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1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礼不仅对孙家有怨,对曹家诸人也疏离,这两年更是以读书为借口,鲜少随母亲回曹家。
    这也算是叛逆期吧,曹颗这边只能劝曹颖几遭,叫她留心这个儿子。多加慈爱,克化他心中郁结。
    “百善孝为先,礼儿哥性子虽有些孤拐。可待大姑奶奶却是纯,孝。总错不到哪儿去。”初瑜道。
    曹颗听了,倒是没有反对这一点。孙礼是孝顺母亲不假,可对其父的怨恨也是不容置疑。要不是有衣撤伦常束着,怕是早已不认那介……
    虽说以孙猛过去的行为,孙礼的怨恨也情有可原,可男儿心胸,还是郎阔些好。孙孙当年,就是心胸不足,一步一步走到死胡同。
    想到这里,曹颗不由皱眉。
    不管文杰现下表现如何温润,实际上他打小的境遇还不如孙礼。
    孙礼有怨,文杰无怨么?
    “别着急,先看个一年半载再说。要是文杰性子真好,就让两个孩子多见见,毕竟是一辈子的大事。”曹颐想了想,道。
    曹家虽在旗,可是平素行的却是汉人礼法。
    初瑜本担心丈夫会因辈分问题。反对此事,才历数文杰的好处。没想到丈夫并无反对之意,她自是心满意足。
    至于时间长短,她却不甚在意。
    曹颗早就说过,自己这些孩子。不能成亲太早,要十八岁才能成亲”
    魏家众人,被留了三日。
    因桂姨娘想要早日布置新宅,所从三日后就带着文杰兄妹离开曹家。却了新宅。
    那边宅院里,早已由曹腼安排人。收拾一新。这几日,魏仁就住在那边。
    曹颗每日要去衙门当差,时间不便宜,便将魏家之事交代给天伤。
    因天佑已经是生员,旗学那边。每天只去半天即可,所以正得空。天佑向父亲借了张义,带了几个下人。帮魏家兄妹迁居落户。
    魏家兄妹的户籍,就从江宁,落
    因有房产铺面,即便没有打着曹家的旗号,办起来也是利索。
    因随着文杰他们进京的下人,只有两房下人与两个丫鬟,所以天佑又使人牙子带人过魏宅,请桂姨娘做主,挑了两房下人,四个小丫头。
    他虽只有十三,却已经是挺拔之资,脱去孩童的青涩,多了几分少年英气。加上这些年在父母身边耳濡目染,不带骄奢之风,与人相处温文有礼。
    正如初瑜看上文杰一般,桂姨娘也对天伤喜欢得不行。
    可是她也晓得,两家身份天差的别。即便曹府照拂,也不宜生出妄念。只能叹息一声。
    倒是恒生,陪着哥哥往魏家走了一遭,与文志志趣相投,一见如故。
    这也不怪他,曹家子弟与亲戚家的表兄弟中,喜欢舞刀弄枪的,只有他一咋。现下来了个同样爱武的文志,如何能不投缘?
