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第10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仓颉篇 
  仓颉作书  文明始成  甲骨之刻  古奥粗简  史籀大篆  形繁难辨及秦壹治  新书勘定  皇帝立国  爱育黔首  臣服四海  遐迩王土化被草木  人皆更生  车涂同轨  田畴为亩  度量衡齐  郡县乡亭华夏九州  兵戈止患  封建不再  万民康宁…… 
  李斯专注地写着,烛泪不断地流着,烛花不断地爆响着。雄鸡一声长鸣,刁斗瞠瞠打响,李斯才搁下大笔,颓然软倒在地。 
  霜降时节,文字改制宣告大成了。 
  庆功大宴上,始皇帝饶有兴致地亲自吟诵了李斯的《仓颉篇》千字文章,大加赞赏。又教赵高胡毋敬分别吟诵了自家写的千字文章。当赵高那奇特的嗓音念诵出“天地日月,周而复始,寒来暑往,乾坤阴阳,春夏秋冬,雨雪风霜,耕耘生计,爰历参商”之时,始皇帝大大地惊叹了,当场下诏将赵高的食邑增加了两百户。 
  君臣一番酬酢之后,程邈命书吏们抬来了连续九方可折叠的大板,一一靠着大殿石柱展开。每板都是拳头大的隶书新字,整肃排列如森森方阵,煞是壮观。嬴政皇帝亲自走到大板前浏览片刻,高声赞叹道:“隶书新体,简约清晰,独具神韵,必将有大用!好!程邈、王次仲二位,为天下文明建一大功也!”程邈尚在担心王次仲执拗褊狭,不想这位老友早已经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了。皇帝一声感喟叹息,高声下诏道:“自今而后,无论王次仲在朝在野,皆为大秦书监!足迹所至,官民俱奉!”王次仲百感交集,扑拜谢恩之后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皇帝却是饶有兴致,举着酒爵走到了王次仲案前,就教隶书奥妙:“敢问先生,朕不明隶书简化之根本何在?尚请明示。” 
  一涉书法,王次仲大见精神,立即答道:“隶书之变,在于将古篆之象形变为笔画。取最简之笔,以直方为形,非但书写快,且易为人识。” 
  “能否取一字例说之?” 
  王次仲从旁案拿过一支毛笔一张皮纸,工整地写成了一字:“陛下且看,此乃大篆的安字,其形为廊下女子与男子相拥。”待皇帝点头,王次仲又写下一字,比方才显然快了一些,“陛下,此乃丞相三人的小篆,安字,取屋下女子之形。虽简去男子,然意形仍在:屋柱着地,屋内女子长裙拖曳,犹是象形之体。” 
  “改得好。”皇帝点头,“屋下有女,自安也。” 
  “陛下请看隶书的安字。”王次仲提起笔来,几乎瞬间写成了一字,“隶书之安,仅取屋顶以为意,女子之形,简为跪坐。这一横,是长案,案下交叉者为双脚。意存而形简,是为隶书也。” 
  “噫——当真神妙也!” 
  皇帝确实是惊讶了。对于不善书法的嬴政而言,对文字的要求历来是会写能认便可,从来没有想到过一个字的改形会有如此大的学问。然则,天纵禀赋的嬴政,却有着常人无法望其项背的悟性与洞察力。便在这片刻之间,嬴政蓦然大悟了文字的神奇,悟到了文字对于文明无可估量的深远效用。皇帝大步走到了九张高大的隶书大板前,叩着大板高声道:“方块字者,华夏文明之旗帜也!但有方块字在,华夏文明恒在!” 
