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歌-第4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被改成了《御论继承新则》就可以绕开很多关键,变成了一种大方向的原则指引,在公认无异议的情况下,大家就按照这个原则来执行。因为这是皇上的金口玉言。但如果出现了个体疑问,则就事论事,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而且具体操办人员还不算违法。
改了名的继承新法,很快就被公告天下了,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快效率的一部法典了。因为这部法典担负的政治目的,太过浓厚。
巩固太子,维护正统,厉害吧?
重申保持士子阶层的特权利益,更厉害吧?
这部法典中,明确约定了不动产和动产的界定,农渔矿狩,这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税收来源,因此这部分资产的税赋,官绅士农,一体纳粮。没有任何人可以拥有税收上的特权。
这条是能够被广大士子阶层,广泛接受的。接受的依据,恰恰是侯方域的第一个假设。
正因为士子官绅拥有税收特权,所以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地主老财本就拥有大片良田,结果还不用纳税,资本越积累越多,购买或者兼并土地的欲望和能力就越强大。最终造成“天下十户,五官五士”的最完美假设出现。
所以大家对不动产税赋相等的提议,尽管觉得很肉痛,但依旧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你不接受,那么结果就只有一个,死路。
还有最关键一点,小朱执政20年,大力推广皇商制度,其结果就是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商业”所蕴含的巨大利益。与其死守在土地上跟那些泥腿子一体纳税,毫无分别。不如利用自身的天然优势,去深入参与到“商业”中去。
资本越高,商业利润就越大,这本就是经济规律。
于是动产上的特权优惠,就出现了。
官绅士子经商,其税以红头香核定,逢七减一,逢四而舍。
这是非常可观的一条让利行为,如果你要缴纳的税赋为7。5元,那么按照“逢七减一”的原则,你只要缴纳6。5元就可以了。
但别忘记后面还有一个优惠政策,逢四而舍。也就是说,如果你要缴纳的税赋是7。4元,则非但前面的7可以减一,后面的0。4也可以舍去了。你只要缴纳6元钱,就算你完税了。
这种“减成之后再抹零头”的方法,表面上好像金额不大,但实际操作中,却可以让广大“士子商家”的税赋,降低很多很多。
这样的特权划分,以“御论”的方式公告出台,从政治上有力的还击了侯方域。
因为聪明人都看得真亮,侯方域想重回士子官绅不纳税老路上的政治抱负是不可行的,只不过在国家一味取缔特权的前提下,大家会发自本能的选择侯方域,抛弃小朱。
但现在小朱做出了最大让步,大家精算之后,发觉这样的政策未必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上述来看《御论继承新则》这个名字改得非常好,因为这是一部涵盖了继承、资产划分、税收优惠原则的集大成之作,洪承畴简单的归纳为《继承新则》,确实不太准确。
但无论怎么说,北京对士子阶层的让步,造成南北二京之间的政治对决,以北京进一步取得主动告终。
