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凉铁骑-第3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草原上盛产皮毛、战马、牛羊,商人逐利,即使是在战乱时期,依旧前往草原经商,何况而今草原的局势安稳,除去路途遥远,没有其他的危险,弹汗城倒也显得繁华,商人络绎不绝,但在贾荣看来,差长安何止一个档次。
    鲜卑人亲眼看到了一座坚城是如何在草原上逐步建成,鲜卑的一些部落依托着弹汗城而生活,鲜卑的百姓可以选择到城内帮忙建城,获取金钱,亦可以在草原上放牧,一切都在西凉军的保护下,他们的财产还有生命安全,会有西凉军做主,不用担忧草原上的马贼和大部落的欺凌。
    西凉军让草原上的鲜卑部落度过了艰难的冬天,这些草原上的牧民心中对西凉军的芥蒂也减轻了不少,很多牧民欣然愿意到城内找活干,而后在城中买下一栋简陋的房屋,城池阻挡了寒冷,让牧民感到极为舒心,他们屡次进攻汉人,何尝不是羡慕汉人能够生活在坚固的城池内,不为吃穿担忧,不必饱受风沙之苦。
    草原的局势渐渐趋于稳定,鲜卑各部落的实力一落千丈,手中没有士兵,若是不努力,恐怕连糊口都是问题,至于贵族能够出一部人干活养家糊口,始终不是长久之策,贵族过惯了奢侈的生活,再加上弹汗渐渐转为繁华,如何能耐得住,一批批的仆人被他们当做奴隶贩卖。
    贾荣亦是来者不拒,这些奴隶,只要表现良好,就有可能脱离这种身份,成为一名普通的百姓,倒也拉拢了不少牧民的心。
    沛国,不论张飞关羽多么的悍勇,始终难以阻挡豫州军败北的局面,城中粮草很快就无以为继,大军度日维艰,饭都吃不饱,谈什么打仗,人心惶惶。
    最终,曹军攻占了沛国,拥有了豫州的梁国沛国陈国三国之地,而郭大则占据颍川汝南两郡,拥有豫州的大部分地方,刘备带领残军杀出谯县,狼狈而逃。
    冀州的袁绍和公孙瓒久战无功,各自退兵,天下再次恢复安定。
    草原上的发展当然没有瞒过诸侯的眼线,贾荣手中掌握的财力让诸侯心惊不已,很难想象,若是贾荣拿这些钱发展兵力,麾下会有多少的士兵,五十万还是百万?
    郭大上表朝廷表示愿意投诚,这也是在于单的反复劝导之下做出的决定,而今的汉室名存实亡,掌握在有实力的诸侯手中,就连那兖州的曹操恐怕只是借助天子的名声,而投降之后,就是正儿八经的汉室官员,手中的兵力没有丝毫的减弱,获得官职,这支黄巾也就摆脱了贼军之名,可以光明正大的行走在州郡之间,因为他们的主帅郭大是朝廷命官,仅此而已,汉室虽然衰弱,手中依旧掌握着天下官职的任命,就是远在长安的贾荣,恐怕在汉帝的一道圣旨之下,就被贬为庶民,只不过这样的圣旨对于西凉军这样的庞然大物来说,毫无威慑力可言,手中有兵,掌中有钱,官职倒是其次。
    朝中大臣面对郭大的投降,引发了激烈的讨论,至始至终,曹操都是面带微笑的站立在一旁,观看百官争辩,一年多的时间,曹操屡次被官员以大义压迫,心中自然有些不愉,当然,他从未想过将汉帝拱手让出去,汉帝这面大旗,在大义上还是挺吃得开的,圣旨之下,谁人违逆,就是逆贼。
    而此时的曹操却真的是心存天下,一心想要汉室中兴,名留青史,当初许子将曾评论曹操“治世之能臣”,其本身的谋略才华还是不错的,但这些朝上的官员除了会斗嘴之外,根本不会将自家的所有势力拿出来,这让曹操有些寒心,泱泱大汉,竟然沦落到这种地步,世家还在为一些蝇头小利争吵不休。
