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鳞开-第5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便与这个国家离心离德,只顾自家。不顾国家。结果呢?便是闯贼献贼重来。”朱慈烺苦口婆心道。

“父皇,若是国家重农。百姓安居乐业,又哪里来的闯逆献贼?”朱和圭昂头问道,颇有些质问的意思。

陆素瑶在外面听到里面的声响,虽然听不真切,但仍旧是心跳异常,一者为皇帝揪心。一者又为皇太子担心。

朱慈烺面对儿子的质问,心中无奈,招呼儿子过来,拉住儿子的手,柔声道:“你能看到士农为贵。工商为贱,那么就应该理解这个天下人是有三六九等的,对吧?”

朱和圭似乎不愿意接受这种说法,但还是点了点头。

“这三六九等,就如台阶一般,父皇且称作阶级。”朱慈烺小心翼翼地措辞,不敢一下子将“阶级斗争”这头猛兽放出来。

十三岁的皇太子已经有了一定的逻辑能力,又点了点头。

“阶级粗分为两个:掌握了社会资源的有产阶级,以及不掌握社会资源的无产阶级。”朱慈烺道:“对于个人而言,阶级不是恒定的,比如雇农子弟本是无产阶级,通过读书上进,掌握了生产所需的资源,也就是掌握了社会资源,成为了有产阶级。原本的官宦子弟,因为不求上进,变卖祖产,从掌有资源而变成赤身之人,这便是退到了无产阶级。能理解否?”

皇太子略一想,道:“我家便是如此么?”

“对对,”朱慈烺略有欣慰,“太祖高皇帝本是赤贫之人,乃无产阶级中的一员,后来驱逐胡虏,再造中华,君临天下,这就是有产阶级的马首了。”

皇太子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但是,对于整个天下而言,阶级却是恒定的。”朱慈烺道:“人在其中进进出出,但终有人制人,有人制于人,也就是说,无论天下怎么变,这两个阶级始终存在。”

朱和圭想了想,再次点了点头。

“现在为父问你,我家是与谁共治天下?”

“是……与有产者共治天下。”朱和圭略一思索,虽然还不能明白社会资源的确切概念,但还是做对了这道选择题。他立刻又道:“父皇,给百姓土地,他们便是有产者了呀!”

“你能明白这点就好。”朱慈烺松了口气:“有产者之中又有两类,薄有家产者,以及富甲一方者。你觉得一个只有两亩地的农夫,和一个家财万贯的举人,谁说话更有用?”

这个涉及到社会影响力的问题,答案未必就是简单的非此即彼,但皇太子还是朴素地选择了后者。

“这就对了,”朱慈烺因势利导,“从表面看,天家是这个天下说话最有用的,影响力最大。实际上呢?如果下面的百姓都希望经商致富,而天家仍旧死守着田垄,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

“他们不忠!”朱和圭叫了起来:“他们应当与我家共进退的!”

“对,他们不忠,结果也的确如此,所以才会有国变之祸。”朱慈烺道:“朝廷捉襟见肘,他们却是奢靡非常,宁可将银子扔进水里也不肯给朝廷。”

朱和圭脸上浮现出一抹杀气。

“但你又能有什么办法?国变之前,你皇祖几次劝募,却没人肯援手,难道能够抄他们的家么?”朱慈烺道:“因为你已经站到另一个阶级去了。他们这些掌握了社会资源的人家视你为仇雠,谁肯援你?”

