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歌-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恩,。
这回是小朱险些倒地。看着孙承宗迷惑的眼神,听着周边“然也,然也”群臣的嗡嗡声。小朱哭笑不得。
‘光启炮’、‘西礼镜’、还有一个‘礼花弹’的名字就这么定下来了。
望着阿萝雀跃的神情,小朱实在,实在是无语。');
第八章:袁崇焕
怀柔检阅的事情非常圆满,群臣对皇上在后来几天,领着礼妃爬山登高的乱玩,表示了最大限度的容忍,但为了警示这种行为。回到京师之后,仍有数名言官,上书,弹劾了陪王伴驾一起去怀柔的那些群臣,说他们没有做到劝谏天子的职责,说的是群臣,实际上是在说皇上。
好在小朱的脸皮还算厚,全没放在心上。
从各方面的改进成果,小朱认知到了一点:改革与开放,其实‘开放’最容易,说冠冕一点,圣上开恩,允许这样干,允许那样干,然后你就等着开放的结果就是了。因为之前管的太死,大家宁肯犯法也要偷摸的去干,现在你放开了限制,大家久久压抑的爆发力是惊人的。
当然,说的直白一点,就是诱民以小利,则大利国之备也。
好了,开放容易,但改革最难,因为你之前的体制是为了管制而设立的,现在开放之后,你为了应对新的形式,就必须出台新的制度,这其实才是真正的‘改革’,只有法律的相应改变,才是真正的改革。不能嘴上说改革了,而实际上,仍然沿用老的东西去束缚人。久而久之,大家仍然走回当初犯法也要干的老路上去。而犯法以某私利,远远要好过犯法以某国利,前者动心,后者动国。
话扯远了,还是回到徐光启的工部上来吧。
那个范西礼,小朱兑现了十万雪花银,这钱花的还是值得的,因为开花弹和西礼镜的造价降了下来。
开花弹的造价是15两银子一发,虽说其中还有每十五发一枚废弹的损耗,但15两银子至少杀十人,这买卖划得来滴。
西礼镜的造价更是彻底便宜了,只和五两银子一套。阿萝得知她盼望多年的千里镜,竟然只有几两银子后,气恼的臭骂了范西礼一通,骂的范西礼一头雾水。
光启炮造价仍然很贵,高达1万2千两白银一门。小朱狠了狠心,仍咬牙让户部拨了200万两白银去度造了。两百万的白银,其实也不过是刚刚够用而已。
因为国家要花钱的地方还是太多了,赈灾就是一个大窟窿,没法子,这天灾起码还要持续20来年,能挤出两百万银子造炮,已经是不错了。
为此,小朱特意安排孙承宗和徐光启,把武器的形制尽量缩减,现在光火铳就十多种,减少规格,也是节省军费的手段之一,淘汰下来的废弃火铳、火炮、旧式炮弹,小朱全安排给毛文龙贩卖到朝鲜去了。此刻后金那帮人还没正式征服朝鲜,卖点军火给朝鲜,也可以加强一些他们的抗击打能力。一旦与后金交兵,能拖一点时间,是一点时间。
至于像前朝万历年间一样,派兵派将的去援助抗倭,国家现在实在是没有这个能力,只好作罢。
不过军火贩卖的另一个好处是:进口国产生惰性思维,反正只要有钱,购买就是了,但这样一来,进口国在武器研究上的脚步将大大放缓,武器质量始终落后于出口国,久而久之,出口国对进口国,就形成了军事上的优势地位。对于朝鲜,小朱就想达到这么个效果。