    听说文志已经中了武举,就要准备参加武会试,而后就求武官出仕,恒生也心里跟着痒痒。他心中念念不忘的。是做侍卫。
    知道祖父做过侍卫,父亲也做过侍卫,恒生便也一心等着自己长大。想要补侍卫。
    若是能有选择,他恨不得现下就辞了伴读,进侍卫处。
    可他年纪太侍卫处也不是想进就进的,便只能等着。
    还好弘历阿哥看出他的念想,已是应承下,以后帮他补侍卫。
    弘历今年已经十四,等到十六,就能不再去上书房,自然也就再需要伴读。给身边伴读安排个前程。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
    转眼,到了七月初一,曹颗生日。
    因不是整寿,曹府也没怎么操办。不过是置下几桌酒菜,招待前来贺寿的亲朋故旧。
    平亲王夫妇与塞什图夫妇都到了,在宴会过后,讷尔苏私下叫了曹颐。姐夫与小舅子之间来了次恳谈。
    去年选秀后。宫里只给福彭指了个出身不高的侧福晋,讷尔苏与曹佳氏想着这次没给长子指嫡福晋。看来要等下次选秀。
    不想,前几日曹佳氏随着其他王府的几个福晋去畅春园给皇后请安。皇后与曹佳氏说起福彭大婚之事。
    “听皇后的意思。给福彰选的是已故大学士温达的孙女费莫氏。虽说是相府嫡孙女,总督嫡女,出身八旗显贵之家,可父祖已故,家族已呈没落之相。”讷尔苏神色怅然,看来是对长媳人选有所不满。
    即便早就知晓,长子亲事不由自己掌控,他也希望儿子的婚事能圆满。
    费莫氏祖父温达,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其父郭栗,也是八旗闻名的才子,官至云贵总督。这样人家教养出的贵女,指给福彭为嫡妻,也算门当户对。
    可是,温达康熙五十四年卒,郭栗康熙五十五年病故,相府子弟虽还有出仕的,不过是六部司官。
    官场上,向来是人走茶凉,更不要说相府已经门庭冷落将十来年夫。
    名义上是皇后指婚,实际上背后做主的还是皇上。
    曹颗与讷尔苏对视一眼小有句话没说出口,却都晓得这是皇上对宗室的防范之心。
    “文简公曾撰修国史,又为《明史》总裁;文修公翻泽考试八旗第一。为八旗俊杰,这样人家教养出来的女孩儿,定比寻常人家聪敏,说不定堪为大阿哥良配。”事已至此。曹颗只能说好话相劝。
    讷尔苏苦笑一声,道:“只能盼着如此了。早知今日,还不若你我姑表做亲,也能让你姐姐得偿所愿。虽说是出身相府,可稚龄失父,到底少人教导。性子温良还罢,要是个泼辣的,就要家宅不宁。”
    别说是失父孤女,就是显赫如隆科多、年羹尧这样炙手可热的人家的女孩,嫁入王府,也闹腾不起来。毕竟现下王府执掌内宅的,是嫡福晋曹佳氏。又有婆媳名分束着,压根折腾不起来。
    讷尔苏这样说,不过是对皇上防范宗室的不满。他才过而立之年。满腔雄心,却限于身份,只能混吃度日,心中郁闷,可想而知。
    “且想好的吧,指了这门亲事,使得大阿哥没有件戚之累,说不定日后在朝廷上能更进一步。”曹颐想了想,道。
    福彭现下回王府居住,可仍在上书房读书,与弘历、弘昼关系甚好。讷尔苏就算挂个闲职,有福彭在,未来几十年平王府的地位也能得保。
    听了曹颗的话,讷尔苏自是明白他所指,怔了半晌,方幽幽地叹了口气,道:“是我强求了”承蒙颐弟提点,这些年我少走了不少弯路。已经比其他人得到更多,也耸知足”
    泪奔,要掉出历史前五了,小九挥着小旗求月票
    更新最快
第一千零八十五章锦绣前程
    捞北是曹嗣与讷尔苏在书房说话时,塞什图与曹颂、曹猴才浴斤吃茶。说起仕途前程。
    曹颂已经三十,在侍卫处当了十多年的差事,从三等侍卫升为一等侍卫,没有再进一步的余地。接下来。他要不然就继续熬日子,要不然就要选择外放。
    曹恫性子淡然,对仕途无所求。倒是觉得在礼部司官位上如鱼得水。清贵衙门,少了是非,又有堂兄照应,很是和他心意。
    “就算这两年不谋算,也要预备着,总没有在侍卫处当差一辈子的道理。是谋京官,还是外放,二弟也要早拿主意。”塞什图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木讷少年,身为宗室,虽是显贵,却是见得太多,早有一荐见地。
