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明上河图-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如此,不若假借求和,与靖康天子治下和谈,让出陕西全境。而同时,放归这些当年的软骨头大臣,用来搅浑川陕,同时,可以用兵东南,也可以借着与靖康天子和谈的同时,对建炎天子加以拉拢,待金军上层的政治问题解决,主力休整完毕,由河东、河南等地,主力再入陕西。

而东南方向,却被所谓的和谈拖住脚步,金兵只要小施压力,就可以置之不理。

“九弟虽算是马上天子,其实很是懦弱。朕若一意主战,他怕失了大义,只怕还不敢谈和。若是朕这边与敌国稍有议和的意向,那么九弟便绝不会再战。甚至抢在朕前头与敌言和,也未可知。”

李纲回想起前几日与皇帝的密谈,便觉头疼。

他虽然并不完全赞同皇帝的分析,却也明白,建炎天子赵构,确实不是一意求战的英主。如果当真事态如此,那么金人分化利用当前的宋朝局势,对着陕甘川襄的靖康天子一力打压,而对着东南却是拉拢利用。

更或是,这些一意主和的大臣,大造舆论,对皇帝施加压力,搅乱朝政。而金国也对他们多加扶持,先行退让。那(W//RS/HU)么,军心士气必定混乱,而皇帝究竟何去何从,都很为难。

他紧锁眉头,只觉得女真人阴险狡诈,并不是只知打打杀杀的蛮夷。

好在皇帝也知道此时众臣心思慌乱,前日特意召见李纲,只道:“朕与往日绝然不同。漫说他们不还河东河北诸路,纵是还了,朕还要燕云,得了燕云,朕也是要直入上京,横扫黄龙,为国家彻底扫灭此患!”

皇帝有此方针大计,李纲顿觉放心。

其实赵桓与他谈话时,只说担心赵构会借此求和,却并没有把自己更深一层的担心说出。

若是赵构突然长进,抓住这一良机,连发诏书,表示他绝不与金国言和,甚至斩杀放逐几个当日害他扬州惨败的主和派官员,那么,这时候的赵桓,就会非常尴尬。

金国主动放归官员,主动出让占据的陕西诸州,确实在相当程度上给赵桓带来了困扰。他身为大宋的皇帝,绝不可能不接受因为国难被俘的官员,不管对方当日是主战或是主和,也不可能不去接收敌人主动让出来的城池。

而接受这一切所谓的“示好”后,在天下人心中,皇帝主和主战,又是需得推敲一番了。

皇帝这些心思,李纲并不完全明白。

眼前这些官员,虽然政见不同,却也都是在东京城破时因为勤劳王事,才被敌人俘虏,押往北国极边之地受苦。

于情于理,他此时也不能怠慢刁难。

因见着众官向他行礼,李纲便欲还礼,他身后的一名小吏却突然咳上一声,向他轻声道:“依例,众官见平章政事行堂参礼,平章政事不需还礼。大人您今日不仅是平章政事,还是平章军国事。”

李纲愕然,虽然稍觉尴尬,也只得挺身受礼。

待各人礼毕,他便面带笑意,步下石阶,向着诸人拱手道:“诸君久违,请入房说话。”

第6章 学习班

“李相公请。”

各人纷纷伸手揖让,由着李纲先行,入得房内。

室内与外面看到的不同,还算轩敞,虽然乱哄哄进来二十余人,几个小吏摆上椅子,居然并不很挤。

李纲也不敬茶,只抚须沉吟,向各人说道:“诸君辛苦,为着陛下北狩,流离北国多年,今日得以归来,某心中也很是欢喜。”

丁薄为兵相执掌兵部时,李纲虽然也是大臣,不过只是兵部侍郎,还是他的属下。后来任尚书右丞,东京四壁守御史,宰相,一路青云之上。

他当时在靖康变时,既无机变,也无抗战的决心,此时此刻,却只觉得李纲只知道大言炎炎,挟民众以欺主上,现下弄的威望大涨,甚至做到了臣子不可居于位的平章军国事,让他着实嫉恨。

