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合我意,齐王可人也!赵侯,来吧。”魏惠王大笑着跳下王车。 
  赵成侯也抚须大笑,“赵种酒命,岂有躲酒之理?”便翻身下马。 
  齐国军士已经在草地上铺下了一张巨大的白色羊皮毡,又从一辆车上抬下三个红木酒桶。毡旁草地上也支起了铁架,齐国军士利落的宰杀了一只四不象,吊在铁架上烤了起来。齐威王又郑重的请庞涓、公子卬和狐姬入座,六人便开始了热烈的饮酒谈笑。 
  魏惠王转动着手中粗朴的盛酒陶碗笑道:“齐为大国,简朴若此?” 
  齐威王大笑,“魏王谬奖了,田因齐何敢当简朴二字?魏王想说我寒酸吧。” 
  众人一齐大笑。赵成侯道:“哪里话来?总比我赵种还强一些。”说着摘下腰间的皮酒袋一晃:“老兵一个也。” 
  众人笑声中,魏惠王咳嗽一声道:“齐王呵,六国分秦,齐国有一份哪。你不出兵,能否出点儿财货粮草?” 
  齐威王沉吟道:“但不知盟主想让齐国承担几多?““军粮十万斛、马草五万担、盔甲兵器五万套、另加万金吧。” 
  齐威王思忖有顷,“魏王,粮草兵器我出。万金之数,齐国无力承担。” 
  魏惠王大为惊讶,“万金也无法承担?齐国财富何处去了?” 
  齐威王看魏惠王惊讶的样子,不禁大笑,“国有财货,安得无处可用?奖励垦荒、更新兵器、开办学宫、赏赐将士,何处不用金钱?田因齐粮草兵器有一些,金钱,可是拮据得很哪。” 
  魏惠王睁大眼睛,一副匪夷所思的样子大摇其头,“齐王何须搪塞?一个几百年大国,任何一件国宝便价值连城,如何能拮据若此?” 
  “国宝?不知魏王所指何物?” 
  魏惠王哈哈大笑:“这就对了,齐王国宝还是多嘛,本王怎知你有何物啊?” 
  齐威王摇头微笑,“惭愧得很,田因齐不知魏王所指国宝为何物?” 
  魏惠王霍然站起高声道:“天下财货,聚于王室。天下富贵,莫过国王。王富而国富,王有宝而天下安。这王室藏宝就是国宝,国宝就是国力。目下魏齐并称王国,田齐又是继姜齐之后的老牌大国。你田氏在一百年前就是姜齐的公卿首富了。国老多财,齐国岂能没有国宝?” 
  “国宝就是国力?魏王之意,谁的国宝多,谁的国力便强了?” 
  魏惠王颇为矜持的笑道:“多宝强国,自古皆然。” 
  齐威王摇摇头:“齐国没有这种国宝。” 
  魏惠王慨然一叹,“不管齐王所言真假,本王都让你看看我的国宝。你来看。”他用手一指那辆光华四射的王车,“我大魏国虽然立国刚刚百年,但却有镇国之宝,十颗夜明大珠!你知道这种大宝珠吗?每颗径直一寸,其光芒在夜晚可照亮十二辆战车。若一百二十辆华车相连,简直就是一条彩龙!你看,现眼前我这辆王车便镶有两颗宝珠,足使这辆车价值连城,超过楚国和氏壁!”话音落点,外围的魏国军士便一片欢呼。 
  魏惠王轻蔑笑道:“齐国曾富甲天下,难道可怜得没有一件国宝?” 
  齐威王依旧微笑,“盟主,我的国宝却不一样。” 
  魏惠王一怔:“噢?还是有嘛,请道其详!” 
