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歌-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厂的人,虽说过到那边去以后的情况不好判断,但据王承恩的解释,只要百个里面有五个能始终完成任务,就够后金喝一壶的了。唯一另小朱遗憾的是,范文程这些人见机比较快,早早就跑会沈阳了。现在整个遵化四城,只剩下红蓝等旗和部分蒙古八旗了。拿下只是时间问题,袁崇焕特意说要再饿一饿这些后金,到时候总攻的时候能省省力气。
于是,老而弥坚的老孙又开始针对皇上新提的蒙古攻略开始操心了。
引发小朱蒙古攻略的起因有三个:
1。毛文龙知道自己犯事儿了,因为不服袁崇焕的辖制,他刻意避走海上,致使东江镇建制形同虚设,搞得后金没有后顾之忧了,才敢放手一搏。所以,老毛连忙写了一个表上来,详细阐述了朝鲜的现况:六月乙丑,酋议伐明,令科尔沁、喀尔喀、札鲁特、敖汉、奈曼诸部会兵,并令预采木造船以备转饷。”这可以表明,朝鲜并没有提供粮食给后金。原因很简单,早在天启七年的时候,朝鲜就因为给后金粮食而搞的“两西空虚,六道未得耕种”。并且,阿敏留在朝鲜的军队曾屡开互市,但“开市已定日期,而京中商贾绝无人往”,朝鲜因为有了毛文龙的火铳输入,甚至公开的对后金说不了,直接的证据是“新经兵火,财畜荡然,中江开市亦恐无以成形”。毛文龙最后表功似的说什么朝鲜现在已经开始筹备义军,准备收复失地了。当然这种种变化是一定要算在他头上的,而且这个功劳,小朱他们大家都认可。
呵呵,老毛没请罪,先表功,确实是政治高手才能玩的手段。
2。上面所说的令科尔沁、喀尔喀、札鲁特、敖汉、奈曼诸部,现在名义上都归属于朵颜、福余、泰宁三个卫所,在大明内部的叫法是‘兀良哈三卫’,偶尔会称作‘朵颜三十六家’。这些部落群现在夹杂在察哈尔的林丹汗、后金的天聪汗、大明的皇帝,这三方势力的缝隙中,如果站错了方向,一定会是族灭的结果。而从三年前开始,像喀喇沁这样的小部落群,都在逐渐向后金靠拢。至于为什么不靠向林丹汗,则要从第三个起因讲起。
3。天启七年林丹汗西迁,与喀喇沁、顺义王博硕克图汗(卜失兔)、鄂尔多斯济农、同雍谢布、阿索特、阿巴噶、喀尔喀组成联军大战于土默特的召城,结果两败俱伤,林丹汗惨胜,诸部联军惨败。林丹汗虽损失了四万精锐,但占据了大片土地。土默特和喀喇沁部分崩离析,喀喇沁部只剩下一系据守朵颜卫一带,顺义王卜失兔战败,其拥有的元朝传国玉玺被夺,其他部落多溃散。此番大战对明朝来讲可谓损益各半:明朝的九大边镇外都有蒙古部落,林丹汗西迁,并和蒙古诸部混战,确实削弱蒙古,减少边镇隐患。但在后金崛起的大前提下,并不利于明朝以蒙古牵制后金的战略构想。
小朱在元年、二年都听从文震孟和成基命的建议,从不多的财政中划出钱粮封赏过‘朵颜三十六家’但效果不大,一个是小朱的钱的确不多。再一个,大明的目的是联蒙抗后金,而大明最近这几年的表现太弱,人家不可能相信大明。
最重要的一个,是大明为了联合察哈尔的林丹汗,而在北三关大开马市。林丹汗又是辽西北各部不共戴天的仇敌,所以,辽西北部落群,以科尔沁为首,正式归附后金势力了。还有宗教原因,以后会介绍到。
这次入寇京师就是一个例证。遵化出现蒙古三旗,是第二个例证,所以,为了让后金在失去朝鲜之后,再次失去一个同盟,如何谋划辽西北蒙古诸部就成为必要的现实。小朱在想了几天之后,正式向内阁提出了他的蒙古攻略。
