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歌-第3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呃,”杨嗣昌转转眼珠,贺逢圣下地套,他当然不会钻进去,
“贺辅所言。自有您的道理。然现在已近年关,部阁又要整顿财赋、详备币制。既然诸事繁驳,像青林、青砖这些事务,不若年后再议吧!”
“哼哼。”贺逢圣一笑,“今上以国事相托吾等,岂有节前欠账之道理。今日这件事儿必须议定。”
“可是!”杨嗣昌急了,“苏轼有言:‘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平息事端虽然重要,但将来史家如何落笔,还望贺辅三思!”
“唉!”贺逢圣不以为然,“《太祖宝训》亦曾有言:‘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只要吾等问心无愧,后人如何评价,无需担心
“…”
争论就是这样升级滴,杨嗣昌是文学大家,所以要想驳倒他,确实很难。但贺逢圣也是一个大学问家,双方各自列举了充足的论据,利用各种文献…诸子、百家、天文、地理、佛道、典故…展开激烈辩论,由于辩论实在精彩,搞得所有参加阁部会议的人,几乎都参与进来。
名讳,一直是比较头疼的问题,老朱家之所以非要用五行偏旁来做名字,其实也饱含了朱元璋的苦心,别总让老百姓避讳来避讳去的,皇帝
越复杂,百姓越方便。
但适当的等级限制,也是时代的要求。正因为一层又一层地级别压制,才保证了1亿国民的吃苦耐劳。所以眼前的争论,确实到了白热化。
贺逢圣玩的是捆绑销售,如果不同意裁撤两县,那就证明青楼坟林并没有涉及到僭制,既然青林没有犯忌,两县县令的不作为,也就可以原谅。那么进而推导出:红砖也理应同等对待。
杨嗣昌则强调二者分开。
双方的争夺,就好比当初王安石与陈升之,在如何命名‘三司条例司’问题上的相忤,争的好像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但实质却是政治博弈。
贺逢圣刻意制造的混乱辩论,在卢象升地建议中接近尾声:
“既然吾等争执不休,便呈报天子定夺吧。”
“放肆,天子交国事于吾等,如果事事都要推诿今上,那要吾等何用?卢本刑,小心你的言行!”
“呃,好了,好了,”郑三俊连忙出面当和事佬,“如今,万岁恩准蓝批,吾等当然要多担一些份量!大家说到底都是为国,何苦这般激动!都请坐,都请坐!”
“嗯,”杨嗣昌还是很尊重郑三俊地,再说他现在得罪的人可不少了,所以面对好脾气的次辅大人,这小子居然拱手行了一礼:
“多谢郑辅提醒,”(那里,那里)“前日听您所言,您在问病御前时,天子曾有圣谕,一些小小不言的事情,可以交黯首公论。既然吾等难取共识,便索性仿造‘金钱石子断案法’,交京中百姓‘票决’如何?”
“这…”
这个建议很绝,内阁现在分首辅、次辅、群辅,其中首辅拥有蓝批的最终确认权。所以,如果老贺独裁起来,非要在自行撰稿的票拟上签章。杨嗣昌也没什么可执拗的。所以他才突然提议交给京中百姓来个大投票,就等于弱化了贺逢圣的首辅地位。
所以屋内众人,都没说话。
而贺逢圣呢?要知道,首辅大人可有着绝对地自信:孙传庭如此为民,怎么可能被红色的砖头拍倒?青林地风波,又是他贺某人一手操作的,小桃红更是他的红颜知己,有了这么多的倚仗,他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自己会输给杨嗣昌!
老贺自信满满地一笑:
“既然杨辅早有腹案,何不早说出来?不过没关系。‘金钱石子断案’早已是成法,又有天子圣谕,那就按你说的办吧!”
于是,内阁发布了一个划时代的民意策问:
许可青楼女子修建功德林,但需改名青林。此事可否成行?
因地制宜,红砖替代青砖,用来修筑民居。此事可否成行?
功德林乃是天子赐名,改为青林,算不算僭越违制?
