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歌-第2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是我同榜的公子,早年间在徐老大人地身边长大,自然清楚这些东西。”
“噢,那就怪不得了,徐光启兄弟是贵国最聪明
我听说,如果不是徐的家人,不同意以教徒的方式安教廷还想封他为圣徒呢!”
“老大人才不稀罕呢!不过别说老大人了,说说你这端容镜吧,你为什么画成了这个样子?”
慈炯也很心虚,他母妃尊重徐大人,他父皇敬重徐大人,从小到大,徐爷爷还净给他好玩的东西,如今他不好好守灵,却跑到南京来玩,当然心虚了。也就连忙转移话题。
“哦,对了,对了,小炯友,黄大人,我听闻贵国的皇后娘娘,一直想得到一面玻璃镜,就是,可以见影子的镜子,这端容镜,是我多年研究所得,真的是我自创的,不过因为工艺问题,只能做成这么大的,但我看贵国很流行扇子,便想到,如果挂在扇子底下,随身携带,可是很方便地!”
此言一处,黄道周忽然感觉不妙,果然,一旁的慈炯立刻蹦了起来。
“太好了,甭管大小,这端容镜也算妙物,老阳,别的我不管,单这端容镜,我一定要买下来。你快把配方给我。”
“唉,炯哥儿,不可造次!阳先生是要跟咱们合作开坊,岂能让你一个人独享?”
“可是,我母…亲,一直想要穿衣镜,我一定要给她的。”
“这麽说,炯哥儿是想强买强卖喽?”
“嗯。”慈炯看了看黄道周,又扭头看了看阳玛诺,忽然小狐狸般地一笑。
“老阳,你接着说吧,这青绿镜为何要做成这样呢?”
“哦,对对,青绿镜原本是为了观测日食的,但我想,如果太阳当空的话,人们出行时。如果带个青绿夹鼻眼睛,对眼睛就会好一些地。”

经过阳玛诺的解释,黄道周和朱慈炯全然明了整个玻璃镜坊的投资创意:
1。青绿镜:太阳镜,墨镜。
2。焚香镜:聚光点火器,用于居家或者庙宇焚香之用。是带架子的,不用的时候,可以收起来避免因自燃现象而发生火灾。
3。万花镜:就是万花筒。属于玩具。
4。端容镜:小型镜子,可以挂在扇子上或者手帕上。
5。近视镜,。老花镜。这俩没什么可解释的。
7。显微镜,这个好像也不用解释了。
至于望远镜。纯属奢侈性消费品,除了国家购买。就是黄道周这样的人了。所以都是国外制作之后,携带过来委托贩卖就是。
一共是七种民用镜,其中属于老阳原创的,只有端容镜一种,还是人家徐光启逝世前赠送的。
而投资玻璃坊,销售渠道分内用和外销两种,其中端容镜、万花镜、近视镜、老花镜的销售渠道,是显而易见地摆在三人面前。青绿镜、显微镜还属于异类的。三人都觉得这东西好玩,但并没觉得有什么市场。
再有就是焚香镜了,渠道倒是挺单一的。宗教用品。
接下来的,就是商量如何投资了。老黄是没可能的,国子监的资金量是不少,但那都是维护软、硬件做的储备。一个子老黄都舍不得拿出来。搞清楚双方的底细之后,慈炯作为金主的谈判优势彻底显现,他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一定要知道端容镜的制作原理,否则,他就报官告发老阳偷师谋利地罪行!
“黄大人,您不就是官府嘛?”
“呵呵,阳先生,老夫为官不假,但却并非府滴!”
“那我要一万两白银!”
阳玛诺毕竟是个西方人,他既然觉得事情不可挽回了,索性大大方方的开口要钱。况且,这端容镜本就是人家徐光启地发明,只不过老徐为了维护礼妃,才特意交给西方人先在民间制作流传。汤若望不忍心侵占老朋友的遗产,所以就转手给了阳玛诺,包括徐光启在研究涂层镜过程中,搜集来的各种玻璃器皿(上面的几种镜子)。拿中国人的发明,向中国人出售,而且还标了个天价,阳玛诺是真好意思开这个牙啊!但慈炯那里知道这些曲折,一万两对他来说,还真不算多。
“行…”
慈炯半个‘行’字没出口,黄道周立刻打断!