现在的君臣都清楚,后金已经把朝鲜丢掉一半了,只要毛文龙归建,辽东沿海,一定会出现明、朝鲜联合抗金的大好形势。袁崇焕因为这次入寇京师事件,威望和影响力下滑了不少,很多人都劝小朱杀了袁崇焕,在这种情况下,袁崇焕是不会再对毛文龙产生什么威胁了。
朝鲜先失,蒙古左翼再失去,皇太极就等着死吧。小朱的蒙古攻略倒也简单:政治手段、经济手段为主,军事手段为辅。
兀良哈三卫诸部皆风气刚劲之士,自太祖起即为边藩守卫之责,不可轻易裁撤。然诸部年赏,经历百年,多有混乱,命蓟辽巡抚毕自肃主理此事,定员朵颜三十六家,余者皆无。
白话来说,就是辽西北一带的蒙古诸部,因为历经2百多年的时间,早已经分分合合的不成样子了,科尔沁还把朵颜三卫中的福余卫给占了,但这大明也认账了,只要能凑齐朵颜三十六家就成。蒙古部落的形成渊源,有三种方式,封、打、分。大部落的首领一般会有N多个儿子,儿子如果有出息就可以单独成为一个部落。小朱要重新核定朵颜三十六家的目的,就是让大部落分成小部落,先将总体实力降下来,然后再想法子分化瓦解。
这是政治手段,颇有千年前‘推恩令’的意思,老钱他们很痛快的就同意了。但后续的两个举措就出现了波折。
舒烨稷因为这几年易货贸易做的不错,加上以前的底子,跟蒙古林丹汗和左翼处的不错,大明准备派老舒出使林丹汗那边,就说,“不知道怎么回事情,大明的皇帝突然觉得朵颜那边的女人漂亮,希望林丹汗能从中周全,替明皇去寻索点科尔沁的美女进关。这是第一个借口。
然后,因为遵化四城有蒙古八旗的人马出现,大明皇帝震怒,但据俘虏的交待,是朵颜那边的科尔沁、?尔?的,大明皇帝想通过林丹汗询问一下,究竟科尔沁的人有没有参与?所谓过问,无非是鼓动林丹汗有一个开打的理由而已,毕竟林丹汗对大明的态度,好感还是多于恶感滴。这是第二个借口,
第三个借口:听闻蒙古境内这些年,也是多有灾荒,唯独科尔沁一带受到的影响不大,而且战马、良马很多,明皇希望今后的易货贸易中,能增加蒙古左翼的战马比例。这个借口表面上很可笑,但背地里却非常毒辣:首先整个蒙古境内确实遭灾,以林丹汗为首,各大部落的实力都有所下降,他们老用自家战马来换取物资的代价就是,部落本身的实力继续下滑。因此,大明索要科尔沁的战马,等于给这些过于敦厚的蒙古汉子们,提了一个醒!互换马市没必要非要用自家的战马,科尔沁不是挺好嘛!
如果美女、战马和出兵助后金的问题都得到满意的答复,舒烨稷有权代大明应允一个承诺,以后凡与林丹汗部落的贸易,均下调一成的价格。
这才是最直接、最实惠的钓饵。有了这个引诱,不怕他林丹汗不去找科尔沁的麻烦。上面这三个条件,没有一样是科尔沁能接受的,不仅战马和助兵的事情不好圆场,就是美女一事,也是属于强人所难。
因为科尔沁和后金联姻已久,让皇太极皇后的姐妹去给大明皇帝当使唤丫头?这对于科尔沁来说,不谛于奇耻大辱。
小朱的这些借口颇近乎无赖,这也是钱谦益为首的内阁反对的原因。
“吾皇非好声色,臣等曾屡请加立妃嫔,吾皇皆不许,何来要那异族女子之说?”
当然,他们也知道,这不过是小朱驭狼驱虎之策,但对于这些正统文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至于马匹和问罪助兵两个问题,他们反倒都同意。
可是小朱知道,只有借口越荒唐,科尔沁才能越气愤,人在气恼之下,原本就要干出莽撞的事情来,更何况素来以直肠子著称的蒙古英雄们呢?
