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歌-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食物上,因为一路上修建了几条滑道,给养很是方便,毕竟李?那边,为了恭送自己这宝贝弟弟滚蛋,着实下了血本,很多给养,通过出朝鲜的栈道,送至凤翔道,再由凤翔道顺着河边的雪驰滑道,很及时的送过来。
但毛承禄还是非常想尽快摆脱这种模式。如果顺利拿下伏里其卫,他们对凤翔道的依赖,就可以减弱一些,这主要是为了将来的政治对话做打算,免得朝鲜人觉得是他们在支援大明。更何况,像伏里其这样看押犯人的卫所里,治疗冻疮的药品决不会少。
“行,没问题!”
李觉答应地很痛快,小阵仗、修路铺桥这样的工作,其实是他现在最愿意干的事情。因为现在的他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是要靠拼命来为自己打江山,现在却是堂堂凤翔道的主君了。所以,一定要好好活着。所以,对于毛承禄安排他打小小的伏里其卫,他非常高兴。也很领情!
“传我的命令,前哨突击放火,左哨右哨,绕道包围这个城,后哨和中哨,一起入城,不叫鞑子一人逃脱!”
“等等,凤坪君,你看是不是叫前哨攻东门,后哨攻北门,中哨攻西门,左哨主围南门,右哨主围其余三门!这样的话,守军如果从南门溃退,刚好是咱们大军所在!不知凤坪君意下如何?”陆继盛连忙出言提醒。
“哎呀!”李觉一拍自己的脑门,很不好意思的说:“围三缺一,这个金玉良言我怎么给忘了!”
说完,李觉又重新做了部属,一声炮响,后金的后院,终于燃起了第一把火。
李觉的军队,战斗力就算不强,攻打一座只有数百人把守的小城,还是绰绰有余的。只见前哨人马先是绕城走了一圈,城中四处便开始了大乱,紧接着攻城。
铁胎硬弓在此时,用起来不是很方便,因此,朝鲜兵都用火铳对付守军。但他们的火铳多是鹰嘴长短铳,射程不远,效果也不是很好,等到了近前城下,城上的守军,损失并不算多。
在反击开始的短时间内,城上城下,到处飞溅着红色的雪沫,虽说规模不大,但惨烈程度却不逊于任何的战争。
云梯架起了数十架,一队士兵蹬梯子,一队士兵,便在城下用火铳压制城上的反击。因为战斗激烈,温度升高,铁胎硬弓的效力回复,城下射上去的弓箭便开始多了起来。
李觉眼见效果不错,立刻抓过自己的死士亲兵,厉声喝道:
“快去命人搜集火药,凡是把城门炸开的,我提拔他当队正,赏他城中五户居民。”
“是!”随即,亲兵便领着十几个人呼啸着跑过去了。这些亲兵,没有传令,而是自己去抢功炸门去了。
一边观战的陆继盛,皱着眉头看了看毛承禄。二人目光交流之后,由毛承禄举左手将陆继盛的不满给压了下去。陆继盛的不满有两个:
1。打了小十年的仗了,这李觉还是没什么长进,瞧这小小的伏里其卫叫他打的!
2。之前都说过了,奴尔干都司这一片儿,都是大明的国土,李觉竟然瓜分起大明的居民了!
但毕竟要靠李觉的凤翔道,作为一个接应踏板,好叫东江军进可攻,退可守,否则,凭李觉刚才的那句话,陆继盛就想发难了。
城门破啦!远方传来震天的喊声,毛承禄连忙举千里镜观瞧,果然,东门已经被打破了,朝鲜军正蜂拥而入!再看南门,因为一直没人攻打,现在,竟然自内打开,从里面冲出无数的黑点,正在逃窜!
“朝鲜凤坪大君在此,鼠辈安敢脱逃!”
只见李觉的哨长,骑着高头大马,手中觉着一把穆刀,领着一队骑兵,奔驰而上。刀光挥舞,马队冲过,留下一片尸体,随后,马队调整方向,再次冲杀,往返几个冲杀,先期逃出的人便都死了。然而,因为李觉冲进城内的士兵正在到处放火和屠杀,所以,明知道南门外同样是死地,仍然不断有人从南门外跑出。
守在南门外的左哨兵丁,便开始了疯狂的屠杀。
“承禄,这么下去不是法子,咱们还要寻找舌头呢!你看?”
