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歌-第2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要的是科考,而不是时间,顺延便顺延吧,不过这钱嘛…”
对了,明年是正规科考年,北京城还要举办考试,所以最近地京城,学子们的数量可谓多如牛毛。有史可法带来的特用南榜学子,有即将取应正规科考的学子,有需要返京述职地义师,有响应国家号召来参礼三坛大会的士人。
这么老些人涌过来,人口压力确实大了不少。按往常的路子,学子们日常地居宿,无非就是客栈、会馆、庙观、露宿,但因为三坛大会是宗教大会,所以和尚、道士、喇嘛,以及他们的信徒们,也来了一个够本!各地的商贾、乡绅、勋贵、豪门,也都接到了国家的邀请。
这样的话,学子们就只能求寓租了,很多官僚家的房子都不小,但又想收租金挣钱。还要展现自己地爱心,怎么办?于是大家手一伸,问国家要钱。也就是让国家替学子们出房租钱。
小朱心疼啊!他的钱不多,国家也没富裕到可以败家的地步,但这钱你还必须出,否则学子再给你闹个事儿,这还有活路吗?小朱咬咬牙:
“…钱倒是不成问题,天下学子萤窗雪案,十年苦读,如若在考试前还要风餐露宿。朕又怎么忍心呢?这样吧,朕认捐5两。”
“…”
诸位臣僚顿了顿,首辅贺逢圣率先表态:
“臣认400!”
“臣认捐300。”
“臣,认捐300。”
贺逢圣、李邦华、洪承畴这三位阁臣,那可真是穷的叮当滥响,他们这几百两,还真是努了大血!一旁的郑三俊和杨嗣昌,先互相对视了一下。众所周知,他们俩可是肥羊!两只肥羊还挺认命,只见杨嗣昌一拱手:
“臣认捐1万5千两。”
“臣。认捐2万两!”
“…”
就这样,学子们的食宿安排。全部由
员的捐款支付,一个黑色幽默再次出现:官员们一边受学子们的颂扬,一边在袖子里自己掐自己,没办法,钱从左手交右手,等于没有变化,还不如不问皇上要钱呢,真他娘的心疼啊!
不过说来说去地,三坛大会,究竟是个什么玩意。连算得上最重要的科举考试,都要让开身位?
三坛大会的字面意思就是:佛、道、藏三教分坛辨经大会。
也就是由国家搭建三个辨经法坛,然后召集各教的长老、天师、高僧齐聚北京,将各自的教义精华。进行一次梳理和汇总归纳!
同时,平白无故的您把宗教界给纠集到一起,不会没安好心吧?所以国家公开的理由是:靖康安宁大祭!
届时。将分别在仙露、延寿、悯忠三寺,举办祭奠钦徽二帝的法事活动。

是个中国人就应该知道,北宋靖康年间,钦徽二帝被金兵掳走。宋徽宗被关押在延寿寺,皇室子孙被关押在仙露寺;宋钦宗被关押在悯忠寺,这三个著名的寺庙,现在很令人自豪的位于北京地城墙之内。
大明前些年大打出手,打出了汉家的威名,打出了一个新世界。在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处于新兴阶段时,通常会追求精神上和物质上地满足感。物质上,一般来说就是大兴土木,建造一些标志性的建筑物;精神上,就是非固定资产投资,举办大型的庆祝活动、纪念活动,都算。
靖康祭奠大礼,就是这个背景下出现的。
小朱他们早在几年前,就公开发布诏令,祭奠法事的最重要一个环节,就是改仙露寺为永盛寺,取意子孙永盛;改延寿寺为靖安寺,取意徽宗心安。改悯忠寺为康宁寺,取意钦帝心宁。
这也正是取名靖康安宁大祭的由来。
这个创意是温体仁和周延儒共同就提出来的,只是因为时机不成熟,才一直拖到了现在,并且经过贺逢圣、郑三俊、杨嗣昌等人的不断完善,如今这整个盛会具备了多重的考虑:
首先就是弘扬民族自豪感,当年异族掳走了中土的皇帝和太上皇,现如今当初关押二帝地城池,已经变成中国人的首都了,而且参与这次祭奠的观礼使中,既有朝鲜、琉球、越南这样的传统伙伴,也有刚被打服地蒙古、吐蕃、南清,更有南洋、欧洲的代表。其政治表述霸道且又恢宏。
再一个,虽然战争的起因,逃不过名利权势!但纯粹因为宗教而开战地,也不是没有。因此,通过一次最高等级的辨经大会,将藏教中的温柔精华加以提炼,未尝不是好事儿。
佛、道是早已经被中华民族给改造的差不多了,而且他们的原始特征就是合流包容,这几千年来,早适应环境了,因此,佛、道两教这次就充当了大师兄、大师姐的脚色,好好带带这个三师弟。
第三个目的:凡是这种规格的辨经大会,往往诞生出神迹化的人物、传说、圣物!那么借此机会,彻底将云蒙山拔高成藏教圣地,也是可以实现的。
可以想见,如果竖立圣地真地可以功成的话。中华大地上,将出现五座神山:五台山之于佛教、龙虎山之于道教、雾灵山之于天主教、云蒙山之于藏教、泰山之于儒家。这将是一种怎样的结果?
宗教就是这样,当圣地被固定下来,其消极的一面,也就可控了。
以上都是大原则,接下来就该考虑具体操作的手段了。小朱是个敢干的人,温体仁比他还胆大,专门提出这样一个观点:
“宗义经典,艰深晦涩难懂。小民蒙昧,未闻有可以通晓者!而三教何以风行?无非势利迷信尔!今若以白话刊行。则民心可得!臣举荐冯梦龙,杨文骢等,担当此任!”
说白了,就是让冯梦龙这些纪实文学家们,用大白话把宗教经典给传播出去,以便竖立起国家的绝对权威。
这里先着重强调一点:温体仁对中国人的评价,失之尖刻,但也切中要害。考虑到这小子身体不好,就原谅他吧。
辨经是个漫长的过程,期间各家教义、典章。都要最终呈递给皇帝观瞧,因此。大家都会进行典籍整理,当温体仁的方法介入之后,那么这场宗教盛会,就完全可以看成是一次宗教革命了。
因为当今天子有点不学无术,不写成大白话,皇帝他看不明白。然而当宗教表述,通过冯梦龙这样地文学家修订之后,将真正的民俗化,这样一来变革也就自然形成。因为人人都可以轻松的接触到最精华部分,那么谁能成为大师。就全在统治者的取舍了。
这一点无所谓卑劣与亵渎,宗教本就是为人类服务的。
其实,即便没有冯梦龙,这个语言翻译的大工程。在目前来看,也是非常容易办到的,因为这个时间太‘巧合’了。刚好是前一年结束特用科考,当年又即将举办正式大考,聚拢的文化人确实太厚了,中华文人在自我标榜时,通常会说一句:
“某家不才,释道兼修!”
一群居然可以跨教修行的所谓信徒们,自然不会放过这次辨经大会上表现的机会,现在就可以定论一点:
最终整理定稿地辨经辑要,将以深入浅出的语言,阐明忠君爱国地思想。进而,创造并修订出符合国家利益的宗教派别。
再一个,如果把三纲五常、春秋大义、百善孝为先这些概念假设为神的话,那么儒家就是同佛、道、藏三家一样的多神论宗教。
多神崇拜的弊端就是,历朝历代的上层叛乱,其借口是五花八门的:霍光废帝是为了维护宗法亲疏;孙权因为继承的是父兄基业,不保护就是不孝!八王之乱的最高理想竟然是维护正义;杨广的倒台,是因为他霸占母妃,坏了人伦;甚至就连安禄山这样地,都敢打出‘清君侧’的旗号!据说还有一位极有才华的同志,为了谋反,不惜装成傻子,然后以‘欺负老实人有罪’的名义,生生把侄子地皇位给抢了。
现在小朱和温体仁联手进行的宗教改革,就是重新排定儒家中诸位大神的座次,佛道藏其实很好处理,最难地是儒家,因此,将国家概念进行一次无限的拔高,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为什么所谓的汉奸层出不穷?不是这些人软骨头,而是这些人的脑中,根本就没有国家的概念。在他们的心中,宗族利益永远是高于一切的,国没了,只要家还在,换谁当皇帝不是当?
