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歌-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这样啊!那他们的价格倒也不高嘛!”
“回皇上,原本他们要10两银子的,但老臣以资银入教,是为不赦重罪,因此将价格死死压在了1两银子的。”
“哈哈,好啊,王师傅为朕省钱,朕也不能亏待你,准按每10两银可提一钱的份例,就当给你家里人发的贴补吧。”
“老臣多谢皇上。”
王承恩非常高兴的就答应下来。他究竟是太监的身份,男人净身入宫的目的,就是改善家里人的生活水平,所以该给的钱一定不能小气了。
“对了,银子不用太省,提高到1两半吧,记住,这就如同养雀鸟,先是撒米任其食用,等到它们都习惯来你这吃食儿的时候,便任你捉放了。这个比喻,你可明白?”
“老臣多谢圣上指点。”
“好,下去吧。”
※※※
五天后。
“列位卿家,朕有个问题问你们。”
和王承恩夜谈之后第五天的早朝上,小朱兴致勃勃的问道。
“皇太极的原配妃子名唤‘哲哲’,乃是科尔沁老可汗‘莽古思’之女,科尔沁现在的可汗‘宰桑’,是那‘哲哲’的亲哥哥。而皇太极的两个弟弟,‘多铎’和‘多尔衮’,和当年死于京城前的‘阿济格’,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现在,多铎要娶‘哲哲’的妹妹为妻,多尔衮要娶‘宰桑’的女儿为妻。”
说了这么多,小朱连忙喝口水润润嗓子,也利用这个时间给下面的大臣们,一个心理上适应的时间。现在小朱是在皇极门正殿的早朝中公开说这件事情的。
等大家稍稍绕清醒之后,小朱才继续开口:
“那宰桑前日娶了一名女子为侧妃,正好是皇太极和他第四个侧妃娜木钟生的女儿,名叫什么固伦吉瑞公主。因此”
话说到此,地下群臣早嗡嗡上了。害得小朱又喝了一口茶,然后再清清嗓子,才把嗡嗡声给压了下去。
“因此,这个,朕想问问诸位卿家,这皇太极与宰桑之间,多铎与宰桑之间,多尔衮和宰桑之间,究竟该如何称呼呢?”
轰底下群臣全炸了,嘈杂的声音中,有人开始高声指责起皇上来,他们认为,公开讨论不伦之事,实非君主所为。娘的,什么跟什么?不过小朱的目的却达到了。小朱连忙大声的喊着:
“成基命,你来说说吧。”
“皇上,”成基命气的胡须都在颤巍巍的抖着。“老臣,老臣宁死也绝不回答。”
小朱一笑:‘行,你不愿意回答,也不难为你。’
“那,陈子壮呢?你出来,出来,你来回答。”
“皇上,这个实在为难微臣了,臣亦不愿回答。”
嘿嘿,小朱继续恶作剧般的踅摸,各位大臣平日里一遇到类似的事情,好嘛,各个抢着回答。现在可好,除了躲避皇上的目光,就是干脆指责皇上不应该在朝堂之上讨论这样的事情。
看看功课做的比较足了,小朱笑哈哈的放过他们。
“诸位卿家,指责朕失仪的卿家们,你们说的很好,这的确是不伦之事。朕为天朝君主,的确不应该这么谈论。但是,朕想跟卿家们说的是,那皇太极一共立了5个妃子,其第二侧妃海兰珠、第三侧妃布木布泰(大玉儿),皆是其正妃哲哲的亲侄女。其所谓的天聪五妃,皆是来自科尔沁部和札赉特部的蒙古女子。后金与蒙古联合,实非我大明之福,列位卿家都下去想想,一旦中原赤县被异族侵占的话,互为翁婿的不伦之行,将遍及华夏。是故,如不想我中华子民沦落异族,你我君臣可以一力同心啊!”
“臣等遵旨。”
“再有,早朝之后,所有的卿家,都给朕好好琢磨琢磨,后金与科尔沁部联盟已成,我大明该如何应对?这才是朕今日说这番话的本意。三日之后,每人写一份表上来。可否啊?”