“父皇太过悲观了,总还是有忠臣的!”朱和圭信心满满道。

“忠臣?”朱慈烺冷笑一声:“你去看看忠臣家里有多少银子,他们说的话有多少人听。嘉靖朝倒是有个海瑞,可惜他并非忠于皇帝,而是忠于名教!要想保家秉国。唯一的办法就是始终站在大势一方,万万不可逆势而为啊。”

见儿子不以为然,朱慈烺又道:“你知道英国国王么?查理一世,他就是被朝中新贵公然处决,那是十年前的事了。”

“英国也有操莽那般的人物!”朱和圭颇为震惊。

“所以,站队很重要,尤其是天家。”朱慈烺道:“从万历之后,国家资源已经转移到了工商之族手中,而皇家仍旧站在地主的位置上。结果呢?这些工商之族一味要求增加赋税。将国家压力转嫁到土地上,而一旦有人要动商税,则群起而攻之。

“东林和阉党之争,说到底也是利益之争。所以阉党得势时,国家商税过百万,而东林所谓众正盈朝,朝廷却收不到商税了。”

“这……”皇太子从未考虑到国家税收的问题,一时语塞。

“为父不仅兴工商。同时也将天家带上了工商之路。如此一来,朝廷就有了充沛的工商之税。能够兴修水利,进行基本建设,真正占据国家九成以上的农民才能安居乐业。”朱慈烺道:“如今有人想将你重新带回老路,让为父的苦心白费,让势家仍旧独占商利,你觉得这种人是什么人?”

“是……”皇太子刚想为几位先生辩解。但还是忍了下来,只是道:“也不是奸佞。”

朱慈烺如果想知道到底谁在背后教唆皇太子,根本不需要问皇太子,难道那些人真当厂卫是假的么?实际上朱慈烺根本不在意这些小臭虫,真正有能耐的人都知道现在绝非好时机。要想江山变色也得等这位皇帝大行才是。

说不定这些小臭虫就是那些人抛出来的诱饵,意图打草惊蛇罢了。

“你日后是会成为天子的,”朱慈烺叹了口气,“天家命运掌握在你手里。你若是逆了的天道,我家便粉身碎骨。你若是能够顺应天道,江山自然永固。”

“可这天道实在太过渺然……”皇太子有些无奈。

“其实祖宗都给你指明了的。”朱慈烺叹道:“民心自我天心。生民要吃饭吃盐,你就要掌握粮食食盐;生民要穿衣,你就要掌握棉布绸缎;生民要安居乐业,你就要掌握房土、职位。当然,皇家也不可能一手全包,所以在核心之处,只能皇家与朝廷共掌。次一等的,可以由皇家与民间更掌。再次一等的,则交由民间资本。你去看看皇家在天下产业中所占股权便知道了。”

朱和圭虽然满心疑惑,但还是点了点头。

朱慈烺唤陆素瑶进来,吩咐道:“素瑶,整理一份皇家产业明细交给皇太子。”

陆素瑶有些不解,但还是立刻承应下来。

这份明细并不难整理,司礼监每个月都要进行一次规整,然后存档,属于皇帝的家族档案。外廷要想知道皇家有多少家业,只能从报纸上的公告中细细搜寻。如果做不到这种耐心细致,自然也就不可能知道皇帝的布局。

朱慈烺相信以天下之大,终归是有这种人的,但这种人绝不会多。

起码皇太子身边没这种人。

若是有,也绝不会让皇太子呈递《兴农十三策》这种势必会被打脸的东西。

朱和圭其实早就有机会看到这份明细了,因为每个财年司礼监做完整理,都会呈递一份给皇帝。皇帝也会命人抄送一份给皇太子。只是皇太子并不在意这些银钱事,只是最后看一眼结余,从未看过上面的细项。

这回既然父皇明确说了,朱和圭终于耐下性子,仔细研究皇家产权结构。

让他意外的是,父皇的布局并非如自己所言,掌握衣食住行之类。皇家最大的股权只在两块:石油和煤铁。这两个产业上,皇家都占据了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份,涉及全国登记在册的所有大矿。

其次便是教育。几乎每一所大学都有皇家的股权,而且比重从全资到百分之三十并不相等,但绝对不会低于百分之三十。这一块的股权收益也是最低的,除了经世大学和皇家技工学院,其他学校都处于亏本状态。

而经世大学和皇家技工学院能够盈利,也是因为朝廷项目多半给了他们。同样皇家占股的武林大学,因为拿不到朝廷项目,就几乎没有盈利。

这是为什么?

