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歌-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尊称他一句老师的。
曹化淳不学无术,最多是个摆设,但也是内廷重臣,因此这事儿就只能是他们俩总理,只不过曹化淳很听老钱的主张罢了。
所以,从天地正气的角度出发,配合君王的威仪,寻找一套适合皇上的健身操,老钱是当之无愧的。
找来找去,普天下的武林秘籍、密笺,各派养生之道,甚至采补这样变态的东西都出来了。老钱从中挑选了四五套出来,在国子监命人用大号楷书誊写了巨大的篇幅出来,供百官参阅。大家讨论来讨论去,一共讨论了三套东西出来。
1。武当太极。武当山能和大明近乎同龄,自然有原因的,太极拳的好处,即符合现在道家盛行的时代特点,也符合强身健体的实际要求。有趣的是,太极拳是淘汰了五禽戏入选的。
2。斐公剑舞。斐?是唐代的剑舞大家,和李白、张旭并称三绝。他的剑谱轻灵飘逸,距离实战要求很远,只是一种对自身和剑艺的一种追求。但强身健体是没问题的了。
3。中西六艺。礼、天文,射,御,书,数等合称中西六艺。初开始听到这个主张的时候,很多人会以为老钱在开玩笑。当然,这个‘很多人’其实只包括皇上和曹化淳。
中国六艺可上溯到古代中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而徐光启整理的西方七艺则包括;文法,修辞,逻辑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两个版本中都包含了数学和音乐这两项内容。
老钱充分参详了中西十二艺之后,整理出了中西六艺。
乐艺因为小朱裁撤宫中的时候,顺手把乐伎也给清退了。现在老钱他们可不敢再用声色挑事儿。
但是请大家注意,老钱让皇上玩六艺的目的,可不是为了陶冶小朱的情操,他的理由是,
“陛下春秋鼎盛,精神强固,头晕眼黑等症,皆非今日所宜有,当恰方今国务多艰,自系六艺不能谙。费心穷力,气血不能逮所致。臣等伏玉阶而祈天子,祷行自省,岂不复六艺而要?”
白话讲,就是说小朱本来就不是个聪明人,又不好好学习,现在碰上国事艰难,束手无策,劳心劳力,结果,年纪轻轻的就把身体搞砸了。全是你活该啊!
现在你要想搞好身体,就要听我们的劝告,不仅要练习太极和剑舞,还要精研六艺这些圣人治世理国的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将来处理国事时才能举重若轻,心理轻松了,心情也愉快了,身体自然就会好了。锻炼心智,才是治标的根本。
这还算委婉的说法,老钱不是一个好激动的人,所以老钱文章的特点,充满理性和谦和。但是这篇文章写的再委婉,也是指责,现在的文臣,唯恐不把小朱气死似的,连这么件事情,都要扯上学习问题。老钱也是滑稽,他竟然把西方的天文学,替代乐艺,介绍给小朱了。
不过想想,老钱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中国的各种文化也好,艺术也好,都强调修身养性,守礼、天文、书法、射箭、骑马、驾车、算算术,都是锻炼心智和培养性情的良好学科,既然老钱提出来了,小朱也就只好照办。
恰巧这个时候,卢象升和熊文灿返京述职,加上杨嗣昌(杨鹤幼子,又一个文武全才的家伙),三个壮年的能臣干吏,一起为小朱设定了日常作息计划。
每日早朝后,熊文灿陪小朱练一下太极拳;
文华殿散会后,是吃午餐时间,吃完午饭,会由朝廷指定的讲师,在杨嗣昌的安排下,轮流给小朱讲解六艺中的四艺。
