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8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府贝勒府也收到“大清银行”开业的帖子。
    想着这里面有自己的股份,众人也就多了几分动力。最欢喜的。
    莫过于那些女眷。
    她们身份所限,又爱惜名声,手上有些私房,也不好随意放贷;如今多了个银行,说是帐户不公布,正合了她们的心意
第七百九十七章 初伏
    月初一这日,曹颇休沐,没有去衙门当差。
    他本不愿意大办,但是见妻子同母亲兴致颇高,就也由她们安排。
    毕竟整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入的,她们的生活忒是单调。
    曹默身上穿了宝蓝色葛纱袍,头上带着万丝帽,同初瑜一道到兰园给曹寅与李氏请安。曹寅夫妇是前儿回府的,就是为了给儿子过生日。
    想着二十五年前,他不过是襁褓之中。如今已经儿女成行,曹寅夫妇喘嘘不已。
    曹颗则是挑了前襟,规矩规矩地给父母磕了三个头。不仅仅为了这个几年的骨肉之情,还有对上世父母的怀念。
    待曹颐磕完头。李氏起身将儿子扶起,将手中握着的十八子手珠,套在曹颇手腕上,道:这是前此日子到广济寺开过光的佛珠,保估我儿平安如意。”
    这手珠还带着余温,曹颗心中一暖搀着李氏到炕边坐下,轻声道:,以前是儿子不孝,累及父母担心,甚感羞愧:日后定秉承慈i,爱惜己身,让父母展怀。
    李氏身为母亲,只觉得荣宠。全比不上子女安康。听儿子说得这般贴心。也是老大宽慰。
    曹寅看着儿子,脸色越发慈爱。像什么光耀曹氏门据、孝顺亲长、照拂兄弟子侄,这些话都不需交代。
    曹颐给父母请完安后,就有**牵着长生进来。
    长生康熙五十四只冬出声,如今虚岁四岁,长得粉雕玉琢,眼珠子黑溜溜的甚是讨人喜欢。他是曹颗的同胞兄弟,长相也是肖母居多,看着同曹颐小时候一般无二。
    他给曹寅父母请完安后走到曹颐面前,奶声奶气道“祝大哥哥吉祥如意,富贵安康。”说着还有模有样地作揖下去。
    这般可人疼的模样,了得众人都笑了。
    曹颐俯下身子,将长生抱起。搁在膝盖上,笑着问道‘咱们长生都会祝寿了,这是跟谁学的?,长生只是嘻嘻笑着,小手摆弄曹颗前襟的盘扣,并不说话。
    这会儿功夫,就有丫鬟来报,几位小小爷同大姑娘到了。
    一溜的小脑袋瓜子,给祖父母请完安。给父母(义父母)请完安,还不忘向曹颗怀里的长生请安。而后才有丫鬟送上垫子,天估几个向曹颍跪拜贺寿。
    这边才拜完,就有管事媳妇进来报,道是内外管事下人要给少主曹颐拜寿。
    曹颗撂下长生。先到前院厅堂接受男仆的恭贺;随后又回梧桐苑,受了内管事们的磕头。
    接下来,就是贺客盈门,半日不的歇。
    因是曹颗过生日。除了官场上的同僚,年纪或老或幼着尽有;亲朋故国家的,多是年轻人上门。
    东府的几个堂弟,淳王府的几位内弟,一个没落下,都过来给曹腼看着曹幅跟小大人似的”待人接物半点不差;淳王府的四阿哥弘听也十七岁。听说今年就要指婚。曹颐心里,竟生沧桑之感。
    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人生似乎圆满了。又是随波逐流,似乎什么都没做。
    直到深夜,客人才陆续散去,曹颗身上只剩下疲惫。
    初瑜服侍曹颗换了衣服,帮他捏了捏肩。曹颐抓住她的手。道:
    ‘你也忙了一日,咱们说说话。”
    夫妻两个,躺在凉席上,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
    ‘老爷在江南时就爱听曲儿,今儿请的班子好,老爷瞧着很是欢喜”曹颗说道。