朱和圭偏着头,怎么都想不明白。

接下去便是车马行、马车厂、船行和船厂。这总算是衣食住行中的“行”,但比重都只在两三成,并不算多,而且朝廷占股略高,同时还有民间资本涉及其中。

朱和圭足足看了一天,终于还是决定拿去问问先生,这其中到底有何玄机。

ps:今天得空就多更点,平时忙就少更点,希望大家能够谅解。

七二五何去何从

朱慈烺让宗室子弟与勋戚之后一同读宗学,所以东宫讲读官员也都成了虚职。朱和圭继承了父亲的天赋,在读书上颇有些如饥似渴,所以除了宗学的先生之外,还去国子监找了些翰林大儒请教学问。

这些大儒也教授其他皇子的功课,但普遍都认为只有皇太子敏而好学,至于皇次子朱和圻,那简直可以算是顽劣不堪了。

如今国子监是刘宗周执掌,但是蕺山之学却未能得到发扬光大。别无他故,如今政学分离,没有政治上的扶住,一任何哲学思想都很难得到光大。更何况国子监也不是只有刘宗周一位大儒,其他关学、洛学、程朱理学,阳明心学一样都是主流思想,学生之间也是辩论不休。

为了增进实力,刘宗周将自己的得意门生黄宗羲也拉进了国子监。

黄宗羲善于思考又博览群书,入监之后隐隐有宗师之风。他去宗学讲过历史,颇为皇太子青睐,常来请教问题。

朱和圭求教的先生,正是这位黄宗羲黄先生。

这位黄先生与黄道周同姓,而且有着极其相似的人格魅力,这也是皇太子对他格外信任的原因。

“历朝历代,人才总是国君最为看重的。自隋唐之后有科举为国取士,如今圣上兴办新学,这取士之途就又变了。”黄宗羲拿着皇家明细,细细为皇太子分析:“这也就是为何圣上办学不遗余力。”

“那为何要投资厂矿呢?”皇太子问道。

黄宗羲也有些疑惑,道:“或许是因为这方面利润不厚,圣天子仁善,不与民争利。”

皇太子结合父亲之前说过的话,觉得未必就如这位黄先生说的这般。

如今皇明还远远没有步入能源时代。石油除了提炼猛火油之外,只有沥青和油墨有用。属于贱物。煤铁更是如此,若不成规模,基本赚不到钱。所以朱慈烺在能源领域的布局对于旁人而言,可不像是看着做善事么?

然而一旦蒸汽机、内燃机大规模出现,这些贱物便会摇身一变,变成国家经济支柱。

可以说。只要控制了能源,谁都无法削弱皇家的影响力。除非索性打破整个体制,进行一场狂风暴雨般的革命。

这对于不重视技术的黄宗羲而言,自然是天边的星辰,肉眼难见。

黄宗羲更为看重的则是皇家在海外殖民领地上的股份。如今皇家大部分的收益都是南洋公司和澳洲公司提供,美洲公司也渐渐后来居上,输送大量的真金白银回来。如果皇帝如此重视海外殖民领,肯定是要影响未来国策的。

“黄先生,我看不懂。”朱和圭恭敬道:“父皇说的民心即我天心。要着眼生民立命之所处。那无非便是衣食住行。然而‘衣’方面,天家只占了极少部分,还是宝和店自己在天山置办的棉庄,并非父皇的意思。食嘛,许多皇庄都转手出去,天家除了在南海子种些粮食蔬果吃用,几乎没有旁的农田。这两样大头为何不抓呢?”

黄宗羲也十分奇怪,这样的产业布局显然不利于家族发展。任何一个大家族。肯定要有自己土地,才谈得上投资其他浮财。

“这。”黄宗羲觉得有些尴尬,“臣不敢浪对,且容臣回去思索一二,再报与殿下。”

朱和圭颇有些失望,道:“可。”

……

朱慈烺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