  “皇帝明察——” 
  “皇帝万岁——” 
  “方块字万岁——” 
  随着庆功大宴的欢呼声,始皇帝的《书同文诏》颁行天下了。 
  ※※※※※※ 
  ①下邦县,战国奏所设,今陕西关中之渭南市地带。 
  ②见王国维《观堂集林·卷五·史籀篇疏正序》。       
第十二章 盘整华夏   
一、岁末大宴群臣 始皇帝布政震动朝野 
  大雪飘飞的正月正日,嬴政度过了四十岁生日。 
  帝国奉十月为正朔。一年开始之月为正,一月开始之日为朔。帝国更新历法之后,十月便是正月,十月初一便是正月正日。嬴政生日的正月正日,却是古老的年节开端,正月初一。自古以来,无论何代何国奉何月为正朔,譬如“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等,其本意并不在否定天地运行十二月之时序,而在彰显国运。这便是司马迁所云的“推本天元,顺承厥意”。也就是说,推出与本朝国运相符的天地元气行运所在,以此月此日为开端以使天意佑护。唯其如此,自然时序的正月正日,可谓永恒于国别正朔之外的天地正朔。于是,以正朔而言,皇帝每年便有了两次寿诞之期。 
  寿诞贺生,嬴政历来淡漠。一则忙得连轴转,没心思。一则是秦法禁止下对上贺寿,尤其禁止臣民为君王贺寿。自从十三岁即位秦王,对于生日,嬴政的唯一记忆是八岁之前每到正月正日,外公与母亲都会给他一件特异的礼物,那支一直伴随他到加冠之年的上品短剑,便是六岁那年的正月正日外公卓原送给他的生日喜礼。后来回秦,父亲庄襄王早死,母亲赵姬忙于周旋吕不韦与缪毒情事漩涡,少年嬴政的生日,再也没有任何标志了。嬴政所能记得的,只有赵高在每年岁末的夜半子时首刻,总要准时给他扑地大拜,噙着眼泪低呼一声君上万岁。每逢此时,嬴政都是哈哈大笑,本王生当天地正朔,大年节普天欢庆,强于私寿万倍,哭个鸟来!今岁更忙,年初灭齐之后,一事接一事无一日喘息,及至彤云四起大雪弥天,嬴政方才恍然大悟,冬天到了,一年快完了。 
  一个大雪飘飞的深夜,李斯冯去疾驱车进了皇城。 
  外殿值事的蒙毅很是惊讶,连忙禀报了内殿书房正在伏案批阅公文的皇帝。嬴政以为两位丞相必有要务,立即亲自迎了出来。书房叙谈,两位丞相的议题竟只有一个:要给皇帝操持四十岁寿诞庆典。嬴政大感意外,连连摇头摇手道,法度在前,不能不能。冯去疾禀报了一则出人意料的消息:今岁恰逢新朝爰历,改奉正朔;各郡县已有急书询问,言山东臣民多畏秦法严厉,乡三老纷纷询问各县官署,不知可否欢度年节?李斯的见识是:新朝改正朔,易服色,然不能弃天地正朔于不顾。年节风习久远,辄遇正月,天下臣民莫不欢庆,秦若回避年节,伤民过甚。然则,皇帝若颁行明诏,特准黔首欢度年节,反倒弄巧成拙。李斯与冯去疾商定的办法是:皇帝只须事先明诏郡县,当在岁末之夜大宴群臣以示庆贺,即做了天下过年之表率。既不违天地正朔,又使天下民心舒畅,更可一贺陛下四十整寿。 
  “一举三得!臣等以为当行!”冯去疾快人快语。 
  “臣民忌惮年节,倒是没有料到也。” 
  “畏法敬治,此非坏事。”李斯兴致勃勃。 
  “两丞相是说,默认天地正朔,两正朔并行不悖?” 
  “陛下明察!” 
  “也好,岁末大宴群臣。”嬴政拍案,“只是,与寿诞无关。” 
  岁末之夜,始皇帝在咸阳宫大宴群臣。这是变法之后的秦国第一次年节大宴,显得分外地隆重喜庆。奉常胡毋敬总司礼仪,事先宣于各官署的宗旨是“新朝开元,皇帝即位首岁,始逢天地正朔,是为大宴以贺”,一句也没涉及皇帝寿诞。然则,群臣心照不宣,都知道今夜年节是皇帝四十岁整寿,虽没有一宗贺礼,然开宴之时的万岁声却是连绵不绝分外响亮。胡毋敬原定的大宴程式是:开宴雅乐之后,博士仆射周青臣率七十名博士进献颂辞,褒扬皇帝赫赫功德,而后再由三公九卿及领署大臣各诵贺岁诗章,再后由皇帝颁赐岁赏。事实上,连同李斯在内,所有的大臣都备好了贺岁诗章,且主旨都很明确:以贺岁为名,以颂扬皇帝功业为实,真正给皇帝过一次隆重的寿诞大典。但是,胡毋敬与群臣都没有料到,雅乐之后,胡毋敬正欲高宣颂辞程式,皇帝却断然地摇了摇手。之后,皇帝举着大爵离开了帝座,走下了铺着厚厚红毡的白玉阶,过了丹墀,站到了群臣坐席前的中央地段。 
  “我等君臣,遥贺边陲将士功业壮盛!” 