    曹家东府虽有探花郎,却是要一步一步熬起,远不如曹颂这个在御前挂名的一等侍卫,有通天之路。
    “还要看皇上的意思,要是皇上想要放人,怎么都好说,要是皇上不想放人,说了也是白说。”曹颂在御前当差一年半,心有所悟,随口道。
    塞什图听了,不由哑然。
    曹橱接口道:“要是二哥从侍卫处出来,还是谋个京缺省心,只有西北军中有上疆场的机会,二哥是从西北回来的,没有再外放西北的道理。外放到其他地方,又有什么意思?文官尚好主政一地,为百姓生计尽些心力;地方武官,除了吃空饷、喝兵血,就是养姨娘、生孩子。跟着去掺合,倒是污了自己。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为家族埋祸。”
    他虽在曹家兄弟中,年岁最小但是读的书最多,博学广记。加上早年在伯父身边的教养,使得他看事情比较通透。
    曹颂与塞什图听了,深以为然。
    塞什图叹了口气,道:“虽有弊端,还是外放好些,在地方熬上两任。再调回京城才容易高升。”
    确实如此,六部中就有出身侍卫处的堂官,就是外放武官,熬上几任,调转兵部,而后或在兵部,或在转其他衙门当差。
    毕竟,曹家如今是满州正白旗,曹颂补的是满缺。六部满尚书、满侍郎,多数时候,都是摆设。只要养几个老成的师爷、书吏,这差事并不难当。
    三人正说着话,曹颐与讷尔苏从书房出来。
    对曹颂的前程安排,讷尔苏的看法。同塞什图一样,都觉得曹颂不必继续在一等侍卫上熬日子。
    曹颂被说得有些心动,望向曹颐道:“大哥,您怎么看?”
    曹颗稍加思量道:“还是稍安勿躁,静观其变就好。若是所料不差,年底地方文武大员许是会有一番变动。”
    众人都在官场,自是一点就透。
    一朝天子一朝臣,皇上正位将近两年,羽翼已丰,立足已稳,京城已经经营得铁桶一块,连九门提督衙门,都使心腹给荐科多做副手,下一步定是要梳理地方。
    讷尔苏笑道:“是了,到时还不知腾出多少缺来,文官那边候缺的人多,大家怕是要挤破脑袋;武官这块,皇上能信任的,除了身边侍卫。还能有谁?到时候,别说副将,说不定直接就迁总兵与副都统。熬上一、两任升上提督或都统,再回京不是尚书,就是内大臣。”
    京城外放,多是要升一级或两级。
    曹颂这个一等侍卫,现下是正三品,外放武官的不是从二品的副将。就是正二品的总兵或是副都统。
    曹颂听了,摆手道:“哪里有王爷说得那么邪乎,那岂不是比大哥升官还要快了?副将、总兵什么的还罢。再往上一级,却是缺少。没有军功终老此步的大有人在。我也不求旁的,先是副将,再升总兵,就心满意足。”
    武职到了总兵这一品级,就能统兵一方,镇守一地,想要过自在日子也容易。
    他记得清楚,大哥的好友永庆之父当年就是总兵,在江宁也算是权势赫赫。虽不干涉地方,却是自成一系。
    塞什图道:“二弟年轻,又在御前挂名,到底能熬到哪个地步,还真不好说。”
    曹颂听了,倒是有些不好意思。
    曹烦伸出手来,摆着手指头,叹道:“怨不得现下一个侍卫缺,都炒到六、七万两银钱。补了三等侍卫。就是正五品,熬十年升一等侍卫。就是正:品。再按两位姐夫所说的,先外放再调京官,也不过十来年的功夫。出仕二十年,就能熬到一品大员。要是科举出仕,从七品知县熬起,三年一升,熬到一品也的四十年。”
    “也要分左家,有家族扶持的。科举出身不惑之年入阁的也大有人在。”曹颗道。
    “啊?四哥那边”曹幅想起在河南学政任上的曹项,说不出话。
    曹项明年回京,到时候在翰林院就是从五品的侍读或侍讲学士。
    从翰林升迁的速度固然比不上曹颂,可架不住大家都年轻,就算他二十年后入阁,曹颗与曹颂兄弟也才是知天命之年。
    要是曹家三兄弟年岁相差的大。这样的前程,能保家峨”诚不实际卫,从曹腼到曹项小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