射艺和御艺,是安排在每隔五日一次的沐休日,由卢象升负责。小卢顺带也把教剑舞的任务给担下来,同样在沐休日练习。
这样的健身计划要一直安排到范西礼归来,开始小朱还挺高兴,‘范西礼再回来还不得到年根了?这么长的时间,咱哥们还不成武林高手了?’可是当真正的训练开始后,他的磨难终于到来。
因为小朱是昏厥后才想起健身的,所以所有负责‘训练’皇上的大臣们都落入了一个逻辑圈套:不好好教育皇上,就等于谋朝篡位。
靠,尽管熊文灿是小朱哥们;尽管卢象升是小朱亲手提拔的干部;尽管小杨感激小朱对他们父子的信任;尽管,身为帝王师的这种荣耀是小朱亲自送给他们的。
但这三个家伙训练的时候,简直能要人命。整整两个月的魔鬼训练,险些没把小朱给练死。如果不是曹化淳偷偷去找温体仁搞小动作,说什么:“熊文灿、卢象升皆为一省的牧狩,久不在其位,恐为不妥。”小朱的磨难还不知到什么时候才算完。
卢象升、熊文灿带着帝师的尊荣回任上之后,小朱才算脱离了地狱般的日子。这期间礼妃生下了一个儿子,小家伙白胖白胖的,一看就是富贵中人。礼部拟就的候选名字中,小朱抽签抽了个‘炯’字出来,于是,这个儿子就叫朱慈炯了。
这是老三,次子先于慈炯一个月出生,取名慈?,是清蔚所生。袁妃也因为育有龙子,而晋封为贵妃,封号为慧。
注:红炉香山就是香港');
第七章:进兵大凌河
老二、老三的出生,群臣都跟着祝贺了一番,所有人似乎都忘记了前段时间刚刚发生的不愉快。并且因为小朱一时的放纵,皇后居然又怀孕了。看来这个苓芷果真是旺嗣的面格。
然而,还没等小朱享受一下天伦之乐,辽东那边的演出又开始了。
……
大凌河发源于建昌县大青山(河北省平泉县),全长398公里。是辽西地区最大的河流,上游流经凌源、北票、朝阳县。下游流经锦州的义县和凌海县,由锦县东南注入渤海,流域内多属荒山秃岭。
这条河在整个关外的作用非常大,首先,大凌河以东,多为旷野,后金铁骑可以驰骋纵横。以西,临近朵颜三十六家,及蓟辽的防线洪山口一带,最北是朵颜三十六家中最大的部落科尔沁。两年前皇太极入寇京师的时候,他的后勤给养就是依靠沿大凌河畔筑造营垒来运送的。
早在小朱前一段苦练身体之前,孙承宗趁着天气好,去巡视蓟辽边防去了,毕竟也是62岁的人了,辽东冬季的严寒,老人身体实在吃不消,只能选在春夏的季节去。他回来的时候,一方面赞赏老钱搞的健身计划,一方面,从健身是应该治标还是治本的角度,引申出一个治辽事的方略。瞧人这思维,多有逻辑!呵呵。
若想收复广宁(今北镇)、义州(今义县)、右屯三城,应先收右屯。据右屯,于大凌河东修筑城垒。这样一来,锦州、大凌河、右屯就形成犄角之势,可以相互依托。守住这3个据点以后,再向东北依次推进,收复较远的广宁城。收复广宁,则辽事小定矣。
同时,山海关、锦州、大凌河,这样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建立,对整个山海关的战略纵深,将起着重要作用。
这个法子的提出,是基于几个前提:
1。袁崇焕是老孙的门生、老部下、莫逆之交。老袁平台奏对时夸口说五年平辽,后来皇太极入寇京师,花了五百多万两白银,朝廷上下都很心疼,趁当时大家还清醒,小朱适当的改了一下袁崇焕的说法,五年小定,十年初定,十五年大定的分步走战略。
既为了响应皇帝的号召,也为了帮助袁崇焕,孙承宗绞尽脑汁的想到了修筑大凌河城这个法子出来。
2。此时大明南方沿海城市,已经出现了中西合璧的宏裔楼城堡了。这样的城堡不是为了住人,而是为了藏兵所建。