  齐威王爽朗笑道:“田因齐以为,国宝者,国家栋梁之才也。田因齐不才,数年来寻觅这种国宝,筑起稷下学宫召集天下名士,也才堪堪觅得几位可称镇国之宝的人才。目下的齐国,南有大将檀子镇守,南部十二小国对齐称臣,楚国亦不敢北犯我边界。西有郡守田盼镇守高唐关,赵国人再也不敢随意到齐国水面捕鱼,反而与我修好。赵侯,对么?北边有能臣黔夫镇守滕城,民众安居乐业,燕国七千民户迁入齐国,我增加人口十万。临淄都城有仲首做司寇,齐国盗贼消失,夜不闭户。另者,我齐国还有当世名将田忌镇抚四方——田将军见过魏王。” 
  外围战车旁肃立一员大将,正是昨日赶到逢泽的齐国大将田忌。他上前拱手做礼:“田忌拜见魏王。魏王康健。” 
  魏惠王面色难堪,却又不得不点头示意。 
  齐威王一发直抒胸臆,“齐国至宝,光耀万里,岂止照亮十二辆兵车而已。本王以为,财货应交于商人,换来粮食兵器充实国力。珠宝藏于王室,徒然四壁生辉,有何价值可言?魏王头上一颗明珠,虽价值连城,然顶于王冠,与国何益?与民何益?魏王爱姬身上这一领金丝斗篷,更是价堪抵国,然系于一身,与国何益?与苍生何益?” 
  一席话,竟使齐魏赵三边人马肃然静场。猛然,齐国军士欢呼雀跃起来,“万岁!”之声震于四野。魏惠王脸色尴尬,公子 不知所措,庞涓默然低头。 
  突然,马蹄如雨,两骑飞至。“报”声未落,两人已在魏王面前拜倒。 
  “何事惊慌?”魏惠王无端的声色俱厉。 
  骑将高声报:“禀报大王,公叔丞相病势危重,请大王回宫陈明大事。” 
  魏惠王颇为不耐,“久病在床,有何大事可言?” 
  齐威王正色拱手,“魏王国务繁忙,会盟也已经终期,田因齐告辞了。” 
  突然,魏惠王觉得此话应该由他先讲,如何你便先讲了?脸一沉竟是不睬齐威王,大步转身,“回宫!”跳上王车,隆隆而去。 
  赵成侯纵声大笑,“不想齐王奇兵突出,快哉快哉!”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赵侯不也一样么?”两人同声大笑,互相道别,一东一西,分道扬镳而去。明媚的阳光下,茫茫苇草象金色的波浪,隐没了远去的旌旗战车,悠长的牛角号呜呜卷走了万千铁骑。逢泽猎场沉寂了。       
第三章 安邑风云   
一、洞香春众口纷纭说魏国 
  魏国都城安邑纷纷传闻,老丞相公叔痤病入膏肓快要死了。有人惶惶不安,有人弹冠相庆。惶惶者说,公叔痤是魏国的德政,他一死,魏国人可要吃苦头了。弹冠者说,公叔痤是魏国的朽木,他一死,魏国就要大展宏图了。 
  近百年来,安邑人已经养成了谈论时政秘闻的习俗。大街小巷,坊间邻里,举凡有三两人之地,便会有宫廷秘闻在口舌间流淌。若是酒肆春楼茶室乐坊这等市人如流名士穿梭的场所,就更是高谈阔论,争相对目下最重大的国事传闻发布真知灼见。其间若有语惊四座之高论,便会获得众人一片采声。若一个人屡屡有这等高论,这个人便成了风雅场所的名士,身价便倏忽大长。这种论政名士,也不是等闲场所都能造就的,而必须是安邑市井和上层名流共同认可的大雅之所。这种大雅之所,其场地楼馆的华丽名贵自不必说起,更重要的是必须具有三个非同寻常的优势:一是具有悠久的历史,即坊间所谓的名贵老店;二是曾经有过几个大人物在这里成名的皇皇足迹;第三最难,就是这店主人也需得是世家名人或风雅名士。能三条凑在一起,自然便是凤毛麟角了。安邑人共同的口碑是,这样的大雅之所,安邑只有一个,天下也只有这一个!这便是安邑人的骄傲性格——魏国的文明中心便是天下的文明中心。 
  在安邑最幽静的一条小街——天街上,坐落着洞香春酒肆。 
