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9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些讽刺意味的是,皇室宗亲能够进入朝廷,偏偏就是这个苏天成的主意,现在苏天成反叛朝廷了,不知道那些已经进入朝廷或者地方上为官的皇室宗亲子弟会怎么想,恐怕皇上想到这件事情,内心也不是很舒服的。
  派出秦三德成为监军,这样的情况是绝无仅有的,要知道秦三德是秉笔太监,在宫内的身份,仅次于王承恩,就连在皇宫里面有着不错资历的曹化淳、高起潜等人,也要在秦三德面前规规矩矩的,这也就说明了,皇上对他朱由菘根本就不放心。
  从京城出发的时候,朱由菘的心情不是很好,这次他要直接赶赴南京去,按照圣旨的要求,驻扎在武昌的左良玉和庐州的黄得功,带领大军进入到南直隶后。两人都要首先到南京去,包括凤阳总督马士英,也一样要赶赴南京,众人在南京就要具体商议如何作战了,毕竟是三十三万大军,需要安排布置的事情太多了。
  战斗的指挥方面。朱由菘确实不懂,不过在朝廷里面,这种外行领导内行的事情,比比皆是,不算是什么事情,但秦三德的情况就不一样了,秦三德以前做过江宁营的监军,不管是不是参与了多次的战斗,但对军队还是熟悉的。特别是苏天成造反之后。皇上特别的信任太监,加强了监军制度,包括辽东和大同等地,都派去了监军,掌握这绝对的权力。
  一路上,朱由菘很少说话,他们的行程也不快,从南直隶来的消息。苏天成也暂时停止了进攻,南直隶目前还没有什么事情。朱由菘凭着本能相信,不管江宁营如何的骁勇,面对三十三大军的时候,想要取得胜利,也绝非那么简单的事情。
  秦三德的想法不一样了。
  这么多年的辛辛苦苦,总算是成为了秉笔太监。在宫里的地位仅次于王承恩了,而且因为和内阁首辅周延儒之间的关系,令他能够掌握很多的情况,在宫里也是游刃有余,本来以为这种情况会维系下去的。想不到苏天成造反了。
  苏天成的造反,令太监的权力开始增大增强,但秦三德却不看好,他在江宁营之中那么多年,也经历了大大小小不少的战斗,对于江宁营的战斗力是非常清楚的,朝廷掌管的其他军队,最为缺乏的就是精神,说的更加直白一些,就是凝聚力,可江宁营不一样了,江宁营的将士,内心想到的都是军队的荣誉,将荣誉看的比生命还要重要,而且苏天成最为厉害的一点就是,让江宁营的将士效忠他苏天成,不是效忠朝廷。
  这样的军队是打不垮的,也不可能被朝廷招安的,除非是苏天成愿意效忠朝廷。刘泽清率领的十万大军,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面,灰飞烟灭,被江宁营剿灭了,可以想象,江宁营的战斗力是多么的恐惧。在秦三德的印象里面,江宁营还没有真正吃过败仗,每一次的战斗,苏天成都是仔细考虑,做出来了全面的部署,这一次朝廷派出三十余万大军前去征伐,难道苏天成会不做任何的准备吗,那是不可能的。
  苏天成迟迟没有进攻南直隶,这在秦三德看来,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信号,估计苏天成就是在等着这三十多万大军集结在一起,到时候,江宁营与大军展开决战,一旦这三十余万大军崩溃了,朝廷也差不多要崩溃了。
  如此艰巨的任务,给予秦三德巨大的压力,他成为了监军,实际上就是总指挥,要带领三十余万大军作战的,该如何的做好各项部署,这不是小事情。