毛文龙带着一大堆的军火批文(九边淘汰的军火都直接发往天津)和一百万的银子回东江了,这些银子,加上他这些年招募收集的,自建虏那边逃回的汉民,足够他组建一支成规模的镇海舰队了。他很满意,因为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君臣一起,复兴大明’的希望。临走的时候,老毛诚恳的跟皇帝认了错,说以前不应该太蛮横了。小朱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说话。
负责给老毛在天津和山东组织货源的皇商是田弘遇和另外一个人。田弘遇在成为皇商后,‘人缘’显著提高,很多人都称呼他为田老。呵呵,田家虽说还没见到太大的利润,但根据推算,年底应该交给礼妃的银子,可能有9万两之多,至于户部和内帑,那更是海了去了。其他的形势也大体如此,因为大家其实都是看着田家来定自己上交的银子。因此,缴银计划,提前就报了上来,乐的温体仁和毕自严跟什么似的。
再过几天,刘鸿训、钱谦益、孙承宗联名推荐的袁崇焕,也就到北京了,为了掩饰小朱心中激动的心情,小朱特意让内阁拟个召见的仪式出来,以显示皇上对袁崇焕的重视态度。
内阁对皇上这么重视袁崇焕,均表示理解。因为老袁在这个时代的名气着实的响亮。当然,他们不知道,老袁的名声,岂止在现在啊!这也是小朱激动的原因。
在这个时间差里,小朱还打发了范西礼,先按‘周制’封了一个男爵的身份给他,让他再次兴奋起来。然后又加了他300两银子做路费,赶他回家去。小朱心说了,‘你赶紧回家乡去发泄发泄吧,顺道也替俺大明宣传宣传。’
只要有技术,这么个破落贵族都能顶着皇家男爵身份的同时,还能以大富翁的身份回家乡炫耀,这个效果一定是惊人的。
这小子倒也乖巧,用毛笔在纸上勾勾划划的纪录下小朱需要的人才、技术、东西和他所能承诺的条件。最后实在演不下去了,才拿出鹅毛笔,蘸着墨,用花体文写了起来。
写完之后,小朱立刻让他滚蛋,因为他明显知道小朱比较了解和宽容他们这些人的风俗习惯,因此时常流露出对礼妃的赞美,搞的小朱不胜其烦,他可以当面夸赞贵妃的美貌,这点小朱是能够容忍的。但背后对筱筠的阴暗心理,小朱还是恶心的。所以,赶紧让他滚蛋才是上策。
袁崇焕,袁崇焕,这个历史上响当当的名字,响当当的汉子,小朱在见他之前,非常紧张,生怕因为自己的不慎,而造成困扰。
但丑媳妇,难免见公婆嘛!小朱还是在建极殿后面,云台门、云台左门、云台右门之间的玉阶上,亦称‘平台’处接见了他。
袁先生长得不算英俊,眼睛也不亮,鼻梁也不挺,个子也不高。但他的气质,却能够让人沉醉其中。他迷人的风度,优雅的谈吐,睿智的见解,和真挚的忠诚。都让小朱着迷,他的条件小朱全答应了。
并且亲手赐他‘穆字金刀’,还亲手给他佩戴上。他曾想推托,但小朱说:
“自古拜将封候,乃吾华夏风俗。现在朕只是替先生佩刀,何来的僭越之事?复辽,朕不吝封侯。卿努力解天下倒悬,卿子孙亦受其福。”
小朱的真心举动,真的是真心的,出于对英雄的景仰,出于对英雄的补偿,小朱都要这么干。但好像袁崇焕理解上有偏差,他哭着跪在小朱面前,指天发誓:
“苍天在上,天子阶前,袁崇焕誓定辽东,以慰君心,以告黎民。纵身死,魂亦守宁锦!魄亦守辽东!”
说的多好,不愧是顶天立地的袁崇焕。
袁的职务和官制,在历史的惯性下,不是小朱说变就变的。一切都跟记忆中一样。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军务。兵部尚书是个虚职,明代官员的俸禄太低,即想拿高薪,有不想贪污的清官们,国家对他们的补偿,就是多封官,封一个官,加一份工钱,想想真是不够累的,直接涨工资不就结了。呵呵!