陆继盛实在看不过眼了,再耽误的话,天光就要暗下来了,再不封刀救火,一旦被别处的人发觉这边的火势,将大大不妙了。
“嗯!”
毛承禄答应一声,便不再说话,只是继续通过千里镜观瞧战事。陆继盛则纵马前驱,来到李觉的身前,李觉正准备往城里去呢,在城门前,被陆继盛给拦下。
“凤坪君,现在最好封刀救火,咱们在此,乃是深入敌后的险地,再不救火,恐怕就传警示敌了。”
“哦,好!全听大人所言!传令!封刀救火,战俘集中在南门,叫左哨的人莫要杀了,尽快控制局面!”
说完,李觉嘿嘿笑着冲陆继盛一拱手,便闯进城去。
火烧的快,救的也快,因为这里就没有多少房子。又都是石头土坯造的,很快就没的可烧了。李觉坐在烧的四面露风的都统府衙,心中志得意满。他正在审问一名八旗牛录,说是审问,不如说是拷打,或者是折磨。
而此时的毛承禄和陆继盛,也顾不得李觉在府衙那边发疯,两人一同来到南门后,准备对俘虏做一些人员上的划分!
后金人就地斩杀,蒙古人绑在左边,汉人则聚拢在右边。很快的,城门两边蹲着的蒙古人和汉人,都抱着肩膀,瑟瑟抖着,观瞧着中间的尸体。
“本人是大明东江总兵,毛承禄!本官问你们,此地周围可有八旗驻军?”
没人回答!
“吾等是大明天军,今次是来收复失地故土,你们只要说出周围八旗驻军,便可以得到一头黄羊,两袋粟面!”
陆继盛刚刚抢救了粮仓和羊圈,凭借这些物资,他们没有凤坪道的支援,也可以渡过这个漫漫长冬!
“你真的是大明天军?”一名老者哆哆嗦嗦的问着!
“当然,这是我的腰牌,老丈且看!”说完,毛承禄自腰中掏出腰牌,带马来到汉人老者的面前,马上俯身,将腰牌递过去。
“砰!”老丈的脑袋忽然爆裂而开,身子兀自晃了两晃,方才栽倒在地,倒地后,老者的右手中,摔出了一把砍柴的柴刀。
毛承禄方待扭头喝骂,但随即,军旅中养成的本能反应,促使他立刻提马前冲,但因为离墙太近,只三步便来到城墙处,毛承禄一拎缰绳,战马后腿立起,两支前腿踏在墙上,随即借力,战马半扭转方向,冲进了南门城洞中,再跑三步,来到门外空旷处,方才是到了安全地带。
毛承禄惊怒交集,他刚才已经感觉到了,刚才不单那名老者该死,老者身边的人也都暗暗拿着武器,老者一死,他们都拿着武器来攻击他,他的后腰便被一条长竿给捅了一下。因为那边是汉民,因此对汉民的搜查不是很紧。但没想到,恰恰是这些汉民,在明知道他是大明将官后,依然要攻击他!这是为什么?
“将军,您没事儿吧?”几名吓的脸色苍白的亲兵,簇拥着毛承禄,迭声的问着。
“没事儿,赶紧叫人传令,切勿屠杀,明白吗?”
毛承禄从门里传出来的声音可以判断出,陆继盛正在领着人杀人。
“承禄,你没事儿吧?”
陆继盛浑身是血的跑了出来,因为事发突然,使得陆继盛也很狼狈!刚才那一枪,正是陆继盛发的,他的角度,刚好看到老者右手处寒光一闪,出于职业军人的反应,陆继盛抬手便是一枪。
“没事儿,只是这些明明是汉人,又是发配过来的罪人,为何要如此?”毛承禄莫名其妙的说着,陆继盛也不知如何作答,两人默默无语,对着城门沉思。
“禀告将军,那些蒙古人说,西北六十里附近,有一处八旗兵站,名字叫喜申卫,属于两红旗的老弱残兵营,有员800,另外,伏里其卫的城中有汉民600,蒙古人200,八旗兵1200人。除了八旗外,都是获罪之后的奴隶身份!”