  内心里面,秦三德是非常悲观的,认为朝廷没有什么希望了,可他的这种想法,只能够隐藏在内心里面,绝不敢透露出来半个字。朝廷里面的文武大臣,就是到了如今的局势,想到的还是自身的权益,根本没有考虑到朝廷的未来,或许很多人认为,就算是苏天成成为了皇帝,他们依旧可以在朝廷里面做事情,苏天成要推翻的只是皇上,他们这些科举出来的士大夫,到时候照样是朝廷的官员。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氛围,在朝廷里面,看不出来过多的焦急,也看不出来有人悲痛欲绝的情况,就连内阁首辅周延儒,恐怕都在想着自身的退路了。
  秦三德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包括宫里的诸多太监,太监是依附皇上存在的,离开了皇上,他们就是废人,什么作用都没有,所以在苏天成造反之后,太监是非常用心的,也是一心想着剿灭苏天成的,可惜他们的能力不够,也得不到朝廷文武官员的支持。
  皇上大规模的清理官吏,重用锦衣卫和东厂,这一点秦三德也不是很支持,尽管他现在兼任东厂的厂卫,若是皇上总是按照这样的方式来做事情,不要苏天成造反,朝廷就会垮下去了。
  秦三德这次担任监军,还是抱着赴死的心态的,江宁营的诸多管理制度,他是清楚的,这次能够统领大军,他也要想着贯彻这些制度,要求大军严格遵守,凝聚起来战斗力,担任大明各地的将领,都有些傲慢,不过他有办法,既然手持尚方宝剑,得到了皇上的支持,有敢不服从命令的,不管是什么身份,他都是敢于砍掉对方脑袋的。
  对于朱由菘,秦三德没有过多的看法,其实他也清楚,朱由菘不过是一个傀儡,不可能真正的指挥大军作战的,再说了,皇上本来对朱由菘就有些怀疑的,因为朱由菘的经历之中,与苏天成有着太多的交集。
  离开京城的时候,皇上曾经秘密的召见秦三德,提出来了不少的要求,其中就有针对朱由菘的,皇上不相信朱由菘会造反,但也不完全放心朱由菘,一旦战局出现了不利的变化,朱由菘是不是会像朱审烜一样,也是直接投靠苏天成了,这可是说不清楚的事情。所以皇上直接将尚方宝剑赐予了秦三德,这个尚方宝剑,不仅仅可以惩罚下面的将士,关键时刻,也可以对付朱由菘的。
  同样因为考虑到的事情很多,秦三德一路上的话语也是很少的,几乎没有与朱由菘有什么交谈,都是默默的赶路,一路上经过的府州县,都是热情隆重的接待,生怕得罪他们了。
  取道河南,进入南直隶所属的凤阳府之后,凤阳总督马士英早就得知了消息,派出了军队,在亳州等候,驻地在亳州的武平卫卫指挥使,也专门去迎接了。
  在亳州歇息的时候,朱由菘和秦三德两人,都感觉到了,他们之间要统一认识,不管怎么说,名义上朱由菘是总指挥,秦三德是监军。
  在守卫严密的官驿里面,朱由菘和秦三德终于开始了一次重要的交谈。
  朱由菘的态度很是谦逊,专门征求秦三德的意见,言下之意这次的作战,拿主意的还是秦三德,在如此重大的战役面前,秦三德也不会客气,要是两人还相互客气了,真正等到失败的哪一天,谁也不要想着过好日子。
  “大人,咱家也就不客气了,皇上如此安排,是赋予大人和咱家重托的,三十三万大军,不仅仅是护卫南直隶,还要在机会成熟的时候,剿灭江宁营,咱家在江宁营好些年,知道江宁营的骁勇,更是清楚苏天成的睿智,故而大人和咱家的任务不轻啊。”
  “苏天成占领了山东和浙江、福建等地,应该说,南直隶被夹在中间了,由此咱家以为,苏天成是一定要拿下南直隶的,南直隶乃是我大明的富庶之地,更是我大明的都城,凤阳乃是我大明的龙兴之地,南直隶是绝不能够有闪失的,若是兵败了,大人与咱家都无法交代。”
  “咱家到南京之后,准备推行不少的决定,这需要得到大人的支持啊,咱家也不藏着掖着,到了南京之后,咱家会按照江宁营的管理要求,要求孙大人、马大人、左大人和黄大人,对军士进行约束,提高战斗力。。。”
