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幻之盛唐-第8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怕其中藏有敌人的jiān细,特地交由大人严加审问……”
    “那你又什么要求,直说吧……”
    叶永兴淡然一笑,并没有矫情,让人受了下来。
    “西南士民百姓久苦于天方异族邪教之患,无不翘首以盼天朝王师莅临,解万民于大食之下的水火中”
    罗夏结结巴巴颠三倒四的表达着自己的意图
    “国中各家虽然多以残破,但大义所在不敢有怠,愿为王师前驱……”
    他的意图也很明确。
    在唐人已经征服和统治了索格狄亚那、巴克特里亚、喀布尔、坦叉始罗、犍陀罗、罽宾,还有东旁遮普之后,就算是仅在吐火罗保持这点微薄的军事存在,也不是他们可以轻易挑战和觊觎的,更多考虑的是籍着唐人扩张行为的顺风,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好处。
    比如攻克拔底延城后,将按照古代称谓以其境置滑州,以管领西南,但是唐人的军力所能控制的,不过是拔底延城为首几座道路旁大城和据点,稍远一些的田地、草场、村落,将分给这些助战有功的藩属臣国。
    所以在触手可及的利益驱使下,这些自认为还有些实力的吐火罗贵姓,不由自主的渴望更多,而把他公推了出来承达上情。
    就像是呼应一般,远方鹞鹰带来了回复的军令,
    攻入大食国的俾路支,越过西南崇山峻岭和旱热高原天险,进入沿海的莫克兰地区,以确保呼罗珊南方重镇巴鲁黑,通往西天竺沿岸由南海都督府建立天赐州的路上通路,并伺机将周围地区连成一片。
    “关于南路的俾路支省攻略,就交给岭南招讨行营和大月氏都督府麾下的吐火罗各部了……”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南海都督府在安南和天竺经营的海路支援和补充,算起来比北天竺道还要近上许多……”
    呼罗珊小木鹿城,岭西行台一众将帅,也在对战后的版图进行规划,除了讨论的声音,就剩下有参军们在代表中亚地区的硕大沙盘上,推演操作的沙沙声
    “西南路招讨,可许以法里斯省会设拉子为界,往西至安息海之境听凭白衣军部众自由处分,东至乌浒水之界则归与大唐羁縻之下……由第九和第十一路兵马使为一路,进行攻略讨伐。”
    “此处佛国遗民甚众,小心处置稍加招抚,或可当大用……”
    说话的,却是西行的大唐僧团的首领,悟空上人。他和少数几名特殊身份的人士,得以咨议身份,列席这场扩大的军议。
    “善……”
    坐在上首的高适,突然开声到,引得帐下一阵交头接耳。
    “北招讨路,乃重设bō斯都督府,以第六兵马使,并泰伯里军为主,攻略大食的希斯坦行省……”
    “西北招讨路,以驻留花剌子模的第二兵马使,并当地突骑施、葛逻禄、回纥藩军为一路,攻略古米斯行省……”
    “东北招讨路,以第九兵马使,并拓揭诸营,敢死效节军,以备乌古斯各部……伺机关注可萨国中。”
    “晓谕各部,大唐只要城邑和土地,其中凡财帛子女,可尽予取之……”
    “约束各部少烧杀而多劫掠,凡牛畜人口皆可充为军资,有多少收多少,军中足价支给”
    一一领命而出后。
    “这样的话,本阵其余兵马怎么办……”
    一个年轻的将领,问出其余人的心声。
    “本阵尚余六部兵马使,须得留下来对应内沙布尔的大食军……”
    “经过呼罗珊攻略,本军徐徐推进,一路攻城拔寨直至木鹿,所费巨亿……”