“哦!好!”
“承禄,事不宜迟,60里,拍马可待,不如咱们干脆在天黑前,再拔了这颗钉子如何?”
“唔!好,李觉对你敬畏有加,有你在,伏里其这边不会出乱子,继盛你最好留下,这仗我来打便是,呃!我领着一营骑兵前去,800两红旗,应该没什么难的。”
“如此,多加小心,那些蒙古俘虏倒也可信,我去给你挑几个向导去!”
等到后半夜,毛承禄押着几十名俘虏和数百头牛羊匆忙返回时,深夜里的伏里其卫城,显得安静的可怕。因为李觉和陆继盛都不约而同的把营盘安放在城外了,城里没有粮食,没有房子,城里的人不被冻死,就会被饿死。
“继盛,怎么回事儿?”
……

第五章:(上)西北望
第五章:西北望,射天狼,
“将军,听军医所言,此地应有瘴气(其实是高原反应),还是要小心为上!”
“噢?但不知军医可有什么应对吗?”
“有,说是有一种唤作‘红景天’的草药,每日煎服,连服月余,即可化解!”
“那便让王来聘他们营,抽调军卒,一起去采这种草药,务必尽量多采!”
“得令!”孙诚口中答应,左手连点,身后的两名传令亲兵,立刻转身离开!
眼见军帐之中,只有他们两人,贺赞忽然小声的对着孙诚说:
“贺赞,今夜酒局,你要多加小心!”
“谢将军关照,如此,孙诚告退。”

如果现在有人,让全大明的老百姓,用铜钱投票评选,说谁是最幸运的人?结果一定毫无悬念。大明京师忠卫营世袭千户指挥,忠觉军千总、武义将军,大明格礼皇贵妃的嫡亲妹夫,孙诚。但请注意,这是老百姓的观点,并不代表圈内人的观点。
如果叫整个大明军系中人来做评点的话,最幸运的其实是现在官至湖广都指挥使的左良玉。因为在真正的军人眼中,孙诚能得到今日的这一切,绝对不是什么运气,也不是皇帝的意思,更不是什么裙带的原因。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凭命换来的。
十年前,孙诚只是田间陇上的一名农家少年,在虎大威的率领下,急巴巴的赶到京城去勤王救驾。因为后金铁骑自龙井关入境,一直打到了北京城下。在那里孙诚所在的部队获得皇帝的亲自赐名“忠觉”。
在京师保卫战中,孙诚、唐栋两名幼时的玩伴,互相帮衬着,活下了性命,也立得了战功。并被保送进了勇卫武学。那时两人还没有名字,只有‘小成’‘小东’这两个小名。
因为当时的主将虎大威,很会处事儿,介绍他们两个成为了宫里尚宝监秉笔太监杨春的干儿子。也由此,杨春特意找来算命测字的先生,做主替他们两个起了名字,分别在小名旁加一个偏旁,而变成了‘孙诚’和‘唐栋’。
随后孙诚和唐栋作为基层军官,又参与了遵化四城的收复之战。接着,两年后,两人参加武举大比。获得了前三名的好成绩,刚好崇祯皇上在那年,于历史首次开创了武举头名也要赐号的先河。
武举第一名是冠军郎,第二名是效节郎,第三名是细柳郎。武状元是民间叫法,但即便是民间叫法,也是始由崇祯所倡。
后来孙诚出镇天津、蓟州等地,都是中规中矩,恪尽职守。直到兴隆山一役,整个忠勇八营,八名主将,都获得了无上的荣光,也由此,整个军界,便都明了,这个孙诚,确有大将之风的青年翘楚。后来因洪承畴的谨慎,孙诚安守孟津渡,虽说没立太多的战功,但山陕两地的匪患消弭,众多将官,都跟着增加了战功。
这次征西主将贺赞,与孙诚是兴隆山的老战友了,遇到大事儿,更愿意找孙诚商量。唐栋是孙诚的发小,所以,只要孙诚同意的事情,唐栋就会无条件支持。从战斗力上讲,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