适才李纲并不还礼,显然就是因着这新官职的原故,想到这里,更觉得猫爪挠心般的难受。

耐着性子,等着别人与李纲敷衍寒暄几句,他便阴沉着脸,将那副将跋扈的事添油加料,说上一通。

说完之后,众人看向李纲,待他发话。

却见李纲摇头道:“行人司虽说是武将统管,其实并不是军队。”

见众人面露诧异之色,便又道:“其实行人司之职,与原本的皇城司相当,都是侦察间谍细作,也有考较官员的职份。这个是他们份内的事,我也没有多管。”

丁薄怒道:“这成何体统。本朝一向政治清明,哪有过这样的特务衙门!”

李纲知道此人摆老资格,原就是瞧他不起,此时自然是心火大盛。只是他为人深沉,又是新晋的平章军国事,不想在这种小事上被人非议。

因是全无怒气,反而向着丁薄微笑道:“本朝虽然政治清明,却也不能说君主就不能查视臣下,皇城司之设,又是为何?陛下设行人司时,早有明言,此司主要是为侦察敌国,不是为了官员,这一次派他们去接诸位,也是看看诸位从人中,有没有混入金国细作,丁大人又何必动怒呢。”

见丁薄哑口无言,李纲又道:“其实有人劝陛下重设皇城司,以宦官执掌。陛下说,本朝一大误就是让此辈做官,甚至做统兵大将,童贯之祸不远,岂可不慎!是以陛下虽收留了一些当日逃出东京的宦官和宫女,却只让此辈洒扫庭院,不令其读书办事,永为垂例。”

对宦官的控制和提防,宋朝开始做的尚好。后来宦官统兵打仗,甚至成为一路统帅,还有的代天子安抚诸路,滋扰地方,成为大患。

好在宋朝士大夫力量极大,宰相号称内外皆管,宦官也在体制的监督之内,若是不然,中唐之后的宦官之祸,未必不会在宋朝发生。

赵桓这一决定,不论在场的是主战还是主和,政治上的分歧如何严重,在对待宦官集团的态度上,却是一般相同。

听李纲说完,诸人都是面露赞同之色,一起道:“陛下所言极是。”

此事被他轻轻揭过,丁薄虽不服气,却也只得罢了。

却听有人又问道:“李相既然见过咱们,不知道陛下什么时候接见咱们,蒙尘以来,下官一直被看押在上京,不见天颜久矣,能否请李相公上陈下情与天听,令咱们即刻入见?”

他期期艾艾,底下的话,虽未出口,堂内诸人也是心中雪亮,清楚明白。

这些人,最高的做过宰执,最低的也是三司副使,御史中丞。当日被俘,也不能算是他们的过错,现今回来,如何安置,就成为各人心头最重要的头等大事。

沿途之时,他们早就得知自己家人的下落,并不担心。而在宋朝为官,田赋不交,俸禄优厚,地位崇高,都是辛苦科举,得中进士,熬资格办事得到升迁,虽然天下尚在战乱之中,不过好官我自为之,这一点却是打死也不能放弃的。

李纲心中也是雪亮,得到放归被俘官员的消息时,他便开始头疼。

他的心思很与赵桓不同,冗官问题困扰宋朝百年,切肤之痛的是皇帝和百姓,官员们利益相同,对这一点并没有太大的感受。

哪怕回来的官员再多,依着旧日制度,安插起来并非难事。

他所头疼的,还是政见不同。别看这伙人现下都萎靡不振,没精打采,其实各人都有大批的好友故旧,盘根错节,在朝廷,在军中乡间,都有相应的势力。

若是一古脑儿的安插在中央为官,这伙摆明了的没骨气没担当的人,吵嚷起来,左右朝局,也着实令他难受。

有宋以来,不管你有多大的权力,除非如蔡京那般弄权,欺上压下,否则,别想政令畅通,没有挚肘。

他沉吟片刻,知道此事推托不过,只得答道:“陛下有言在先,诸位到此见过各位宰执之后,即可进宫入见。”

“哦?”