“阳先生,炯哥儿一个孩子,哪里来这许多银子?一万两太多了。”
“嗯!”阳玛诺把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他其实早看出来了,慈炯这孩子绝对有钱。
“一万两,少一个银币都不行!”
“黄先生,您的好意我领了,但慈炯孝母之心,又岂是一万两可比?我愿出此银两。”
“阳先生,你也看到了,一个孩子,是为了满足母亲的心愿,你真忍心要一万两吗?”
“忍心,忍心,上帝保佑你,我的孩子!儿子对母亲无私地爱,一万两黄金也买不来!”
“胡闹!”黄道周拍案而起!

最后的谈判结果是这样的,端容镜依然是一万两白银成交。但首付只有5两。5两,算作阳玛诺在玻璃镜坊上的投资,以后每年给他2两地本息以及红利分成,本息加红利的分成达到1万两的分成,将按43:3比例分配,慈炯是4,'成。因为黄道周和阳玛诺都老了,所以特别规定,这笔交易所涉及到的财产和权利,可以继承下去,前提是至少提前一年,以遗嘱备案的方式来指定继承人。阳玛诺当场就非常高兴的指定了他自己的继承人,是他的侄子,葡萄牙的一家小型面包坊的小老板…考斯塔。
“喂,老阳,你姓阳,你侄子姓高,你们西洋人真是乱哦!”
“…”
阳玛诺满不在乎的摇摇头,他知道,这是慈炯在故意逗他,但他空手骗了两万枚银币,又套了这么大单的生意,心情好的不得了,无所谓啦。
但在座三人都不知道,他们创造了一个历史,中华大地,终于出现了涂层反射镜。
……
第十卷:第十章:通街虎,出动
王投资做生意,在任何时代都属于正常现象,但镜坊方式,显然很不公平。
老阳拿着剽窃的技术,老黄凭借官员的身份,这俩家伙一分钱不花,却合占了0%的股份,似乎有些不地道!但如果考虑到没有全部贴现的1万银元(5千两),再考虑到黄道周的官场影响力,这个接受滴!
并且小家伙还算漏了一着,黄道周今天白落三成股份,明天就写一个奏折上去,后天又去找史可法。彻底将涂层反射镜的功劳,给算在了南京官场的头上。但别误会,黄道周这么干,纯粹是在维护慈炯。
因为现在已经有一个“定王育林法”现世了,这个植被方法在文人眼中,是赞赏有加的,而且依据“定王育林法”还衍生出另一个举措,国家通衢路网的道路两侧的养路树木,要因时因地制宜,杨柳桑槐,梧桐银杏,都可以作为替代树种进行栽种。
可以想见,随着景观道路的延伸,随着功德林的升级改造,定王之名必将播撒天下。
所以,为了避免好事儿都被一个人独占,老黄也没打招呼,立刻行文,详述涂层镜的配方和制法,公开上报到工部和皇帝那边,为了穿衣镜,甚至有传言说,皇上拟以纯天鹅绒做的大氅来取悦礼妃!所以老黄特意注明,这种镜子的配方,就是专门敬献礼妃的。
当然啦,配方是人家慈炯花了一万两银子买的,现在好么,被老黄给抢了头功,为避免小家伙翻脸。老黄出面找到史可法,把事情前后一说,史可法立刻拍板三条原则:
南京方面公开支持定王投资的镜坊开工,同时上报朝廷,将端容镜的生产订单拿到这边开工;
镜坊由史可法亲自命名为‘映清辉’,取意孙康映雪,用以警醒世人,在照镜子之余,也不要忘记读书啊!可谓形神兼备地体现出,史可法的迂腐与善良;
平日里允许慈炯可以坊主的身份。自由往来国子监和映清辉镜坊。但所有行踪必须提前备案。
有了这三个交换条件,慈炯愤怒之余,又很是窃喜的妥协了。但在史可法心中,却感觉到一丝丝的无奈。于是,史可法步入台前的时候,正式来到。
作为南京的第一行政长官,老史铁腕之余,也时常会有热心之举,在等待《镜坊奏请》往返批复的时日里,史可法还挺有闲心的指点慈炯。
“古语说的好‘俊俏胭脂丑贩镜’。磨镜工人倒也好说,但殿下若要寻门面之人。可要仔细此言啊!”
