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歌-第2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过这事情,但左撇子属于天生的优势,所以现在慈炯可以双手同书,双手同书写的字,速度略略快一些。每次见到慈炯这样,小冀都宽容的笑一笑。
一个时辰后,眼见作业差不多快结束了,小冀才施施然的背着手走了出去。
才出门,一直在外面等着的金方和可馨,连忙走上几步。金方拱手,笑呵呵的问着:
“将军,三哥儿练好了吗?”
“哦,差不多了,金公可要做什么?”
“嘿嘿,还不是灵儿姑娘捎带的香粉嘛,在下有个搭配的新法子,想跟姑娘说呢!”
他们俩说着话,可馨已经将一碗红薯甜汤放在天井中的石桌上,留着给小冀喝,她这边端着的大托盘上还有两碗甜汤,冲小冀行礼后,进屋去了。
“哦,再有一小会儿就好了,金公,在下明日要去南京那边兑换一些银两,回头我会叫县衙的人帮忙看守门户,不在的日子里,还请金公多担待一些!”
“那是,那是,”金方笑着应着,他也是有功夫的人,虽说放下很久了,但应对三五个毛贼还是没问题的。
“将军可是要替三哥儿换银子买鞋?”
“这是当然,王爷有此接济之心,难能可贵,在下当然要尽心办理。”
“那是,那是。”
听说又要花一大笔银子,金方心里别提多心疼了,但面上,还是堆着笑,把小冀给送回屋,连忙折身往回来。还没进屋呢,屋里面的热闹早传出来了。??
第十卷:第五章:山水有佳音
有学校的自习课,恐怕都是老师们的一厢情愿,更何 惯养的定王朱慈炯。 
金方一推门,屋子里的喧闹声,就扑面而来,吓得金方立刻转身把房门带紧,出身征北军的冀乐华,那听力比狼还厉害,所以关门的行为本身,并不是为了阻挡声音,而仅仅是为了表达一种尊重! 
??
“一会小铃铛过来,便叫她看看,我画的究竟像不像!” 
小铃铛是灵儿的丫鬟,说好了一会儿过来接灵儿回家。慈炯自幼学过一些西洋画法,又继承了他皇帝老爹的绘画天赋,因此,经常画一些肖像给‘定国人’看。这次仍然是灵儿的肖像画,小姑娘歪头看了半 天,撇着嘴指出了画作的缺陷。 
“一点儿也不像,鼻子都成鹰钩鼻了!” 
“怎么会是鹰钩鼻?这叫透视!” 
正这闹着,金方弯着腰凑过来半个脑袋,笑嘻嘻的悄声说: 
“三哥儿,嘘,小点声!” 
??
“没事儿,没事儿,书都抄好了,15篇呢!” 
“呦,是嘛!三哥儿辛苦了,快喝点甜汤补补脑子。” 
啥,啥叫差距?别人家的孩子都能打酱油,劈柴火了,他们家的三皇子,写俩字都要抱屈? 
借着慈炯喝红薯甜汤的空挡,我们从慈炯的幼年生活入手,来给他做个性格素描。他自幼跟着母妃生活在皇家科学院,组成这个成长环境的人员来自三个方面:徐光启一系地大明士子;礼妃阿萝及其身边地宫人;范西礼、费力为首的西洋冒险家。 
可以想见。除了徐光启之外的那两类人群。得有多不靠谱。其中最应该发挥作用的徐光启,又因为地位低于礼贵妃、工作太过繁忙、后期身体不好,从而丧失了总规划师的身份。这就造成一个非常遗憾的事实,科学院是在自由散漫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杂乱无章的生活态度,叛逆、好奇、思维活跃、蔑视传统。从小耳濡目染之下,朱慈炯早已经是一名野孩子了。 
他虽说来青浦没俩月,但已经干了不少坏事儿。站在阁楼上往下扔红薯皮。路过地阿公阿婆没少挨砸。后来冀乐华出面,站在楼下用穆刀把红薯皮打回来,正贴在抱着的木盆上,吓得小混蛋再也不敢玩这个游戏了。 
再就是大半夜的让可馨叫醒他,然后趴在窗户上学狼叫。这件事的后果就是,冀乐华提前躲在房顶上,狼嚎一起。就撒一包土下去,呛的小混蛋灰头土脸,从此这个游戏也告终止。 
正式确立小冀绝对权威的事件是这样的,慈炯一直想要个自动点火器…引火奴,但谁敢给他?于是这小子就利用现在他是‘老大’地宝贵契机,居然利用竹管做出来一个,别说,还真冒了火苗。但却把床罩子给点了,小冀可还兼着救火营的都事呢,闻警后,只两个起跃就从天井上了二层,火灭之后,小冀不顾金方、可馨的苦苦哀求,用穆刀刀鞘。狠狠打了十下手板。从第一下开始。朱慈炯就彻底 了。 
当然,这小子在小冀面前丢掉了威风之后。又想折腾马世奇来着。
他自幼吃香肠的,青浦这边没这个条件,做少了太浪费,做多了更浪费。他便写封信给马世奇,希望能委派一些人手,帮他做香肠。马世奇的回答很恶搞: 
“我朝腊肉,比之西洋香肠,美味以十倍计。然,殿下若为海港工匠出资建坊,当真善行义举!” 
