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考古异事录-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行人匆忙前去,老外赶在了前头,他和另一位中国人主持发掘了好些日子了,终于有收获了,心里按耐不住喜悦。

老外名叫大卫。格拉汉姆,美。国人,身份是华西大学的教师,本身还是位传教士。这人是个中国通。他的名字被记载在了古蜀文化考古史的历程上,算是当时无数掠夺中国文物的老外中,相对有良知的一位——虽然他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史密斯索尼学院派往中国的公派收集员,成绩赫然,他一生中在中国共收集了四万件标本,其中包括一张熊猫皮。

此时,大卫很高兴的赶往发掘现。场,在现场组织发掘的是位姓林的华西大学博物馆馆员,这是位中国人。

“一早上就挖出了不少东西,你。们来得正好,正有件玉石材质的东西露出土了。”

林馆员人站在一个近一米深的土坑里,他见伙伴。们都过来了,高兴的直摆手。

老外查看过地上篮子里堆放的出土器物,便跳下。土坑,兴致勃勃地猫下身去,打量正要出土的文物,他对考古有一定了解,又是个中国通,打量了会,就看出这是件玉璧。

“这是件代表天的玉璧,比董教士在燕家收购的。那件玉璧都大。”

大卫拿过铲子,。将这件玉璧从泥土中挖出,拿在手上端详。

这位老外所说的“董教士”也是位外国传教士,不过是位英国人,为了更好的传递天堂之声,这位老外也入乡随俗的取了个中国名字。

“是啊,这是今天最大的收获了。”

林馆员高兴的应答。

此人是华西大学里边所设博物馆的馆员,而大卫则是这间博物馆的馆长,有些像师徒关系。

两人随后也不再说话,继续将土坑中的文物挖出,收获颇丰。

“葛先生,秋日的天总是黑得快,我们还是早点回去。”

跟随大卫一起前来的一位瓜皮帽男子看起来有些着急,他不时往四周眺望。

“葛”是大卫的中文名字的姓氏,外国传教士们都懂“入乡随俗”的作用。

“不是有民兵保护嘛,没事没事。”

长衫男子回答。

“这些兵不顶事,知道县城里的那群愚人怎么说吗?说我等是带了洋人来挖中国老祖宗传下的宝贝,还有些匪头出声要取我等的人头呢。”

瓜皮帽男子说时还指了指自己的头,他不想冒这个险。

“我在这里好几天了,怎么就没出过事?”

林馆员有些生气。

他不喜欢这位瓜皮帽男子,此人是当地的富绅,胆小怕事,又爱附庸风雅。

“天黑路上也不方便,我们明日再来。”

大卫掏出怀表看了时间,很赞同马褂的话。

林馆员便也不再坚持,虽然此时刚黄昏,离天黑还有段时间呢。

于是大卫让部分士兵留下看土坑,另一部分人护送,就这样离开了发掘现场,踏上来时的那片齐膝高的杂草丛。

走了一段路,刚走出杂草丛里,正要下山路时,却见前方狭窄的山路上鸣了几声土枪,还有喧哗的人声,瓜皮帽哇一声吓的抱头蹲下。

“前方不要过去,我们绕道走。”

林馆员几次进出这地方,路熟得很,说着就让士兵带头,往另个方向跑去,落后头的士兵,还不忘鸣几枪示威。

此时天也还没黑,夕阳夕照下,这些奔跑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士兵们手里抓紧枪子,显得分外紧张,这里的匪患极为严重,他们这些士兵也都是为口饭吃去扛枪,真要他们去拼命,也太不划算了。

这么大群人,往另一个方向赶,路上没再遇到要拦截他们的匪徒(村民?),倒也还算平安返回了县城驻扎地。

这是这支成份有些复杂的科考队在发掘过程上,遇到的第一批匪徒,接着往后还有。这些“匪徒”也不知道是真的匪徒,还是也有群普通村民——要知道那个时代,进入中国的大多数洋人,一向干些比偷鸡摸狗好不到哪去的掠夺勾当,还总打中国文物的主意。

