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臣-第1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现在嘛”就不同了。张之洞在天津练新军,天津距离京师不过几步之遥,张之洞向皇上上了贺表,这不是摆明了支持新政的吗?这样一个钉子放在天津,老佛爷能安心?若是有一日光绪调张之洞的新军入京怎么办?”

大胡子恍然大悟:“那少帅认为慈禧会有什么动作?”

吴辰阖着眼,这些天想的事儿多。许多思路也就豁然了,正急于向人表现呢:“现在能左右政局的只有京畿的驻防八旗,这些兵是落在老佛爷手里的,现在张之洞的新军隐有投效光绪的端倪,慈禧为了制衡。就必须得找一支牢靠的武装出来,李鸿章的淮军是个好选择,只是这位李二先生是个老滑头,慈禧在的时候。他对慈禧俯帖耳,现在光绪亲政了,他对光绪似乎也是死心塌地,我瞧着京城里的那点儿事,李鸿章是断然不会插手的,他只看热闹,做大清朝的忠臣,这就意味着他不会支持任何人。”

“若你是慈禧,你会怎么办?”吴辰笑了笑,自问自答的道:“若我是慈禧,就必然会寻找件援,不管如何,也得有一支掣肘天津新军的人马。”

吴辰望向大胡子:“你瞧着。吴某合格不合格?不说咱们朝鲜新军的战力已经得到检验,再加上这光绪下旨要拿办了我,这就让我不可能和光绪凑到一块儿去,呵呵”慈禧这人手段老辣着呢,她既要拉拢我。这关系又不能挑明了,毕竟吴某在旗人眼里是个大逆不道的家伙。所以才会偷偷的给我份电文。又让荣禄悄悄的到辽东来,不就是为了要和吴某进行某样交易?老子就在这等着,看看她慈禧能给出什么价来,若是和荣禄谈不拢,老子干脆去和那复同善去谈,嘿”卖谁不是卖呢,要卖也得卖开的起价钱的。”

大胡子一脸讪然,摸了摸头:“那咱们对这夏同善是不是优惺一点。别让人家受了委屈,说不准将来少帅又要承认他是钦差呢。”

吴辰摆摆手:“这个无妨,该什么样的待遇什么样的待遇,他夏同善是来拿办老子的,老子还给他好吃好喝?”

大胡子便不说话了,吴辰指指报纸的新闻:“过两个月咱们赴美国的使团就要回来了,哎,也不知能带来什么好东西,哎,在这辽东打着仗也这样清闲,这日子真的无聊透了。”

这时袁世凯迈步进来,看了大胡子一眼,微微对他点点头,随后目光落在吴辰身上:“少帅,俄国人耐不住性子了,你看看。”袁世凯抽出一份信笺:“这是俄国人送来的,据说是那个什么尼古拉皇子写来的信。”

吴辰捡起信,笑着对袁世凯道:“这尼古拉多半是下战书来了,嘿”我倒要瞧瞧他能弄出什么新鲜的事儿来。”

拨开了印泥,里面一份战书漏了出来,这是用汉俄两种语言写成的战书,吴辰看了看,随后将信纸儿撕成了碎片,忍不住骂道:“白痴。”

第三更了。涧书晒细凹曰甩姗不一样的体蛤”、说阅读好去外

第一百五十三章康有为进京

当一个人告诉你。我们都是个男人。男人决斗。应该体田浙讥汗。什么才是体面呢?这样吧,吴辰阁下。请带着你的士兵,在某某某个平原等待,请放心,我勇敢的士兵会在那里恭候您的,最后是一连窜的祝词。

吴辰只能用白痴来形容这个尼古拉,还决斗,还体面,什么玩意。

“少帅,俄国人的信里写了什么?”袁世凯见吴辰反应有些过激,以为生了什么大不了的事。

吴辰冷笑一声:“满篇无聊透顶的事儿,这俄国皇子看来也不过如此。”吴辰记得这个尼古拉皇太子确实是个扫把星,在历史上跑到日本去访问竟给人刺杀,导致日俄交恶,随后爆日俄战争,俄国惨败,再之后又镇压革命,杀死了数千人。结果被革命者冲入冬宫,再后全家被处决,维持了数百年的沙皇俄国到了他的手里,瞬间土崩瓦解。