    拥有兵权的曹操在朝上的影响虽然不及贾荣董卓五分,依旧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在贾荣董卓手中被压迫了那么久,大臣也明白手中有兵权的好处,而今不是大汉鼎盛之际,文人对武人随便打压的时代。
    曹操一度不服从汉帝命令,更是使得朝臣有些不忿,甚至有官员当面指责曹操的不是,不同于贾荣,曹操的家族在大汉是排的上号的,本身自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似贾荣董卓,只懂战场厮杀的匹夫而已,官员的胆子也大了起来,尤其是曹操在朝上一贯保持缄默,对于圣上之言,更是有些言听计从的味道在其中,也没有要求汉帝为其升官,让大臣渐渐从贾荣董卓的阴影中清醒了过来,他们是大汉的官员,胸中有才华,官职比曹操高,指责两句算得了什么。
    一贯的忽视,官员也体会到了曹操的可怕,不同于贾荣董卓的无故杀人,曹操会给你一个造反的罪名,即使在朝上,也无从为难。
    官员的逼迫一度使得曹操的手段变的残暴,如朝中王允杨彪黄琬等人,仗着位居三公之位,明里暗里没少给曹操找麻烦,当时兖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上下一心齐渡难关,官员做的也不过分,曹操也就没放在心上。
    曹操的一味忍让带来的是官员的嚣张跋扈,让他难以承受的是官员竟然将手脚伸向了军营,汉帝经过之前收敛,手中有了钱财,欲要组建一支军队,自然希望曹操能够支援。
    盛怒之下,曹操不顾谋臣的劝阻,毅然将几名官员铲除,斩草除根,先斩后奏,让朝臣见识到了曹操的手段,仿佛从曹操的身上看到了当初董卓的身影。
    若说贾荣是猛虎,那曹操完全可以称上毒蛇之名,无声无息,上一刻谈笑风生,下一刻恐怕就是被士兵包围了府邸。
    求一切支持,您的每一份支持,都是铁骑更新下去的动力!

四二九章:幽州乱
    适应了温柔的曹操,很多官员有些无所适从,尤其是董家,作为近来明面上和曹操最对的代表,自然是首当其冲,当然;作为怒火的承担着是跟随董家的一些官员,董家不管怎么说都是皇亲国戚,曹操暂时还没那个胆量去动。
    比贾荣来说,曹操的手段更绝,直接将官员满族之人杀死,血腥的手法让朝廷官员震动。
    此时,很多官员才看清,原来曹操也不是易于之辈,以往保持沉默,只是不屑于和官员争论什么罢了,大臣们何时见过贾荣会在朝堂上和世家官员争吵的脸红脖子粗。
    汉帝对曹操擅自杀死大臣有些不满,但曹操一直以来对自己意见还是很尊重的,再加上他自从登基以来,见的最多的就是官员被杀死,渐渐的也就适应了,除了吃的穿的穿的差了许多之外,汉帝对兖州的感觉还是挺不错的。
    袁绍上表朝廷,招揽黑山黄巾,在朝中再次掀起了波澜。
    袁绍何许人,出自四世三公的袁家,是目前大汉境内世家的代表人物,没想到竟然会为黄巾军求情,其意昭然若揭,将黄巾收为己用,当然,很多大臣也是看清了当今冀州的局势,外有幽州军和西凉军虎视眈眈,内有黄巾之祸,这样的冀州势必不能长久,袁绍的做法倒也不失为一明智之举。
    只是对于袁绍的行径,官员的心中多少有些不舒服,当初的联军盟主,难道为了自身的实力,抛弃大义了吗?他们似乎忘了,当初平定青州之时,曹操曾将黄巾士卒打散,分到各军之中。
    袁绍的上表,亦是出于无奈,暗中将黑山军招揽到麾下,比这种明面上的强了何止百倍,但张燕要求袁绍必须上表汉庭,让朝廷给予黄巾一个名义,袁绍的心思,他自然能够明白,不过是看到如今黄巾的实力才会招揽,一旦失势,他们会成为第一个被打杀的对象。
    袁绍当初是联军盟主,本身的名望在中原诸侯中是毋庸置疑的,谅他也不会在天下人的面前失言。