范西礼领过来的人中,有十几个曾经参与了欧洲猫堡和鼠堡的建造,对于遍布欧洲的城堡构架比较了解,而建造堡垒,层层推进也是袁崇焕的重要理论。小朱既然支持袁崇焕,自然这个法子也成为整个大明的步骤。徐光启和金声对袁崇焕的印象也很好,所以,很痛快的,就把这十几个会建城堡的人发给袁崇焕了。
东方堡垒讲究围守,而西方城堡讲究藏兵,虽说都是防守工具之一,但西方的城堡更具有侵略性,因为他们不追求能安置多少民户,更注重储藏战备物资和军队。
这样,可以城堡为圆心,无限扩大出征的范围。袁崇焕和孙承宗将两种风格的筑城理念综合了一下,决定在大凌河东岸筑造一座藏兵用的城池。这个城池近似于葫芦体,临河及覆盖西岸的后城,是用来暂时安置、收容辽东散逃回来的汉民。前城则专门用来储藏粮马等战备物资,即便后金骑兵包围,也可以利用水路,来疏散民户和运送粮饷。同时,前后城都只有军人防守,粮食危机也会被降到最低。
3。兵部左侍郎梁廷栋是个袁崇焕的拥趸,袁崇焕极力推崇筑城平辽,他便也极力赞同。而兵部尚书王洽,更像个后勤人员,对于军事了解不是很深,因此,兵部的意见,多听从老梁。
再加上孙承宗对于在野战中消灭后金主力的问题上,也的确没有什么把握。上次京师保卫,有各方面的原因在里面,除了钱饷到位,名将精兵云集之外,更重要的,是皇帝危及,这可是天大的事儿。
所以,这个提案被正式提交到了内阁和小朱的面前。
“皇上,前后城的建筑,的确不失为万全之策,但大凌河汛期反复,沿岸土地多沙石,后城依河而建,恐怕不稳。况且,战事无方,大凌河筑城,名为广宁,实则挑衅,关外之地,已属鸡肋,无论胜败,招敌而决战,均于国无益。”
成基命现在是个著名的唱反调先生,从来就没有一个问题能在他这边顺利通过的。有时候小朱真后悔,当初怎么就选了这么个杠头出来。
“成先生,难道说你反对筑后城了?”
“臣非但反对筑后城,臣根本就反对轻启战衅。”
小朱看着老成很是正义的神情,心中忽然冒出一个想法,要是成基命一直这么折腾,会不会引起孙承宗的反弹?老钱和成基命不是一条线的,如果成基命倒霉了,那小朱的剿匪大计不就可以成型了吗?那么为了让成基命倒霉,或者说失去民意,唯一的法子就是大凌河筑城一事获得巨大的成功。
也就是说,小朱全力支持老孙和老袁他们两个人,筑城大凌河,岂不是一箭双雕?
“成先生,朕常想,当年皇太极为什么能够轻易的叩关洪山口?并非蓟镇刘策的无能。边外无警,才是根本。一旦大凌河筑城并且站稳,广宁将成为我大明的囊中之物。蓟辽两镇可安。再有,朵颜三十六家名附大明,实际仍与后金暗通款曲。大凌河筑城,朕想的不是为了收复广宁,朕要的是,威慑朵颜三十六家与后金的勾结。”
“皇上,广宁乃是大明故土,收复失地,方才根本。”
成基命果然跟着小朱的思维入套。朵颜三十六家,在这些臣子的心中,地位很低,按他们的想法,蒙古是林丹汗的天下,即便朵颜部投到后金那里,也无所谓。所以,在威胁朵颜部和收复广宁之间,成基命迅速做出了判断。一个错误的判断。
“成先生,广宁距山海关有百里之遥,若中间只锦州一地,则前后难援,势必成关外孤城,不筑接应之城,何来的广宁?”
“那,臣附议便是,然修筑城堡耗费的人力物力太多了。”
“温体仁,”眼见成基命松口,小朱连忙找负责户部的温体仁。
“臣在,臣和毕大人已经做过筹划,镇海水师可分两艘大船经水路运送粮饷、兵器,大凌河东岸有一处旧城,可加以扩建。西岸曾有后金的营垒一处,虽说残破,但作为暂时的驻兵之所,应无问题。大凌河沿岸,沙石众多,那些西礼院的番夷有法子将这些沙石黏合在一起筑城,而且很是坚固。这样,那两艘大船平时便可以运送沙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