政治上愈加被动,经济上,也因为一个非常非常合乎逻辑的原因(太子精算拨款,被看出来借用了贪腐数据,从而为了肃清官场)国家要改换币制,需要对各地资产进行清查,造成南方旧党最后稻草(收购北方)也将失去。
这一切,都将促使旧党真正的走向金融套现圈钱的套子中去,他们的死期,真的不远了。
……
注:因属于“御论”,所以这个法则在将来期的调整余地非常大,最流氓的设计就是:小朱死翘翘之后,慈?即位,然后发布新的“御论”出台。
第五十四章:多重抵押
大明崇祯21年正月二十一,西历1648。02。14,上海港区。
这个时候的中国人是不过情人节的,但春节长假最后一天……元宵节……到今天,只有短短七天之内,港区工人们就备好货物,并且装满了整整十艘西洋商船。这真是一种令人骄傲的高效率。
今年果然是暖冬,今天的天气,更是晴朗得如同盛夏,以至于港区两边的山峰看起来更加清晰,好像比平常大了许多。尤其是那四座探入海面的灯塔,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最多的灯塔建筑群落,高耸入云。
长长的泊位码头旁边,安静的停靠着一艘西洋五桅杆远洋商船,此刻主桅风帆还没有拉起,光秃秃的?望斗,在半空中一左一右的轻轻摆动。但船舷两侧各探出十几根粗壮结实的长桨,这是启航前的准备。
为了迎接起航日的到来,前一天晚上,威廉-迪格里船长特意让水手们进行了清洗和修缮工作,色彩艳丽的船身上,栩栩如生的刻画了一个手持宝石花环的仙女,丰乳肥臀,赤足金发。嘴唇鲜红,眼珠湛蓝。
这个时代的上海港区居民,早已经习惯了西洋人的这种“色情”图案,但每当站在码头广场的另一端,大家都忍不住远远的指指点点:
“瞧,他们的妈祖,一定不是大姑娘了。”
“是啊,是啊,船舱口竟然开在了大腿上,这些西洋人真是不知道羞耻。”
这番对话的两个人,都是贩卖鱼干的大婶,穿着暗色碎花粗布棉服,围着蓝布头巾,身材被统一包裹成圆桶状,但眼睛里,却明显隐藏着如火的激情。
“闭嘴吧,这不是妈祖,这是卡吕普索。”
随着一声叱责,两个大婶立刻挎着鱼篮向旁边躲开,跟她们一起散开的,还有很多小伢仔,这些小伢仔也是棉衣棉裤,胳膊上挎着竹篮,大家一窝蜂的散开,给一个中年男子让开路线。
长长的泊位引台终点,是西洋商船的入舱口,很多精力旺盛的水手们,正靠着引台扶手旁,端着木桶杯子喝酒。船舱口忽然传来一声吆喝,一名双手端着已经烧得通红的拨火棒的水手,匆匆忙忙的弯腰跑出来,然后将拨火棒插入一个巨大的木桶中,随着白色水蒸汽的升腾,传来滋啦、滋啦的声音,他们在通过这种方式来加热葡萄汁混合的朗姆酒。
码头这边,中年男子已经来到了引台前,他的到来,制止了水手们的喧嚣。他身后十米远,则是大婶、伢仔组成的小贩队伍。
无论是水手、还是商贩,大家都在盯着这个家伙。红脸膛、黑胡须,头上顶着赭色四方巾,身上穿着剪裁合体的赭色棉服,脚蹬官靴,上面还镶着铜制鲤鱼图案。他显然是上海港的码头管理人员。但不知是什么原因,让他跟大多数的中国官员一样,脸上总是带着一股子痴傻呆乜的表情。
扑腾,一个明显地位比较高级的水手,从甲板上跳下来,直接就落在引台上,浑身上下花花绿绿的装饰物,在仍然冒着白色蒸汽的酒桶旁,显得更加醒目。
水手高抬右臂,举着一个红色的长方形纸质文件,左手叉在腰间,沿着泊位长台,举止轻佻的迈动着两条麻杆腿。沿途引来众多水手的脱帽致意。
长台尽头,中年男子半侧身,捋着黑须斜睨着这名越来越近的西洋水手。
“官人好,”水手的中国话倒是很地道,甚至还带着点儿吴侬软语的味道,“这是我们的关碟,请侬交给关长大人,我们好离开。”
“等着吧。”
中年男子没精打采的接过红色本子,转身先半抬头往远处看了看,叹口气,晃晃的迈起了四方步。身后的西洋水手,先是耸肩笑了笑,随后把右手拇指、食指伸进嘴里,吹了一个又长又响的口哨。远远一直翘首等待的小商贩们,立刻挎着竹篮向他跑过去。