就这样一个。货色,写出这样的战书倒也并不奇怪,他也没拿这玩意当一回事。

可是远在齐齐哈尔的尼古拉皇太子左等右等,却不见吴辰回复,立时勃然大怒,他认为自个儿堂堂皇太子之尊,屈尊给你下战书,你竟如此淡漠,这不是蔑视是是什么?此时俄军已经休整的差不多了,火炮也从黑龙江运了过来,天气逐渐的晴朗,道路不再泥泞,恰恰是展开一次大战役的最佳时机,皇太子召见了所有的将军,先说了一阵鼓舞士气的话,随后道:“上帝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消灭朝鲜新军,辽东才能完全纳入帝国版图,第三罗马帝国焕出生机的时候到了,将军们。从现在开始,我将以统帅的身份带领你们向西行军,我的使命只有在可怜的东方小丑们抱头鼠窜,奉天陷落的那一刻才会终止。”

“殿下,您要到前线去?”一些将军现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

尼古拉不容置疑的点点头:“没有错,士兵们爱戴我,作为皇子。我有责任在战斗的每一复去鼓舞他们的士气。”

几个将军脸上有些不太自然了,皇太子去弃线,这可不是个好主意。统帅问题怎么解决,据他们所知。这位皇太子甚至连枪都没有摸过。也从来没有任何军官的特质,将军是不是该接受他的命令,可是,

一个很为难的问题。

尼古拉略有不满的望着他的将军:“怎么?有什么问题吗?”

“殿下,我个人建议您  ”一名将军小心翼翼的准备说些什么,很快被尼古拉挥断。

尼古拉自信满满的道:“将军们。你们不必担心我的安全,好了,就这样,我要求你们尽快做好准备。”

京城仍然一如既往的散播着各种各样的消息,光绪亲政已过了两月有余,这位年轻的皇帝不满的情绪越来越多,在养心殿里,他已不知多少次拿那些大臣撒气,一道道新政的诏书下去,满以为这大清即将掀起一道革新的骇浪,大清朝要力挽狂澜。要自强,唯有革新一途,光绪也是这样做的,为了想出新政的对策,他几个夜里都没有入寝,想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好办法”偏偏下头这些人阳奉阴违,让他们建京师大学堂,他们到是热心去办了,让工部侍郎孙家葬去主持,可是主持出来。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孙家鼻考察一番之后,要三十万两银子的修建费。

户部立即有人站出来,说费用太大,让孙家翼重新去算。

孙家翼好说歹说缩减了不少的费用。报出的是二十三万两白银。户部又断然否决,有个户部主事义愤填膺的当堂骂孙家翼:“老佛爷复修颐和园动用了八百万两银子。每年办陵差动辄数百万,你修个学堂就要三十万,吓!朝廷哪有这么多银子给你姓孙的去挥霍?你当你是老佛爷吗?”

各部之间相互扯皮,最后御状告到军机那里,那些个军机们也是和稀泥,两边各打了五十个板子,一边对户部说;“京师大学堂好歹也是皇上的意思,户部多少匀出点银子给他,总不能弄的大伙儿都不好看。”又转头对孙家算说:“造学堂也要这么多银子?还要聘请洋人教习,要送学生出国留学,这古往今来有这种事吗?皇上是让你办差的。不是去胡闹,你再去缩减些无用的开支,报到户部去。”

一来二去,到现在,这京师大学堂还没有弄出点儿眉目来。

还有购舰的事宜,光绪连续过问了几次,每次都是没银子,都说让李鸿章自个儿去弄,李鸿章那边站出来跳脚,说是北洋水师的军费都没见拨下,又要购舰,朝廷又不拨款。还让不让人活?光绪于是下令缩减宫中的用度,想筹笔款子出来。可是这事儿又捅了马蜂窝,内务府那边又哭穷了,说老佛爷用度大。皇上缩减宫中用度,还让不让老佛爷颐养天年了,这些内务府的奴才敢这样和光绪说话,

