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歌-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崇焕、卢象升、洪承畴、熊文灿、杨嗣昌,都是于国有过战功的人,其中卢象升是因为曾经组建‘天雄军’入京勤王,这样的战功是没跑的。
杨嗣昌现在正在湖北剿匪,积累战功是早晚的事情。
至于沐王府,人家世藩云南,顺理成章的就可以把贵州接管。
和这些人比起来,李邦华在京师保卫战中,所立的功劳,都被别人给压了下去,勇卫营培育新兵,虽说在孙诚、唐栋的带领下大放异彩,但终究资历太浅,还不能算作是李邦华的功劳。
现在,孙承宗以这个为借口,小朱也没法子反驳。只好避重就轻,继续咆哮。
“自古恩由上出,况且江西、安徽等地,素来安宁,朕不过是想让李邦华历练一番,难不成,外放牧守,也要军功吗?”
“外放牧守自然无妨,但皇上所设,乃是五军都督。”
“孙相此言差矣!”温体仁立刻找到了漏洞。
“敢问温相言。”
“不敢,皇上,刚刚圣上所言,已有七军之多。既然七军,自然便不是五军都督了。”
“呃!”看来温体仁开始要玩文字游戏了,想想,这样的把戏,他老温已经是玩的很有心得很出彩喽。想到此,连小朱都有些哑然。
孙承宗知道自己脑子没温体仁快,也明白,温体仁玩文字游戏的功力,天下少有人及。因此就没搭话,属于‘我说不过你们,但我保留意见’。消极同意呗!
但兵科给事中范淑泰却怒了,当小朱的面儿就开始谩骂了。
“温体仁,你一味谄媚佞上,实在是该杀。”
“大胆,朕尚未言语,你竟敢呛声,来人,廷杖,廷杖七次。”
打了一个范淑泰,一时间,全体哑火。说实在的,李邦华人不错,皇上想提拔重用,今日不行,明年准行,何必在这个问题上较真,而为自己树立一个将来的强敌呢!于是:
“既然圣意已决,臣等安敢不从!”
呵呵,还是带着气儿说话啊,但这事儿也就这么定下来了。
剩下来,这事儿就好办了,这七大军区的长官,变成了七总督,全名叫‘五军都督府代天子巡抚都督’。
每人管两、三个省,从二品。随后,从山陕剿匪中脱颖而出的各路将官中,挑选一些人手进行了分配。
1。辽东、蓟州,总督袁崇焕,
原本的实权就在那,只是变成了五军都督府代天子巡抚蓟辽总都督。曹文耀、武举效节郎孙诚(礼妃准妹夫)、四年榜眼郎王肇坤(出巡山海、居庸二关)划归袁崇焕管辖。
2。陕西、山西,总督洪承畴。
贺虎臣世守甘肃、陈奇瑜巡抚山西(妥协结果)。曹文诏(节制山陕总兵官)、猛如虎、王承恩(不是大内王承恩,纯粹同名巧合。)归其管辖。其中,曹文诏节制山陕,王承恩为副将协守山西,猛如虎为副将协守陕西。另调武举细柳郎唐栋归洪承畴麾下,所部兵马归属前锋营。
3。山东、河北、安徽、河南东,总督卢象升。
陈洪范、刘择清、申甫等人归其管辖。其中,陈洪范(总兵官)守河南东、刘择清山东总兵、申甫(总兵)守畿辅、河北。元年状元郎刘若宰主理天津事务主理的不错,这次顺带着兼了河北的提刑按察副使。另外,申甫的好朋友遵化推官刘之纶,也被小朱安排到山东当左参政去了。卢象升文武全才,小朱是希望在申甫、刘之纶等西学显才的帮衬下,能让卢象升多开一份思路。如今山东可是富省,仅次于江南的富省。
4。云贵川,云南现任黔国公沐天波主理总督事务。
贵州巡抚王三善,西川巡抚傅宗龙,忠贞伯秦良玉授四川总兵官,其子马祥麟为白杆军总兵,下辖三营1。2万人马。武举冠军郎周定方协理贵州,龙在田授大理总兵。秦良玉是当地部族首领,又是名震遐迩的巾帼英雄,白杆军军威正盛,周定方是皇后的亲哥,也只有部族首领和皇亲国戚才能和沐王府的人比肩。
5。河南西、湖北、湖南、四川东北,总督杨嗣昌。