    “虽然胜多败少,但将士的伤亡和疲惫也积累了一个可观的数目,各路兵马使、讨击、都知,大都需要足够时间休整和补充,堪可再用……”
    “将士疲怠之下,我们手头实际可以机动的兵员,反倒不是太多……”
    “至于藩军,勇则勇已,不过难以持久,遇上大食精锐兵马,他们的表现就不足凭持了……”
    “拔那汗、梵衍那、勃律诸藩国兵归还轮替,也需要时日,……”
    “呼罗珊当地歉收减产已成定局,我们的钱粮却是有限……,除了确保各城屯所外,多余藩附、义从归遣势在必行。”
    “因此悉令其就食于敌……”
    “再说,各路人马虽然以藩军为主,但是他们的钱粮兵仗,都在本阵手中……”
    “征战所得,最终也要归到军中名下进行交易和估值……”
    “在本军是在无力控制更多地方之前,我们只要确保粮道和传讯就足矣……”
    本阵直属的十一部兵马使,一路前敌讨击使,分属龙武、神武、金吾、武卫、骁卫等三卫两军,再加上国内带来和安西征募的城傍、番军,约有七万人马。
    由于战损和就地补充的缘故,其中好几部兵马使的麾下,归化人和藩军已经占据了相当比例。如何消化这些新血和有生力量,也是一门文章。
    “茫茫草海广,渐远赫连城。”
    原州再往西,沿着着无定河的支流淖泥河进入,就是朔方军下辖的第一个大型城邑和军事重镇——统万城了。
    站在宏伟的城头角楼上,望着随蜿蜒曲折咆哮奔腾的朔方水绵延深入天际中的绿野,我心中不由冒出这两句。
    统万,取名“统万城”寓“统一天下,居临万郡”之意。北朝匈奴首领赫连勃勃于凤翔元年(公元413年)驱役十万各族人民,采用“蒸土筑城”法在朔方水(今红柳河)之北,黑水之南营建都城。
    这座城历时7年建成。城基厚十丈,城高八丈,宽四丈。又据史料记载:筑城的土都经过蒸熟,城墙是用糯米汁、白粉土、沙子和熟石灰掺和在一起夯筑而成。筑成后用铁锥刺土法检验其硬度,凡刺进一寸,便杀筑者;凡刺不进去便杀刺者,在筑城过程中至少杀民工、匠人数千人,因此城坚硬几可以磨刀斧……
    内有三道城,周围各数里,城内有宫殿、鼓楼、钟楼等建筑,宫内楼台高大,殿阁宏伟,装饰土木,极其侈丽。崇台霄峙,秀阙云亭,千榭连隅,万阁接屏……温室嵯峨,层城参差,楹凋雕兽,节镂龙螭。莹以宝璞,饰以珍奇。
    四周的城墙上还筑了若干座敌楼,以我脚下西北隅的这座最高,号称“三十仞楼”,哪怕在二十里外外,越过绿海沙丘,就可以远远望见它那雄伟的造型。又有四座大型城门分别名曰:北朔、招魏、朝宋、服凉,以寄托宏图霸业之心。
    不过城修的再怎么坚固,名字起的再怎么祥瑞好彩,也挡不住人心的崩坏,大夏国的创立者赫连勃勃本身残忍好杀,“常居城上,置弓箭于侧”,见谁不顺眼就射杀为乐,臣民朝不保夕,哪怕是最亲信的大臣也不能例外,是以赫连勃勃一身死就陷入内乱,不过两年,北魏军攻破统万城,改为统万镇。
    匈奴铁弗部威赫与天连的功业,也随之变成了过眼云烟,赫连大夏只传三世二十余年就断绝了,所谓统万自然就成了昙花一现的笑话。
    不过统万城作为塞上的地理要冲却是沿袭下来,历朝历代都有驻军以控西北,到了本朝的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唐军平定梁师都,以其地复为夏州,统万城为夏州治所。
    到了前代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夏州为朔方郡,作为朔方节度使的治所。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朔方军是郭子仪移镇,又复为夏州以刺史领之。