    初瑜说道:‘听太太提过,老爷早年还亲自写过戏文,在江南时排演过。”
    曹颗阖着眼睛,道:“是啊。早年在江宁时,为了接驾事宜,家里养过戏班子。到了京城,诸事不便宜,反而不如在江宁时自在。”
    说起这个,曹腼想起父亲这两年整理的书稿。
    采买戏班子,看着太张扬了,父亲也不会让;书稿那边,则是可以尽尽心。
    再读读四友发布z曰如咖凹”
    曹寅已经到甲子之年,已是呈油尽灯枯之相。曹颗每次见到父亲,都觉得心里不安,生怕他什么病倒。
    次日,曹圃起床后,便使人到东府请曹橱。
    曹烦是二房幼子。上面有两个兄长已经出仕,并不急着安排他当差。会试落地后,他仍回八旗学堂读书。
    按照曹寅与曹颗的想法,是想等曹帕再考一科再说。他今年十七岁。等上三年再考一科,也不过二十。到时候还不中第的话,补个笔贴式在六部当差,也是好的。
    见堂兄大清早的唤自己过来,曹帼心中疑问不已。
    曹腼开门见山地说了缘由,想要寻家作坊,训印父亲早年的诗作,算是为父亲完成夙愿。不过他对于前几年震惊朝野的‘南山集案。还记得清朝,少不得多嘱咐几句口其实,他想多了。曹寅包衣世家出身小沐浴皇恩,即便有所诗作。多是感恩颂德之语,同那些江南士子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曹烦已经听得眼睛发亮,道:‘大哥”那要训印多少套?,曹腼心里也没想过,道:,这个听听老爷意思,一百套或者两百套都可。除了馈送亲友,剩下的要传承子孙。我要在部里当差,不能在老爷身边侍候,这刊行之事,就要劳烦五弟。”
    假?左右夫子讲过的东西早就听过。每日去点卯,不过是跟着众人胡混口”
    请假可以,但是别落下功课。要将年考对付过去。要不然老爷那边,少不得有愣嗦。”曹颗想了想。说道。
    今儿七月初二,是,大清银行”开业之日。
    曹颗身份所限,没有前往,毕竟他如今已经离开内务府,背后参赞还行,人前露面就有些不合时宜。
    十六阿哥最是猴精,拉了十四阿哥同十七阿哥到银行门口掀牌亮匾。
    这匾额上的大清银行”四字,是御笔亲题,天子墨宝。
    五间宽敞的大堂,支着五尺高的柜台。柜台上是拇指粗的铁条,将内外分开。有点像传统的钱庄,又有所不同。
    耐不住十六阿哥央磨,十四阿哥这边早就答应下来,不仅他自己个儿捧场,连带着兵部官员也要凑凑热闹口不说早已得了消息的商贾百姓。就是内务府同兵部两处官员”就将‘大清银行”支撑得热闹。
    再加上那些同内务府关系密切的商会,并不稀罕吃利息。不过是想借此巴结内务府罢了。所以他们也很是捧场,都在开业这日到大清银行开户存款。
    于是乎,京城百姓这日就长了见识。除了连着放了一上午的炮竹,满地红纸屑外,银行门外已经排起了长队。
    十六阿哥摇着扇子,笑咪咪地坐在对面的茶楼中,看着眼前的长龙,心里也跟着欢喜。
    时于大清银行之事。十四阿哥始终关注。别的不说。就是银行开业前筹集的百万两银子,都让人眼红。
    “十六弟,若是照今日这般下去。每日存入数万乃至十数万两银子。银行就真是名副其实了。只是不晓得那贷款利息,若是官贷,也是年息一成八么?能不能少些?”十四阿哥心里盘算了一下,开口问道‘十四哥,甭管私贷官贷,都是一样的。按照市面上的利息,是月息三分,年息三成六,银行的利息已经订得极低。”十六阿哥看了十四阿哥一眼,回道。
    十四阿哥闻言,双眉紧皱,眉心已经是个字,道:户部空糜,今明两年还要大动千戈。这银行之事,若是归到户部就好了。小十六阿哥听了好笑,这银行走银钱周转之地,并不是朝廷的钱袋子。要是按照十四阿哥的说法,这银行里的存款。都有朝廷拿出去花掉,那银行也该倒闭。
    十七阿哥难得出来溜达一趟。看着街景,觉得心里松快许多。听着两位兄长口口声声,都是利息银钱,不由失笑,道‘十四哥,您瞧十六哥这般做派,是不是越来越有九哥的模样?”
