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明上河图-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正彦也道:“我在禁军为统制时,他不过是个忠义郎,带五百人。现下是统兵大将,就在咱们面前挺腰子。”

他们当着秦桧的面,如此攻击,却是存了一个争功固宠的心思。

首义大功,他们自然是没人能抢,然而守住临安,将政变的成果保住,却是岳飞这个小小镇抚使的功劳。

刘光世围临安,先是吃了大亏,停了几天之后,就开始在临安四周十几个城门四处攻打。苗傅与刘光彦知道逃脱无门,唯有苦守,因此天天上城指挥,成天整夜的甲胄在身,姚平仲又私下去见禁军将领,以自己的资历和威望来鼓励军心,再加上康允之等人发动临安城内的居民在城下帮手,递送弓箭,檑木沙石,运送饭菜,救治伤员,如此这般,苦守一月之后,城内一万多禁军已经死伤很大,军心开始不稳,而刘光世到底人多势重,又裹挟了不少百姓入伍,充做签军来做肉盾,城池眼前不保,苗傅惊惶之下,甚至有到兴隆寺请赵构复位,让刘光世退兵的打算。

靖康五年夏五月,天气炎热,城外刘光世也知道城内军心不稳,战力下降,又是害怕有援军前来,于是大军全数出动,昼夜攻打。

箭矢飞扬,炮石齐发,其声震天。

城头上下,血肉横飞,死尸枕籍于地,臭味熏天,苍蝇乱飞,蛆虫遍地。

当是时,临安城下,无论是白天黑夜,唯有杀声震天,血流成河。

就在这最危急的时候,岳飞所部万余大军,终于赶到。

苗傅等人一见,却是只觉失望。

刘光世部如此卖力攻打,开初死伤的都是签军杂兵,主力并未大损,围城时,又派兵四处抢掠,各兵得了不少钱财,刘光世又许诺破城后可以随意抢掠,他部下的士兵虽然良莠不齐,对女真人时畏敌如虎,却也是争战四方,战斗经验极多的老兵居多。临安城守军难以再守,各兵都是清楚,破城在望,军心士气极为高涨。

这个时候,来一万多兵马,当得什么用。

苗傅与刘正彦略一合计,决定不管城下如何对战,城内守兵不可轻出,这点兵力,就怕内外夹击不成,反而被人反攻进城。

他们如此商议,岳飞却决意大军不必休息,立刻进攻。

时正黄昏,残阳如血。

岳字大旗高竖阵前,岳飞长子岳云时年正当十二,刚刚入伍不久,军令一下,岳飞手持双锤,带着一百多骑兵如同利箭破空,直插敌阵。

刘光世原以为对方是来送死,却不料这个十二岁的少年,竟是勇不可当,在刘光世的步兵阵中横冲直撞,东砍西杀,将几千人的前锋队伍冲的溃不成兵,不能抵挡。

岳云身后,便是王贵,张宪,簇拥在主将岳飞左右,万余本阵兵马,直插入刘部大军的软肋!

不过一个时辰,任凭刘光世如何震怒,连斩数员大将,却是无法阻遏住对方的兵锋,眼见全军就要溃败,刘光世在亲兵的护卫下,准备逃走。

岳飞眼见他如此,却是单人独骑,直追上前,刘部败兵见他如此神勇,却是望风而逃,无人敢阻住他的马步。

他稍驰近些,在马上张弓搭箭,拉满之后,一箭射去,便是将刘光世射落马下。

苗傅与刘正彦在城头只看的眼花缭乱,胆寒不已。

两人相顾骇然,齐声道:“这岳飞竟神勇如此!”

