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冰与血-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运输队踏上补给船,向东方驶去。甲板上,人们回望着相处了五个月的5…G号,百感交加。韩燕甚至把头埋在叶辉的胸口,哭了起来,仿佛是要去作无家可归的难民。

苏云霞不是第一次与在运冰山永别,但是如今的感慨比第一次还要多。5…G号上似乎埋藏着她的更多感情。她走向船舷,再一次眺望她生活了近半年的地方。大批采冰船已经将它团团围住,在BE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慢慢分裂它。此时,5…G冰山表面积已经缩小到二点五平方公里左右,厚度更是减小了一半。但在海面上仍然是那么雄伟壮观。

而那还仅仅是它愿意显露给世人的部分。

这时,苏云华打来电话。先是报平安,然后又告诉他,〃那个男人〃病了,住院了。问她要不要去看她。姐姐知道她的回答几乎是惟一的,但也要尽人事地通知她一下。

苏云霞刚要回答,突然想起,自己有好时间没作那些噩梦了。多长时间?苏云霞回想着,回想着,最后发现,那是她在扣动板机,将暴雨般的子弹倾泄出去的之后。

如果新田裕美问我,开枪杀人的时候我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我该怎么回答呢。国内记者只写表面现象,肯定要往〃女英雄〃那个方面去写。他们不会,或者不能挖掘到这么深入的内心世界,但新田裕美会。但我能告诉她吗?那个时候我是……多么激动,多么满足,甚至,多么疯狂,枪弹的轰击声,枪械在我手里有节奏的震动,都是那么令我兴奋。为什么,因为郁结在灵魂深处那个角落里的毒水一泄而出,痛快,痛快!我不仅是勇敢,我是……真的想……

苏云霞终于抓住了那一时刻自己的内心感受。她不会把这个告诉任何人,那答案是很可怕的。

那边,苏云华还在等待着。她知道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催妹妹。

〃行呀。交班后我马上过去看他。〃

苏云霞的声音那么平静,连她自己都吃惊。那个仍然活在世上而死在她心里的衰老男人再也不可怕了。他那些暴行仿佛都是发生在别家的事情。为什么?因为她已经〃杀〃了他!

这时,韩燕过来向她打招呼,没想到却被队长一下子抱在怀里,双脚离地,在甲板上转了个圈。苏云霞的力气好大。韩燕头一次见到队长的感情这么外露,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不过,这外露的感情是喜悦,是轻松。韩燕就不再往深处想了。

苏云霞望着周围那些眉飞色舞的同事。内心无限感慨。他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一座冰山,无论内向还是外向,主动还是被动,心灵冰山的大部分总是潜在水面下。那不是故意而为之,那是简单的自然规律在起作用。冰山这样,人也这样。

只有非常偶然的场合,它们才能暴露出来。也正象眼前这座冰山一样。

〃一个人心灵的主体,真的会永远埋藏在水面以下吗?〃

苏云霞知道,自己永远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正文 全书注释

注一:南极陆架水,由流冰群在南极周围渐次产生而形成的致密冷水。

注二:〃空降部队〃是企业界给对从外面聘请,并直接在本企业高层任职的专业经理人的俗称。

注三:索马里主要居民是索马里族,使用索马里语,但阿拉伯语也是该国的官方语言。

注四:大陆架是从海岸延伸到100至200米深度的宽浅海底带,在世界各地沿海宽度不一,有的地方完全没有大陆架,有的地方大陆架宽达500公里。由于巨型冰山海面下的部分高达百米以上,大陆架越窄,意味着巨型冰山最终停靠点离大陆越近,越便于运输。

注五:没药,从没药树株中提取的黄色芳香树胶,可以制作香料、防腐剂和局部用药。索马里特产。

注六:某些海洋学家主张,围绕南极的宽广海域应该独立出来,划为南大洋,而不是分别被算作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南部。

注七:声波通透性,声波在不同水质里的传播速度有明显差距,是辨别洋流范围的重要参考数据。

注八:〃失败国家〃是欧洲一些国家的政府对某些第三世界贫困国家的称谓,这个概念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表征这些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滞后。

注九:股票期权,股份制企业给予内部员工的激励机制,允许他们在规定时间里以事先约定的价位购买原始股份。例如,约定价位是每股十元,在规定时间里股票如果涨到每股二十元,员工在此时买进将获得每股十元的厚利。股票期权通常取代一部分工资收入作为报酬支付给员工。这种激励机制大量存在于以创新为本的高科技企业中。

注十:萨马勒语,索马里一个重要部族的语言。

2001年八月十号完成初稿

2002年一月十二号完成二稿

2002年八月七号完成三稿

2003年三月四号完成终稿

外篇 镜中世界(王晋康)

0英国小幽默:

乔治问英国《镜报》主编:主编先生,《镜报》的名字是什么含意?