国家礼色为红色,普遍应用红砖。算不算僭越违制?
如果不算,则一切以民俗定论。如果都算。则青林不得修建,宛平、大兴两县裁撤;孙传庭下狱,裁撤西安府。
这个布告地截止日是腊月二十三,也就是整个投票期是15。
布告一出,京师轰动。三教九流、文臣武将,都各怀心事地参与了大投票。而恰恰是贺逢圣的高度自信,造成他有些失算。
因为这次罢工,是量化的‘民间暴力’质变到‘非暴力不合作’的一次突破。面对这个‘人类是否步入文明社会’的最大标签,贺逢圣显然对泛民主的危害,认识不足!
市井英雄、江湖豪侠以私刑替国刑。甚至书生的标准装备中,有一样是宝剑。这一切,都是既往民间暴力的象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
但是。暴力永远解决不了问题,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你可以杀死我,但你永远不可能打败我”。正因如此,人类社会才产生了民主制度。正是这种形成机理,才促成了民主的最大功能:
“使尽可能多地社会精英,拥有愿赌服输的觉醒意识。并通过大家都认可地游戏规则,来组建相对趋同的政治团体!”
因为一国之乱,表面上可能是大众引起的,例如‘流寇’‘罢工’,但背后真正的原因是社会精英内部的意见不统一,导致庞大的国家机器行动缓慢,效率底下,力量分散或者抵消。
所以党争是可耻的,民主是伟大的。但如果泛民主了,那也是恐怖的。尤其是现在这个明代。就拿这次‘民议策问’来说吧:
北京城的老百姓巴不得那些姑奶奶们能尽快消停,他们能中立吗?
一众文臣方面,小桃红跟贺逢圣关系亲昵,这他娘地简直是公开的秘密,以杨嗣昌、钱谦益等人的能量,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猫腻儿!通过红灯区罢工,来扭转红砖僭制地败局!这个看似巧妙的方法,却充满了变数。
罢工的组织方,青楼和丐帮,她们主要地目的,是被官府允许修建坟林,如果官府不同意,她们强行种植,将来一道军令,就可以全部推到。所以她们只是希望得到一纸许可令而已。她们能有多坚定?
但甭管怎么说,在京城大投票期间,夜晚确实安静了下来,以至于有些人,可以偷偷的商量一些事情了。
“皇上,这礼制问题,实乃吾中华要害,非万不得已,切不可轻易取消。”
“嗯,嗯,”小朱头疼的直揪胡子,“贺先生所言,不无道理,但我朝太祖,因为不忍吏民犯讳获罪,对避讳僭制之法的约定,向来宽松。如今又因为玻璃窗的普及应用,红色玻璃已经随处可见。如果红砖问罪,那天下得抓起多少人来?”
“皇上此言,切中要害,但吾皇可知,因为太子奉国,兵科主事贺?,特意改名世寿以规避!想来天下人,还是不敢不避讳吧!”
“胡闹!”
小朱原本就火大,居然这时候又跳出来一个混蛋,自然急了。
“郑先生,朕最讨厌这种马屁精了,你明天就去。把那个什么贺世寿,给辞退了,我可用不起这种畏首畏尾的臣子!”
“臣遵旨!”
郑三俊心头得意一笑,其实,这才是真
治手段,皇上可没说非要支持孙传庭,但却以相反的一位大臣,这本身的政治宣告,已经足够。反观贺辅地法子,嘿嘿。无聊嘛!
看明白这两位的应对方法了吗?贺世寿曾经得罪过郑三俊,这次刚好趁机报复,又借势扭转了政治上的被动局面。这是郑三俊的手段。而贺逢圣的方法却全然出于助人为乐。不同的出发点,确实能够反映不同的道德水准。
然而在政治斗争中坚持道德,又必败无疑。这个矛盾,其实无解!
“嗯,郑先生,”(臣在)“此事交由民众公议,确实是一件好事儿。但你我君臣,也应当看到。如果事事都照此办理,非但解决不了问题。有时候反而会误事啊!”
