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幻之盛唐-第4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饮水是用管槽流地。不怕污染……”
    “厩栏里不留隔夜地垫草。绝对卫生地很……”
    我正在巡视。楼观山地马场。作为关中之地。少有几个适合大规模放羊马匹地地方。已经被龙武军地还乡团给圈占下来。划为军事训练场。非特许不得入内。
    陪同地还有当地马场地承包人陈八尺。眉飞色舞地一一介绍
    “闲杂本场一个一等厩、一个二等厩。两个三等厩。共计在栏马三千五百七十匹。驴骡一千二百三十一口……”
    所谓一等)主要出战马,二等厩出骑乘军马,三等厩培育的是驮挽马,还有第四等),主要是培育驴骡牛等要求不高替代性畜力。
    “其中大马二千八百二十三匹,按照母四公一配地,平时大小马分开养,……三齿龄的小马有三百一十五只,二齿龄地……”
    “其中有天山种,河中种、河曲种、西羌种、大宛种、云中种等,还有大人引入的南诏矮脚种,但最多的还是三秦种和山南种……其中又分为纯血种和混种来养的……”
    “会不会养的太胖了”
    我看着膘肥体壮,油光水亮的马,在河滩上悠闲的或卧或立,一副懒洋洋的样子,又看了看和马儿们一样深宽体胖的他,突然打断道。
    “不会不会……”
    他摆着手说
    “因为是厩养,所以怕养懒了马力,场子每天早晚两次,至少让人驱使着快跑上两个时辰,一定要跑的口鼻流沫才算数的……”
    “现在是午后消食的时光……”
    “每天午时必须赶到河里清洗一次……”
    我点了点头。
    有宋一代,可吃够缺少骑兵的苦头,虽然不乏精良的装备和勇敢的士兵,可是两条腿打四条腿,打的赢追不上,打不赢也跑不掉,再好的装备和再充足的兵员,也只能给人家做了运输大队长,西夏国大名鼎鼎的擒生军,可都是用宋朝的俘虏组建的。
    有唐一代,国家常备骑兵最多时可达数十万,从安西、北庭到河西、陇右、关中,到河东、河北、安东,到处是大小官私牧场和官民蓄马成风的传统,再加上那些藩附的边境部落和国家,轻易还可以动员长千上万的骑兵,什么游牧民族崛起,靠拼骑兵消耗,堆也把对方堆死。
    但在战后的中原关内等地,已经被打的烂,那些开国以来赫赫有名的诸监牧使、群牧都使、闲厩使等,都已经名存实亡。相对完好的西北各路的监牧使、群牧都使、闲厩使,也因为战争的抽掉,耗尽了潜力,已经不复最盛时存栏70万的规模,相当的虚弱,甚至为了满足续种的需要,还不得不从回纥等地大量市马。
    本朝的马政历来由太仆寺主管,北方各地设置国家牧监(养马场),具体负责战马的牧养、管理与供给。牧监分上、中、下三等,有马500匹为上监,3000匹以上为中监,不足3000匹为下监。各监置牧监一
    监一或二人。此后,又相继置诸监牧使、群牧都使、等,统各地牧监。
    为加强管理,朝廷对马匹地繁殖、死耗、烙印、奖惩等,都有具体现定。每年秋天登记马籍,区分良马、驾马,定期上送殿中省尚乘局、各级官府及军队使用。遇有大的战事,还随时向民间征马匹。
    安史之乱后,肃宗吸取了安禄山以节度使身兼诸监牧多职,而导致河北、河东地战马,全成了资敌的本钱,不再让武人兼领牧政,大肆重用内官,以内官为监军,又以内官监临重要的地方差遣官,因此由宦官充当的内飞龙使,开始控制全国监牧大权。
    事实上,连这些年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大量地马匹,号称马比人多的龙武军,但是除了解思的奇兵队等几只纯骑兵编制外,其他大都是适合驮挽奔驰负重的军马,而非严格意义上地可以冲锋陷阵的战马。维持强势的战斗规模和持久高昂的士气,也是需要巨大的后勤消耗为代价的,许多时候还要通过驴骡牛等来补充运力上地不足。
