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凉铁骑-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不慎战死沙场,那么贾诩就zì yóu了,历史上的贾诩可不是那种从一而终的人物。
    现在贾荣的实力已经可以登上台面了,也有了自己的势力,贾诩回到金城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张昭在贾荣和张立的努力下,留在了金城郡,兄弟二人共同打理着金城郡的内政,世家有着将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的说法,可是张家的现状并不是很好,要不然也不会因为陶谦而迁走,张昭不愧内政人才的称号,在军事谋略大局方面或许略有不足,治理内政却是信手拈来,反正很多在贾荣看起来很难处理的问题在张昭手里就能被轻而易举的解决,金城郡在张昭的处理下更是呈现出蒸蒸rì上的态势。
    张昭在贾荣处理和羌人的关系上增加了一些措施,在战乱的时候,羌人必须要支援足够的军队和战马,当贾荣向提起这些的时候,羌人各部的族长想也没想就答应了,现在贾荣在羌人中的威望无人能及。
    数代羌人梦寐以求的生活贾荣给予了他们,让他们家家户户都能有房子住有地耕种,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和汉人是完全平等的,即使是在汉境居住的匈奴人也没有这样的待遇,还有金城郡内各种赚钱的机遇,让羌人都能有结余,再也不用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而担忧了。
    饮水思源,他们也明白这一切都是贾荣带给他们的,他们不敢保证贾荣以后的太守还会这样,但他们对贾荣有着充足的信心,种种的原因导致羌人部落对贾荣命令达到了绝对遵从的地步。
    贾荣能感觉到现在的金城郡已经成长起来了,不容许任何人的忽视,城内的百姓变的富足了很多,在保证不挨饿的情况下,还能有不少的余钱,金城郡的商人多了,不仅消费的多了,还需要很多的伙计,这样就为金城郡解决了很大的问题,北地郡来的百姓基本上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不用太守府的支助也能度过这个冬天,无形间为金城郡节省了一笔很大的开支,从城内百姓的脸上贾荣能感受到一种叫做幸福的东西。
    金城的城墙得到了加固,城墙加高到了五丈,城墙的厚度也有一丈多,城内的粮草粗略估计一下,足够城内军民使用一年有余,这样的一座坚城,只要一心固守,即使十万大军也只能徒呼奈何,何况西凉军的jīng锐不是一般的士兵所能比拟。
    韩遂军的动向贾荣也通过自己的手段得知,其实贾荣也知道城内的世家和韩遂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是金城郡正处在发展期间,动了这些世家土豪只会起到反方面的作用,而今金城郡已经成长起来,百姓彻底将心放了下来,若是这么长的时间百姓对贾荣还没有信心,只能说贾荣白混了这么久,世家土豪蹦跶不了几天了。
    不过世家土豪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他们占据着金城的很多良田,每家每户都有很多的租户和家丁,即使将他们铲除,金城郡会有很大的动荡,处理这些世家,首要的就是先处理好百姓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金城郡的造纸厂虽然没有引进先进的技术,但是产纸量也是越来越高,特别是活字印刷的技术更是越来越纯熟,越来越多的书籍被印了出来,诗书礼易包括论语已经在金城郡官吏军队将领之间普及,金城郡书籍很多的事情被贾荣通过自己的渠道传了出去,很多的学子不远赶到金城郡,只为能得到知识,即使世家再花言巧语,贾荣给予天下人的却是知识,这是世家也没有的魄力,天下的言论在书籍的影响下倒向了贾荣这边,毕竟贾荣做的是为整个天下考虑的,能与这样的胸襟相比拟的历史人物屈指可数。
    对于这些远道而来的学子,贾荣给予了最大的照顾,书籍只收了成本费,而且在城内的食宿费用得到了很大的优惠,贾荣不想从书籍上赚到什么钱,要的只是和这些学子结个善缘,这些人以后就是金城郡的人才库,不管怎么说,提供书籍这样的帮助在这个时代不亚于知遇之恩,不少的学子得到太守府的征聘之后,立即就答应了,极大的充实了西凉军的人才。
    贾荣的活字印刷将世家在民间的影响力无形中降低了很多,平明百姓看重的是世家的知识,不想成为世人眼中的愚民,想要通过知识入围朝堂,贾荣解决了书籍的问题就相当于给了很多人希望。
    有了书籍,学校创办起来方便了很多,贾荣需要的不是那些满嘴之乎者也长篇大论的儒生,而是能够真正治民的人才,学生的课本也需要谨慎的选择。
    学校的老师很多都是各地求学被留下的士子,贾荣给他们提供书籍,他们则是负责教导人才,这些学子基本上都是穷苦人家的有志青年,明白一名普通百姓家的孩子想读书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听了贾荣的大致规划之后,就答应了,同时也为对贾荣的行径感到深深的敬佩。
    贾荣这样做赢得了无数士子的心,却也彻底的得罪了世家,汉帝的耳边从来没有断过关于贾荣的坏话,不过汉帝正沉浸在赚钱的兴趣中呢,也不想动贾荣这个下金蛋的母鸡。
    贾荣已经数不清自己拥有了多少金钱,这些数字说出去恐怕会引得天下惊慌,贾荣也明白这些钱在那些真正的大世家眼中其实根本算不上什么,大汉的商人多如牛毛。