“吾皇所言,臣安敢不查!”
“?,”小朱点点头,他其实很同情贺逢圣,很佩服孙传庭,但他也更加欣赏杨嗣昌和郑三俊。因为这两个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果决和灵动,是令人赞叹的。郑三俊巧妙的提请处罚改名地贺?,小朱当然知道后果是什么…推翻全民公决结果。因为民论的结果,他已经通过张彝宪的打探,而提前预见到了。
青林乃是树木之举。种植的林木将随着岁月的增长,而愈加繁茂。因为始终处在上行区间,所以非但不是僭制,反而是称颂天子仁政的表率;红砖乃是修建房屋。日损月耗,越来越衰败,这根本就是忤逆犯上;红色的玻璃。因为是碎细拼接,加上有烛光照耀,这就是增光添彩啊!非但无需惩处,反而要发扬光大。其他的标准,也都是双重标准。这种显失公平的定论,恰恰是超过成的北京市民做出地选择。
泛民主在中国的首次实验,彻底失败!自然,贺逢圣地捆绑法反击,也告失利。
在这种情况下,郑三俊、小朱就必须出手惩办那个改名的贺?,就算这倒霉孩子为国牺牲吧。同时,尽管杨嗣昌这次扮演的角色很不光彩,但他是中国历史上,促成‘应用民主’的第一人;而且还是利用合理合法的手段,操纵票选结果的第一人。这其中的精彩,任谁也无法忽视。
正因如此,反而帮助小朱更加坚定的推崇有限民主。这个心理过程看似复杂而矛盾,其实也还正常!
腊月23越来越近,在节日前的祥和气氛中,另有一些人。实,小朱、贺逢圣、钱谦益、杨嗣昌、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等人,都如同热锅上地蚂蚁,焦躁暴躁烦躁,但他们毕竟是在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走向,在做着艰难的探索和抉择。
然而另外一些人,例如吴三桂这混蛋小子,却在干着很阴暗的事情。
“桂帅啊,外面现在可热闹死了,哈哈!”
吴三桂翻了翻白眼,大过节地,死了活了的,多难听啊!但说这话的人,恰恰是马宝,一个跟随他转战多年地老兄弟,二人之间的感情,那可是生死之交。
“马宝!”旁边的宛平县令刘茂遐,立刻出言提醒,“人弃我予,外面的热闹,跟咱们没关系!”
“咦?外面票决的,不正是你的乌纱帽么,怎么会跟咱们没关系?”
别看马宝说的大咧咧,但也还是很规矩的坐了下来。这里有个奇怪的问题要交代一下,刘茂遐是辽东人,进士出身,曾经跟吴家是邻居,早年间后金打破沈阳,刘家的老老少少,是被吴襄领进山海关的,这就有了回护之恩。
后来吴三桂扫荡后金,把长春周边的农田霸占了不少,但身为军中主帅,吴三桂并没有拿多少,全分给下面的老兄弟了,刘家,马宝家,还有那对儿夏承德父子,都跟着拿到了不少好处。所以吴三桂的身边,就多了一个真正的谋士。
“玄初兄,你看来是胸有成竹嘛,青林风波,也算平复下来喽!”
“呵呵,那是自然。详细的,大家心知肚明。就是苦了孙传庭孙府尹啦。”
“嗯,”吴三桂并没有接茬说,孙传庭死活他根本无所谓,他头疼的是另外一件。
“薄珏先生跟我说,汤若望因为买凶杀人,已判明年秋后问斩,他这一去,科学院的部分业务,恐怕要交给我的参谋研发司了,但这里。有个小问题,我一直头疼啊!”
“哦,少卿大人可否讲来听听?”
“嗯,汤若望乃是西洋人,他地去留我并不在乎,但他被问斩,然后他所分管的事情交给我打理,这好说不好听啊!而军备研发,又是国事中的国事,万不可马虎呀!”
“桂帅。小人想去看看热闹!”
“呵呵,”吴三桂笑着一瞪眼。“不许去,我跟刘大人有要事相商,你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