  秦三德开始侃侃而谈,说出来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包括大军暂时不要同苏天成作战,甚至可以想办法,与苏天成暂时保持默契,必须要对军队进行大规模的整训,还要大规模的集结粮草,等到秋收之后,再来进行决战等等。
  听到秦三德这么说,朱由菘总算是放心一些了,他虽然也考虑该怎么指挥大军,可惜没有足够的经验,根本想不到关键的地方,如今看来,秦三德已经做了很好的考虑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必然的阵痛'

  攻打南直隶的任务迫在眉睫了,这个时间稳定是必然的,可苏天成考虑到的稳定,包括了长远的稳定和短期的稳定,若是要维持短期的稳定,那么最好的办法是维持现状,接下来攻打南直隶,拿下南直隶之后,按照以往改朝换代的模式,统一中原。
  可苏天成不是这么看的,这就好比是个人需要形成一个很好的习惯,穿越的苏天成,非常清楚制度的重要,他必须要让诸多的官吏,形成好的习惯,要适应用制度管人和用制度管事的模式,要形成一套良好的模式。
  苏天成对官吏不会苛刻,他也知道,能够进入官府做官的诸多官吏,本身就不简单,多年的寒窗苦读,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确比老百姓明白事理,更加重要的是,这个时代的文盲特别多,可不是几百年之后学校普及的场景,老百姓的素质普遍都没有起来,所以说,官吏阶层的特权还是存在的,这是无法否认的,但特权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出来,那就需要慎重考虑了,说到底,苏天成选择的是高薪养廉。
  一方面他大幅度提高官吏的待遇,一方面对官吏严格要求,对于那些整日里浑浑噩噩、鱼肉百姓的官吏,是坚决不能够轻饶的。
  提高官吏的俸禄,嘴上说起来是简单的,可坐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尽管说各级官府的官吏人数不多,绝不能够和几百年之后比较,譬如说一个县,官吏总人数不会超过百人,而又品秩的官员,不过区区三五人。但这个时代的经济条件,和几百年之后也是无法比较的,尽管苏天成用尽全力发展商贸,但中原大地,还是典型的农业经济,习惯于自给自足。若不能够大力发展商贸,中央根本无法维持官吏的俸禄。
  山东是很成功的模式,但山东的情况,福建和浙江无法复制,包括大明很多的地方,都是无法复制的,这是因为山东登州的码头,是大明唯一合法的海外贸易交易的市场,这就促使苏天成必须要穷尽办法。一方面加大商贸发展的力度,一方面在统一中原之后,对开开始扩张,满足越来越大的需求。
  这就是苏天成选择的道路。
  洪承畴、卢象升和渠清泽等人,商议进攻南直隶的办法,朱审烜、杨嗣昌、鹿善继和张溥等人,商议如何的提高官吏的俸禄、严格要求官吏的事宜,大家分头进行商议。至于说苏天成,已经在考虑另外的一个重要问题了。那就是监督的问题。
  尽管明确了制度,但缺乏了监督,一切都流于形式了,该**的照样**,该鱼肉百姓的照样鱼肉百姓,可监督历来都是最难的事宜。谁都清楚这一点,如今这个时代,苏天成和众人去说人治与法制的区别,无疑是对牛弹琴。
  所以从事监督事宜的负责人非常的重要,也就是都察院的都御使是核心。
  大明朝廷的都察院。表面上是监督官员的,其实早就变味了,左右都御使和副都御使只是挂名,基本都是做其他的事情,真正负责的是佥都御使,可惜都察院的左右佥都御使,不过是四品的官员,权力不可能有那么大,而且都察院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