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士们都很清楚,魏军无论如何也逃不脱,不冲杀就得投降,只要秦军步卒阵地岿然不动,魏军不是瓦解投降,就是全军覆没,完全不必急于攻杀。 
  公子卬却看得心急胸闷,大是烦躁,对骑兵大将吼道:“全数压上去!十则围之,倍则攻之!懂么?蠢材!”骑兵大将急促辩解,“元帅,地窄人多,施展不开,窝我兵力。”公子卬见他竟敢顶撞,不由大怒,“大胆!压上去!否则立即斩首!”骑兵大将脸色铁青,拔剑嘶声大吼,“拼死一战!压上去!杀——!”一马当先,风驰电掣般冲杀出去。 
  两万多骑兵一声呐喊,排山倒海般压了过来。 
  黑色阵地一阵战鼓,一通号角,骤然缩进事先挖好的壕沟,仿佛突然从地面神奇的消失了一般。骑兵大将发觉有异,想勒马叫停也来不及了。这骑兵大阵一旦发动,急难骤然收刹,这就是其所以需要起码纵深的原因。此刻冲锋潮头已经迫近秦军阵地,前面纵然是刀山火海也得舍身冲锋,否则,前停后冲,必得自相践踏大乱!刹那间,红色浪头便淹没了覆盖了黑色阵地,刀剑劈下,竟是砍不到一个敌兵。整个壕沟地面却是一片铁灰色盾牌,战马踩踏过去,犹如卷地沉雷!前锋堪堪冲到山下,红色巨浪已经全部覆盖黑色阵地。 
  此时,却听鼓号齐鸣,黑色步兵万众怒吼,挺剑持盾从壕沟中突兀跃起,呐喊着插入骑兵缝隙厮杀!魏军骑兵素来习惯于原野冲杀,何曾见过如此怪异的战法?一时间,两万多骑兵和两万步卒便密密麻麻的分割纠缠在一起。魏国骑兵大是惊慌失措,稍不留神便马失前蹄,栽进壕沟立马便是人头落地!慌乱之下,人喊马嘶,自相践踏,一片混乱不堪。秦军步卒却是有备而来,三三两两各组为战,杀得痛快淋漓。 
  片刻之后,魏军骑兵锐减一半,却也清醒了过来。秦军壕沟也被五六万人马踩成了坑坑洼洼的“平地”。战马脚下陷坑消失,顿时灵动起来。浑身鲜血的骑兵大将奔驰冲突,将所剩骑兵聚拢起来,与秦军步卒展开了浴血拼杀。 
  猛然,一声尖利的呼哨响彻山谷!秦军步卒闻哨一起后退,后阵数千名步卒骤然变成强弓硬弩,向聚拢成阵的骑兵猛烈射出密集箭雨。在此同时,前阵步卒一齐掷掉手中厚背短刀,每人手中骤然出现了一支白光森然的大头兵器,左手铁盾,右手异兵,一声呐喊,盾牌排成城墙一般,步伐整齐的向魏军骑兵推进过来。红色骑兵在箭雨激射之下正在后退,又对这轰轰而来的怪异兵器不知所以,一阵慌乱间,骑兵大将眼见已经退到山根,退无可退,嘶声大喊:“马披铁甲!杀——!” 
  只听一阵叮当之声,魏军骑兵突然放下马头铁甲面具,汹涌巨浪般又冲杀过来。 
  两军轰然相撞,展开了一场战国时期闻所未闻的步骑搏杀。秦军步卒手里的白色短兵,正是新军对付骑兵的秘密武器,日后威振天下的“短木大槌”。卫鞅和秦孝公视察新军后,对这种取材方便、使用简单、威力奇大的步兵武器十分赞赏,命令步军人手一支,务必训练纯熟。那个精悍的千夫长山甲,便成了全军的木槌教习,辛苦训练,竟使步卒人人运用自如。今日上阵,果然是威不可当!推进的步卒每遇骑兵,左手举起盾牌抵挡骑士,右手便一槌猛击马头。饶是魏军马头戴着铁甲,也被砸得鲜血飞溅扑倒在地。浑身铁甲的骑士轰然落马,不及翻身,便被随之而来的木槌砸得头颅开花。魏军大是惊骇,呐喊一声,回马便撤。但在冲杀期间,强弓硬弩早已经将退路封死,退回者一律中箭落马,无一漏网。 
  两个时辰,魏国三万红色铁骑,竟是干净彻底的全部躺在了狭长的山谷。 
  公子卬面如死灰,瑟瑟发抖,竟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卫鞅早已下山,信步来到公子卬面前,“元帅啊,我军战力,你还服气么?” 
