生之多坚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吾师一辈子为百姓困甘而奔走。当日,我在青州推行新政时,非议甚多,多亏老师大力支持才坚持下来。

    唉,如今,有青州的榜样在,新政反对者已越来越少。朝中有吾师支持,兖州曹孟德兄也是求新求为的人,有样学样、亦步亦趋。我看,以后地逐鹿已不再单纯是武力的追逐,而是经济实力决定一切——只有好的政策才能产生强大地经济实力。未来的竞争,将会上升到另一个层次。

    我在江东选择你来实践新政,一方面是给江东一个示范与展示,另一方面,万一江东有变,有你在,也好为文台兄留点血脉。“

    刘备还有些话没有说出来,江东安逸的太久了,物产丰富,土地开发未完全,人们求变、求革新之心并不强烈。扶持孙翊,以兄弟间地竞争促进权力间的角逐,给孙权一个压力,让他求新求变。与此同时,在六安这四州交接处推行新政,也是近距离的向扬州、荆州展示新政成效,让南方百姓知道,日子还有另一种活法。

    刘备进驻六安国后,前期,由于当地没有粮草,自青州而下的武装商队来往于道路上络绎不绝。本来,青州元老院对刘备如此旷日持久的把战争拖延下去十分不满。不久,马鞍山发现巨大铁矿的消息传来,刘备当即宣布:自己在马鞍山的庄园,只城“有一安身之地足矣”。随后,他将马鞍山的治权全部移交青州官府。

    这一巨大的铁矿,远远可以抵偿刘备南下以及征倭的费用,元老院大喜过望之下,不敢擅专,为刘备留下三成的矿藏权。当然,他们为刘备留下的安身之地,足足有四里方圆,包括一个大型的跑马场以及一个大型果园。其余的矿藏权,青州立刻进行了分割、拍卖,所得款项允许部分以军粮支付。由此,来往六安的武装商队一波接一波,源源不断地进出六安,周围诸侯不知究竟,以为刘备不断在增兵,立刻开始厉兵秣马,战栗的等待刘备铁拳的击出。

    在众路诸侯恐惧的等待当中,刘备懒洋洋的呆在六安度过了夏季。他整日里出没于田间地头,拉住老农唠叨着家长里短,一旦获知谁有亲戚在别处,不管他是孙权、袁术还是刘表辖境内的居民,刘备马上诱使百姓带口信给自己的亲戚,招他们来六安一带居住。

    孙翊曾担心外来居民过多,会混入各路奸细,或者由于六安地少,如此疯狂的搜罗农户迁入,最终会导致地少人多,引发冲突。刘备轻描淡写的解开了这两个难题:“六安,巴掌大地地方,汇集了如此众多的青州的江南属吏,他们熟悉当地民情,在治理不好这块弹丸之地,对不起我多年的教导。等秋收忙过之后,我让他们开始建全保甲制度、组建乡民卫队。那时,当地地治安状况将会大为变更。外来的奸细很难四处活动,便是真有几个奸细,他们的消息也不宜传出,怕什么?

    至于地少人多的问题,三公子我们的疆域还不止六安,对面还有一个九江郡,顺江南下还有一个马鞍山。愿意做工的可前往马鞍山挣钱回家;愿意种地的,今年冬季我出兵打下九江郡,他们正好可以随大军行动。在明年春耕前获得九江土地,不无春耕农时。贤侄啊,每走一步,你必须想好处理这步棋走完之后带来的种种后果,这样才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百姓也不以为苦,这才是治政之术。“

    在刘备一边教导孙翊,一边巡视田间、安排农活的时候,曹操终于耐不住了,新加盖丞相印绶的讨贼诏书从洛阳传递到六安,诏书容许刘备在所占领地界内自筹军费、自任官员。获得刘备地肯定后,曹操大军兵出潼关,开始对凉州残余势力进扫荡。

    刘表为求自保收容了张济之后,唆使张济军马向司隶进攻,意图断了曹操西征兵团的归路,达到消弱曹操的目的。早有准备的曹操亲自出兵,在南阳郡宛城与张济大战。初战失败,曹操再战,又败。曹操收拾兵马,第三次出战大败张济,张济被迫投降,南阳郡不再归刘表管辖。

    张济的西凉骑兵是南方罕见的兵种,养活一个骑兵相当于养活二十名轻甲部族,南方的诸侯即使有财力,一时半时也买不到那么多地战马,这正是张济部队最初几次大胜曹孟德的原因。然而,张济部队凶残,与百姓间关系并不和睦,遇上坚忍不拔的曹操,屡败屡战,张济兵员补充断绝,士兵越打越少,曹操则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兵员补充。从青州购买甲仗、武器、装备士兵,最终胜利地天平向曹操倾斜。张济率领的这支谅州强兵,败在了中原那群才放下了锄头不久的农民手里。

    这世界上,只有偏执才能成功,若没有曹操执拗地屡败屡战,哪能品尝到胜利的果实。曹孟德收降张济之后,大摆庆功宴,酒酣耳热之际,乘醉大赏手下谋士荀攸:“我当时出兵大战张济时,公达劝我要谨防青州刘备,乘我兵力空虚时出兵,吾笑而不答,坚持出兵,扫平张济,而青州未有丝毫动作。我现在告诉你们原因:刘玄德君子也,他以忠信教导手下,其人也最讲忠信,我出兵为国讨贼,事先又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