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恐怖档案-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刻九江城内,李国英等人的兵马压缩到了三分之一左右的城区,从半夜撕杀到现在,所有人都筋疲力尽,李国英不得不亲自上阵,才勉强稳定阵角。

“万岁!万岁!万万岁!”正在进攻李国英部的明军突然发出山崩海啸般的呼声,这个声音把李国英部下都吓了一大跳。

原来却是孙承胤返回了城里,将皇帝的话转达给金声恒、张应元等人,听到皇帝的大军就在外面,而且亲口赦免了他们,金声恒等人无不大喜,将这条喜讯也传给了下面的官兵,刚刚还有点萎靡不振的官兵顿时精神大振,这才发出山崩海啸般的呼声。

“怎么回事?”李国英向亲兵询问道。

“大人,好象是皇上到了。”亲兵带着哭腔的回道,连亲兵也不免在心中对李国英暗暗埋怨,鞑子远在山西,而皇上迟在咫尺,干吗要去投降鞑子。

皇帝的大军离城不过数里,九江城头已经可以看到大军的轮廓,只是旗帜有点模糊不清,听到下面的明军大呼万岁,李国英的部下大部分已经猜到,本来他们就处于下风,皇帝一来,这仗还怎么打?

“黄澍,你这个混蛋,害苦老子了。”李国英忍不住大骂:“不打了,不打了,传令下去,我们投降。”

此时李国英手上还有三万左右的残兵,只要有军队,李国英相信皇帝还是会饶他不死,若是等到拼光了就难说了,这在崇祯朝时是武将屡试不爽的把戏,他此时完全忘了江北四镇中的两刘是如何死的。

第一卷 风雨江山 第60章 乱(四)

“什么,投降,总兵大人,不能投降啊。”原九江副将张世勋大吃一惊,他将九江献给左良玉,害死了袁继咸和九江无数百姓,朝廷绝不会放过他,所以一心跟着李国英想投鞑子,此刻听到李国英要投降,顿时急了。

张世勋这么一说,倒是提醒了李国英,他朝亲兵使了使眼色,冷不丁的喝道:“拿下。”

数名李国英的亲兵如狼似虎的扑向张世勋,张世勋武艺本来就稀松平常,他刚想反抗,李国英的一名亲兵用剑重重的在他手腕上敲了一下,他手中的长剑咣的一声掉到了地上,数名亲兵一拥而上,将张世勋捆的扎扎实实。

“李国英,你这个王八蛋,别以为绑了我就没事,你一定会死无葬身之地。”张世勋自知不能幸免,对李国英破口大骂起来。

李国英气急败坏:“把他的嘴吧堵上。”

“唔,唔。”很快,张世勋只剩下了呜咽声,只是双眼依旧愤怒的瞪着李国英,李国英不理会他:“快,快,向下面大喊,我们投降了。”

九江城的战斗终于结束了,一队队的俘虏被明军押着,李国英和一众部下垂头丧气的被押到了金声恒等人面前,金声恒只是淡淡的看了李国英数眼,对这个昔日的同僚丝毫没有半丝同情:“拖下去,斩!”

“什么。”李国英吃惊的用眼睛瞪着金声恒,直到两名士兵拉着他的手,他才拼命挣扎起来,大声嚷道:“一斗栗,你好狠,张大人,王大人,刘大人救我,一斗栗这是要公报私仇。”

金声恒出身流寇,一斗栗是他的外号,只是投降官军后已多年不用,听到李国英如此叫他,金声恒只是冷笑,被李国英叫到的人都用怜悯的眼神看着他,根本不回李国英的话,杀李国英是皇帝的意思,无论以前与李国英有多大交情,他们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违背皇帝之意,何况李国英与他们也没有多大交情。

“李大人,李总兵,你就安心上路吧,不过,你一心要投鞑子,就是死后也要落个不忠不孝,辱没祖宗的骂名,这又是何苦呢?”