主编(把乔治拉到一面镜子前):先生,请看吧,《镜报》将客观地向读者描述一个完全真实的世界,就像你和镜中人一样。

乔治(向镜中人伸出右手):噢,主编先生,的确完全真实,除了一点――这位先生用左手握手。

1《镜报》记者米若2004年5月6日报道:韩日隧道开通10周年纪念

今天是韩日海底隧道通车十周年记念。韩朝联邦、日本、中国、俄国政要齐集釜山举行庆祝。9点整,日本国总理大泉一郎乘汽车到达隧道韩国一侧出口,在此等候的三国总理上前与他热烈握手。四位总理随即发表了热情的讲话,盛赞韩日海底隧道是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东北亚国家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和政治融合。

小资料:韩日海底隧道,又称海峡隧道或亚洲隧道,是一条连接日本诸岛与朝鲜半岛的隧道,1994年5月6日开通。隧道横跨朝鲜海峡(对马海峡),使由日本往返亚洲大陆的时间大大缩短。隧道长度240千米,为世界第一隧道。海底长度200千米。火车单程需150分钟。隧道分两层,上层为公路隧道,下层为火车隧道。

隧道由东北亚国际隧道技术公司经营。因为隧道建造费用极高,债务沉重,10年后仍为负债经营。但其窘迫的经济状况并不能影响周边四国政府和民众的热情,所以也有人戏称这是一个〃政治隧道〃。(注一)

2《镜报》2004年5月6日专栏文章(作者:镜报高级记者米若):从韩日隧道看英法隧道

韩日隧道已经开通10周年,周边国家从该隧道中获得极大的利益,包括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还包括一个可能更为重要的东西――友谊。相比之下,英法海底隧道立项已经20多年,至今仍是纸上谈兵。造成这样的拖延,既不是经济也不是技术原因,在这两方面,欧洲并不逊于亚洲。

有人开玩笑说,拖延原因在于英法的世仇。人人都知道一个笑话:在法国,落水后千万不能用英语喊救命。其实,这并不是玩笑而是政治现实,只需把笑话的主角换一个角色即可――德国。英国议会屡次否决该隧道的建设,就是因为这样一个不愿公开承认的原因:害怕某一天,佩带着纳粹袖章、满脑袋纳粹狂热的德国大军会通过该隧道长驱直入,那时,恐怕连敦克尔克大溃败之后的喘息机会也不可再得。

目前,德国和周边国家维持着亲密的合作,但彬彬有礼的外交辞令掩盖不住内心的疑惧。德意志真是一个非常、非常奇怪的民族,对某些历史事件似乎患有集体失忆,而对另一些历史事件则牢牢铭刻于心。比如对于遭美军原子弹轰炸的德累斯顿,每年8月5日夜,德国要进行全国性的悼念:烛光集会,在河里放纸船,报纸电台上的文章连篇累牍,营造出全民族的悲情气氛。当然,我们不会指责这些,谁不同情原子弹的受害者呢;问题是事情的另一面,德国人对于奥斯威辛集中营、布痕瓦尔德集中营、慰安妇、细菌部队、三光政策、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大屠杀等本国犯下的残暴罪行,则采取非常漠然的态度,甚至努力从教科书中删去这些名词。(注二)

我们不幸有了这样一个乖张的邻居,注定我们睡觉时永远背不安席。历史学家评论,之所以造成今日这种局面,除了德国人的民族性之外,美国也有难辞之咎。二战结束时,他们忙于扶植德国作为对抗共产主义的桥头堡,因而未能从政治上彻底清算纳粹主义。而且山姆大叔至今也不准备管这些闲事,原因很简单:德国对美国的忠诚无人可以比肩,在伊拉克战争中德国是派兵最多的西方盟国之一。

韩日隧道10周年将紧连着亚盟成立8周年。如今,亚盟已经是全世界第一大经济共同体,其货币亚元隐然有取代美元之势。即使超级大国美国,也不得不时刻注意亚盟的神色,因为当这几个国家用一个声音说话时(目前还不能完全做到),他们的声音足以让政治之河改道。(注三)

什么时候欧洲人才能像亚洲人那样?由于德国民族中潜行的军国主义幽灵,以及这个幽灵在周边国家所造成的裂隙,恐怕至少20年内欧盟不会成为现实。相互猜疑、政治谩骂、暗中的军备竞赛等还将与我们为伴。欧洲人只有艳羡地看着亚洲人的进步,然后关起门,来一声沉重的叹息。

3《镜报》记者米若2005年3月21日报道:安理会改革方案正式公布

美国东部时间3月21日上午,联合国秘书长安北关于联合国改革的报告出台,报告标题为:《更大的自由:为所有人的发展、安全和人权》。这份60多页的报告可谓安北的呕心沥血之作,内容涉及发展、安全、人权和联合国改革等几十条建议。它一旦实施,将是联合国成立60年来最大规模的改革。鉴于此次改革直接关系到哪些国家能进入安理会,各国非常重视,并已做好准备来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报告主要内容之一是安理会改革方案。安北的第一方案是增加6个没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和3个两年期的非常任理事国;第二方案是不增加常任理事国,而增加8个四年期可连任的理事国和一个两年期的非常任理事国。其共同点是安理会都扩大到24个成员国,欧洲、美洲、非洲和亚太四大地区各6席,关于否决权问题,安北表示已经不再考虑,因为不给新增成员国否决权已是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

此外,安北呼吁在9月举行联合国首脑会议时一揽子批准其改革方案,他警告一些国家〃不要将改革方案当成菜单,有选择地对待其中的条款。〃

4《镜报》记者米若2005年3月31日报道:四国〃入常〃联盟成立

关于联合国新增常任理事国的争夺战已经拉开帷幕,最有可能入常的四个大国:日本、巴西、印度和德国的常驻联合国代表于31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对面的千年饭店举行集会,要求增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呼吁用大会表决办法来解决安理会扩大问题。 

德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普洛伊格在集会上宣读的四国联合声明说,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认为安理会迫切需要改革,以便更好地反映当今世界的政治现实。安理会应同时增加常任理事国和非常任理事国,新增的常任理事国应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扩大后的安理会应包括那些愿意并有能力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承担重大责任的国家。

四国声明建议安理会的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