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空英豪-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开始飞的都是些大家熟悉的课目,但还是先要经过带飞检查,合格后才能去单飞。理由是对大家的技术状况不了解,大家对新机场的地理环境也不熟悉。
起落航线、特技、编队、航行这些都是航校飞过的老课目,大家急于想飞的还是战术课目和复杂气象,因为只有这些课目飞完了,才能由飞行员变成战斗员。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到是安排了复杂气象的训练计划,但是天公不作美,总也没有合适的天气可飞。因为东北每年复杂气象训练的季节只有两个,三、四月份和九、十月份,这两个季节属于冷暖交替,天上多有云层出现,而且云的性质多为层积云,最适合训练复杂气象。夏季多雷雨天气,就是有云,大不分情况也不敢去飞。
他们是四月份到部队的,在飞完一些巩固提高的课目后,早已错过了复杂气象的天气,只好等下一个复杂气象的季节了。
最不适应的还是飞的少,不像在航校,每期学员到后,都是赶进度,只有天气好,几乎都是飞行训练。到部队后,军事和政治有一定的比例,虽说是7:3,但人算不如天算,本来安排的是飞行训练,却因天气不好而飞不上;安排的是政治教育,却是一个适合飞行的好天气,阴差阳错,飞行训练的时间自然就会少。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进行了好几年,工厂停工停产,军工企业也不例外,飞机的配件生产不出来,飞机的定期检修完不成,这都造成了飞行部队训练器材的短缺,训练进度的延后。虽然******号召“抓革命,促生产,备战备荒为人民”,但是耽误了的东西,一时半会是赶不回来的。
部队的各级领导也没有办法,只好按部就班,打打停停,以保持技术为主,进行一些训练。
虽然在不飞行的时候,组织一些理论学习,技术研究之类的活动,但大家觉得还是政治多于军事,大部分时间坐在宿舍里学习,好像又回到了预备学校的时期,那真是一个可怕的时期。
政治教育虽然还是以“两报一刊”社论为主,但现在又加了新的内容,在空军部队掀起了学习林副部长的****。
林副部长叫林立果,是副统帅的儿子,任空军作战部副部长,据说很年轻,只有二十多岁,比张志宏他们大不了多少,就当上了部长,比经过战争考验的老家伙都厉害,是当代的“天才”。
祝耀祖政委在学习动员时显得很激动,眼里还含着泪花:
“林副部长能被首长派到空军来,是我们空军战士的光荣,林副部长小小的年纪,就能担当如此重任,是一个‘天才’,我们这些老家伙都自感不如。我们一定要好好向林副部长学习,学习他献身空军事业的精神,学习他勇挑重担的魄力……”
讲到最后,简直是唾沫飞扬。到底有什么样的英雄事迹,值得大家学习,除了聪明、能干、年轻、有魄力外,却找不出多少。
那时雷锋、欧阳海、刘英俊的英雄事迹已深入人心,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不知出于什么理由,空军要树立自己的典型。
学就学吧,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
大家不飞行时,就捧着一本小册子,有一个人在念,其他人坐在那里听。念完了,就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座谈讨论。
其实除了中队以上干部岁数稍大一些,张志宏这些新飞行员还都是二十多岁的小青年,思想比较单纯。但不联系思想实际就说明学习不深入,教育没有效果,只好东拉西扯的联系。
有的联系想家,林副部长一心扑在革命上,自己还想家,和林副部长比起来,太不应该了。
有的联系有怕苦怕累的思想,林副部长为了空军的建设,呕心厉血,自己和他相比,真是太渺小了。
尽管都是心口不一,但是祝政委听了却很满意,这些都体现了教育的成果,向上汇报有了内容。
学习中,三大队副大队长是最激动的一个,也被认为是联系实际最好的一个,被树为学习的典型。他痛哭流涕的检讨自己,不惜把各种丑陋的话语加在自己头上:
“学了林副部长的事迹,真使我受益匪浅,看人家林副部长,为了空军的建设,贡献出了一切。自己却为了没能提升为大队长而闹情绪,和林副部长比起来,真是猪狗不如。”
生活在平淡中度过。
 16K  电脑访问:http://wwW。。Cn
第六十八章 百尺高竿(二)
           在空军部队,飞行员对每天天气的情况比任何人都关心。农民是靠天吃饭,飞行员也是靠天吃饭,不同的是,农民希望风调雨顺,飞行员则希望晴朗天气或有云无雨。
早晨起来,大家看到天空万里无云,空气清晰透亮,真是一个好天气,但是却没有安排飞行,未免觉得可惜。
上午仍然是政治学习,在炎热的三伏天,坐了一上午,大家都感到很难受。
