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歌-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介绍一下(内)蒙古各部的来源吧。
明弘治年间统一蒙古的达延汗,把漠南(内蒙古)作为已故长子图鲁的儿子博迪、第三子巴尔苏、第五子阿尔楚、第六子鄂尔齐的游牧地。
博迪是漠南蒙古的可汗,因其地近长城,故称为察哈尔(插汉儿的音译),敖汉、奈曼、苏尼特、乌珠穆沁、浩齐特诸部,都是图鲁其他儿子的后裔繁衍出来的。
鄂尔多斯、土默特是巴尔苏的后裔,阿尔楚则是巴林部、扎鲁特部的始祖,鄂尔齐的后裔则繁衍成克什克腾部。以上各部均奉察哈尔为盟长。但是。
但是许多年来,这些原本同宗的部落群,相互之间积累了很多的矛盾。敖汉、奈曼、土默特等部已经被林丹汗征伐收归到自己的帐下了,鄂尔多斯部对察哈尔部的忠诚度也下降了许多。虽然林丹汗对大明的态度比较亲近,但并不能完全代表鄂尔多斯的立场。
六年五月,河套鄂尔多斯部五万兵马,假借察哈尔部的名义,自清水、横城分道入侵作乱。守备姚之夔等不能御,沙井驿副将史开先、临河堡参将张问政、岳家楼守备赵访皆溃逃。
寇遂进薄灵州,虎臣急领千骑入守。旋尽勒城中兵出击,次大沙井。寇从汉伯堡突至,虎臣军未及布陈,且众寡不敌,遂战死。子赞挟五十骑突重围出。
看着这份鲜血淋漓的战报,小朱一着急,险些有昏厥过去。也不知道怎么了,一遇到急事,小朱不是昏厥就是吐血的,这似乎成为了规律。并且可气的是,练了这么长时间的太极拳了,他的身体仍然需要出些状况,才能神清气爽,靠!
然而,小朱自我感觉良好,不代表其他所有人的心思。
“太医,太医!”
“皇上,皇上!”
“主子,主子!”
“绯儿姑娘,快取些冰镇蜜水来。”
“曹化淳,你离皇上远点,让皇上缓缓气儿!”
一片嘈杂的声音中,小朱如同木偶一般,被一群手脚团团围着。小朱眼见这些忙活着的人们,心中悲愤交加,竟然流下了眼泪。
这一哭,立刻崩溃了更多的人。
“皇上,国事沉疴,责在臣等,皇上万勿要保重龙体。”
“万岁爷,小的情愿折损己寿,来换得主子的身子啊!”
“行了,行了,朕没事儿,朕没事儿,只是虎臣死的惨烈啊!”
小朱的话音才落,底下很多人都哭了。因为贺虎臣大家都了解,勇武过人,如今年龄也不大,正当壮年,历任历天津、登莱、?州、延绥的各级军政职务,从师讨贼,百战成材。可以说是一步一步打拼到督师甘宁的这个位置。如今,竟然战殁,的确令人伤怀。
“方正化,拟旨,褒嘉虎臣。”
方正化拟的旨意是:
赠虎臣都督佥事,赐祭葬,世?指挥佥事。子赞,勇敢有父风。既承?,又举武进士。移官至京营副将。虎臣之职,诏起宁夏总兵马世龙代之。
当天晚上小朱问方正化,为什么要把贺赞调回京三营?方正化的解释很简单,马、贺两家都是世袭军户,现在马世龙代理,如果贺赞一意为父报仇,恐怕马世龙也不好干涉,以至贻误战机。不如将贺赞调回北京,一方面提拔重用,安抚当地的军心,一方面也是给马世龙最大的空间来剿匪。
“可是,现在战事吃紧,这么大规模的换防,会不会影响战局?”小朱故作聪明的问。
“贺赞入京,不过就是那突围的五十人而已,于整个西北军势没有大碍。再说,蒙古此次入寇,无非是劫掠财物,贺督师战殁对于插寇来说,已经是天大的运气,他们一定知道大明会尽全力追剿,势必会退回去的。此战其实不日可解。”
方正化严肃认真的跟皇上这边解释着。却让小朱忽然想到一点:
“正化,以你所见,蒙古是否也同样饱受天灾所扰?”