黄龙、左良玉、虎大威、罗岱归其管辖。其中,黄龙守湖南、左良玉守湖北、罗岱守河南西。
6。福建、广东、广西,总督熊文灿。
张应昌、王国梁归其管辖,其中张应昌守广西、王国梁守广东。另起用郑鸿奎为广西左布政使。
7。江西、江苏、浙江,总督李邦华。
选配刘士杰(南京总兵官)、宋伟(江西总兵官)、曹鸣雷(浙江总兵)张可大(南京锦衣卫五营都指挥使)当他的副将,另将贺逢圣(应天府尹)、四年状元郎陈于泰(杭州知府)、四年探花郎颜胤绍凤阳(中都)知州,元年榜眼郎金声(苏州知府)都给他配过去,这几处都非常安宁,文官越多越好。
上述守省的武将,没有单独标明官职的,均是各省的都指挥使。李邦华总督江南后,总理京三营的,就变成了孙祖寿了。
孙祖寿总理京三营军务,兼五军营都指挥使,杨肇基协理京三营,兼三千营都指挥使。鲁宗文神机营都指挥使。
吴阿衡总理忠勇双卫,兼勇卫营都指挥使。周遇吉协理忠勇双卫,兼忠卫营都指挥使。
至于巡捕营,呵呵,自然还是张庆臻这老小子。
另外九边定将,也再次做了一些微调。
蓟辽,祖大寿是锦州总兵,何可纲是宁远总兵,吴襄山海关总兵,孙诚是参将。蓟镇总兵是曹文耀(曹文诏弟弟)。
大同还是满桂;副将黄得功(忠真军)
宣府总兵侯如禄;副将黑云龙。
山西总兵张鸿功;副将张应昌
延绥总兵官吴自勉;总兵王承恩副将邓巳
甘肃总兵官张士显,总兵杨嘉谟、王鸣鹤。
宁夏总兵官贺虎臣,总兵尤世禄、马世龙。其中马世龙病老归养,?本卫世千户。总兵官属于虚职。贺虎臣还兼着督师甘肃、宁夏的职务。
固原总兵官尤世威、总兵杨麒;
※※※
呼,这通忙活,耗时整整两个月。总算是把‘九边七督两条龙’的文武官员给安排妥当。并且多是青壮梯队的建设理念,大家也都各安其位。
随着贺逢圣、金声等人被小朱从六省捕蝗、遵化水渠等事务中抽调出来,也顺手,让他们回北京做一个述职汇报。
捕蝗八法,在北方六省的施行,在言官们来看,纯粹劳民伤财。因为蝗灾仅仅小范围内,有数的发生几次。虽说没人敢说‘不施行也如此’的话语,但大家心中难免有这种想法。
不得已,小朱强行下旨,捕蝗之法,无论耗损,皆一如既往。因为捕蝗八法看似为了应付蝗灾,而其实质,却是兴修水利,功在百年的大举,无论如何也要继续施行下去。
然后从义师优绩的人中抽调了一些人员,全部委任为工部屯田清吏司司务(从九品),专门负责各地的捕蝗八法的施行工作。一口气封了十七名司务出去,搞得大家差点以为皇上这是在借机封赏。
遵化水渠的建设中,出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刘之纶属于脑筋活泛的人,比申甫和金声还活泛,他发觉皇上对新事务的评判标准有三个:军事、敛财、民生。
前两个兴趣最大,民生虽凑合,但由四轮马车的事件来看,皇帝对方便黎庶的物件,也是比较感兴趣的。
于是,他好笑不笑的,搞出了一个‘悬天蓄水罐’来,说白了,就是悬空水箱,水往低处流,下面连通管道,打开栓阀,水自流出。可以用来救火、生活取用等等。说白了,就是后世自来水设施。
但造价太贵了,普通老百姓做这么一个,是不可能的,所以,刘之纶的发明基本成为大户豪门的新鲜玩意了。
不过因为引水暗渠的修建,在中国北方的建筑理念上,出现了一次变革。那就是地基的概念。原本建房,多有地基,只是和土地平行而已,但是为了让引水渠的功能最大,肋尼等人,将地面建筑的地基增高了许多,这其实也是欧洲的建筑特点,只是大面积的应用在民房上,还是第一次。