  公子卬浑身颤抖着被一个司马扶下马来,面色煞白,“服,服气……大良造,我?”此刻他最怕卫鞅一剑杀了自己。 
  卫鞅微微一笑,“公子卬命贵,我自然知道。然则,货贵者价钱也大,是么?” 
  公子卬抖得牙齿得得得响,“你你你,说,我有,奇珍异宝,无,无数。这,这支蚩尤剑先,送,送给,大,大良造……”说着便摘下腰间弯月形长剑,双手递上。 
  卫鞅冷冷道:“元帅,看看这位,认识么?” 
  公子卬抬头,惊得目瞪口呆,“你,你,你不是,薛国商人?” 
  顶盔贯甲的景监哈哈大笑,“公子卬哪公子卬,有你在,何愁魏国不灭?” 
  公子卬却是一副笑脸,“说得是,说得是。当初怠慢,将军勿怪。” 
  卫鞅揶揄道:“公子卬,我要将你做一回人质,看魏王是否愿意拿函谷关与崤山换你?请你这个元帅即刻修书,派行军司马为特使送回安邑。我军只等六日,明白么?六日一过,若无音信,纵然我想救你,三军将士也不答应。” 
  “是是是,我即刻,修,修书。”公子卬竟是毕恭毕敬。 
  卫鞅蔑视而又厌恶的看了公子卬一眼,拂袖去了。 
  第四天早晨,魏国特使便从安邑返回了河西。他带着盖有魏惠王红色大方印的国书在中军大帐晋见卫鞅,递上国书,反复陈述魏国愿交出河西与秦国罢兵息战的愿望。 
  “何时撤出函谷关?秦国需要确切时间。”卫鞅根本不看国书。 
  “魏王已经下令,即刻撤出函谷关与华山军营,三日后当有军报。” 
  “好!”卫鞅下令,“车英,你率一万精锐铁骑,兼程赶赴函谷关与崤山接防。” 
  “是!”车英立即出帐准备去了。 
  “司马错听令。” 
  “末将在!” 
  “你率领五千铁骑星夜赴华山魏营接防,魏军若有抵抗,立即全歼!” 
  “遵命!”年轻的将领雄赳赳去了。 
  卫鞅笑道:“至于特使嘛,你还得在这里等几天。一俟我军在函谷关等地接防完毕,贵使与元帅即可返回魏国。”卫鞅说罢便下令军吏,“将魏国特使带下。” 
  “且慢。”特使急迫道:“我王恳请大良造,将离石要塞归还魏国。” 
  “归还魏国?”卫鞅冷笑,“贵使几曾听说过,战胜者的土地能归还别人?” 
  “魏国已经将函谷关归还秦国。秦国亦当归还我离石要塞。” 
  卫鞅大笑,“离石要塞岂能与函谷关相比?魏国不还函谷关,我军还不是一举而下?离石要塞乃魏国欺凌秦国之要害,又是我战胜得来。魏国不服,尽可以再派名将太子申领兵来夺,我倒很想再见识一番,魏国到底有多少个酒囊饭袋?” 
  魏国特使低下头喘息着,“既然如此,请大良造准许丞相与我相见。” 
  卫鞅一摆手,“可也。带特使与饭袋元帅同宿一帐。” 
  旬日后,车英与司马错相继从函谷关与华山派军使飞马回报,他们的铁骑已经驻守函谷关、崤山与华山,关内所有魏军已经撤出,崤山华山魏军也已撤走,秦军已经在崤山各个关口设卡完毕。卫鞅接报,终于松了一口气。 
  次日清晨,卫鞅亲自带领一百名骑士,将公子卬和魏国特使走马送到大河东岸。遥见不远处的离石要塞城堡上飘扬着秦国的黑色军旗,魏国特使不禁悄悄拭泪。公子卬却是浑然不觉,带着庆幸逃生的满脸笑容拱手道:“大良造,你我既是早年挚友,又都是两国丞相上将军,日后这魏秦结好,就要多多仰仗了。” 
  卫鞅不禁大笑起来。公子卬茫然,“大良造,笑从何来啊?” 