潜台词很明显,想吃香肠可以,但要先出钱办个作坊,等修建上海港的工人吃上了,你才能吃。 
朱慈炯多有钱啊?单银票,他老娘就给揣了50万,于是   做了一个300背书之后,就给送过去了。背书方式: 
“支与上海府尹马世奇,纹银300,择地、择工,兴建香肠工坊,以济募工。余款转票另返”并加盖定王印。 
香肠工坊开了之后,朱慈炯只吃了三根不到,就不再想了。因为他本意是希望身边多几个跟班,于是第二封信又发出了。 
现在的中国茶道,正式出现了一个分化的趋势,北方人多喝煮茶,南方则普遍采用冲泡法了。 
瓷器冲泡出来地茶汤,比紫砂大壶煮出来的茶汤,那味道可是强太多了,但朱慈炯却想借着‘喝不惯冲茶’这个由头,问马世奇索要(or购买)一套‘费氏子母铜炉’,也就是简易蒸馏器,他想做一些危险的化学试验。马世奇这次的回答非常简洁: 
“不得胡闹!” 
既然没人惯他,他只好想法子捉弄青浦的方县令,但人家方县令更有办法,遭到墨水包的暗算之后,就永远离他15步远,让他二次机会。 
就这样,朱慈炯像一头小野猪一样,打发着无聊而又精力过剩的岁月。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之下,还真被他发现了新大陆。 
可馨是伺候花土地宫女,慈炯又刚刚跟着周胤学习植物学,因此他提出了一个很奇特地要求…复合植被法。 
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是目前功德林地普遍做法,但这种树林对自然界的破坏,甚至要超过滥砍滥伐的。因为单一密集的树木,违反了最基础的自然法则…生物多样性!使得原生食物源,变得匮乏甚至没有。久而久之,自然界的反报复将异常强悍。 
这个问题当然不是他看出来的,可馨在随同拜祭徐光启之后,立刻注意到功德林内一片孤寂,不仅鲜花绿草少的可怜,甚至连小松鼠,小麻雀都看不到。这对于一个多愁善感、情窦初开的小姑娘来说,是很不快乐地事情。于是慈炯便搜肠刮肚地把 
 的记忆搬了出来。写信给马世奇。希望功德林中,  生植被。 
好在功德林是为了迁坟而建,所以松柏之间的预留空间很大,无论是补救性引进当地花木,还是垒砌小型的蓄水池,都还算方便。要知道坟 附近,如果出现:百鸟鸣和、繁花似锦、彩蝶飞舞、水波粼粼的景象,是非常符合风水学的理念滴。于是‘定王育林法’立刻被马世奇行文上报。建议推广全国。 
??
但朱慈炯的目的并不在此,他地希望是,马世奇能允许他去观摩一下‘填海造田’的宏大场面。高高的抽水木台,万人喧嚣的劳动场面,还有拉动水泵的600牛,这一切对他的吸引力是异常强大滴。 
马世奇再三犹豫之后,回了更简短的一封信。 
“待定” 
这种自由地囚徒生涯。是朱慈炯的最大困扰。也因此,金方带给他的消息,也就显得很难得。 
“炯哥儿,明早冀将军去南京。” 
??