“回皇上,理当如此。”
“嗯,那你来看,明年我大明先发战端的话,可有胜算?”
明年就要全面开打了,总是要寻求些心理安慰才是。
“回皇上,于今国事确有起色,但积重难返,明年之战,虽为必须,但还是要谨慎为上。”
“你的意思是,还是要控制战事规模,不可大仗,小仗为上?”
“吾皇圣明。”
明白了,就是现在不是大干一架的时候,还是要隐忍待发,这几年净打腻腻歪歪的烂仗了,小朱是真想一战定乾坤,但既然方正化这么说了,他只好再考虑考虑,或者找内阁商量商量再说吧。
第二天,孙承宗又上报了贺虎臣历年来的战功,小朱一看之下,更加惋惜一位良将之才的陨落。连忙修改昨日的旨意:
“录先后剿寇之功,再赠都督同知,世?锦衣副千户。”
随后,大家伙便探讨了两方面的问题,首先就是西北防御体系该如何打造的问题。马世龙世代兵卫宁夏,熟悉地形,资历民望也都很高。让他来安抚局面当然是最佳人选,现在的形势只有一个,大修战备。
城墙的构筑与坚固,各地兵马将官的安排,民众的疏散与安置,都要花钱。还不能少了,但为了表现国家的重视。户部特意下拨了40万两银饷下去。
“唉”小朱不仅哀叹,“为何现在的大明,凡开战,必要严谨收成,为何不能一战而定啊?”
这句话属于忍不住的询问,人吗,说白了就这么回事儿,总是自我安慰,自我否定的过程中,饱尝磨难!当然,小朱在这么问的目的,也包含着,跟内阁取得高度一致,明年战事的规模是大是小的问题,大家现在定了之后,将来谁也不需反悔!现在这他妈烂仗打的,根本没什么技术可言嘛!如果现在不通过反复的交代,来保持基调,保不齐到明年,言官不闹事。
“皇上,战事,乃国之大计,万不可凭意气而动国本。国家羸弱,一战能胜则罢,不能胜,则国之危矣,臣敢请皇上,切勿轻敌冒进!”
老孙的观点也没什么太新鲜的,但最终,他倒是很高兴的看到,大家对现在形势的认识,那就是‘相持相持再相持,看谁熬的过谁。急吃不了热豆腐,哥几个慢慢熬吧。’
这就如同破茧重生的蛹蝶,虽说艰难,但大家到底还是看到了曙光。因为大明天军,主动出击的时刻到来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晚吗?呵呵!
像如今这般,龟缩在城市中,依托着长城来防御游牧民族的骚扰,虽说憋屈,但只要我们能整理好国内的经济形式,改善民生,改良军队。我们将早晚会寻来,刺破茧壁,拥抱阳光的那一刻。那一刻,我们将向着太阳呐喊:
“阳光普照之下,都是我大明的国土与臣民。月光挥洒的夜晚,上演的每一幕都将成为传奇。”
到来吧,破茧化蝶的那一刻光辉,将始终照耀在世界东方。
到来吧,丰功伟绩,让世人传颂崇拜我大明子民的丰功伟业。
到来吧,光荣诗篇,让历史成为我中华儿女书写的光荣篇章。
第五卷完
第一章:钱谦益的觉悟
转眼间,又是一年新来到。崇祯七年了,整整七年的光景,回首往事,似乎没干什么实事,似乎也没干什么坏事。世间的一切就这样模糊又清晰的走过来,再走过去。快的,让你很是郁闷,因为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更多的是无穷无尽的磨难。
刚刚过完上元节,明灿灿的太阳,虔诚的照耀在人间,紫禁城头上,是明黄色的琉璃瓦,反衬着阳光,倒显得白花花的耀眼。跟地上的雪一个色,朱红漆色的大门上,是九九八十一颗大门钉,两边一开,人就走进去,门内的青石上没存雪,刚走到上面,立刻会打一个出溜,没有长期的适应与经验,一准能滑你一跟头。
老钱慢慢的走着,走进门洞,走出门洞,脚下重新踩在了雪地上,厚厚的,像踩棉花,咯吱咯吱的响。
进了门,要向右拐,正前方是前三殿,再往前,那是皇上他们一家子住的地儿,老钱进去过,但不是经常,除非有大事儿,比如皇长子过百天,比如大年初一请皇上去祭天。
右边才是他的办公室,文华殿的值班朝房。一进院子,早来的,早起的,昨天留宿的,一堆的人冲他点头哈腰的打招呼,没法子,谁叫他是首辅大臣呢!