  卫鞅走马上前,靠近低声道:“告你一个秘密。你我只是相熟,不是朋友,更非挚友。卫鞅放你回去,只是因为有你当权,对秦国有好处。记住了?秘密。” 
  公子卬一怔,却又立即仰天大笑,“好好好,两国结盟好!” 
  卫鞅忍俊不住,更是开怀大笑。 
  魏国特使奇怪的看着公子卬,一个大大的疑团在心中升起。     
五、战国格局大变 咸阳祝捷封商君 
  公元前三百三十九年春三月,卫鞅班师回到咸阳。 
  去年深秋的两场大战,河西之地全部收回。北起肤施高原,南到桃林山地,东起大河,西到高奴、雕阴,被魏国占领将近一百年的河西屏障,终于一举回到了秦国 。战胜施压的结果,黄河东岸的离石要塞和函谷关外的崤山也被夺了过来。这两个地方对秦国而言,非但是加固河西屏障的外围形胜,而且是伸进中原的两块东方根据,其意义之大,无论如何估计都不会过份。卫鞅为了彻底巩固河西,战胜后暂时没有班师,快马报捷的同时,请秦孝公选派二十多名精明强干的县令郡守立即赶赴河西军营。卫鞅和这些县令郡守详细谋划了安抚聚拢河西老秦人的办法,以及在河西全面变法的步骤;又在河西招募兵士,组成了各郡县的地方守护力量。整整一个冬天,虽然是大雪飞扬,寒风料峭,县令郡守们却是每人带领一百名铁骑立即赶赴任所,在传统的“窝冬”时期便开始了紧张的变法准备。 
  开春时分,护送县令郡守赴任的骑士队先后回到了河西大营,各县的变法也蓬蓬勃勃的开始了。卫鞅分出两千军马驻守离石要塞,便在柳枝吐牙的时候班师了。 
  这时候,秦国河西大捷的消息早已传遍中原,引起了高山雪崩般的连锁反应! 
  首先是魏国朝野震恐,深感安邑处在离石要塞和崤山的遥遥夹击之中,立即议决迁都大梁。魏国都城南迁虽说已准备多年,但丢失河西之后的南迁,与本来准备的南迁却有着天壤之别。未失河西,魏国南迁大梁,是要将北部安邑变成与燕赵齐三国放手大战的重镇,南部大梁则泰山压顶般威慑楚韩两国,从而完成统一天下的宏大构想。那时侯,魏国根本没有将秦国的力量考虑在内,因为整个河西地区就象压在秦国头顶的一座大山,秦国根本无力东出中原。如今情势竟然大变。秦国非但全歼了魏国仅有的精锐大军,一举收复了河西,还硬生生夺取了离石要塞,又压魏国退出了函谷关外的崤山。如此一来,魏国北部完全处在秦国和赵国的巨大压力之下,魏国西部则被崤山象一根楔子一样钉在那里。要不是中间夹了一个东周洛阳,秦国两个时辰就可以从崤山攻到大梁!这种形势,恰恰是魏国当初压迫秦国的翻版。秦国对魏国安邑大梁的威胁,恰恰就象当年魏国对秦国栎阳的威胁,同样近在咫尺,同样痛苦难当。这种形势下魏国迁都,明显是一种龟缩,而不是谋求伸展。 
  中原战国自然立即抓住了压缩魏国的大好机会。 
  首先是与魏国同出一源,但又对魏国恨之入骨的赵国和韩国。赵国立即趁势夺取了安邑北部的上党山地和平阳重镇,将魏国北部的屏障全部摧毁。韩国则立即北进,袭击占领了荥阳、广武,封锁了鸿沟上游,非但使大梁水源受到威胁,而且将魏国包围东周王室三川地区的优势抢夺过来,准备随时吞灭东周。 
  如此一变,魏赵韩三国又处在了强弱大体相等的位置。 
  最北部的燕国,则趁着赵国南下的时机,一举夺取了多年梦想的大半个中山国,又夺取了林胡部族的大片草原,从北面对赵国形成压力。 
  楚国早憋了一肚子气,见魏国丢土丧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