“臣等定当鼎立完成。”
“那好吧,退朝吧,内阁九卿文华殿论国事。”
“遵旨。”
第十二章:辽东渴望
等退到文华殿议事,内阁九卿等人的眼神还有些迷惑。想来对互为翁婿一事,还没绕明白过来。
小朱趁热打铁,赶紧跟内阁说的再清楚一些:
“后金那边,多有我大明的子民被裹挟成为奴隶,如果咱们不做打算,投降后金的官与民,还会陆续增多。此消彼长,对大明不利。只有借此口实,告诫我大明的官民,切勿沦落蛮夷之手,遭受、不伦之苦,才是正理。”
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这些人都是聪明人,大家立刻明白小朱的真实意图了,就是造谣也要让百姓和官吏们知道,后金那边可是个火坑,千万别跳进去。更何况,这份口实,还真真确有其事。
这个‘重担‘,最后落在钱谦益和温体仁的身上,他二人分别负责一南一北的宣传。呵呵,只有竞争才会出成绩嘛!
这些宣传事宜很快就定了下来,大明君臣都非常郁闷。铁山那边的战略布置还没定呢,皇上却闲极无聊,在人家后金结婚习惯上大做文章,大家心中还是比较别扭的。
小朱很理解他们的想法,但为了让两个民族之间产生不可调和的敌对心理,对于目前的辽东局势,是非常必要的。
没过几天,大家为了调整心态,都针对卢象升的奏报做了一个辩论,不是争论,也不是讨论,而是辩论。辩论的主题就是,打仗究竟为了什么?
这年头,打仗有N多的理由,什么征讨不臣,什么收复故土,什么仁兵讨不义,什么正道伐荒蛮的,看着一个个倒是挺精神的,但实际上,却难以获得广泛舆论上的支持。
婚姻不伦是小朱提出来的,叫大家在口头上表示反对,却乐于在情感上接受。而卢象升的观点,叫大家在口头和情感上,都难以接受,却又提不出什么反对意见来!
卢象升说的太直白了:“打仗就是为了获得巨大的木料,好做更大的海船,好赚更多的钱。”呵呵,这对于一直以清高标榜的中华文人来说,是一次不小的触动。这些读书人虽说想辩论个清清楚楚,但这个问题注定要变得走入歧途。
因为辩论,所以影响深远,因为影响深远,所以众人皆知。在全国各个阶层的人都清楚此次辩论的来龙去脉之后,卢象升的‘战争为了海船龙骨’理论,竟然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其中最主要的幕后推手,就是皇商系!
铁山有铁,白山有木,朝鲜有粮食,后金有黄金,黑水有东珠,辽东有人参。思想理念上的辩论,非但没有获得任何的进展,一系列相关的战争目的和利益,却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破土而出。
说白了一句话:“打仗就是为了获得收益,战争胜利意味着赚钱。”
嘿嘿,人类社会文明的前进,不是什么伟人推动的。伟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恰巧成为了社会前进一个起点。
群臣们,眼见辩论不会有结果,他们自己反而将被带入沟儿里,于是他们及时的开始了打岔的行为――联名上了一份奏报,希望对军队系统,做一个小小的调整:
因为之前钱谦益一揽子整顿战斗系统的工作很繁复,所以直到现在依然没折腾利索。
当初定下天津武备学堂的名称后,将军事教育与军事战斗互相拆分。并在此基础上,将勇卫营作为单独的战斗序列,从武学中划分出来。
武学只管教学和培训工作,不再担当战斗序列的任务后,就牵扯到谁来指挥的问题了:
勇卫营作为战斗序列,其归属正式划并到兵部、五军都督府、皇帝这权力层面上。
群臣的意见也挺实际:武学改革之后,除了现役军官的提高教学之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娃娃兵的训练。这些训练出来的娃娃军,就需要独立组成军队,一方面互相熟悉,配合起来没问题。另一个方面,这些娃娃军如果被安排到老兵横行的‘老营’去,除了添乱,估计不会有什么好处。