    从军马变成能够伴随骑士战马冲锋陷阵的战马,需要足够长时间的来磨合,毕竟让这种有灵性的动物,克服趋利避害的本能,冲进敌阵地刀枪中,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而且相对普通军马、官马、民马,战马的生命周期要短地多,各种激烈战斗的驱使,很容易透支战马地生命潜力,战场中也总是充满了各种意外,作为比骑士更明显的目标,在射人先射马地指导原则下,战马往往比人更容易遭到伤亡,有的时候,仅仅是蹄子上一个小伤口,或地面凹凸不平造成的扭伤,就不得不退出战斗的序列,乃至变成士兵的口粮,因此维持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往往需要远高于现役比例的后备来源。
    因此龙武军在剑南和山南等地,都建立了自己的牧场和放养地。但是)养的马,虽然相对放养的马,更节约资源且出栏率高,但同样也更容易出现隔代品种退化,体质和病害抵抗力下降,所以需要定期引进新品种来改良……
    看完马场与一干军需代表,按照日程我又来到楼观山中的武器试验场,胄曹和军器监在这里有一个项目。
    不过平时嘈杂的实验场地是空空荡荡,摆在我面前只有这么一件类似后世牛仔服的东西,当然在这里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帛甲,
    用的是水力纺织机车出来的粗韧线,不计成本织成密斜纹的沉厚面料,理论上可以在有限距离内防箭和某种程度的砍劈。
    由于初代产品只考虑耐磨和坚韧性,所以舒适就不敢恭维了,还要在里头衬件软衣,防止磨出血泡来,打南沼的时候许多将士叫苦不迭,多重穿戴过于闷热,激战之后几乎是顺着里子倒出汗水来,后来的改良做法,就在里头衬层吸汗的纱布,直接贴身穿……然后除了工艺、成本分量下降外,其他也一直顺着战事的需要在改进。
    我手上拿的这件,属于第七代产品,但这次在各种要求指标的竟投中,意外中标的,却是来自岳州无双薛府那位自立门户的薛大姐,她不但有办法在不减轻抗性的情况下,做的比别人更软更薄,因此虽然要价比别人贵了五成,但我还是指定为军官服用料。
    因为我的个人强烈需求,这种帛甲从一开始,就被设计成类似后世军礼服和作训服的样式,又让我家那些女人给我画了多个效果模拟图才最终定型的,因此就算染了迷彩色,看起来也相当的精神爽利,领口袖口裤口都可以扎紧,防水保暖。
    “大人请看……”
    第七代产品的改进,最大变化上就是,从头戴的软帽,到脚蹬的靴子,外表都被刷上一层胶层。
    胄曹和军器二所的演示人员,用大壶模拟降雨,把水喷洒在上面,又把整只靴子浸入水中,然后拿开,可以看见水珠一粒粒挂在表面,轻轻一甩就甩掉大多数,剩下地水迹也很快的挥蒸干。
    整件制服看起来瓒亮如新,很有点后世皮甲克地味道,这是为南方温暖多雨的地方设计的。在不同的地区还有不同地附件,比如湿热地区防雨的帽兜,干燥寒热地区放沙防尘挡风雪的围领和遮面。
    现在
    粗略区分龙武军的阶级,还是按照传统地方法,一般行军状态下的士兵,穿的是类似密纹帆布的帛甲,辅助部队的团练、义勇穿的是皮甲、纸甲,民夫不穿甲,但给短兵器和一定比例地弓箭。
    什长以上的士官和模范营的老兵,则在里头多一件钢丝编织成的小背心。
    如果遭遇敌人或战斗准备,则可以迅速披上用水力锻造,冲床打磨,标准化生产出来的新式明光铠、山纹甲、鸟锤甲,或是整片成型地扣式板甲等,辅助部队则配给半金属贴片式的镶嵌甲。其中射生手不戴头盔,以免影响射界,排列在一线的槊队,还要加穿面帘、护颈以及裙摆一样地蔽膝,突击的骑兵部队还有护径和钉铁片地靴底。