自丁薄以下,诸人都是面露喜色。

却听李纲又呆着脸道:“对诸位大人的安排,政事堂也是早有成算。”

“不知诸公如何安排?”

这一下,不仅是丁薄,便是秦桧这样心中暗藏隐忧的,也情不自禁目视李纲,等着他说出下文。

李纲只觉尴尬,先是转头看一眼朱胜非与谢亮二人,这两人却是微笑转头,不肯说话。

他暗自叫苦,心道:“这平章军国事,果真不是好来由。”

当下只得强打精神,挤出笑容,说道:“诸位随二帝蒙尘久矣,政事荒疏,现今的情势亦不大了然。依我之见,暂且不必为官,担任实事的好。”

丁薄大怒,不禁起身,叫道:“李相公,我做兵相的时候,阁下不过是侍郎,现下在陛下面前得意,便说我荒疏政事?”

何粟亦道:“这成何话说,我为官数十年,曾经侍奉过四位陛下,还从来没有过这等考语!”

其余各人,也都是怒不可遏,一个个站起身来,乱哄哄吵成一团。

秦桧虽不说话,心中亦是怒极。他少年得意,年纪轻轻便中了进士,一路青云直上,向来只有被人称道的份,还没有人敢这样指责批评。

李纲一阵阵头大,此时却也不便与各人对吵。倒是堂上几个小吏,一迭声劝道:“各位大人,哪有这样在都堂里吵闹的,这成何体统。”

待各人稍稍安静,李纲忙道:“诸位不必着急,这也是我等好意。比如陛下有意改革官制,已经召集大臣数次会议,其中详情,诸位自然不知。再有,财赋、军制,皆需更改。我等天天在陛下左右,有很多细处还不大了然,以诸位刚刚南归,又如何能够清楚。”

这几句却也是实情,说的诸人尽皆默然。

却听他又道:“不仅是诸位,地方上有不熟政事,或是对当前大局并不了然的,也尽皆如此安排。”

何粟冷笑道:“我在五国城时,常常在陛下左右,从未听他说起过这些。陛下南归这么点时日,想必是身边奸臣环绕,竟致如此。”

这话说的极重,李纲顿时脸上变色,厉声道:“何大人,若有凭据,尽可弹劾,我等若被见疑,自然会自请辞职。如是在这等场所,如此羞辱李某,却是不能。”

他一直和颜悦色,甚至被丁薄指责,也是并不发怒。此时如此,一时间竟是将诸人震的说不出话来。

朱胜非等人都道:“何大人太过鲁莽,李相公为人行事,岂有可指责的。”

何粟也知道自己适才说话过逾,想到眼前此人已是平章军国事,却不得不将胸口一腔恶气按将下去,拱手道:“何某失言。”

丁薄知他难堪,忙道:“不知咱们先不任官,却是做甚?”

李纲神色转将过来,先向何粟答了一礼,然后又道:“我等商议,就叫堂下学习。”

第7章 学习班(2)

“堂下学习?”

丁薄咀嚼着这个从未有过的名词,脸上阴晴不定,不知道如何反应。

李纲也不待他多想,当即又道:“诸位现在就可以去拜见陛下,城中住所,也会着人安排。休息两天过后,就可以进班学习了。”

“好,某等谢过李相公。”

各人再无话说,当下各自拱手,乱纷纷出得都堂。待他们出外之后,自有人引领,往着皇宫方向而去。

看着众人面露不满,那何粟等老臣更是摩拳擦掌,显然是要到皇帝面前,告上一状,李纲连连摇头,长声叹气。

这些明明全是皇帝的主意,当日他也请求皇帝明诏颁发天下,却不料,皇帝却将这些事全数压在了他的头上。

一想到赵桓似笑非笑,向着他道:“卿为平章军国事,这些事卿亦赞同,又何必一定要朕下诏?”

李纲只觉得皇帝讲的是歪理,一时半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