历次的外族南侵,往往北方崩溃的最为顺利,这是因为在侵略初期,宗族为了保证自己既得利益,唯一的选择就是顺从。而侵略者又往往需要一些大族的势力,来达到占领区内顺利补给的目的,因此这时候是相敬如宾的。
但一场惨烈的侵略战争,必然
多的人无家可归,于是纷纷向南方迁移,这些丧失了人群,自然会同仇敌忾共御强敌!
不过很可惜的是,这些丧失了利益的人,又与南方当地的豪族处于天然对立的立场,南方豪族完全可以效仿北方豪族,但由于身边多了很多南迁北人,大家在面子上,又不好公开投降。于是。内讧出现了。
这是中华历史上多次上演大回环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儒家竖立了很多的道德典范,没错,忠诚国家被称为守节。但别忘记,百善还孝为先呢!春秋还有大义呢!一旦国家的反叛者占据了道德上地制高点,不用多,一个就够,跟随顺从的人,那可就海了去了。
所以,现在就把国家竖立为最大的神,是没跑的。再仿造佛道两教的神仙排位。国家这个最大的神之下,是仁义理智信的皇帝、虚怀若谷的节臣、忠孝两全的武将、乐善好施的乡绅、敦厚老实地农民、吃苦耐劳的工人。
这么排位下来,既有利于社会上的稳定,又可以保证国家主权的完整。
总之一句话:任何行为、任何个人,都要服从于国家的利益。先定下这个概念之后,才好再干其他的。
以上,就是三坛大会的由来和通盘计划!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小朱和这届内阁着实是没少下力气,之前说过了,杨嗣昌、郑三俊、贺逢圣这几位之间是有矛盾的。但他们同样都是实干家,也同样都是新儒家的先行者。只要能够得到稳定国家地结果,什么事情都可以商量。
国家现在太大了,从库页岛发的奏报,传到北京居然要两个多月,人家那边要是出现森林火灾地话,等山头都烧秃了,也许国家的反馈才下来,而且很有可能只是一个能把人气疯了的词语:“再探!”
那还探个屁股啊!
在科技手段还不足以管理一个庞大的帝国背景下,通过一种近宗教的宣传,把国家概念深深的。深深的根植进国民的心中,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这种方式其实也非常符合儒家的追求,尽管中华大地,早就已经出现形式上地三教合流。儒家烧香、道家拜佛,佛家呢?佛家也拜仙滴!甚至有的庙宇,干脆让三家老大并排坐在那里。省得信徒们跑来跑去的,看着怪心疼的!
但真正地合流并没有完成,因为儒家从根儿上就喜欢独尊,喜欢大一统。现在以皇帝小朱为旗手,公开提出来的新儒家主义,其实很合乎传统儒林的胃口。因为忠君爱国,也是儒家大义中地重要一环嘛!
为了完成这个理想,小朱为首的这帮家伙,也真是没少下本钱,耗费了千万两雪花白银,修葺盖建无数个坛院,坛是宗教界的办公机构,院则是指各路教宗来京时的歇脚地点,同时鼓励各路名士题字题词,彻底来个数教合流。
所以今天的会议,主要就是讨论如何才能办好这次三坛大会!
“启禀皇上,为赶赴靖康安宁大祭,许多教派的宗教领袖都过来了,其中,藏教、天主教被专门关照在雾灵山修道院和云蒙山法坛,这两处地点紧要,是否要派兵看管?”
“…”
小朱很无奈的看了看范景文,心说了,老范终究是个学究啊,这话哪能这么说呢?
“范卿家所言极是,非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