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商业三国-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接着询问国渊:“子尼,刚听完你的报告后,我发现了两个问题,你们大家看出来没有?”

    国渊疑惑的翻着本薄,小心翼翼的探问说:“主公之才,非国渊能比拟,主公若看出我有什么错失,还望主公明示,渊立即改正。”

    我摇摇头,解释说:“这不是你的错误,我只是发现这个户籍统计中,乐安户有9万有余,人口却只有32万,每户人家不及4口,这真是难以想象,父母、夫妻、孩子如果都健全,怎会每户不及四口呢?还有,32万人,只能找出壮丁(功民)1万1千人,我们的人口比例是否有问题?”

    经我这一解说,大家立即领会到了其中的问题。是啊,汉代讲究宗族势力,每户都是拉拉杂杂一大家子,以汉和帝时的统计资料,每户平均应该在6至7口人才对。现在每户不足四口,青壮只有1万余人,只能说明三个问题:

    其一:大家族均已覆灭或逃往他处,这对我们推行新政极其有利。

    其二:人口中单亲家族,孤儿、妇孺为数不少,今后的生产力发展将受到很大影响。

    其三:培养一个军团至少需要三年,这样少的青壮劳力,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至少五年之内,我们无力对外发动大的征伐。

    最重要的是,加上出云城的40万居民,我们的人口总数还不及蜀国后期的94万人口,以这样的人口基数想要挑战整个中原,至少在十年之内是痴心妄想。

    十年啊,这将是一个漫长的十年。

    好在我这次去洛阳,完成了两件大事。

    首先,我假借忠义的面目,挑战了皇帝身边的禁军,借士族对皇帝和太监们的不满,大大的侮辱了禁军。这在当时是个疯狂的举动,世人因此也知道我疯狂之名。在这种面目的掩盖下,我再推行什么新政,朝中大佬大不了说:“瞧,刘备这小子又疯了,这次,不知道谁倒霉。”

    即使偶尔有人对我的新政有歧义,借这次通婚,我已经牢牢地把老师卢植,当地大士族、以后的三公之一黄婉家族绑上了我的战车,为了我的利益,同时也是他们的利益,他们一定会不遗余力的为我在士族中辨说。

    只要士族对我的行为理解,皇帝算什么,至少到几百年后的唐代,皇帝可以改换,统治基础——士族阶层的变化却不会太大。赢得他们的理解,我就可以牢牢掌握住先机。

    不过,等到我培养出来我们自己的士族阶层,士卒的风气也将不得不随我们而改变。到那时,谁说历史不可以改写?

    这样一来,武,以强大的战斗力震慑周围的诸侯;文,以我的疯狂掩饰我的改革,只有给我十年时间,十年生养,十年积聚力量。十年后,看我横扫天下,再造大汉民族。

    “孤儿寡母,都是些孤儿寡母啊”,我翻着人口统计薄,深深的叹息着:“诸位,我有心设立一种体制,让孤儿寡母都能活过在这乱世,你们看如何?”

    田畴立马相应:“主公在辽西活人无数,若能在青州立新规,使孤儿寡母得活在乱世,功德无量,我等洗耳恭听主公高见。”

    我站起身来,反复在厅堂中踱着步。有什么样的工作,劳动强度不大,受益还可以,可以让妇女来干呢?对了,人们常说:万千主义,不如一个茶叶蛋——既管饱又顶饿。不如,我们就在蛋上打主意。

    “蛋,对了,就是蛋”,我大声宣布,给妇女们教思想不如给她们一个蛋实用:“我曾在泰山老人那儿听说,海外诸国曾有种孵蛋的方法,用油灯或者火炕保持温度,把蛋摊在分层的木架上、或者火炕上孵化,孵化好的鸡装入笼内饲养,由于鸡活动范围不大,故此3个月就可成熟。

    等鸡下蛋三个月后,就可宰杀食用鸡肉。

    据泰山老人说,人如果只食用五谷,为了维持体力,每个壮年每月需废谷25大斤,如果每日使用点肉食,每人每月需要的粮食就会下降到20大斤以下。

    我们青州人口现在人口稀少,如果青壮劳力全用来种粮食,商业活动就会受到影响,如果部分人从事商业,农人生产压力就会过大。如果腾出妇孺人力养殖鸡鸭,我们的食物压力就会减小。

    还有,养殖鸡鸭不需所种粮食,只需多种野草和野菜,这些野菜不需要很多的人手照顾,自己就会生长,正好解决了我们人手缺乏的难题。

    嗯,养殖好的鸡鸭,等屠宰时,可以先把羽毛除下来。羽毛可以分为四等,尾羽、翼羽称为大羽,可以做羽箭的尾翼。

    比尾羽、翼羽小的称为中羽,可以做士兵头盔上戴的麾节。先用硫磺脱色,再把羽毛染出同一种颜色,做成羽毛麾节。一个兵团用一种颜色的麾节。士兵们头上有了各种颜色的麾节,战阵指挥时,就可以轻易辨识各个军团,便于军官们现场调配。嗯,以后还可以设计出各种身份人戴的麾节,让这种麾节加大需求量。

    比中羽还小的羽毛。可以称为小羽。这种小羽可以制作成羽衣,像棉花一样填充在衣物内,又轻软又御寒,花费却不多。不过,做羽衣最好的材料是更小的绒羽,以鸭的绒羽最好。绒羽服装价格高昂,我们可以还卖出大价钱。这样,前后一算,妇女们养活自己绰绰有余。”

    田畴赞叹说:“岂止能养活自己,我看她们这样做,恐怕比一些男子出产的东西都多。”

    田丰也沉思半晌,点头称是:“嗯,若是女子也能生产,男子的压力就会大减,青壮男子就可以抽出来,从事训练和战斗,我们就不发愁军力了。”