“哈哈,杀得好,杀得好。”张世勋大笑起来,眼中露出一丝疯狂。

“噗”李国英气得一口鲜血吐了出来,两名士兵将李国英押到一旁,用力在李国英的膝盖上一踢,李国英腿一软,顿时跪了下去。

“一斗栗,王杂毛,你们好狠,我做鬼……”咔嚓一声,李国英的声音中断,他的脑袋与颈脖分离,咕噜噜的滚到一旁,双眼圆睁,显然死不瞑目。

张世勋仍然在大笑,金声恒面无表情的道:“下一个。”

咔嚓一声,张世勋的笑声中断,他也步了李国英的后尘。

“大人饶命啊,大人饶命啊。”被推过来的军官见到李国英,张世勋就象是杀狗一样被处死,一个个都大惊失色,拼命求饶,可惜金声恒等人犹如铁石心肠,连眉头都不皱一下,一众随李国英投降的军官被拖死狗一样拖到一边直接砍杀。

这样的情景只是城中一个小场景,城中到处是杀人的声音,左良玉的部下烧杀抢掠惯了,这次虽然杀的是自己以前的同伴,却毫不手软,整个九江城成了一个巨大的屠宰场,城中血气冲天。李国英连同他投降的部下,整整三万多人,被杀的一个不剩,连同以前双方交战的尸体,城中至少遗尸七八万具。

忙碌了半夜,城中的官兵才将尸体全部拖出了城外,直到天亮才挖坑掩埋干净,现在虽然进入九月,可是尸体若不及时处理还是容易产生大疫。

第二天一大早,投降的金声恒、王得仁、刘承胤、张应元等人自缚着双手来到城外的军营向皇帝请罪。

“罪臣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福脸上神色冰冷,丝毫没有大胜后的喜悦,这次左良玉率三十万大军反叛,许多人去以为朝廷就要被倾覆,谁也没有料到,皇帝御驾亲征,除了开头李元胤与叛军一次小的交锋外,竟然没有动一兵一卒,左良玉的三十万大军已经灰飞烟灭。

按理皇帝应当龙颜大悦,大肆庆祝才对,可是王福的心情却是百感交集,眼前的这些人除了张应元外,历史上竟然都成了汉奸,金声恒、王得仁两人虽然在以后反正,可是却不能掩盖他们以前双手沾满汉人血腥的事实。

若从感情上来讲,王福恨不得大喝一下,将这些人都拖出去斩了,省得想起来就心烦,只是理智上,王福却不得不对他们安抚,否则若自己见一个以后会成为汉奸的人就杀,只能让自己众叛亲离,将更多的人推向满清。

金声恒、王得仁等人半响得不到皇帝的回应,心头忐忑起来,几人偷偷拿眼瞄着何腾蛟,何腾蛟落入左良玉手中依然不肯同流合污,王福对他大为赞赏,将何腾蛟由湖广巡抚提为湖广总督,过几天就可以上任。

何腾蛟收到金声恒等人的求助,他自付自己任湖广总督后需要这些人的支持,开口道:“皇上,金总兵等人虽然依附左逆犯下滔天大罪,可是能及时反正,也算功于朝廷,还望皇上从轻发落。”

王福点了点头,朝中大事由不得自己的喜好,说起来,这些人所以会投降满人,多半还是对朝廷太过失望,如今自己得知左良玉反叛,并没有孤缩在南京等待左良玉的进攻,而是御驾亲征,好呆也算中兴之主的模样,或许他们的心态也得到了改变,否则这些人在左良玉死后就不会投朝廷而是直接投鞑子,王福的神情微微一松:“免礼吧,来人,将他们的绳子解开。”

“多谢皇上,吾皇万岁!”金声恒感激的看了何腾蛟一眼,他们来之前还幻想着能得到皇帝的嘉奖,此刻看来,能顺利脱罪已是不易。

“朕虽然可免尔等之罪,可是尔等所部毫无军纪,朕需要重新整顿,汰弱留强,尔等可愿意?”