“学生…谢先生指点。”
说白了,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会自信到跟西施、潘安一起照镜子,因此,卖镜子地店小二通常会是丑八怪,客人怎么照,都比旁边那位漂亮,自然会高高兴兴的买下镜子。卖胭脂水粉的则正好相反,如果文君不卖酒,她一定是化妆品销售明星!道理其实挺简单的。
但史可法这个建议的不现实之处。就在于要想在江南寻到丑人,难度还真是挺大。就拿南京来说吧,在不同的时代里,这座多姿多彩的城市。有这样那样的原因,来吸引世人的关注,但其中有一条是大家公认滴:男人秀雅。女子娇娆。
南京的女孩子,个子都是高高地,皮肤也白,稍微有些国字形的脸,弯弯地细眉始终在对着你笑,这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很有自信。甚至会觉得,人有时候魅力太大,确实是一种负担啊!这么多美女都瞄着俺笑,俺要是只选一个的话,那另外的那些女子,可该有多么伤心啊?干脆,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多多益善吧。因为做人要懂得博爱!
有这样的想法不能算错,只是提醒一句,除非是南京城里唯一的男孩子,否则的话,这番想法最好烂在肚子里面。真想说出来的话,建议找个人最多的街头,因为那样,人们就可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获知‘群殴致死’究竟是个什么概念!
南京城地男孩子,帅帅的,瘦瘦的,但个头不能算高,不过这倒另有一个好处,站在南京的街头,迎面走过来地情侣们,都是标准的情人肩。什么叫情人肩呢?就是在她挽着男友臂弯逛街的时候,可以将头轻轻枕在他地肩上。
呃,错了,应该是花前月下,一对璧人并肩而立,对着星空许下优美而又永恒的古老誓言:
“上邪!吾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东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时候,女子头上步摇垂珠簪的垂珠,刚好可以压在情郎的肩头,轻轻的,痒痒的。
与之相对的,是一件非常奇怪的历史规律,历朝历代,这座城市的领导者,却始终带有一丝丝的悲情色彩。远的不说,就说史可法吧,前面介绍过了,南京城是帅哥聚居中心,偏偏身为南京最高长官的史可法,却是一名其貌不扬的人:
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烁烁有光,廉信,与下均劳苦,故得其属鼎立,数有功。
这还是用一种‘褒嘉态度’来做的外貌素描,不难想象现实中的史可法,长像得有多困难了!更加恶搞的是,史可法劳碌半生,竟然拥有了一个带有贬义的外号…通街虎。
这个外号是地痞流氓起的,其背后的意思却很光辉:史可法一出府衙,全南京的街面上,都不存在打架斗殴的事情了。当然,史可法也不可能整天跟地痞无赖较劲,他还要干很多的事情。所以很多时候,各家商铺的门前,都会立有史可法的生牌,用以震慑那些黑道人士。
正是通过史可法这样的兢兢业业,南京大治之下,为国家财政税收,付出了巨大的贡献。至于文化教育方面。底蕴在那里摆着呢,谁来都是差不多。江南文盛嘛!
史可法最近忙碌的,是另外两件事儿:
特用科大考即将开始了,对于南京来说,再没什么比这更大地事情了,自从成祖北京之后,南京举办最高级别的考试,也仅仅是乡试。如今这南北特用科的举办,可谓是文坛盛事。为了这,鸿儒社的两位大员…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