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明上河图-第1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此时此刻,赵桓以被俘逃脱之身,几年经营,不但此时要尽复当年所失故土,歼灭蛮夷凶顽,而且要收复燕云十六州,而且以诸人对他的了解,眼前这位陛下,必定不会以收复十六州为满足,势必还要大举进军,一举灭掉金国,以绝后患方可。

想到这里,各人无不心神激荡,怀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心思,向着赵桓猛然躬身,答道:“臣等必定辅助陛下,扫荡河北,克复燕云。”

“好,这样最好。”

赵桓满意一笑,又道:“朕便不必亲征添乱了,数次亲征,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今大军鼎盛,军容威武,必定可以获胜,请诸位相公安排,朕设酒为三军壮行便是。”

历来军队出征,皇帝必定会赐物,赐酒,这也是应有之意。赵桓帝王身份,亲至太原军中设酒壮行,已经对士气有着极大的提升,河北已经没有事关全局气运的大战,只是以优势兵力,横扫过去,皇帝亲征于否,亦是并不关系大局。当下各人俯身称是,又讨论得出征细务,便是各自告辞而出。

赵桓一路奔波,原本极是疲惫,议政一天,眼看窗外夕阳照映,金光映射,精神却觉爽利。当下站起身来,长长伸个懒腰,笑道:“朕议了一天的事,委实劳乏,不如出去走走到能消解些疲惫。”

他身边带得都是殿直侍卫,并没有内侍宦官,听得皇帝要出行宫散步,却也都没有什么话说,当即便有人禀明殿帅折彦适,让他去安排关防。

折彦适匆匆赶至,见赵桓兴致勃勃,原本心里颇是觉得皇帝多事,一心想劝说赵桓息事宁人的心思,只得又收了回去。他原是提举皇城司,殿前都虞候,赵桓将整个宫室安危都交在他手中,此次御驾出巡,关防重任自然也是他的责任。御驾刚至,很多地方还需得重新布置,偏生皇帝不省事,竟是突然想起出去游玩,却真教他有苦说不出来。

看到折彦适满脸苦像,赵桓笑问道:“怎么,殿前大将军不乐意了?”

折彦适连忙低头,答道:“臣怎敢。只是在想关防的事,一时失神,请陛下恕罪。”

赵桓洒然一笑,走近他身边,拍拍他肩头,笑道:“太原城附近全是驻军,百姓极少,而且费伦的行人司早就尽派精英至此,一则是核查关防,二来也防止金兵细作。再加上虞允文等人做事精细,知道朕来,必定会早期准备,有这么几样,还耽心什么关防?”

折彦适低头想了一回,也知道皇帝所言甚是有理,当下也是一笑,答道:“是臣太过多虑了一些。”

按着宋人习惯,原本在下午三点左右,就吃午饭,然后至夜后吃点小吃,不再吃饭。因为军情紧急,赵桓召集群臣将军会议,由早至晚,此时已经大概是傍晚五六点的当口,仍然是水米未进,赵桓饥肠辘辘,当下也不多说,带着折彦适与十几个护卫换过便服,便由后门出得转运司衙门的庭院,几个打头的侍卫探头探脑一番,眼见没有碍眼的人物,唿哨一声,十余人迅速出得后院小巷,融入了街道上的人群之中。

这太原城此时确实如赵桓所言,满眼看过去,来来往往乱转的人群中,十个有八个到是身着戎装的军人,甚至有不少副将级以上的军官,肩带辉煌,带着卫兵从人,在城中四处游走。而那些不着军装的,只怕还有更高级的军官,换过常人衣服,出来消闲。

虽然都知道皇帝车驾已至,大战在即,偏生在这个时候,所有的准备功夫已经做足,各人都是满脸战意,一腔热血,只是正式的作战命令还没有下达,满身的力气都没处使去,且又闲着没事,只得都跑来这太原城内闲转。