,走出自慈禧授意的米绪哪里敢和慈禧顶牛。古即就再档子的事儿了。

至于购舰的事儿,自然也只能无限期的拖下去。

地方兴农的事儿自然别提了,督抚们是天高皇帝远,旨意下去,连个影儿都没有冒,倒是不少人见机贡了不少大西瓜、大麦慧上来,说是皇上亲政,吉兆凭仍,是兴旺之象。颁布的兴农诏书,被人误解为皇帝要吉兆了,这也算是异数,气的光绪差点儿没当场杀人。

新政折腾了一个月有余,开始时还有一些人看着新鲜,到后来只光看到打雷,不见下雨,也就失去了兴致,连个影儿也都没见冒出来。光绪若是不着急上火那才出了鬼。

他仔细研究得失,最终得出了一个事实,这些个。官员统统该杀,没几个有用的,要革新,就必须物色革新的人才,将他们调入军机,安插入重要的岗位,单凭他一个人是断然不可行的,唯有群策群力。

可是人才到哪里击找?光绪倒是想起那么一个人    集有为。

康有为自考场失利之后,就回到广东老乡,开设学堂,讲授他的维新观念,据说轰动一时,光绪还看过他在广东写的文章,其中康有为直指的那一句:“中国土地之大,人民之众,各省各府,语言不相通。各省各府,私会不相通,各怀私心,各私乡土真真的到了光绪的心坎里,他现在才明白,表面上他是个高高在上的皇帝,管辖万民;可是全然不是这么一回事,光绪深深的体会到,当今的大清朝形式上虽然没有四分五裂,但实际上则是割据明显。又加上幅员辽阔,在此时的交通水平上,很难形成整体。官员们各怀着私心,怀着乡土情结。谁还愿意为朝廷效力,甚至一些乡仲拿着新政的抵报在家乡教育乡民。说什么新政就是胡闹。

新政阻力重重,甭说是官僚,连旗人都是跳脚反对,光绪曾在军机处对人说过,说是行么时候把内务府裁撤了,满人们应该自食其力,不能永远来朝廷来供养,这句话也不知是谁传了出去,很快便是一片哀鸿。满人们哭丧着脸,一个个说。原以为老佛爷不管不顾咱们的死,活。不曾想皇上心里压根就没有旗人啊,等有朝一日,朝廷真的不月例银子了,大伙儿都喝西北风去吧。

新政到了这个份上,光绪也就干脆破罐子破摔,急电广东的康有为入京,另一方面又开始革除办事不利的官员,七个衙门一并裁撤,三百多个官员没有了去处,随后又督促八旗操练,八旗已有上百年没有操练了,平时最多也只是做做样子。谁也不会深究,如今摊上了个认真的皇上,那些旗人一个个都没有了好日子过,以往大清早是遛狗逗鸟喝茶抽烟泡儿,现在得到瓮城里去操练。不到正午开饭还不许回,以至于几个带走去请愿让皇上亲政的贝勒、贝子们被人诟病了不知多久。

“老佛爷,那个康有为就要进京了,皇上今个儿高兴的很呢。”李莲英一边给慈禧梳着头,一边念叨着不知从哪里来的消息。

慈禧看着铜镜里的自个儿,心里满是叹惋自个儿确实老了,那眼角上都起了细纹,心里不是很痛快。冷言论语的道:“来了正好,一个理,还新政。哼,让皇上和他先凑一块儿吧,你瞧着,那些个王公大臣们会作出什么反应来,保准有他们受的

李莲英呵呵笑着,一边细心的挽着慈禧的鬓结成结儿,慢吞吞的道:“这是,现在王公旗人们都念叨着老佛爷从前的好处呢,都说,从前不能体会,现在皇上出来这样闹腾,才知道老佛爷对旗人才是最体贴的。前些日子一伙子旗人在东安门那边陈情说要老佛爷出来收拾局面呢。一些王爷也说皇上毕竟年轻了些,老佛爷多少要照应一点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