    士兵的选拔开始了,选拔的规则完全是按照以前西凉军的制度,但凡是武艺不合格马术不行又不懂得配合的士兵被直接刷下,他们的忠诚度或许很高,但西凉军不要的不仅是忠诚,更需要jīng锐的士兵,需要的是能征善战的勇士。
    最终两万名士兵经过重重的选拔之后剩下了一万七千人,这个结果让贾荣很吃惊,之前这些士兵的素质他是考察过的,能留下一万五千人已经算是不错的了,没想到经过这么半个月的时间士兵的能力提升的这么快,看来人的潜力的确是无穷的,只要你善于开发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在强压之下,张飞也能成为一个出sè的绣花者。
    黯然离开的三千名士兵,贾荣没人分发了军费之后就让他们离开了,临行前贾荣给他们做了一番令人热血沸腾的演讲,让这些西凉军第一批退伍的士兵再次斗志昂扬,贾荣让他们回去之后勤学苦练,争取早rì合格吗,等到西凉军征兵的时候会给他们机会的。
    大汉的大部分士兵是没有军饷的,除了边郡的常备士兵,境内的士兵都是战时集结,平时各回各家,没有军饷一说,贾荣给西凉军的待遇是边郡常备军军饷的三倍;而且西凉军的伙食那也是没话说,每rì必有肉,这是自从贾荣有钱之后颁布的条令,苦谁也不能苦了士兵。
    西凉军俨然成了想当兵的青年向往的地方,仅仅是伙食待遇,足够吸引任何人的眼球,更为主要的是西凉军的统帅是贾荣。

一八一章:金城学院【求收求红】
    选拔出来的一万七千名士兵再次进行了比试,划分士兵的三六九等,这一次,士兵总体上分为上等兵中等兵下等兵,每个层次再划分为三个等级,也就是说总共有九级,人口基数大了,自然是要做更为详细的划分,其实内心里,贾荣还是比较欣赏当初秦朝的军制的,规格森严的制度,让每一名士兵在心存畏惧的时候对战功有着强烈的渴望,不过贾荣要的却是以武治国。
    这样的措施宣布下去之后,再次引发了士兵的热cháo,同为士兵谁也不想成为下等兵,下等兵的待遇他们可都是知道的,军饷上低上那么一点他们可以不在乎,但是在平常的伙食上,他们吃的也比较差,不仅如此,战时他们负责也是最下等的巡守城池,而不能参加战斗,对一名有志士兵来说,不能参加战斗意味着直接扼杀了他的前途。
    而且他们跟着贾荣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心,那是一种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为了贾荣,这些士兵可以不惜自己的生命。
    为了更加刺激这些士兵,针对士兵的三六九等,贾荣更是出炉了一系列的奖罚措施,级数越高的士兵,特权就越大,比如说对于武器,只要军中有好的武器,这些被评为jīng锐的士兵优先选择,一级一级的进行挑选,最差的武器自然是由等级最低的士兵选择,这样一来,由不得士兵不在平时的训练中尽心尽力,在冷兵器时代,决定战争的不仅有超凡的武艺,还需要锋利的武器。
    除非那些完全自暴自弃的士兵,西凉军的士兵听到这项命令之后,再次掀起了一股热cháo,其余各县的驻军也被传达了这项命令,如今金城郡处于稳定时期,是处理军事的最佳季节。
    一万七千名士兵中上等兵四千人,中等兵八千人,下等兵五千人,士兵多了,考察的规格自然也就严厉了许多,上等兵一是所有士兵向往的称号,但是选拔之后,全军仅仅有一百多人达到目标。
    特有的服饰也被分发了下来,或许这些衣服半月之后就要易主,西凉军实行的是半月检验制,半月之后,所有的士兵会再进行一次考核,到时等级会再次评定出来,在西凉军中,不努力就要挨打。
    与此同时,学校也办起来了,第一批大约有一百名学生,其中五十多人还是羌人部落送来的孩子,为了鼓励办学,学校的学费收的很低,即使是金城的普通百姓也能承担这笔数字,其实这些学费连成本费都不够。
    五十多名学生被羌人部落的族长送了过来,贾荣能从羌人族长的眼神中感觉到他内心的激动,羌人最向往汉人的就是汉人有着自给自足的土地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在梦寐以求的一切突然来到的时候,羌人在感激的同时,更多的是对贾荣的誓死效忠,他们能够感受到贾荣是真切的为了羌人。
    不仅是古代,在未来世界的时候,也有很多目光短浅的家长不想孩子去上学,想着让孩子早点出去挣钱为家里分解负担,如今金城赚钱的门路很多,只要是勤快一点的百姓就能赚到足够家里rì常开销的钱,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很多的童工,这些孩子都是出来挣钱的,像酒楼里的伙计、店铺打杂的,很多都是孩子,这种情况贾荣也想过遏止,但是根本不行,利益的驱使下,使得越多的人趋之若鹜。
    金城要发展,百姓想要变富,这种现象就不能避免了,眼见制止无效,贾荣也不再对此加以管理,只是太守府在口头上对这种行为不表示支持。
    为了让百姓从钱眼中挣脱出来,贾荣特意组织了一次演讲,演讲这玩意在大汉是很稀奇的玩意,举办方是金城郡太守府,贾荣的人气很高,不少的商铺甚至关门前来观看。
    贾荣在台上大说特关于知识改变命运事情,举了很多如今太守府官吏的例子,为了刺激这些百姓,贾荣将部分官吏的待遇公布了出来,如今太守府普通功曹的俸禄是每年八十贯,官员的最低待遇也是五十贯。
    这一结果公布下去,引发了百姓的深思,他们喜欢钱,平时累死累活的才挣那么一点,而太守府的官吏呢,最低的每年都有五十贯的俸禄,这样一比较起来,还是送孩子去学校比价划算,而且在太守府上班不用累死累活的,太守府官员的待遇比后世的公务员来的还要实在,因为他们都是有实权的人物,金城郡富了,官员也是水涨船高,说话办事都有了底气。
    看着百姓的反应,贾荣很满意,这样一来,不愁学校收不到学生了,不过这个演讲台确实不怎么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