    事实上直到宋太宗淳化五年(994),为了防止党项人“据城自雄”,下旨将居民全部迁走,将城毁坏,才彻底荒废。宫室楼台都被拆的七七八八不复旧貌,只能凭传说中的想象yy一番,只有那些具有军事功能的敌楼烽台才被较为完好的沿袭下来。
    据说统万城修筑时,“临广泽而带清流”,也就是四周都是水草丰美的沼泽。在此时,还有大量遗存,是为塞上重镇,眼下驻有朔方军兵马使一部,以及朔方监、茶马使的所在。
    早年吐蕃大局入寇,几近京师,其中一部唐罗部偏师,以数倍之兵马,围攻统万城数月而不可入,反而被朔方太守路嗣恭尾衔杀获数千。
    由于处于回纥道和河西走廊之间的交汇的节点,因此当地商旅市邑繁茂,呈现出另一种特sè的繁荣。
    朔方城傍之一的夏州拓跋部,也在附近游牧,特地前来献马八百几各sè土产。龙武军在当地也有经营,主要是军户小额借贷和新作物推广项目,以及藩部流动合作社,再加上前任刺史路嗣恭算是龙武军的人,因此倒也不算陌生。RO!。
第六百七十九章 行途2
    “当塞利斯人丢下他们温文尔雅的传统和道德,将战争奴隶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后,被征服者的灾难就真正到来了。”
    《古代中国改变世界系列丛书:黄祸记事》
    虽然是夏季,来自塞上草原的凉爽朔风,让统万城里充满了万物勃发的清凉气息。
    我的存在,似乎对当地往来如织,摩肩擦踵的商旅,并没有产生太大负面影响,反而很多人的行程,因此自发的推迟下来,道理很简单,能够追随一位来自国内权贵的行程,哪怕是远远尾随着吃尘土,也是一件相当有保障的事情。
    上任没多久的北原节度使杨志烈,观察使常谦光,夏州防御使薛南阳、朔方军使庞冲等一干地方文武,并轮驻当地的羽林射生将梁崇义,也相继前来拜见,
    虽然我在职分上对他们没有直接的管辖关系,他们属于主管西北路枢密副使马麟下辖,从渊源上却又是郭子仪头号心腹大将,检校刑部尚书、试太常卿李怀光的部众出身。但不妨碍这些边军体系的将士,从龙武军推广的事物中所得到的好处。
    作为前身的朔方节度使,曾是北地最强大的一路藩镇,但被析分后无论是职分还是权限实际上已经缩水了许多,连带人马都是后来重新编募的,因此对回纥道商路的经营仰仗甚多,也并不像京中的老朔方军那样,与我所代表的实力保持距离。
    所以我在这里行事又得宽松了许多,带着大队人马驰骋奔腾与野,尽情游乐而彻夜达旦。
    现在也是塞上捕捉野马最好的季节,由于夏季也是大多数动物繁衍本能勃发时节,很多藩众和牧人,都会讲驯熟的母马放到野外去,引yòu野马成群结队的来交配,然后四面围捕之。因而络绎不绝驱赶着马群的藩人,是这个时节道路上最常见的风景。我的随行扈卫也参加了围捕,所获颇丰,象小丫头的纪念品,一匹毛sè如烈焰一般的小母马,是一大群人强按着送到她小心翼翼的套索上的。
    疯玩了一整天实在跑累了,才就地立账下来休息闲暇,我也开始抽空处理公务,虽然在行途中,来自长安的消息和来自安西的奏报,还是藉由邮驿系统,往来不绝的。
    不过除了少量家书sī信外,大多数都是归由随行的参军、参事、幕僚班子判读归总后,再择要递交给我的。关于安西将来的对策和判断,也在这路上一步步随着资料的富集而成形中。不过有些东西还需要到了地方亲眼所见,才能得出翔实之论。
    围成大帐的马车里,一个朗朗清脆的声音正在念公文。
    “五月朔望日,立皇长子鲁王为太子,徙封雍王,拜为尚书令,同知枢密使,于紫宸殿举行册礼……”
    小丫头坐在我怀里打了个哈欠,信手将这份邸文丢到一边
    “皇帝哥哥倒是挑的好时间……”
    “皇帝什么的,自古以来最身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