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幻之盛唐-第7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胡子校尉轻描淡写的说。
    “砍过吐蕃的贵人,用过他们的妻女,还想有回头的机会么……”……
    轻轻合上案上,关于蕃军军纪败坏和将士进入青海后,有些情绪失控的统计报告,我微叹了口气,战争的残酷和折磨,足够把人性中最黑暗最丑恶的东西,给放大出来。
    我的部下诸军,虽然没有岳武穆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抢掠”的变态境界,但也是颇称军民两安的,因为我下了烧杀、奸yin、私掠的三杀令,其中做的最好的,当数高达夫,罗先,前者,深得古将治军之风,后者的靠打游击吃大户起家,,也不可能去坏自己的根基。
    况且,说是不准私掠,那是针对没有什么油水的寻常百姓,与叛军有关的一切,还是不用客气的。要让部队卖命,适当的额外刺激,是不可少的,因此我的其他部队虽然约束力差点,但胜在待遇优厚,再加上有相当比例的科班士官为基础,即使身处逆境,也有足够的大饼可以预期,所以执行起来,还算彻底。至于我的本军,更不用说了。
    对多数上位者来说,不在乎你军纪多好,只要能打战就行,不在乎你多少功绩,只在乎你听不听话。手握重兵再加上收买人心,基本就是图谋不轨的前奏了。
    就算皇帝再怎么英明,也跑不了被分化架空的下场,更别说宋高宗这号气度和心机都不够的英明神武的,怎么又容得一个比自己更有声望的臣子。
    人家宋朝就是靠武将自立起家的,对武人的防范之新不是一天两天,一个岳家军,一个“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抢掠”的口号,军事天才政治迟钝的岳飞大神,光凭这个,就是把军队私人化和收买人心,这两大忌讳都给犯上了。
    更别说想把前任国家领导人徽钦二帝请回来纭纭,怎么能让现任国家领导人赵构同志吃的好睡的香呢。对提拔重用你的新领导不领情,却老想着要迎回老领导威胁新领导的位置,这从政治立场上来说,不是白眼狼是什么,宗泽、韩世宗之流就是明白这一点,才保持了沉默,偏偏岳大神就是不明白。
    迎回二帝,这种主张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乱喊的,要是那些愤青文人和口是心非的大臣们也就算了,偏偏是一个手握大部分军队,享有崇高威望,有实力也有可能性说到做到的军人集团领袖。罗织“莫须有”的罪名把你弄死,再让儿孙给你的后代平反继续卖命,算是相当客气了。
    所以历史萧何到老了就要晚节不保,学人恶霸去大肆强占民田,郭子仪要走到哪里收礼到哪里,讨了多达十几个院子的女人。一个立了大功,却洁身自好得无欲无求的人,放到哪里都很难让人放心。
    手握重兵,又收买民心,简直就是专权与谋逆的前兆,真的忠君爱国,要收买也应该收买朝中的大人们,而不是那些无知小民。要么是政治不成熟,要么是心怀异志……
    乌海城,聆听着贴近城墙下的厮杀声,十几座被焚毁城垒的烟柱,在苇荡中经久不散。
    达扎路恭的轻轻的叹了口气,眼角有些湿润,又有些悲哀,为了这场战争吐蕃人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将来或许还要继续付出更多的代价。
    他已经得到伏远城陷没的消息,所谓的计划跟不上形势的变化,祁连山下出现的,让计划中以伏远城为中心的拉锯战,变得毫无意义,
