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冰与血-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餐厅设在中央控制区第三层,生活区的中心部位。那里可供十人同时就餐,后面还有十平米的配餐室。当然,人们也可以把饭带回自己的卧室去吃。不过小餐厅还有一个聚会娱乐的功能,餐厅里的大屏幕电视也是小卧室里没有的。就是平时不吃饭的员工,也会来到这里,各自买上一杯热饮聊聊天。

餐厅的〃主人〃名叫李莉,今年二十四岁,也是刚刚到一线队伍中来。〃配餐员〃这个称谓比〃厨师〃显得有技术含量,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在配餐室内李莉的工作台上,专门安放着一台电脑终端。她可以从这里连入中央控制区的主服务器,查询所有库存食品明细目录。这个目录上不仅注有食品名称和数量,而且有它们的热值、营养成份等等数据。李莉要将它们搭配成营养合理、且花色多样的品种。这便占用了她工作的大部分时间。剩下的只是从库房里取出这些包装食品,放入微波炉或者电热器即可。至于真正的煎炒烹炸倒并不多见。

服务器的数据库里另外还记录着全体成员健康情况即时档案。李莉每天都要与医生邓凯核对一下这个档案,以便掌握什么时候,什么人会有特殊的饮食需要。

最麻烦的是,运输队员们并不是每日三餐。为了补足热量,最少要吃四餐。而且几乎每个位置都要两班倒。个别情况,如监测队员出海返回后,还要补充饮食。这样,小餐厅也成了个二十四小时不停运转的地方。李莉则成了队里除苏云霞外最忙的人,每天与她打交道的人数之多更是无人可比。需要休息时,李莉就把预计要来进餐的人的饭食装备好,贴好标签,临时委托给后勤组的某个人,有时就要劳彭组长的大驾。

送走渔船,苏云霞走进餐厅。四、五个操作组的员工正在那里边吃边聊。看到她进来,纷纷向她打招呼,然后又回到刚才的话题里,声音都不曾减少几分。苏云霞不仅在运输过程中掌握着指挥大权,在事后的奖金分配方面也拥有很大的评议权,但这些都没有令部下在她面前多么拘束。这也是她所希望见到的局面。在这么个封闭拥挤的小世界里工作,最好大家都有着愉快的心情。因为空间的狭小很容易让人们的心胸也变得狭小。

此时,小餐厅里还坐着四个大田公司的技师,其中有他们的老大哥金载玄。每个韩国技师面前已经摆了一些食物,其中有用浅浅的小碟装着的朝鲜泡菜。

甘卡多在苏云霞后面走了进来,不声不响地坐到剩下的一张桌子旁。启航以后,甘卡多很少露面,除了和苏云霞有所接洽外,多数时间呆在自己的小房间里。他走路的声音也很轻,似乎是在尽量避免人们注意自己。

〃鳞虾来了。南极最好的特产。〃李莉端着一个大托盘,跟在诱人的香气后面走了过来。长期吃加工食品,人们的嗅觉都变得敏感起来。李莉的大托盘里面是一只只小碟子。每只碟子里放着四只炸得油亮的鳞虾。这东西出产在远离文明世界的地方,哪国食谱都不载有鳞虾的作法。所以李莉拿到这些美味后,干脆把电脑推入活动壁橱,拉出煎烤两用的电锅,先炸出一批试试口味。鳞虾体内富含呈鲜味和甜味的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这些成份令它成为天然美食,稍微加工即回味无穷。

〃在吃磷虾时,不要将眼球丢掉。〃李莉把盘子放下,对几位大田公司的技师嘱咐道。他们头一次到南极来,也是头一次吃这种美味。

〃为什么?〃金载玄问。

〃磷虾的眼球里富含胡萝卜素。〃李莉行家般地解释着。她把一只只小碟放在餐桌上,还特意把其中一碟放在甘卡多面前的桌子上,热情地说道:

〃您也是第一次来南极,尝尝这里的特产吧。〃

甘卡多的上身向后闪了一下,为难地望着自己眼前的鳞虾。忽然,旁边响起了苏云霞的声音:〃李莉,你给甘卡多先生换个菜。〃

李莉看到甘卡多的样子,再听到苏云霞的召呼,顿时也明白过来。

〃哎呀,对不起,我以为你们只是不吃猪……〃

苏云霞用手指敲了一下桌子,打断了李莉下面的话。每个运输队都有中东国家的政府代表全程跟随,有时队里也有穆斯林员工,所以都携带着清真食品,对配餐员也有操作规定。不过李莉是第一次主持运输队的餐厅,虽然每次给甘卡多准备饮食时,都要注意包装食品上是否有清真字样,但对于在这些明确标识范围之外的宗教习惯还是缺乏经验。她赶忙把甘卡多面前的鳞虾端给另一个操作组员,然后走向配餐室去换菜。甘卡多扭过头朝着苏云霞笑了笑,表示不介意。

〃李莉小姐,给一份……泡菜?〃一个韩国小伙子向李莉扬着筷子,用生硬的中文说道。他面前那个泛着红油的小小浅碟里已经空了。

〃不行的。这已经是给你们的特殊照顾了。在这里要多吃肉。胃里装下太多的蔬菜,你会缺乏足够的热量。〃

〃这么辣的东西,难道不能御寒吗?〃另一个韩国小伙子的汉语流利得多。其实他们对这些特殊的营养要求心知肚明,只是很愿意和李莉多搭几句话。

坐在他们中间的金载玄低低地向师弟们讲了几句韩语,然后用硬绑绑的中文对李莉说:〃你给他们上,多少都可以。力气的没有,干活不行,薪水的减。〃

餐厅里的人全都大笑起来。

正文 第五章 第四节

生活区里有二十间卧室,每间卧室统一为五平方米大小。甘卡多独自使用一间,那间卧室里还配备了专用加密通讯信道,以便他和索马里政府单独联系。除此之外,那还是他的礼拜室。里面不仅有必要的宗教用品,运输队还给甘卡多提供了全球定位系统的专项服务,以便他在每日五次礼拜时确定麦加的方向。冰山的角度随时在变,这个方向并不好确定。BE公司先后与十几位身为穆斯林的政府代表打过交道,非常了解他们的特殊需要。

除他以外,苏云霞也独自使用一间,这倒不是身为队长的特权,而是由于5…G运输队里只有三名女性,通讯组的韩燕和后勤组的李莉又已经合住了一间。其余三十六名员工分住在十八间卧室里。马杰在旧老板那里搞到了通讯卫星的优质信道。他在每间卧室里都设置一个网络接口,保证大家能够以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能够达到的最快速度上网。〃如果你们家那口子愿意,你都可以在这里遥控自家空调的温度。〃马杰夸口道。

尽管如此,五平米的空间除了安排两张床外就不剩什么了。所以当冰山飘到更北的地方,冰面温度稍有提高后,大家还是喜欢在工作之余到冰山表面活动活动。六台推进器每班需要十二个技术人员操作。交接班的时候,员工们总是去的很快,回来的很慢。接大家回来的履带车要在冰山上转悠几圈,象是旅游观光的车辆。甘卡多闲来无事,也学着开起履带车。冰面溜滑,轻巧的摩托雪橇和大型的履带车是这里的代步佳品。至于航线监测组的组员,通常会在下海的时候多兜上半圈解解闷。

有一些员工喜欢来到冰崖边上,静静地眺望远天近海。摄影爱好者会抽空拍上几张,把世人难得一见的南大洋(注六)风光留在有形的记忆中。BE公司的网站上贴满了这类照片。经常会有几头蓝鲸在不远的洋面上喷着水柱,徘徊不已,向它们的冰山老邻居作告别状。惹得大家注足观瞧。