到了这个地步,纵使金声恒等人不愿意也由不得他们了:“臣等任凭皇上处置。”

第一卷 风雨江山 第61章 乱(五)

左良玉的三十万大军经过九江的攻城战,加上这次互相残杀,又有三万多俘虏被屠杀,还有战斗中不少偷偷溜走之人,现在金声恒等人控制的人马只有七万左右,依然比王福带来的人马多,虽然这些部队军纪涣散,可是能在这次血战中活下来,也算得上可战的老兵。

虽然是整编,可是羽林卫绝看不上这样的士兵,如果给李成栋、李本深等人扩充也不妥,最终还是要留给金声恒等人统领,不过,整编之后,每支队伍依然要派军法官,以前所犯的军法无法追究,如果以后有人再犯,军法官就不会客气。

花了数天的时间,这七万多人才整编完毕,只留下了五万人马,金声恒等每名总兵名下的军队由原先的四五万人缩减到只有一万人左右。

太平时节时,各个武将都拼命吃空饷,到了乱世,他们又拼命扩充部队,军费来源除了向朝廷索要外,无非是拼命搜刮地方,弘光朝初定时,左良玉和江北四镇都有权直接在地方上征收税收,如今左良玉已死,江北四镇实际上只剩下黄得功,各个军头在地方上的收税权王福自然要拿回来,也不用再担心那些军头会私自扩充部队。

裁减下来的人员,王福却是颇为头痛,这些人已经习惯了军队生涯,而且多是老弱或者身有残疾,若是放他们回去,根本无法养活自己,不知有多少人会沦为盗匪,又或者死于沟渠。

只是王福不可能把他们养起来,说实话,这些人现在虽然是老弱病残,说不定身上背着多条普通百姓的人命,王福最后还是决定全部就地遣散,愿意回家的,不管路程远近,一律发给一斗白米和十两纹两作为路费,愿意留在九江的,每人除发给一石大米、五两银子外加十亩地。

十亩地自然不是十两纹两可比,江南上好的地至少要卖上十几两银子一亩,十亩地就是一百多两银子,九江城内已以残破不堪了,昔日十数万人的大城,经过昨天十几万叛军在城内自相残杀,加上左良玉进城时的杀戳,城中百姓只剩下不到三万人,多是一些老弱妇孺,青壮年不是被杀就是逃走,至少数年无法恢复元气,如果这批人全部留下,九江城恢复元气的时间可以大为提前,由于居民死伤惨重,城外无主田地多的是,而且不到半个月就可以收割,王福也不用担心没田可分,说实话,如果没有这批人留下,半个月后九江城外收割稻谷的人也找不到,许多成熟的稻子只能白白烂掉。

大部分人选择留了下来,这些人随着左良玉转战各地,只是为了混一口饭吃,早就忘了家乡是什么样了,既然九江能落脚,当然是好事,也有少部人实在思念家乡,拿了大米和银子走路。

原先那些得予重新整编入军队之人开头对于被裁减的士兵多少还有一点幸灾惹祸,看到这些人如此好的待遇后,倒有不少人羡慕起来,朝廷额定给他们的粮饷是一年二十两白银,可是他们从没有足额拿过,除去各种花销,许多人一年到头都是空空如已,能攒下二三两银子就算节省了,依靠着粮饷,自己当一辈子兵也别想攒下十亩地。

只是以前给左大帅当兵时,一年总有一两次抢劫的机会,这一个月来,已经分别在武昌和九江抢劫了一次,这两处地方都是富裕之地,许多士兵都发了小财,只是以后随着军法官的进入,抢劫的事恐怕不要想了,只能光拿军饷。

事实上,如果一年二十两的军饷能够足额发放,当兵至少比当普通百姓舒服,只是他们在担心,以前在左大帅手上从来没有拿过足额军饷,只能靠抢劫补充,朝庭又能给他们发下足额军饷吗。

这种担心很快就传到了王福耳中,老实说,士兵的担心不无道理。

看来军法官不但要监督军纪,以后还要监督军饷的发放,最好是所有粮饷都有军法官来分发,这样士兵才能对军法官有足够的敬畏,同时对朝廷也能忠诚,而不会沦为将领的私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