  这条小街南北走向,北口是王宫,南口是丞相府和上将军府,东西各有两条小巷通往繁华的街市。虽然说是小街一条,却是城中的通衢之道,毫无闭塞之感。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这条小街没有民户和店铺,只有三十多个大小诸侯国的驿馆建在这里。街边绿树成荫,街中石板铺地,行人衣饰华贵,馆所富丽堂皇。安邑人称这条小街为天街,是说她没有尘世的粗俗喧嚣,处处透出天堂般的的富贵宁静和风雅。就在天街的中段,有一座绿树葱茏流水潺潺的庭院,院中有一座九开间的两层红色木楼,这便是名满天下的洞香春酒肆。 
  说到洞香春,安邑人如数家珍。它是魏文侯时期的大商人白圭的产业。如果是纯粹商贾也还罢了,偏这白圭非但是名满天下富可抵国的大商,且在魏武侯时期做过十多年丞相。魏国人认为,白圭是与陶朱公范蠡相伯仲的旷代政商。白氏一族本是商贾世家,白圭的父亲在三家分晋前已经是魏氏封地的大商了,这洞香春便是那时侯兴办的。其时这条天街的一半还是魏氏族众的商业街市,另一半则是魏氏家臣的住宅。三家分晋后,魏文侯变法震动天下,列国官吏名士纷纷到安邑探询底细。坊间交往,这些列国士子和官员们便向白氏抱怨,偌大安邑竟没得个好去处清谈饮酒。白氏心思机敏,立即拿出一半家财办起了这座洞香春。开张之日,白氏立下定规:非读书士子、百工名匠、富商大贾与国府官吏,不得进入洞香春。这便将洞香春明确的当作了上流社会的清谈聚饮之所。幽静的院落酒楼,精美的器皿陈设,诱人的珍馐美味,名贵的列国老酒,还有雅致艳丽的侍女,每一样都是天下难觅的精品。一时间,名士吏员列国使臣竟是趋之若骛。上卿李悝经常在洞香春和名士们论战变法利弊,上将军吴起也多次在洞香春论战用兵之道。更有周王太史令老子、儒家名士孟子、自成一家的墨子、魏国奇士鬼谷子,都曾在洞香春一鸣惊人,飘然而去。后来白圭继承父业,又对洞香春屡加修葺,改进格局,名贵珍奇遍置其中,雅室秘室酒室茶室棋室采室,错落隐秘。更有论战堂宽阔舒适,专供客人们聚议重大国事。曾有楚国猗顿、赵国卓氏等著名巨商愿以十万金为底价竞买洞香春,白圭都一笑了之。后来白圭做了魏国丞相,将白氏累代聚集的财富大部分捐了国用,惟独留下了洞香春。谁想他在魏武侯末年郁郁病逝,洞香春也一时顿挫。后来,坊间传闻白圭的小女儿执掌洞香春,使名流士子们更增好奇之心。虽然传闻这个小女儿美丽多才文武兼备,但从来没有客人在洞香春一睹国色。这样一来,洞香春竟是倍添神秘,更为诱人。 
  自从公叔痤老丞相的病危消息传出,洞香春便大大的热闹起来。 
  宽阔富丽的论战堂原本设有一百张绿玉长案,一人一案,当坐百人。寻常时日,这是绰绰有余的。大多数时间里,名流士吏们总是三三五五的聚在各种名目的雅室秘室里尽兴饮谈。纵是大事,也未必人人都认为大,所以论战堂很少有人满为患的时候。近日却竟是异乎寻常,雅室秘室茶室棋室反倒是疏疏落落,连那些酷爱豪赌的富商大贾们最钟爱的采室,竟也是空空如也。显然,到洞香春的客人都聚集到论战堂来了。虽则如此,洞香春也还是井然有序。侍女们轻悄悄的抬来了精美的短案,又将平日里摆成马蹄形且有疏落间隔的长案前移接紧,在空阔的地毡上摆成一个中空很小的环形,外围又将短案摆成两层环形座位,唯在四角留出侍女上酒上菜的小道。如此一来,错落有致,堪堪可容三百人左右。这里没有等级定规,先来者都坐在中央一层长案前,后来者则都在外围短案前就座。满座锦绣华丽,铜鼎玉盘酒香四溢,侍女光彩夺目,当真是满室生辉。天下名士大商口碑相传,“不到洞香春,不知钱袋小!“说的就是这种豪华侈糜的氛围之下,贫寒士子也会倾囊挥霍的诱人处。 
  华灯初上,大厅门口走进两个一般年轻英俊的红衣人。一个是肤色黧黑,坚刚英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