前段时间唐栋领着娃娃军去杨嗣昌那边效力,效果非常好,所以娃娃军的指挥权归属就显得很重要了。于是这些娃娃军就正式建制了,直接划归皇帝亲兵五军营系列,一同拱卫京师。
年初的时候,京师三卫三营的定员是21营8。4万人,其中锦衣卫是8个营的建制,而勇卫营、忠卫营、神机营、三千营的建制都是3个营。
只有五军营因为李邦华处理的手段过于激烈,造成这边只保留了中军一营4千人的建制。
现在好了,在群臣的一致同意下,将唐栋的娃娃军并进五军营,成为前锋军。并且给五军营做了一个定位,将来还是按照五军2万人来进行编制,只是其中只有前锋军、中军,这两营做为战斗序列保留下来。
另外的左捎军、右掖军、金吾(五)卫军,则做为贵族子弟挂虚职的建制,不用参加战斗,只是作为军中经历来计算。这么安排的目的也是为了平息一些勋贵的不满情绪。毕竟李邦华的手段太激烈了,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为了保护李邦华,也要这么干滴。(人走茶凉是中国官场的特点,历史上的李邦华,在离开治理京师的岗位后,立刻遭到打压,最后含恨而死。)
五军营左捎、右掖,加上一个金吾卫,名字都很好听,听着也提气。总计还有12000人的建制,就可以安排12000个贵族子弟,这样一来,勋贵们的情绪得到了很大的舒缓。
另外,勇卫营现在最是能打,又因为三个营的建制还没满额,所以主官暂时不定。逢战事,可由皇帝会同兵部共同拟定主将人选。至于说日常的管理,则安排四年的武举进士陈起新领游击将军衔,兼指挥使军职。
陈起新在辽东、东江两个军系中都干过,虽说都是低级军官,但其能力、背景和人品,都是大家交口称赞的,所以,这个任命没有任何的问题。
能在辽东、东江这两个军系中,同时获得正面的评价,是很难得很难得的‘奇迹’了,所以,小朱对这个陈起新,还是比较看好的。
由此,大明军队的建制得到彻底的统一,最小的战斗单位是营,每营4千人,设指挥使或者都司,分前、后、中、左、右五哨(又叫做壹贰叁肆伍哨)。每哨8百人,设都司或把总,分壹协、贰协、叁协、肆协、伍协。每协160人,设把总或巡检,分3队30伙,每队50人,每伙10人,分设队正、伙长。
生活就是这样,一个事件接着又一个事件,层出不穷的跳到你的面前,给你一种充实的生活假象。
军队建制的问题搞定了,心态调整之后的大臣们,兴高采烈的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在辽东战略,这个重大的问题上了。
这里应该把东江的背景资料,做一个总结归纳了:
皮岛同鸭绿江的獐子岛、鹿岛构成鼎足之势,地理位置位于辽东、朝鲜、山东登莱二州的中间,号称孔道。
皮岛在鸭绿江口,与朝鲜本土只一水之隔,水面距离只不过相当于过一条长江而已,北岸便是朝鲜的宣川、铁山。此刻朝鲜的义州、安州、铁山一带,因为邻近中国,从辽东逃出来的汉人难民和败兵纷纷涌到,喧宾夺主,汉人占了居民十分之七,朝鲜人只十分之三。
皮岛横约八十里,逃到岛上的汉人为数不少。毛文龙作为根据地后,再招纳汉人,声势渐盛。所以朝廷才特别为他设立一个军区,叫做东江镇,升毛文龙为总兵。
皮岛在朝鲜写作椴岛。这个“椴”字,汉文音“驾”,但朝鲜人读作Pi音,所以中国人就简称为皮岛。
(注:有一本相当流行的讲清史的通俗著作说皮岛即海洋岛,但其实是错误的。海洋岛在皮岛和大连之间,离皮岛约一百海里。皮岛现在是朝鲜地方,海洋岛是中国地方。)
现在,铁山一带,仍然是后金天下,由于汉民天生的求安稳心态,造成毛文龙和后金在抢夺农耕人力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