总之,匪徒们几次到“考古队”的发掘现场骚扰,还宣称要把洋人和汉奸都给办了。

如是威吓几次,科考队就也放弃了,反正他们也挖了些玉石、陶器,倒也不算空手而归。

此趟科考工作,获得的六百余件石、玉、陶文物,都递给了当地县长过目,正是这位县长邀请了这些人来发掘,并且还提供了民兵。

这位民国县长倒也清廉,不干当时那些大军阀小军阀擅长的刨墓掠宝勾当,就称该将这些东西,存放在华西大学的博物馆里。

说到这里,我们这个民国时代的故事就该完了吧?

不,还没完,刚开始而已。要接着说的是,当时由大卫带领的科考队挖的其中一条探沟,在科考队离去后,有人接手了,应该说是一群人。

这群人领头的是位土匪头子,当时川西平原的土匪极为猖獗,武器装备也好,可以说杀人不眨眼。而这位土匪头子,后世并没有记载他的名字,但我们知道他的外号:三眼狼。

按这名字看,似乎这家伙有三只眼还是怎么着?其实都不是,只是强调此人十分狡猾、聪明,就像背后也有只眼睛一眼,并且像狼一样贪婪。

这位三眼狼土匪头子是于什么时候,勾搭上一位美国传教士的呢?我们并不清楚,因为我们接下所谈的这些,都是没有过记载的东西,为李弘多方打听获得的消息。

这位美国传教士按他们入中国传教的老传统,也取了个中文名叫丁德华,本名已无处可查。这人平生事迹难以查明,但可以知道他能说一口流利的四川话,应该在四川生活过很多年。

至于他如何勾搭上了三眼狼呢?这就不清楚了,但一个打家劫舍,顺便盗掘古物的匪徒,与一位打着传教幌子,却又四处掠夺中国古物的老外,相信他们有的是相互结识的诸多机遇。

当时,这头三眼狼听闻众多同行都在四川广汉挖玉器,他就也带着手下一帮人,游荡过来了。这头狼不识字,不懂古董知识,却知道怎么去找古物,怎么找财,他四处打听,最终决定去科考队挖过的地方找宝贝。此人的想法很有意思,大概认为专业挖古物的人都选中这地方,范围那么大,古物他们一下子也挖不完,我到处瞎挖,还不如去那里试下手气。

于是就有了前头所说的,科考队挖的一条探沟被人接手了,这个人就是三眼狼。

时隔这么多年,当年活着的人绝大多死去了,他们所知道的秘密也被带走了,所以我们不清楚当年三眼狼到底怎么在科考队找漏的地方,找到了惊世的宝贝,也无法知道当时他们掘出了多少东西,我们所知道的,仅仅是一株高达五米的镏金青铜树被丁德华携带去了美国,为了方便运走这株青铜树,这位传教士把青铜树折断成了好几件,装进一口大箱子,与其余他所获得的文物,一起载离了中国疆土。

这是上个世纪的中国,属于无数文物相同的可悲故事,它们就这样被运出了国土,有的再寻觅不到,有的寻觅到时,却无法去追索,包括这件青铜树。

——————分界线——

大卫。格拉汉姆所用的中文名是:葛维汉,所以我坚决不让他的完整中文名出现在文里,这老外取什么名字不好,偏要叫维汉呢。

替李弘他老爹维汉同志泪流满面。

第二章 老李的惊鸿一瞥

第二章 老李的惊鸿一瞥

李维汉青年时代在英国读书,他也有几个亲戚朋友在海外,在这些老外、香蕉人、海外华人朋友中,交情最好的要属王季涛。

季涛的祖父,据说与维汉的祖父有不错的交情,两人又同祖籍,业务上也有往来,大概是因为这个缘故,到季涛祖父移民美国至今近百年的时光里,王家与李家仍有联系。

李家是先搞收藏,后转向古董买卖生意,而王家却是名副其实的收藏世家。维汉的父亲是个强人,生前让他看得起的人不多,却很敬佩季涛的祖父与父亲,原因在于王家搞收藏很有自己的一套,他们早年便移民美国,而早年流落于美国的一部分文物,便就落在了他们手里。当时用了并不多的钱收购下,专挑猛的买,攒了不少宝贝。维汉的老爹曾戏称,如果王家的收藏品哪天肯卖掉的话,世界各地的中国古玩收藏家都会涌至美国。