只有他们做出了激怒林丹汗的行为,大明才好晓谕林丹汗,一同出兵征伐。毕竟那里都是蒙古好汉的天地,如果大明贸贸然的约林丹汗出兵,只能让他们心生警惕来,一旦全体蒙古人对大明起了觊觎之心,小朱命休矣!
但这些道理小朱是没办法和钱谦益他们解释的,因为在他们看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能联合林丹汗行驭狼驱虎的策略当然好,但如事果不可为,也无所谓。
钱谦益还问了一个小朱很难回答的问题,‘如果蒙古真的把美女送过来了,皇上要以什么规仪来对待呢?’
孙承宗的意思更简单,北三关的马市现在规模已经很大了,对于军队马匹的需求也能够满足了,没必要为了几匹马再生事端。
“那,孙先生,蒙古八旗的事情该如何应对呢?”
面对小朱的诘问,老孙很自信的回答:
“后金倾主力入寇,都断臂而去,大明还在乎依附后金的喀喇沁吗?”
所以说,事上的事情有得必有失,这次斩杀阿济格的事情固然是好事,但搞的大明军队的自信心爆棚就不妙了。在盲目自信的情况下,等待的结果就只有失败了。
“二位先生,”小朱耐心的跟两个老顽固解释着,“喀喇沁依附后金不假,但也是后金战马的长期供应基地啊!如果后金再把关外的汉民给发动起来,蒙古八旗、汉八旗,加上他后金八旗,对大明是非常不利的。这两年日子好过一些,可是看看这天气,灾荒旱蝗不断,要是持续个十年怎么办?袁崇焕提出五年平辽,朕知道那是托慰之词,朕也没打算五年平辽,但朕想的是,五年小定,十年大定,十五年初平,二十年尽平的路子。如果任由他们发展壮大,于大明确实不利啊!”
缓了口气,见两位都在等着小朱继续说下去,小朱不仅有些无聊。可是没办法,谁让他这个皇上没有百分百的决策权呢?
“如何小定?这次灭了镶白旗一旅,不过管个两、三年而已,三年之后,他后金又有无数的男儿上马提刀了。朝鲜这些人拖住了阿敏的部分军队,后金一定不甘心,势必要重征朝鲜。一旦朝鲜、蒙古左翼全被后金征服,大明危矣!所以,我才强令袁崇焕不杀毛文龙,为的就是东江镇这后金睡榻之侧的一个楔子。也有镇海随时往朝鲜输送兵备的考量。现在大明、朝鲜已然对后金构筑了藩篱,只要再把科尔沁这个点消减一些,后金十年之内都不会有大的起色了。二位先生,朕的意思可解释的清楚吗?”
开玩笑,小朱这么大白话的解释,他们再听不明白就不是钱谦益和孙承宗了。
“臣未能明了皇上构建藩篱的妙策,实在愚钝!然选秀女一事,臣仍难附议!”钱谦益明白了小朱的意思,但对于‘选秀女’的借口显然仍难以接受。
“陛下远瞻之睿,臣愧不及,陛下不惜毁誉之魄,臣感佩于心。”孙承宗算是说通了,剩下就好办了。钱谦益对孙承宗的意见向来很尊重。于是小朱特意和‘首辅钱相爷’约定,蒙古即便送来秀女,最高也不能高过夫人,生子不封王、公,只封列侯。生女不封公主、郡主,只封县主。
并且不叫选秀女,而是选女官。实质内容是一样的,只不过落在史书中,更有面子而已!
接下来等待舒烨稷来觐的日子里,小朱着实被言官骂了个遍。宫里的阿萝也挺不高兴的,害的小朱违反惯例,封她刚刚生下的公主为乐安公主。才算稍稍消减了些幽怨。皇后的公主因为先两天出生,却没有公主的封号,小朱又招来了不少诘难的疏奏。在温体仁的尽力周旋下,皇后的女儿成为了长平公主。袁妃的女儿成为了昭仁公主。一时间又是皆大欢喜小朱独忿忿然的局面。
但心气平复的阿萝在明了蒙古攻略之后,还特意给小朱出了一个主意,
“皇上啊!此三法都失之下品,臣妾倒是想啊!待朵颜三十六家的名册上报之后,不若寻觅良机,除了科尔沁与?尔?之外外的部落中,分别摘选几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