要开船了,这是这群远洋水手们最后采买的机会,水果、糖饴、熏肉、鱼干,甚至还有刻在木牌上的春宫画。
中年男子显然已经见怪不怪了,水手的口哨、孩子们的喧闹都丝毫引不起他一点反应,只是慢慢的,向着码头广场的正中央走去。
每艘进出港船只都拥有不同的泊位,每进出一艘船,他都要这么走两趟,而且是不同的泊位。每天从卯时起,平均三刻会走一艘船,到现在辰时三刻,已经是第三艘离港船只,要等待他将通关手续办妥。天天如此,人也就废了。就连西洋船长给他贿赂的时候,他也连个屁都懒得放一个。
所以他的外号,叫做铁面人。当然这是西洋人起的。中国人这边,那些卖杂货的小伢仔们,则叫他死人头。
铁面人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上海港最标志性的建筑,宽阔的码头广场。上海港区是马世奇主抓修建的,本来马郎就是个新潮官员,再加上港口嘛,接待的也主要是西洋船只,所以这里的整体风格非常欧化,偌大的港区广场,原本平坦、干净,不仅利于卸货,还非常便于人们在上面聚集、交易。
但马郎离开了,因为叛乱了嘛。于是港区正中央,被接手官员增建起一个高台,上面又修了一个六柱呈“凸字形”的两进轩。坐在畅轩里,整个港口里的船只、人员、货场,都一览无余。倒也实用,却没必要的,多出了一种高高在上的威严。
中年男子一瘸一拐的踏上台阶,按照马府尹早先的规矩,离港船只,需要港区最高长官在关碟上签章之后,方可离岸。但人家马郎为了节省人力,早就做过交待:要么提前一个晚上就办好手续,要么就在泊台边上现场办公。
现在倒好,天天玩攀岩,爬上去,再爬下来,走过去,再走回来。唉,累吐血了算。
“启禀大人,海商会宙字第七艘,货款两清,税牒验讫。请离我大明海岸。”
“嗯,呈上来。”
“凸”字形畅轩,前面“两根柱子”支半歇山顶,这是下人们禀报、听命的区域,所以是阳光曝晒、雨打风吹。后面四根柱子则支斗拱飞鹰檐,所以即便是盛夏,由于四面透风,也不觉得热。
当然,如果再冷一点儿,会在四面摆上彩玻璃碎拼屏,挡风挡雨的,还特么挺暖和。
“死人头”没精打采的把红色关碟凭空一举,一名少年书童立刻走过来接,正厅里只有一张书案,后面端坐一名青年文士,旁边却站着一名从六品文官,书童来到桌案前,先把红色关碟打开,露出里面一本蓝色的小书折。原来,红色的纸壳更像是一个书匣,里面蓝色的书折才是真正的关碟。
这就叫做派头,书案后端坐的文士,那可是很爱干净的,关碟经过那么多人的手,再经过风吹日晒,他要是亲手接过,岂不是很跌身份?
这位很讲究、很有派头的青年文士,正是江南四公子之一,冒辟疆。
书童不理会旁边的从六品文官,直接把关碟递到自家公子身边,冒辟疆竖着手指,把蓝色的关碟拈出来,打开后仔细看了看,
“老吴,”(小人在)死人头走三步进入正厅,“昨天讲好的呀,宙字第七艘,应征全税,怎么还是一半?”
“…”死人头半死不活的翻了翻白眼,让人看着很不舒服,不过这家伙说话的语速和吐字倒是又快又清晰:
“回大人,他们哪里肯呦,胡岚宝那边有刀有枪,他们在咱们这边无论是全税,还是半税,到了巴达维亚港,都要再被过筛子。如若真是征全税,他们以后就不来了。”
“贪官…”冒辟疆小声骂了胡岚宝一句,接着咬牙愣了愣神情,这才很痛快的取过一枚钮章,先在关碟最后一页盖章,随后又盖上一个骑缝章,啪的一声合上,丢回红色的封匣中。再摆摆手,示意书童转交给死人头。
“老吴,”(小人在)“他们每艘船都载了好些砂土,搞得港上脏兮兮的,这罚金他们怎么说?”
“回大人,这他们倒是认栽的,并且每次都会派水手亲自帮着清洗港区。只不过远洋航行,不压压份量,恐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