原本还有个天津军务的,但因为毛文龙,所以给消了,这细微之处的不一样,意义是深远的。老袁现在真真正正的管不了毛文龙了。老哥儿俩一个是陆军,一个是海军,东江镇,也成为海军的战略要地。因此,在小朱一系列动作和一再叮嘱下,袁崇焕也明白的把话说透了。
“臣原本是想杀毛文龙的,但现在臣属边军,其属水师,臣请皇上放心,臣已无此心,亦无此权了。”
君臣的平台相见,得到了以刘鸿训、钱谦益、孙承宗为首的东林党人的极高赞扬,其中尤其是小朱搬出古礼,为袁督师佩剑的行为,更是被他们宣传成君圣臣明的盛世典范。
但天子佩刀的问题引出了一个小小的麻烦来,那就是,今后这‘穆字金刀’再行赏赐的话,是否都要来一次天子佩刀?
如果天子愿意这么干,那毛文龙怎么办?还叫回来重新履行吗?那‘士责搁笔’呢?是否要履行‘拜相’的古礼?
表面上,是大家在探讨古礼,实际上,是所有人那点名利心在作祟。或者说,忌妒心在作祟。
烦不胜烦的情况下,小朱把问题甩给了内阁讨论,基调是:“只此一例,你们给我想理由。”
后来内阁的理由竟然非常滑稽,因为袁崇焕不是在殿内觐见的,因此,皇上才于平台佩刀。而根据礼制,大臣觐见必须在正殿内,或者皇极殿,或者武英殿,或者文华殿,或者皇极门正殿,总之,殿内是不能‘天子佩刀’的。
整个就是文字游戏,逻辑死弯。反正他们能绕,绕过去就是了,小朱也乐得轻闲。
第一批新式的‘光启炮’,一共十八门,连同培训出来的100名炮卒,小朱都答应优先配给袁崇焕。不过因为打造繁复,估计怎么也要到9月才能完活。这是历史局限性,谁也没办法。
袁崇焕倒也活学活用,针对瞄准设备的防泄密性质,他特意上书,规定标尺、西礼镜等物,平时要保管在主将副将等人的手中,到战时,再由‘校炮兵’和‘标炮兵’凭借主将的令牌或者手谕取出。战后,炮队的校尉要仔细核对所有装置的损毁和归还情况,并且将这一取、一收两条军令,归成军中十七斩里面。
小朱拿着这个折子,连夜把阁臣和九卿找来,问问他们的意见,大家都没有表示异议。因为校炮的时间被大大缩减,效率也提高数倍,所以,增加取收的环节,还是比以前的效率高。
于是也就批准了。
袁崇焕的威信很高,即便没有军饷,辽东士兵也会卖他面子不闹事,更何况,小朱为了补发欠饷,已经陆续发了900万两白银了。这样再闹事,就说不过去了。
老袁到任后,就传来几个捷报,虽说都是小胜,但足够国家渡过炎热的夏天了。
趁着袁崇焕的捷报,小朱终于顺利下发了两道久违的圣旨:
1。盛暑祁寒,可免朝会经筵。着各部内阁轮值文华殿即可。
2。复外吏久任及举保连坐之法,禁有司私派。
第一条施行又被废止,现在老话重提,已经不存当初的矛盾了。大热天的,谁愿意多跑啊!第二条,则加了一个小框框,举保建功者,举保者亦赏。
这样一来,大家就都平衡了。都忙着收夏税的工作去了。
说到小朱之前颁行的‘驿站明刊令’,其良好效果显现出来,下发的欠饷、赈济的银两数额,因为被细化到每人多少,由驿站供平民和底层士兵们任意观阅,大家都知道自己该拿多少,当官的该拿多少。开始还是出现了贪污的事情,但驿站同样发明刊上报,着实是查处了很多的贪官墨吏,只是小朱有言在先,近三年属于贪墨安全期,所以,这些人都是撤职还乡,没在国家这里丢性命。但流寇也知道这些人啊,杀了这些人,又有银子,又有名声,多么好的业务啊!于是这些被撤职的贪官墨吏,居然被流寇、土匪杀了个七七八八。搞的现在饷银的发放,很是顺利。
义学的事情也上了点轨道,已经有官员上书,说低下的老百姓很欢迎这种方式,每日竟有老叟老妪、顽童小女,都过来听义师的启蒙教育。
其中有个小事故:一位花甲老人,在学会写自己名字之后,竟然乐极生悲,去世了。
这样的事情就看你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