偏生此时城中又不比当年,虽然屡受兵火战乱之灾,这一番重建功夫却是了得,百万民夫修筑起城池内部,朝廷又深知太原要紧,除了迁回原本的居民外,又格外多迁富户官员和武将世家至此居住,两年功夫不到,城中四处繁华热闹,熙熙攘攘人群稠密,不但大复旧观,甚至还强过当年景象,军人们平时驻扎在边关险隘,很少能到城市,此时在城中吃喝游玩,正是大战前放松精神,只要不触犯军纪,却也没有人来多管。

赵桓一路行来,只见得行人不绝于途,酒招客栈更是密集如林,各式新奇货物,珍奇果鲜,珠宝古远,西域和海外诸国的货物,林林总总,星罗棋布。

宋朝商业之发达,在太原这样一个军事重镇,仍然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再想想杭州、泉州、广州等商业沿海城市,那种繁富发达,后人又岂能想见其万一?光是泉州一地,去年来往有记录的商船数量,足足超过了二十万次,千年之后,这个城市又能恢复当年万一之光彩?

赵桓并没有刻意的去改大贸易力度,或是开发殖民海外,在这个时代,太严重的入超,只能使得海外诸国经济崩溃,杀鸡取卵,而以现在的航海技术和医疗条件,殖民海外所失远大于得,太划不来。

只要宋朝能打败北方游牧民族的危胁,以允满活力和进取精神,且又有成熟商业传统,对海外贸易从不禁绝和抵触的传统,百年之后,宋朝自然会完成由内陆国家到海洋国家的转变,这样的过程,只是被北方的蛮夷所打断,赵桓要做的,只是捍卫它可以有自由发展的轨迹,便已经足够。

他原本一心想就近找个酒楼,当此夕阳西下,热闹纷呈之际,三十来岁,其实是两世为人的他,却难得有了孩童的心思,一心要在这充满了宋人光辉的城市中,随意的看看走走,不再想迫在眉睫的战事,朝中政务和勾心斗角的后宫,暂且先抛诸脑后最好。

信步进得一家店,黄棠木的柜台古色古香,老板自顾自的喝茶闲望,在客人询问时,方才热情答复,这是典型的传统式的中国商人,既不过份热情,也很有职业操守。而开放式的店堂,又令得客人可以很舒服的闲转观看,而不必担心人时刻跟在身后,怂恿你购买,或是担心你偷窃。

他随手拿起一柄倭刀,刀鞘以鲨鱼鱼制作,极为精美,而抽出刀身时,只听得微微一响,然后寒光四射,显然是一柄打造的极为精美的好刀。

先直后弯的刀身,寒光四射的刀刃,都显示出一股暴力到极致美感,赵桓轻轻一挥,刀身闪烁着冷光,似是一个随时吞噬人命的怪兽。

想到那个由矮子构成的奇异民族,此时尚不足矣为中国祸患,而且此时的中国尚且保持着汉唐以来的领先,这个近邻对中国也还保持着恭谨,此时去下手,有些出师无名,而坐视不理,却又有些心中难安。

赵桓先是紧锁眉头,然后却是自失一笑,罢了,后世的事自然由后世解决,以现下历史的发展轨迹,只怕那个近邻一直要以宋朝为尊,步步紧随,比任何一个国家民族要更加听话,这是他们的民族性,倒也令人省了不少心思。

当世之时,倭刀也算是极为贵重的物品,日本纯以倭刀,便可在宋朝获得极大利润。赵桓原本极为不服,此时见得这刀的打造工艺,想想自己费尽心血,打造的横刀极为锐利,造型也是好看,只是在工艺上还是不及这倭刀,算来倭人还是从中国学到了这锻造技艺,可惜中国屡受战火侵扰,好多技艺失传,而对方却是闷头发展,技艺已经在当年之上。

他摇头苦笑,正想开口问价,却听得外头街道上突然吵闹声大作,开始尚且只是几个人起了争执,到得后来,道路上人来人往,不少军人打扮的都乱纷纷向某处跑去,而且口中骂骂咧咧,似乎是起了殴斗。

赵桓好奇心大起,明知道此事无论谁管,也轮不着自己,说来好玩,皇帝自然是天下最大,可惜很多事情,也偏生轮不着皇帝去管。只是好奇心起,却也不管不顾,当即将手中倭刀一放,向着折彦适等人一努嘴,笑道:“走,且去看看热闹。”