第35章

只是佩服归佩服,眼看岳飞大破刘部大军,俘获甚众,除了当场斩了几百个在抢掠时民怨极大的军士,其余三万多被俘的败军,只怕大半要归入这岳飞麾下。

两个出城迎接岳飞时,看着对方才二十八岁,年轻气盛,英伟不凡,心中更加不是滋味。

他们虽然只是一时冲动,这两个月时间下来,拎着自家脑袋抗着刘光世几万大军的围攻,城里还有不少赵构的心腹余党随时可能做乱,内外交击,苦不堪言。

为的什么,自然是功名富贵。

对方以万余大军击破五万强敌,声名必将冠于天下,而功劳也是极大,如此年轻,便要获得与他们相同,甚至是盖过他们的名声和地位,这将是情何以堪。

是以此时不需沟通,也不必商量,借着岳飞不攀附秦桧,不与他们同进退的机会,大加攻击。

只是秦桧是何等样人,这两个人心思,他岂能不知。

苗傅住处距离此处甚近,众人便索性步行,秦桧满脸是笑,携住苗傅胳膊,对他二人的话,却只是置之不理。

寻个话缝,便只是与这二人闲话家常,不提正事,却令得苗刘二人好生郁闷。

过了不久,便到得苗傅府中,秦桧稍一示意,苗傅便屏退左右,只有自己与秦桧,刘正彦留在房中。

秦桧摆明了是要和这二人密谈,却只是不急,坐在厅中右首上座,却是拿眼四顾而看,夸赞苗傅这府邸正堂悬挂的字画。

苗傅与刘正彦心急如焚,就差扑跪在秦桧面前,求这个宰相告诉自己,皇帝对他们是如何评价。

秦桧此来,自然是带来了皇帝真正的想法和评价,之前他们由孟太后封授的节度使,能否得到承认,还是未知数。

见这二人如同被百爪挠心的怪样,秦桧心中暗笑,却也是知道火候已至,不必再惺惺做态了。

他微咳一声,将苗傅口不应心的字画品鉴打断,微笑道:“两位将军,我此次前来,却是带有陛下对二位的评价和赞许之辞。”

苗刘二人相视一眼,脸上已是笑不可抑,齐声道:“请大人示下!”

“陛下说道,康王虽然是事出无奈,然则究竟是窃居皇位,若是责罚征讨,又恐失天下人之心,今有苗傅、刘正彦二人,忠勇可嘉,为朕解决了这个心腹之患,难能可贵之至!”

苗傅大笑,拱手答道:“陛下也知我忠勇了!”

刘正彦也是一笑,只道:“陛下过奖,末将愧不敢当。”

苗傅横他一眼,道:“若不是咱们,康王打死也不会退位,咱们立下大功,有什么不敢当的。”

秦桧抚掌一笑,道:“苗将军的话是正理。”

刘正彦一笑低头,不再言语。

秦桧又道:“陛下说,既然两位将军立下大功,当真忠勇,当初由太后授节度一事,虽是事急从权,也是份属应当。两位又是宿将,持节为帅,也足可当得。”

苗刘二人闻言大喜,站起身来,齐声道:“谢过陛下大恩。”

秦桧摆手道:“两位是份属应得,陛下明言在先,不必如此。”

见两人讪讪退下,秦桧又道:“苗傅苗将军,倡义首功,现下是节度使领御营统制,有些委屈。陛下的意思,可授苗将军为湖北路襄阳府路招抚使,刘将军,为谭州制置使,跟随李平章李大人,经略荆襄等地。”

他静静说完,便啜茶不语,看苗刘二人的脸色。

苗傅略一思索,便知道这一项任命极佳。他以节度使的头衔任荆襄等地的招讨使,等若皇帝让他成为湖北一路的最高军事统领,比一个前任的御营统制要强过许多。

只是让他离开临安,却是有些不舍。以他原意,最好就是让他成为浙东路的宣抚使,仍然镇守临安,如此最好。

而刘正彦却是满心情愿,由一个御营副统制成为一地的最高军事长官,将来责权更大,军功更大,岂不是比跟在苗傅屁股后头要强上许多。

两人稍一思索,虽有小小遗憾,却都知道比现下的尴尬局面要强上许多。当下站起身来,抱拳道:“末将谨遵陛下之命。”

“好!”