    得到黑山的黄巾军相助,冀州军的实力猛涨,可战之兵约有二十万人,兵力的增长,对冀州来说好像不是什么好消息,黄巾军人数虽众,战斗力却是不怎么地,老弱妇孺不在少数,加重了冀州的开支,冀州作为钱粮大州,虽然富庶,也经受不起这般折腾,仓库亏空,袁绍的耳朵饱经摧残。
    与实力一起滋长的还有野心,幽州的公孙瓒一直是袁军心头的疙瘩,如鲠在喉,谁也不能保证西凉军会不会和冀州打上一场,若是公孙瓒趁机出兵冀州,则情势危矣,与其如此,还不如主动出击,袁绍在诸侯之中,也能称的上有谋略之辈,征战多年,胜多负少,自幼熟读兵书,袁绍对于战机的把握还是很不错的。
    兴平三年春,袁绍亲自带军十万,进攻幽州,此时幽州边郡有乌桓人作乱,内部也不安稳,刘虞在幽州的名望很高,对于出言反对者,公孙瓒一向采用的就是杀,边关的异族,同样是杀,“杀”成了公孙瓒治军治国的重要方略,以强硬的手段治理异族和百姓,出现在公孙瓒这个武将的身上在天下人看来很正常。
    袁绍带着十万冀州精锐杀入了幽州,此时的冀州内无忧患,兵强马壮,正是出征的好时机,西凉军经过草原一战,正在蓄养之际,无暇顾及他事,时机稍纵即逝,袁绍不想错过。
    乌桓人骁勇善战,一直以来是侵扰幽州边境的主力,鲜卑被西凉军大败之后,乌桓人曾经消沉了一段时间。
    公孙瓒忙得焦头烂额,得知袁绍带领十万大军进犯,大骂的同时急忙派兵遣将迎战,两方苦大仇深,见面不用招呼就开打。
    一场蓄谋而发的内乱让幽州军忙于应付,渔阳从事鲜于辅是原幽州牧刘虞手下的将领,深受重用,刘虞兵败被公孙瓒杀死之后,鲜于辅表面投靠,实则是在暗中谋划,意图为刘虞报仇,乌桓人的叛变和鲜于辅的怂恿有着很大的关系。
    此番鲜于辅联合乌桓人,推举一直在幽州官员中比较有威望的阎柔为主帅,统兵五万余,一路攻城略地,所过之处,官员无不投降。
    公孙瓒统治幽州之后,为人变的嚣张跋扈,对乌桓人更是秉持着赶紧杀绝的理念,当时公孙瓒人强马壮,乌桓不能胜,只有暗中忍耐。
    乌桓人最恨的,当属公孙瓒,刘虞在时,乌桓人屡次叛乱,都能够得到不少的物资,在公孙瓒治理幽州之际,得到的只有刀枪和鲜血,公孙瓒的铁血手段在乌桓尤为出名,即使是战败投降,他也会毫不犹豫的下令杀死,公孙瓒一直坚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说,多年来一直默默的贯彻实行着。
    而且为了支撑和冀州袁绍的战争,公孙瓒加重百姓的赋税,使得民不聊生,幽州之地,随处可见饿死的百姓,更让幽州军的官员将领心寒的是,公孙瓒记过望功,而且不能容忍治下有反对之声,大大违背了当初刘虞治理幽州的理念,两相比较,官员开始惦记故主刘虞。
    鲜于辅的叛乱,让乌桓人看到了希望,当即向阎柔派去援兵两万余人,这些乌桓人都是精锐之士,公孙瓒临时招募的士兵岂能相抗。
    不过两月时间,幽州遍地烽火,公孙瓒疲于应付,当初天下闻名的幽州军露出了不支之态。
    阎柔是当初刘虞手下的官员,为人宽厚,素有谋略,当初公孙瓒抵抗刘虞的命令,擅自杀害投降的乌桓士兵之时,他就曾进言,让刘虞率兵攻打公孙瓒,而后治公孙瓒的罪名,被刘虞帐下关靖公孙纪劝住,而后兵败被杀,可谓是阎柔心中不能解开的疙瘩,昔日在刘虞帐下,阎柔颇受重用,一直铭记着刘虞的恩德。
    当初刘虞死后,关靖公孙纪等一众幽州官员投靠了公孙瓒,得到重用。
    阎柔统兵有方,但凡攻占的城池对百姓秋毫无犯,主动投降的官员,更是保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