折彦适一阵头疼,却也不敢拗着他的意思,当即答应一声,众人护着赵桓,出得店面,跟着人潮,向着出事的地方赶将过去。

待赶到地方,却是一处酒楼,人潮汹涌,赵桓一时竟是近不得前,只得听得人吵嚷声音中,竟是夹杂着几句蒙语。

第182章 置之以法

赵桓眉头紧锁,待折彦适等人暗中将闲杂人等推开,他注目一看,却原来是自己的蒙古卫士跟随到太原后,无事出来闲转,不知道怎地在街上与禁军起了纠纷,赵桓略听片刻,便知道先是几个蒙古人与禁军争吵,然后双方厮打,禁军人数不多,却是斗不过蒙古汉子,当即便叫嚷开来,呼朋唤友,一会功夫已经聚集了不少禁军将士,将这些蒙古人围的水泄不通。

只是人多起来,反道有些顾忌,此时只是言语上嘲讽戏弄,并不敢当真动手。

赵桓看看无事,正欲离去,却又见十几个蒙古汉子急冲而来,一见得自己袍泽被围,当下不管不顾,挥拳便打,附近蜂拥而来的禁军将士怕不有数百人,当下被他们激怒,离的近的便也挥拳还手,几百人拳如雨下,几十个蒙古人虽然悍勇,立刻便被打的猪头也似。

这伙蒙古汉子来自草原,向来讲究的是单打独斗,部族之间争斗,也常常派出好汉,幕天席地里较量一番武艺和马术,胜者为尊。谁知道此时此刻,被几百人围殴,打的如同猪头一般,各人都是心头火起,一时忍耐不住,掏出腰间常年佩带的小刀,挥舞砍杀,众禁军吃了一惊,各人都是出来闲逛,没有带得武器,况且军人互斗,从来也没有使用家伙的先例,一时不防,已经有不少人被蒙古人砍伤。

折彦适虽然也是所谓的蛮夷,其实与汉人无异,此时眼见得禁军同僚吃了大亏,心头大怒,却因为这蒙古人当初护送皇帝千里迢迢逃回中原,立得大功,且又是皇帝家奴,在长安时也横惯了的,寻常衙门根本无从理会,唯有自己还训斥得几句。当下见闹的不成话,便上前向赵桓躬身道:“不如让我去驱散他们?”

因为四周人多眼杂,他也不敢太过明显,只是弯腰躬了半躬,也并没有以臣自称。

赵桓心中也是不悦,不过适才禁军以多打少,这伙蒙古骑兵跟随多年,其中还有不少眼熟的,当日在草原上跟随左右,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是以命护着自己奔逃。他不知不觉中,已经带有一点帝王唯我独尊的味道,眼前的蒙古人算是自己家奴,竟然被人如此殴打,心中正自不爽,见折彦适要去出头,想想此人身份地位,原也最合适不过,便略一点头,让折彦适了结此事。

折彦适得他允准,心中一喜,便歪一歪头,示意其余侍卫立刻带皇帝离开,然后他便可上前亮明身份,对闹事两边加以训斥。

就这么一会功夫,场面已经大乱,眼看就要不可控制,吃了亏的禁军也红了眼睛,年来大胜,大宋禁军的自信心和豪气大为增加,哪里将几个蒙古人看在眼中,当即挥拳直上的也有,四处找折凳的亦有,有那一等警醒机灵的,便离的稍远一些,指着那伙蒙古人破口大骂。

折彦适刚要上前,却又听得远方马蹄声如雷,眨眼之间,几队盔甲严明,手中长刀晃眼的禁军骑兵,已经场中四周,包围的水泄不通,连刚要离开的赵桓,也被围在了场边外围。

他见赵桓眨眼示意,显然是要看看哪路神仙前来干涉,又要看看对方如何料理,当下便摇头叹息,慢慢回到赵桓身边。

以他对皇帝的了解,自然知道赵桓的心思想法。适才蒙古骑兵吃亏,皇帝已经是神情不悦,此时赶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