    十四阿哥闻言,扫了十六阿哥一眼,见他腰间挂着个两寸来长的玉石算盘,道:。这是九哥增的?瞅着同九哥那个不离身的金算盘差不多。”
    十六阿哥闻言,已经笑着解下算盘,给两人把玩:“是九哥赠的。瞅着也新奇,用着也便宜。九哥出京几日了,也不晓得路上如尔”
    十四阿哥把玩着玉石算盘,心下一动。道:十六弟在内务府当差多年,想不想到户部去?要不然给皇阿玛上个折子,调十六弟往户部去?。
    十六阿哥听了,忙摆摆手,道”‘十四哥千万别地。弟弟几斤几两。自己个儿不晓得门在内务府挂个名,为皇阿玛料理料理琐事还好,国家大事就劳烦哥哥们去操心。”
    十七阿哥在旁,冷眼旁观,心里有数。对于户部的掌部阿哥四阿哥。十四阿哥心里始终提防着。他宁愿相信异母兄弟,也不愿相信同胞兄长。
    若是真按照传言,十四阿哥要领兵出征,那户部没有可信的人他心里也不踏实。
    再读读四友发布z曰肌毗d川兄弟几个正坐着闲话,就见赵丰躬身进来,在十六阿哥耳边禀了几句。
    十六阿哥闻言,不禁变了脸色。
    十四阿哥见状,问道”“是宫里的消息?二福晋有什么不妥当?”
    二福晋五月底病重,至今不过是支撑时日。消息到了热河,康熙亲自下旨命太医院诊治;待晓得药石无效后,又点名后宫中几位年长的妃嫔前往探视。
    虽说二福晋的太子妃册宝,在康熙五十一年二废太子时,就已经跟着销毁,但是她毕竟是康熙亲自挑出来的嫡皇子福焉。又以太子妃的身份,执掌宫务二十余年。
    十六阿哥摇摇头,道:,不是二福晋,是李光地昨晚没了,刚才赵丰看到李家子弟出门报丧。”
    说话间。十六阿哥不由皱眉。
    先前并没有听说李光地患病的消息,看来是天…看到了。李光地年将八旬,算是高寿。只是如此一来,皇父眼前的老臣就凋零殆尽。
    不知道消息传到热河”皇父心中做如何想”两日后,热河,避暑山庄。
    康熙坐在御案后,看着眼前李光地的遗折,缄默许久。他记得清楚。李光地是康熙九年的进士,至今将近五十年。
    平三藩,征台湾,好像都是李光地早就乞老,是自己念日情,每次都将折子留中”就是为了多留个老臣在身边。
    四月初,圣驾出京前,李毙地还颤悠悠地到御前请安。因怕他吃不得旅途劳乏之苦,才允他在京城休养。没有随扈热河。没想到,如此一来,竟成君臣诀别。
    康熙拿起笔来,在礼部官员上的折子,写道:‘予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李光地祭葬,证文贞。
    康熙撂下笔,刚想吩咐人将折子发下去,就见魏珠进来禀道:“启禀皇上,康亲王求见。”
    康熙闻言”心里咯噔一下,沉声道:‘宣。
    少一时,就见康亲王崇安跟着魏珠进来他是家人府左宗正。随扈热河”回禀的都是家人府事务。
    看着糊了白封的折子,康熙心里叹息一声,道:‘多暂没的,可有遗言?。
    崇安跪禀道:‘福晋是初二亥时咽气,根据京城想报,迷态之际,福晋曾向东北方向叩首”
    康熙只觉得眼睛酸涩,那是他亲自挑选的太子妃,足以母仪天下的女子。他这个皇父是失败的吧,亲手调教的太子不堪用,亲自挑选的太子妃郁郁而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