    这些东西全部穿戴起来,就是几十斤重的全身披挂,对体能消耗加大,因此难以长期保持进攻状态,如果是山地部队或轻装作战地需要,就只保留胸甲部分。
    士官以上则配备标准化水力工业生产,更精密一些的鳞甲、小叶甲、锁子甲、链甲等金属软冑,精致的銮兜,但都士兵一起无差别的漆成同一种颜色,相互之间只在领章、臂徽、肩衔上有所区别。他们只有在阅兵或充当仪仗的时候,才在
    套上一件华丽的罩衫、大氅,在头盔上别以雉尾和朱系在兵器上,作为礼服。
    在战阵中把军队中坚的军官和将领,打扮的象孔雀一样华丽而显眼是一件很脑残的行为,醒目的军官固然是对提升和鼓舞士气有所帮助,但同样也对敌人的冷箭和火力来说,提供了明确的目标指引,这是长期与龙武军对阵并幸存下来的敌人,用血泪总结出来的教训。
    一边思索,
    我一边抚摩着光滑的表面,看起来相当结实,
    “这是什么胶”
    由于这个时代还没法找到橡胶,之前一些东西是用鱼胶替代的,产量太少,品质也不稳定,我特意让他们寻找合适的防水涂层的替代品。
    “回军上……”
    对方脸有得色的道
    “军司的人,虽然在南平府,没找到大人所说,足够合用的树胶,……却在东川和山南之地,那些山民大片种植的药园里,现这种大叶杜仲树所产的胶汁,似乎还算合用啊……”
    “产量如何……”
    我最关心的还是成本。
    “一树一年可刮十斤胶,熬煮去渣后,可得三斤……”
    “才这么点啊
    我有点失望,一年才够做小半个轮胎,还是摩托车的。
    “这树要三年长成才出胶……”
    对方看我脸色马上补充解释道。
    “只要种的多,产量就能上去,”
    “而且这树不挑水土,不用占好田地,山地砾石也能活,虽然长的慢一些,却适合墙头院角的推广,只要军中可出钱收,那些屯点是不会在乎这点工夫的……”
    “虽然现在价钱还贵了些,但过两年树木多了,也就降下来了”。
    我恩了一声,算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
    在没有橡胶的情况下,反正我也不要求能作出工业传输带、载重卡车轮胎之类的硬性工业标准,能满足大车轱辘和防水软管的标准就够了。
    我正在想,
    这时他们又推了一个车骨碌过来,不由笑了起来,这是典型木轮辐架加强铁片的折中设计,同样也被裹上一层厚胶皮,不过这层胶皮看起来,颜色暗淡班驳的多。
    “对于军上要求能让胶凝固硬化的法子,我们试了很多材料,最后现把硫磺熏透的麻丝,加到熬煮的胶汁里,再飞快抽出沥在轮毂上,反复大力拍打旋转,就变的又硬又韧……拿刀尖也很难戳到底,不过就是手艺有些麻烦……”
    “但如果再加入地油渣沥青,就会变软而滑弹……”
    这不就是原始地硫化处理,虽然看起来还很不均匀,我不得不再次感叹古人的创造性。
    “马上定为一级机要,严防泄露……”
    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橡胶对工业基础地影响,比如热塑性、高度绝缘性、耐水性、耐潮湿性、高度粘着性、抗酸和抗碱性等……虽然这一切离我还很远。
    “梁州织造行会,为军中生产新式雨披和帐子,请求开放三级授权……”
    现在龙武军的产业体系是采取多级授权制度的,除了最核心的军工产品,其他周边都采取授权方式,承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