应该说,这样的改变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正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总是在低矮的‘三级跳’房子里,久而久之,不是坐井观天的青蛙,就是盲目自大的夜郎。
所谓‘三级跳’:因为房基过于低小,时间久了,房间内的地面低于院子的地面,院子的地面低于院外街道的地面。
而地基的发展,又可以为将来大型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这个方向,小朱一定要支持。
总之,有了肋尼的设计,遵化城现在颇有些不伦不类的面貌。中不中,洋不洋,怪里怪气的。
但效果良好,驻扎当地的边军,现在充分享受到了方便之处。吃完饭,连刷锅水带洗碗水,全倒进院子里的下水口处,您就不用管了。倒进去的水,先自动流到不远处的一个‘水合’处,然后由专门的人员用大漏勺捞出杂质,运到城外的大坑填埋了事。剩下的水,开放闸口,经过几层鹅卵石、细沙石的过滤逐步流进农田花圃等地带,用来二次利用。这样又节省了部分人力出来。
暗水灌溉的好处有两个,
1。干旱季节里,可以有效解决水源浪费问题。
2。农耕在仍然粪便积肥的时代里,水质中容易滋生病菌,风一吹,病菌随着干燥的水气飞扬,再吸入人的肺脏里,产生流传性疾病。暗渠灌溉,是将肥料固定地点保存和发酵。再将肥料通过专门的暗渠灌溉,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虽说这样的暗水渠不可能大面积、大范围的使用,但起码可以保证重镇边城的周边地区,不会因此爆发大的流行性瘟疫。
“启禀皇上,节水灌溉的法子,其实乃是魏文魁所提,因其弟子与肋尼等人有过几面之缘,所以,肋尼在参考之后,才与实施的。”
刘之纶在面圣述职时,很老实的这样说道。
……');
第十章:整合一下下
十一期间,玩去了,HI去了,混去了,本周只好多更新一章!以下为正文!
*****************************
“嘿!节水灌溉的方法,原来是魏文魁提出来的啊!呵呵!那就怪不得了,朕还奇怪呢!这魏文魁一力东学,却偏偏喜欢那肋尼等人的暗水排污之法。想来,这魏文魁也并非大臣们说的愚鲁嘛!”
刘之纶倒也老实,他的‘推官水’被很多大户都采用了,因此他的口碑在富豪中很是卓著,现在又要去山东卢象升手下当副省长去了,仕途顺利啊!
前途光明的刘之纶,也就没有藏私的念头,加上最近东西历法的争论,使得刘之纶不可避免的掺和进来。
他的立场超然,魏文魁的东法,徐光启的西法,都是立学。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适用之分。因此,听到小朱论及魏文魁,他刘之纶立刻把握到一个机会,向小朱阐明来龙去脉。
其实小朱也知道,东西方文明的融合初期,必然伴随着争吵甚至攻击。有些人更愿意维护传统,有些人更愿意接纳新潮。
两个阵营中,又都分鹰派和鸽派,鹰派者非此及彼,鸽派者接受的时候还会顾及自己的道德理念,所以,全国的文人士子,都或多或少的参与进魏文魁和徐光启的大辩论之中,这是正常现象。想通了的小朱,也就很高兴的对着刘之纶说道:
“既然大家都是想着为国家出力,如今这番争论,可算是休喽!”
“呵呵,是啊皇上!货与帝王乃是读书人的本份,想来,这魏文魁也是不能免俗啊!”
这话是贺逢圣说的,大贺是东法的支持者,虽说他不便于公开支持,但对于魏文魁,他还是要找时机帮衬一下的。
“是啊,皇上!贺大人所言不差!东法、西法虽说暂时难分伯仲,但魏文魁此人,布衣不敢忘君恩,的确实属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