老钱心里头这叫一个腻歪:你们这些人都有事儿没事儿啊?有事儿说,没事儿滚。别总这样冲我点头,好像我就必须跟你们点头回礼似的。咱们谁欠谁啊?我切!
今天老钱决定不搭理这些人,他都已经绷七年了,也该露露本心了,老钱特拔份,特牛X的昂头挺胸,目不斜视,自命清高的向前走着。一直到了文华殿正殿门口。
从怀里掏出自己的名牌,递给一个当值的小太监,他要单独求见崇祯皇上。今天天气冷,又是开年后的第一天,皇上把早朝给免了,为的是照顾一下大家的身体。但皇上今天一早就到文华殿办公了,这点让老钱感觉特自豪!千百年了,有五千多年了吧?没一位皇上像眼前殿里坐着的这主儿这么勤奋,这么勤勉的。
能给这样的皇上当七年的阁臣,四年的首辅,老钱感觉挺满足了。所以今天,他是来辞职的。
也该退下去了,原本这个位置就不是自己的,当初皇上要廷臣推选内阁,自己虽说排在顺位第二的位置,但是,因为当年那场科举舞弊的案子,竟然险些灰溜溜的回南京。多亏了现如今这位圣上,还是留下了自己,这么多年来,君臣之间的关系又相敬如宾,君臣之间最好的关系,老钱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判断。
不能是师生,张居正就是自命帝王师,结果怎样?皇上一个想不开,就把坟给掘了。
不能是朋友,嘉靖爷跟严嵩的关系,那可是在论的!好的跟一个人似的!结果怎么样?明明没敢贪一分银子,却叫你成为古今第一大奸臣。
也不能太低了,黄立极他们就是,圣上干什么都不管,圣上想什么、学什么、交什么人,他们都不敢管,结果怎么样?不但自己名声毁了,也没落下多少好处,新皇登基头一件事儿,就是把他们全给劝退了。
按老钱的心思,王猛和苻坚,才是古今君相第一搭伙。而且最妙的,就是王猛去世的早,叫当君主的心中,始终是个念想。趁着现在自己年轻,干脆退了吧,这样,自己就是千古名相。千古之下,再无人有这番激流勇退、知进退、识时务的名臣名相。
嘿嘿嘿,想到此,老钱绷了一早上的脸,忽然浮现出一丝笑意。
……
正月十五是年节的最后一天,正月十六是新开年的第一个办公日,老钱第一个来找小朱,但他来是向皇上辞行的。
“钱先生,你这是何出此言?”
小朱非常惊讶,老钱这些年,可以说非常圆满的完成了交办给他的各项工作。他绝对是一名合格的首辅大学士。
“回皇上,”老钱长身给皇上揖了一礼。“老臣忝为大明首辅四年,皇上对臣的倚重与信任,臣时感皇恩浩荡。但臣深感自己才疏学浅,不胜此任,是故,请辞首辅一职,以让位贤良,好致国事奋进。”
“不,不,不,钱先生,最近,也没什么人弹劾你啊?”
“呵呵,皇上,并非是因有言官弹劾,臣才请致仕滴。”
“那是为何?”
也不为什么,老钱知道,小朱隐忍韬晦了整整六年了,六年之中,国家各方面发展良好,现在,不论是民间,还是朝间,力求一战定乾坤的呼声越来越高。辽东,这块大明全体臣民的心病,已经到了该解决的时候了。
钱谦益知道,现在希冀一战定辽东,远远没到时机,但为了平息上下的舆论与心气儿,崇祯六年的夏天,大明君臣决定在崇祯七年,打上一仗。想想也是,都装孙子装了六年了,也是应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