公司里的年轻人爱到运输队第一线工作,除了挣得多,挑战性强外,还有一个附带的好处:就是花费少。如今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都是由广告培养起来的〃消费一代〃。满大街时尚商品就象拦路抢劫犯一样争夺着他们的口袋,并且,他们在这些〃劫匪〃面前也就真的〃弱不禁风〃。一旦到了冰山上,吃的用的都是配给制。除了给朋友们打IP电话,到餐厅里叫杯饮料,真的就花不了什么钱。一年有小半年呆在这么个清心寡欲的地方,回家之后,年轻员工们常常可以看到自己的银行账户上多出一笔想象不出的〃巨款〃。

这天,几个员工竟然通过互联网,接上了国际空间站里两位中国宇航员的私人信道。同样寂寞的两群年轻人聊了起来。后者告诉他们,如果角度合适,在国际空间站里用肉眼便能够看到他们这座冰山。国际空间站的平均轨道高度是三百多公里,肉眼完全可以看到最大宽度超过两公里的5…G号。特别是出了浮冰区,它的颜色迥异于周围的海水。

运输队员们兴奋起来,根据对方提供的经纬度对照了一下,确定那正是自己乘坐的〃巨船〃。于是,当一个多小时后国际空间站再度飞临头顶时,他们便请宇航员从太空里给5…G号拍了张数码照片:白云碧海间,5…G号只是个隐约的小点,被天地间的某个巨人随意涂抹在深蓝色的大洋上。

当然,肉眼能看到5…G号,便也能看到其它几座冰山,只要中间没有云层阻碍。宇航员们怕他们看不清,还特意用计算机提高了数码照片上〃BE牌〃冰山们的亮度,使它们看上去象一串散在大洋上的珍珠。很快,这张照片便成了许多员工个人电脑的桌面图案。

就是爱情之花,也能在冷酷无比的冰山上发芽。叶辉身在航线监测组,每天不是跑到安置在冰山各处的样本采集点收集水样、冰样,就是开着小艇,载着仪器在海面上进行测量。有时更要穿上潜水服到水面下作业。繁忙如此,一个月后,大家竟然发现他和通讯组的黑珍珠韩燕一起在冰面上散步。这么狭窄的生活空间里,两个组的同事竟然没有人能留神,他们中是哪位射出的爱情第一箭。

张嘉祥和马杰两个组长为了成全他们,经常把两个人的班次安全到一起。下班时,一对异国恋人经常手牵着手,朝着〃莫罗托峰〃走去。那里不仅象征着韩燕的故乡,也是一个冰丘群。它们会把其他人自觉不自觉的视线挡住,构造一个宽广的二人世界。不过有的时候,没有等到进入那片冰丘,两个人就在冰面上接起吻来。严严实实的保温服只把脸部的一小块地方露出来,让他们借此享受肌肤相亲的感觉。一望无际的冰原上,这幅图景别有一番温暖包含其中。

〃有代沟喽。〃刚过四十的彭义成站在通道口,远远望着他们的身影,感叹道:

〃我到现在都不敢这么开放。记得当年上大学的时候,〈参考消息〉上转载过日本人的一篇文章,说他们国家的人正在讨论,公开场合接吻是不是有伤风化。那时我还想,究竟是资本主义国家呀,人们竟然开始在大街上亲嘴了。没成想现在……〃

〃咳,你以为他们这是开放呐。〃旁边的马杰听罢,讲出句一针见血的话:

〃他们那是没地方可去。要是他们谁在冰山上有单人宿舍,你看他们还满处遛不。你以为他们不怕冷呀。〃

有一天,叶辉到餐厅打饭。一个操作组的小伙子向他挑起大指:

〃你真行,我们都佩服你。唉,你知道人家国家的风俗吗就敢去追?〃

〃知道呀。〃叶辉坦然答道:〃男方惯例要用牛作彩礼。韩燕的曾祖父用三头牛娶了她的曾祖母;她的爷爷用十二头牛娶了她的奶奶;她的父亲用二十四头牛娶了她的母亲。〃

〃我的妈哟,到了你这儿,怎么也得三四十头牛吧。唉,我有个亲戚开养牛场。给你个批发价,怎么样?〃那位同事打趣道。

一旁的李莉听得有趣,插了一句:〃人家叶辉还不从乌干达办这份彩礼呀。你想,他们经常用牛作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