    “还有,我刚才说到养鸡,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青州一马平川,一旦敌方突破了黄河之险,大军就会迅速兵临城下。若想守住这个大平原,我等该如何分配兵力?”我目视田丰,询问着。

    “外围建立堡寨,依托堡寨进行防守,机动兵力置于内侧,随时准备对来敌进行致命打击。还有,让王越之徒,主公那些师弟们下到各乡各县,组织青壮劳力在农闲时训练格斗技巧、阵战之术。一旦外敌入侵,让外围各乡县组织民军节节骚扰,我们再发布征召令,征召这些受过训练的民壮,编组成军,这样,平时不需花费过多,战时征召令一下,我们迅速可以组织起十万大军,任谁想来青州滋事,也要考虑考虑我们的实力。”田丰毫不犹豫的回答,看来这问题他已经想了很久。

    我赞许的点点头:“符皓之才,真是社稷之才也。不过,现在我们有了妇孺养鸡鸭,是不是这初期的战略也调整一下。我想,既有这妇孺为我们减轻粮食压力,我们不需要把土地都用在种粮食上。为了货物通畅,我们必须整修道路,路旁顺便广植树木,林间可以种植野草野菜。

    还有,路旁树木要栽的密不透风,让林中难以行军。这样,对方只能顺着我们修的大路行军。即使偶有小股敌军越林而过,没有给养补充也容易被击溃。青州是我们的,敌军沿着我们修好的大路上行军,任何一片树林都是我们埋伏的地方。如此,小股青州民军就可以完成骚扰任务,安然撤出。我们也就有了充足的时间,调集军力,在我们选择的时机,在我们选择的地点,给敌军致命一击。”

    田丰疑虑的说:“古人讲,为了防止敌军攻城,应该在城周围坚壁四野,大的树木都要伐尽,以免敌军利用制作攻城器材,主公反其道而行之,若敌军兵临城下,如何处理?”

    田畴等人也拿疑惑的眼神瞪着我,我微微一笑,淡然说:“符皓,这儿你有点食古不化,敌军进入的是我们的地界,如果我们的统治得人心,应对措施得当,该害怕的是敌军。有了树木掩盖,我们随时可以悄悄出城,在敌人背后发动攻击。还有,如果我们把城墙建的比任何一颗树木都高,他怎么利用树木爬城?”

    “再有”,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接着说:“只是想到敌军攻入城下会怎么样,这未免太消极防守了,未免太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了。我文有符皓、子正、子泰、子尼这样的绝世智者,武有云长、翼德、俊义、文谦、炳元这样的无敌勇者,等到敌军兵临城下,我们才知道战斗,那我们活该灭亡。所以,我建议我们该多讨论一下如何御敌于青州门外。”

    只有寓守于攻的防守策略才是最好的防守,老想着等敌人兵临城下怎么办,难道不会去想,怎么才能让对方来不到城下吗?只要把他们的思路往这方面引,在敌人前进的过程中歼灭敌人,攻机性防守的打法就确立了。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免去建城时对城池周围植被的破坏,另一方面,只有让来敌未及城下,就覆灭于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才能让敌人清楚的认识到,攻下我们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想到攻打我们的艰难就一身冷汗、头皮发麻,心跳加速。

    我这番讲话激起了大家的荣誉感,田丰、田畴与关张等武将立刻积极的探讨出很多方法来,比如:沿大路每五里设置驿站,驿站由各乡县警卫队守卫,平时负责向沿路客商开放,收取费用以供他们歇脚、休息以及饮食,如遇敌袭,白日用号角与狼烟报警,黑夜里用火光和号角钟鼓声传警,周围乡县闻警立刻组织起来,或战或撤听从临时指挥官的命令。

    为了加强前线的战地指挥能力,我们决定,在各乡县健全公民制度,依托驿站建立公民会所,凡负伤老兵,退役军人以及经过宣誓成为公民的百姓都可参与驿站的经营,并从中获益。公民每隔几日必须向公民会所报到,在40岁前,一直要听从公民会所的安排,每年完成一定时间的习武训练。40岁之后,可以本着自愿的原则,自己决定是否参加公民训练。

    公民经常参加训练,则对农活无法兼顾。为此,我们一方面要控制公民数量,另一方面,要为公民找个能依仗自己的武艺生活下去的方式。我们决定,建立类似佣兵的保镖队伍,把护送来往于青州各地货商的任务,交给公民会所完成。没有通过考核成为政府官员的、没有被选举上担任平民“保护者”的公民,可以在公民会所领取一份任务,通过随队保护客商,换取生活费用——这份费用还要高于务农所得。

    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一个尚武阶层的存在,而且,由于他们的劳动所得可以使他们过上富足的生活,从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尚武的风气。

    三世习武,并获得功勋的武人家族,可以上升到武士阶层,成为与文士并列的士子。如此一来,加强了我们对郡县的控制,增大了我们的统治阶层,夯实了我们的统治基础。

    以百姓(功民)控制百姓,以相互制衡的士子(文士武士)阶层控制功民,以贵族控制士子阶层,以少数有特殊才能、通过考核和挑选的官员再控制贵族,这三层统治结构看似与大汉就有的统治基础很相像,但其中却增加了百姓对百姓的控制,武士阶层对文人的制衡。同时也带来了浓厚的尚武气息。相信不过三代,武士阶层成长起来后,将一改我们文化中文人主政带来的颓气。

    这一增加,表面上是打着抵御可能的黄巾入侵的目的,但在座的谁都明白,这是为我们未来定下治国策略。这个策略很可能在很长的时期里,将为我们争雄天下做好军事准备。

    出于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