    于是,继被马向抛弃过一次后,伏远城再次被达扎路恭被抛弃了,道理很简单,伏远城的的地势过于平坦和宽阔,宽阔到足够唐人合围起来,整好以暇进行攻城的充足准备。
    而乌海城的复杂水泽地形,可以最大限度的削弱唐人所凭据的火器,一旦消耗的差不多,唐人的攻势也不得不放缓下来,毕竟是千里迢迢从低地送上来的,所需的人力物力的代价,不会小的。
    和伏远城一起被抛弃,还有退守城中的青海仅存吐蕃臣民百姓大部,忠于吐蕃的残余青海部和泥婆罗军为首的蕃军,共计近十万人,他知道这些没有退路的人,一定会战斗到最后,因为他们还在期盼着达扎路恭率领的精锐奇兵,会在最关键的时刻杀出来,给万恶的唐虏致命一击。
    现在他们最后的价值,就是把唐人的兵马拖在伏远城一天,无法及时援应攻略乌海城的唐军,吐蕃掩有青海,复兴重振的希望就多了一分。
    和唐人的会商也很不顺利,唐人没有刻意羞辱吐蕃的使者,却提出苛刻无比的条件,去吐蕃国号,恢复苏毗、象雄等王号,分别向唐称臣纳贡,宣布禁绝苯教,每一条,都赤果果的蕴含着要将吐蕃亡国灭种的恶意。
    他必须在这里重树一个奇迹,大非川上的奇迹,让噩耗连连中沉沦的吐蕃军民振奋,让唐人愿意坐下来和谈的奇迹
第五百七十三章再变
    青海部,与其说是一个族类或是部落联盟,其实只是一个地域上的概念,所有生活在青海这片土地上麻羊、苏毗、退浑、黑种党项,白兰羌,以及那些叫不上名号的西羌众,乃至乙弗骨等诸种鲜卑后裔,突厥、西域种的杂部都可以算作青海部,
    而以西海为分界线,西北酷热干燥的柴达木盆地和西南昆仑山下不毛的盐碱荒原,除了商旅和季节性迁徙的部落外,几乎是人烟罕至。东南是分布在山地间,河川冲刷出来肥沃的大小谷底,东北是祁连山下雪水灌溉出丰饶的连片草原。
    也是大唐和吐蕃交兵的前线和反复争夺的纵深,两国恩怨纠缠了上百年,大小战事无数次,生活在这里的青海部,已经习惯了战争,无论是被战争侵扰,还是成为战争的策源地。
    有条件的遵循和服从强者,习惯付出牺牲和代价,已经刻在他们的骨子里。无论是低地来的唐人,还是雅砻大山中走出来的吐蕃人,这些青海部都有自己的生存和延续的方式。
    现在唐人胜利了,并取得了大部分青海的统治,那些曾经亲近吐蕃或是与吐蕃关系过于密切的首领和家族,自然纷纷逃亡或者干脆被部众杀掉,把头颅献给唐人请求宽赦,然后派出青壮,追随唐人的军队。没有参加远征低地的部落,得到了宽免。
    出力者得到奖赏,顺从者得到保留,从敌者予以清算,剥夺土地人口牛羊,杀掉头领以儆效尤,冥顽不灵者,攻破后举族幸存者给按照轻装男女老幼分类,卖到低地去。
    大片的土地和草场被置换和迁徙,农田和草场重新被划界和进行分配,宁可冒着反弹、抵制乃至重新叛乱的风险,在刀枪下坚决而缓慢的推行着,无处不显示出唐人长久经营和统治青海的决心。
    划分出来等级和风险不同的区域,
    但这次有些不同,随着卷土重来的唐人大军,还有大量蜂拥而至的各色商人和工匠,
    他们明显与军队关系密切,却拥有自己的护卫和马帮车队,在那些部落附近,沿着河流和道路筑起一个个土围子一样的临时商栈。然后成群结队的在那些部落附近晃悠着,
    他们几乎什么都收,什么都要,看起来野草一样满地都是的所谓药材,破破烂烂的野兽皮子,还有长毛大角羊和牦牛的鬃毛,各种毛毡编织物和皮革制品,而且一收就是一大批。
    将各部的库存和集藏,清理的七七八八后,唐人委任的官吏也随之而来了,作为新的统治者,按照唐人要求的赋税,也与过去的大不相同,不再是整牛马猪羊的活物,或是原始的矿物原料特产,而是各种加工制品。