秦桧面露喜色,笑道:“临安这里,距敌甚远,陛下也不会留驻大军。两位将军到得荆襄,整军顿武,岂不是更有进步余地。”

他话锋一转,又道:“此次苗将军还有加官,授检校少保,刘将军授阁门赞善舍人,陛下说,两位将军虽有大功,恩赏却不可一下子太厚,恐伤二位将军德福。陛下思谋沉远,为臣子考虑甚多,两位将军不可心生懈怠才是啊。”

“是,陛下之恩天高地厚,我二人必定竭力报效,以答陛下识人之明。”

这些封赏,并不谓不厚,却也不是时人想象中的那么厚赏。赵桓所考虑的,一来是苗刘二人兵变叛乱,虽然是打的是赵构,保的是自己,却毕竟是干犯大忌,军人参政叛乱,是宋朝大忌,这两人必定心怀鬼胎,对自己的地位并不确信。

若是大封大赏,只怕还吓跑了他们。

将此事说定,秦桧却是收了笑容,将脸色一变,向这二人道:“此次我前来宣抚两浙,一是了断两位兵变后的手尾,二来,是要迎还太后和康王。”

见两人面露不解之色,便又道:“我回长安,太后与我一起动身,康王么……两位将军随我一起上路,康王交由两位将军的军中护送。”

这安排,原也是平常的吩咐,只是听在苗刘二人耳中,却是阴沉的可怕。

这两人虽然不是灵醒人,却也不笨,秦桧说完,两人浑身一颤,面面相觑,一时半会,竟是不敢出身。

秦桧面带微笑,却是别转过头,复看墙上的书画。

这二人既然明白,却也不必多说。他们自然知道其中关系厉害。

他们先是跟随姚平仲与金军相战,地位不高,和赵桓没有什么交集,然后一直跟随赵构,要说信重,赵构让这两人做御营统制,对他们倒比赵桓要亲厚的多。

既然他们出卖故主,在新主面前立下大功,不过要得到真正的任用,却要更进一步,弑杀旧主,来博取赵桓欢心。

弑杀赵构,他们便很难回头,也必须永远跟随赵桓,这样一来,也算是赵桓给了他们一个机会来表明决心。

''文'弑赵构,以为投名状。

''人'秦桧并没有一直逼问他们,甚至不肯加以诱惑。

''书'他相信,眼前这两个一心只想着功名利禄的武将,会将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想明白的。

''屋'他们等不起,他却可以从容自若。

果然不出他的所料,眼前这二人,为了富贵,可以杀王渊这个旧上司,杀康王这只落难凤凰,更有何难?

倒是刘正彦先下决心,拿出当日一刀砍落王渊脑袋的利落,先答道:“康王身份非比寻常,自然是跟在末将的军中,更加稳当。”

他如此一说,苗傅也自然不肯落后,当即也答道:“是极,请大人放心,咱们一定将康王照顾的稳稳当当,绝不会出乱子!”

秦桧展颜一笑,道:“船行江中,康王又心中郁郁不乐,两位小心看着,别让他老人家脚一滑,掉到江里才好。”

苗傅与刘正彦相视狞笑,一起答道:“大人放心,咱们一定好好照顾康王,不使他出一点意外。”

秦桧收了笑容,颔首点头,正色道:“如此一来,两位将来的功名富贵,包在秦某身上。”

与这二人谈妥此事,秦桧便先离了临安,往绍兴府路等处而去,接近官员,考核政绩,安抚流亡,甚至弹劾罢免了不少无能的地方官员,使得两浙等路,大为震恐。

他也不怕得罪人,自己心中明白,将来涮新吏治,整顿大宋官场,只怕他就是过河卒,急行锋,现下先拿一些官员来练手,也算是为将来做事打个底子而已。

他原本打算巡行两个月时间,待到七月再回临安,然后由临安经荆襄各处,拜会李纲,再去看湖北路的吏治。只是待六月中旬左右,却是传来几封急件,使得他不得不放下手头的事,急速返回临安,准备起身动行。

他离开的这段时间,赵桓对整个东南的大局,又做调整。

以韩世忠为沿准宣抚制置使,负责准南和准西的大局;提升杨沂中为江东制置使,将张宗颜等诸路划拨给他,又令杨沂中招兵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