“去南京?干什么去?” 
“哦,说是换银子,然后替您给青浦城的人买鞋子。” 
“哦?”慈炯强忍着喜悦的情绪,‘平静’的问道:“那要多久能回来?” 
“怎样也要三、五天呢!” 
“太好啦!”一旁的朱灵儿雀跃起来,“后天刚好二国舅要过来拜望。顺便找方县令商量事情,爹爹还说能不能叫炯哥哥过去赴宴呢!”
“舅舅?他从南洋回来了?” 
是的,俩小口中地二国舅,正是田妃的哥哥田怀 ,只不过排行第二,是慈炯的小舅。 
“听说南洋那边的人,前年一起出远洋去打葡萄牙了。二国舅要回京面圣。禀告战事的。” 
“呣!”慈炯小大人似的昂头挺胸。一本正经的说,“既然国事、亲情齐相汇聚。顺便再通晓一下海内、宇外地大势!那我自当过去!”
“是啊,后天炯哥哥要去地话,我们家就好热闹了,爹爹还延请了沈先生和季先生呢!” 
… 
第二天醒来,慈炯很不争气地感冒了,估计就是昨天太阳雨闹的,但问题不大,鼻音浓重地挺到晚上,也就没大碍了。 
第三天,正站在阁楼顶上,迎着朝阳 鼻子呢,青浦镇县令方维祖门外叩见。王府门前的差役爱传闲话,听说是王爷病了,作为政府官 员,当然要来探望。方维祖长得不算太帅,个子不高,胡子却很重。
“炯哥儿,这两天总下雨,再被日头一照,湿气上蒸很容易起热病的。还是要小心点才好。” 
“方大人请了,多谢太爷提醒,学生知道利害的,刚还含了一枚青果呢。” 
“呵呵,又是可馨姑娘的方子吧?果真是又雅又香。” 
方维祖是举子官出身,早年当过义师,所以思想上很是新潮,眼见慈炯不愿意别人叫他王爷,倒很自然的用时下里比较亲昵的称法叫他。所以慈炯对他反而尊重起来,最近也改称呼了,听见方维祖赞赏可馨的方法,慈炯闷着鼻音一笑, 
“好叫太爷知晓,今日我要去青浦坊拜会贵子,听说太爷也收到邀请了,那您这边儿是与我从这边一起过去呢?还是咱们分头过去?” 
“呃…”方维祖略一踌躇,但他也知道,今天晚宴,出面请王爷出府的人,除了贵子就是国舅,那个他也不敢得罪,所以开口笑道: 
“那下官便随炯哥儿同去吧。” 
… 
一群四五十岁的大老爷们,居然奉一个小屁孩当上宾,虽说滑稽,但也称不上什么匪夷所思,别看混蛋小子朱慈炯年龄只有12 3岁,但身份不同,王爷啊!见藩如臣子见君,是大明朝风行几百年的规矩。谁也不敢乱来的。于是,屁股只有 子大的慈炯,高踞首座。 
这时候的晚宴,还没有正式开始,大家只是闲谈聊天。今天的客人中,慈炯是第一主宾,方县爷和另外两位文士只是作陪,不能算主宾,那么第二位主宾,就是正在赶来路上的国舅爷,田怀 。 
田家一直在南洋发展,事业已经很大了。但同国内的联系。反而少了好多,一般来讲,这两年负责同国内联系地,就是田家二公子,田怀 。也正是慈炯生母田贵妃地二哥,这次回京,听说宝贝外甥在松江这边,特意将海船开到了正在修建的上海港。好专门过来看望看望。
这个行为,其实有趣的印证了一点:上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内陆的水运、人文背景不用说了,关键是现在的海航条件,从南洋一带出发,到达上海这一片水域时,恰好需要进行一次休整,以补充淡水、食物、药品。应该说正是这一点。才是历史上,促成上海繁荣的真正原因。更何况熊文灿提请修建沿海十八卫的背后,还有为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