  “我等君臣,遥贺郡县值事吏辛劳奉公!” 
  “我等君臣,遥贺天下黔首生计康宁!” 
  “我等君臣,共度新朝岁首!” 
  皇帝高高举起了酒爵,高声宣示着贺词,一贺一饮。四爵酒饮罢,朝臣们已经是心头酸热双眼蒙咙了。不知是谁高喊了一声:“我等臣民,恭贺陛下寿过南山——”突然之间,寿过南山的声浪哄哄然淹没了宏大的殿堂,震荡了整个皇城。声浪终于平息,胡毋敬又欲高宣进献颂辞,皇帝却还是摆了摆手,笑吟吟说话了:“寿过南山,朕倒是真想!然则,能么?江河不舍昼夜,岁月不留白头,逝者如斯,虽圣贤不能常驻世间!唯其如此,我等君臣要将该做的大事尽速做完,以功业之寿,垂于万世千秋!” 
  皇帝的激昂话语回荡在耳畔,举殿却静如幽谷。群臣都不说话了,连此等庆典场合最有可能也最为正当的万岁呼应声也没有了。因为,那一刻,在煌煌烛光之下,大臣们看见了皇帝脸庞分明的泪光,看见了四十岁君王两鬓的斑斑白发,看见了素来伟岸的皇帝身躯已经有些肩背佝偻了…… 
  “臣等,敢请陛下部署来年大政。”李斯第一个打破了幽谷之静。 
  “臣等敢请陛下!”举殿一呼,势如山岳突起。 
  “好!我等君臣过他一个开事年!”皇帝奋然一句,滔滔如江河直下,“克定六国,一统天下,远非天下至大功业也!若论一统,夏商周三代也是一统,并非我秦独能耳。至大功业何在?在文明立治,在盘整天下,在使我华夏族群再造重生,以焕发勃勃生机!此,秦之特异也。难不难?难!能不能做到?能!为甚来?当年商君变法之时,秦国积贫积弱,几被六国瓜分。然则,先祖孝公与商君同心变法,深彻盘整秦国二十余年,老秦人如同再造,由一个备受欺侮的西部穷弱之邦,一举崛起为虎狼大国!今我秦国,受命于天,一统华夏,便要效法孝公商君,改制华夏文明,盘整华夏河山,如同再造秦国一般再造华夏!人或云,华夏王道数千年,文明昌盛,无须折腾。果真如此么?朕说,非也!有此必要么?朕说,有!今日殿中群臣,汇聚天下之士,老秦人反倒不多,诸位但平心想去:华夏文明数千年,何以泱泱数千万之众,却饱受四夷侵凌,春秋之世几乎悉数沦为左衽?及至战国,何以匈奴诸胡之患非但不能根除,反倒使其声势日重,压迫秦赵燕边地日日告急?何以闽粤南海诸族,称臣于华夏千余年,又做楚之属国数百年,非但没有融入华夏,反成东夷南夷之患,屡屡侵害楚齐蹂躏中原?是秦赵燕三国无力么?是魏韩楚齐四国无力么?非也!根由何在?在内争!在分治!在不能凝聚华夏之力而消弭外患!人云华夏王道,垂拱而抚万邦,滑稽笑谈哉!朕今日要说:华夏积弊久矣!诸侯耽于陈腐王道,流于一隅自安,全无天下承担,全无华夏之念!中国大地畛域阻隔,关卡林立,道各设限,币各为制,河渠川防以邻为壑,辄于外患竟相移祸……凡此等等,天下何堪?长此以往,华夏安在!唯其如此,我等君臣须得明白:华夏之积弊,非深彻盘整无以重生!如何深彻盘整?文明再造也,河山重整也,天下太平也!” 
  那一夜,帝国群臣再次长长地陷入了幽谷般的寂静。 
  大臣们人人噙着泪光,深深沉浸在被震撼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