维汉曾几次到季涛家做客,开了不少眼界,虽然王家最珍贵的几件文物都寄存于银行,并且也不外露。维汉也了解这情况,有天跟季涛的父亲闲谈,维汉提了一件事。

“一直有种说法,认为流失于美国的商代青铜器中,最珍贵的属虢公洗,有六十余字铭文,而这件青铜器就在王伯伯家,这个该不是谣传吧?”

维汉露出笑容,看向正在悠然喝茶的王老爷子。

“还有人认为,李家知道孙殿英宝藏的最后归宿呢。”

王老爷子慈眉善目,嘴角带着淡雅的笑容。

“我曾跟我爹打听过,他说是。无稽之谈,因为宝藏早已不在中国大陆。”

维汉拿起茶盏呷了口茶,轻轻搁放。

“这不就是知道了。”

王老爷子笑容不改,话语含蓄。

维汉听到王老爷子这么一说,也。才觉得自己怎么就没细想,照这么说,他父亲也确实算是知道了孙殿英宝藏的最后归宿。

“那王伯伯知道这件虢公洗现在何处呢?”

维汉打探,他总觉得这位说话。缓慢的王老爷子,无所不知。

“不在我手上,自然也就在别人手上,不过我想不会。有再面世的一天。”

王老爷子的话还是那么含蓄,或许他认为这事本。不该去谈。

“像这样名震一时,并且最终传言失踪的文物,其。实都有了主,像北京人头骨,还有广汉神树。”

王老爷子话语平淡,但他说的话,可不平淡。

“王伯伯,失踪的。广汉神树我真是闻所未闻,就我所知,也只有八六年出土过几株,但并未有流失的传闻。”

维汉脸露惊愕,要说北京人头骨最终归宿,大多都认为在日本人手里,而神树却是第一次听说。

“你不知道并不奇怪,鲜有人知道,这株神树被运往美国时,当时还没人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叫什么名字。”

王老爷子撑起拐杖,想起身,维汉见到急忙过去搀扶。

“维汉啊,我听季涛说你在海外收购西域古文书的影印本,中国流失于海外的文物,不只是西域古文书,商周青铜器特别的多。”

王老爷子由维汉搀扶,便前往书柜抽屉翻找一些旧时的照片报纸,维汉见他蹲下身搜找,急忙去搭手,并问:

“王伯伯,难道你这里有那株神树的图片?”

“有的,我一位洋人朋友特意寄给我,是从报纸上裁下的图片,那神树我不知道真伪,但在英国剑桥教书的那位曾小子,曾见过图片,说是要是假的,他头可以拧下来打网球。”

王老爷子谈至此,笑着坐在了地毯上。

“曾文卿教授?”

维汉再次露出惊讶的表情,因为王老爷子所说的这人,维汉曾听过他的课。

“是的,就是他,我经手的巴蜀青铜器很少,文卿就不一样了,他说是真的,便也就是真的了。”

王老爷子正说话间,终于从堆旧报纸里抖索出了一张四方纸张,这纸张巴掌大,上面有张图,黑白的,图中有株神树,十分的高大,神树旁边有个外国男子。

维汉将图放书桌上细细打量,为了看得更清楚,还拿了桌上的放大镜使用,他曾亲眼见过广汉博物馆展出的青铜树,了解它独特的构造与风格。虽然这张图片是黑白图片,年代也久远发黄,但维汉做出了肯定,这绝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