    比如在河谷中的部落,除了更多的谷物外,会被要求种植一些特定的作物,以收获作为贡赋,生活在山地与草原之间的部众,则传授一些如何种植适宜的牧草,如何用厩栏羊更多的牲畜,如何定期收割皮毛头角,然后做成最原始的纺织品,如何制作耐久的乳酪和肉脯,然后定期收买,
    有手艺的部落人,则季节性的被征召集中到城寨中,对这些收集和交易来的产品,进行进一步的加工。然后在大雪封山前,通过竞拍统一收购。
    最常见还是物换物的手段,最受欢迎的,还是用茶叶和盐,还有酒水和糖来支付,若是侥幸在地下有所发现的部落,则幸运的多,那些商人甚至愿意赊给一些货物,换取来自部落的劳力,进行前期的开发和准备。
    来自低地,大规模有组织和计划的商业开拓,让这个凉爽而短暂的夏天变得纷纷扰扰……
    和一大群臭烘烘的牲畜和衣裳褴褛的俘虏呆在一起的康布罗纳,肯定不会做这么想的。特别当他被从一大堆被扒光衣服只能和牲畜记载一起取暖的同伴中,被人指认出来,并由三五大粗的异族士兵拖走的时候,几乎是万念俱灰。
    作为一个出生在葱岭重山诸国之一的康国王都萨末建(撒马尔罕)的栗末人,他的一生大部分时光都在不停地流徙和经商中度过,因此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对他们没有太过直接的感受,更多时候是以家族和亲缘为纽带,辅以行会和贸易组织的形式,组成一个个相互竞争,有相互渗透,对外排他的松散联盟,
    无论是谁来统治,都是一样的缴纳赋税,进行臣贡的义务,无论是西徐亚人、还是帕提亚人,贵霜人或是萨珊人,哪怕是那些游牧的可汗和酋长们,也
    但是那些沙漠中崛起的艾穆哈人,似乎打破了这个定例,他们带来了可不只有信仰,还有屠刀,连金钱都无法打动的热信仰
    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只有有足够的利益,商人自信可以面对任何风险,在追逐利润的漫长旅途中的豺狼虎豹,多如牛毛的盗匪马贼,还有动荡的国度和战乱的边疆,都不足以阻止他们的足迹,乃至最贪婪的贪官污吏,只要是人类,也不是没有打交道的可能性。
    但是这些商人最不愿意面对的,就是那些以宗教和信仰为名的宗教疯子,上一刻他们可以接受你殷勤的款待,而下一刻就毫无情由的高喊以至高安拉的名义,夺走你的一切,仅仅因为你是不同信仰者。
    这些年栗末人的事业,急转直下,一方面是来自可萨突厥汗国的西伯来人的强力竞争,他们的使团和商人甚至和塞里斯人的宫廷建立起关系。一方面是草原局势的激烈动荡,原本属于栗末人商业份额的大幅萎缩,再加上艾穆哈人的东进扩张,让这些凭借中亚十字路口的地理便利谋生的栗末人,也感受到了生存的危机。
    与那些远在东方国度扎根下来,并世代繁衍生息,逐渐向其他领域转换身份的栗末同胞们不同,河中,乃至中亚之地本身,物产和地力都是有限度的,所能创造的财富,大部分乃是依靠东西方繁忙的交流和贸易。
    一路从布哈拉,萨末建(撒马尔罕),木鹿,讹答刺(花模子刺)、艾兹赖格、加布罗、费尔干纳,辗转过来,屡战屡败的抗税起义背后,都有那些活跃在黄金大陆桥上栗末人的身影,他们代理人的金钱和来自四面八方的雇佣兵,堆积起来的力量,总是在一次次短暂的**之后,被彻底粉碎。
    直到倭马亚王朝倒下的那场轰轰烈烈全国大起义,栗末人的抗争似乎出现了明媚的曙光,然后他们发现,自己被羞辱和欺骗了,新崛起阿巴斯人的王朝,短暂和平的麻痹后,暴虐者阿布尔。阿拔斯轻易撕毁了与众多支持者的协议,并且血腥镇压了这些推翻倭玛亚王朝过程中出过大力盟友们,在那场浩劫和清算中,无数历史悠久的古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