不飞行时,每天有一小时体育锻炼,夏天,不太适合操场运动,离海边又近,在这段时间,团里便安排游泳训练。一方面锻炼了身体,另一方面,也学学海上救生的本领。因为部队在海边飞行,要是意外跳伞掉在海里,得有海上救生的本领。
下午安排游泳训练,这是张志宏他们到部队后第一次到海边。虽然飞行时在空中看到过海,那是远距离看海,只看到海的轮廓,海天茫茫,无边无际。但是近距离还没有看到过。
人都说大海有广阔的胸怀,可以包容一切,大海中有丰富的资源,可以无私奉献,大海有汹涌的波涛,可以冲刷掉污浊。平静时,仿佛一块刚刚烫过的厚蓝布,整齐的铺在那里,显得静谧、温柔;狂怒时,像一只猛兽,巨浪滔天,势不可当。
但是,大海到底是什么样,还没有见过。
吃过午饭,大家换好游泳裤,带上救生器材,向海边走去。在海边飞行的部队,在降落伞中都有一只橡皮船,供飞行员跳伞后降落在海上时用,飞行时,还要身穿救生背心。有这些装备,游泳的救生器材就是现成的,不太会游泳的,有的带着橡皮船,有的带着背心。
十八棵青松都不是海边长大的,全都没有见过海。到了海边,就被大海的壮丽景象惊呆了。
碧蓝的海面上,滚动着一排排雪白的浪花,巨浪像一道道绿色的山岭,岭脊上顶着白色的浪峰,恶狠狠地向岸边扑来,砰然一声,随着一阵雷鸣般的轰响,炸起了几米高的水花。接着,扑上岸来的浪涛,又拖着白色的身子,在咝咝的叫声中徐徐向海里推去,重新积聚力量,等后面的大浪涌上来时,再次跃身而起,向岸边扑来。
轰鸣声一声接着一声,使人听后毛骨悚然。
他们那里见过这样的阵势,陈大壮虽然是在嘉陵江边长大的,水性很好,也不敢贸然下水,像张志宏这些到了航校才刚刚学会游泳的旱鸭子,就更不敢下了。
老飞行员们早已经过了大风大浪的锻炼,一个个向大浪中扑去。在他们的带动下,有些胆大的,也向水中走去。
张志宏试探着走近海边,看似离水还有一段距离,没想到,一排大浪扑来,将张志宏打倒在岸边,还没等他爬起来,回抽的巨浪就将他拖进海里。没有任何准备,第二排大浪又劈头盖脸的罩了下来,整个人便被淹没在海水里。苦咸的海水呛进嘴里,随着呼吸又流进胃里,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既然已经到了海里,也就没有什么顾虑,顺势手脚并用,游了起来。
真正到了海里,并不像在岸边那么可怕。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浮力比淡水大,只要手脚轻轻一动,人就会浮在海面上,只不过要躲开浪峰,调整好呼吸。
在大海中游泳,特别是在大浪中游泳,真有点像******说过的,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感觉。随着一排排海浪的起伏,人一会儿被推上浪尖,一会儿被抛入浪谷,就像驾驭着骏马在草原上奔驰。
有的人在游泳,有的人在练习上橡皮船,有的在海浪中嬉戏打闹,大家就像一群出笼的小鸟,尽情发挥着年轻人的活力。
张志宏从林超手中要来一只橡皮船,也想练一练上船和划船的动作。飞机上用的橡皮船有近两米长,六十多公分宽,四周是气囊,充好气后就像一个浴盆。两只船桨像潜水员的脚蹼,套在两只手上,可以划船。
别看是一只小小的橡皮船,如果不得要领,在飘荡的水中,却很难爬上去。在海水巨大的浮力下,很难压下船边,用里稍为不当,橡皮船就会翻过来。张志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始终未能上去,逗的其他人哈哈大笑。中队长看到后,游了过来指点他。原来橡皮船不是任何方向都能上去的,要从船的尾部往上爬。
船尾相对于其他部位要矮一些,上船时只要将船尾压在腹部下面,两手抓住船两侧的把手,借着两脚蹬水的力量,往上一窜,就爬在了船里。然后翻转身体,人就可以坐在船里。
按照中队长的指点,张志宏很顺利的爬上了船,用两只套在手上的船桨划动橡皮船,感觉真好。
正当大家兴高采烈的游泳嬉戏时,在海里踩水前进的陈大壮惊叫起来:
“大家快看,那里飘着一个大蘑菇。”
大家顺着陈大壮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有一个蘑菇样的东西,众人立刻向这个怪物游去。近前一看,大“蘑菇”足有两米直径,通体晶莹剔透,白瑕无疵,像一块洁白的美玉。身上长满长长的触角,有大拇指粗细,两米多长,在海浪的冲击下飘来摆去。
老飞行员中不知谁喊了一声:
“大家离远点,那是海蛰,会蜇人的,不要碰它的须子!”
原来,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都有一种自我保护的能里,海蛰也不例外。别看没有尖利的爪牙,但它的触角就像鞭子,只要扫在人身上,立刻就会出现一道道的伤痕,火辣辣的痛,几天都不会好,在衣服的磨擦下,更是难受。
有一个中队长说,这种东西可以吃,时空勤灶吃的海蛰皮就是用它加工的,捞回去可以美餐一顿。
在老同志的指挥下,陈大壮、林超等人七手八脚的躲开须子,将橡皮船压入水里,推到海蛰的下面,松开手后,橡皮船浮出水面,也将海蛰托了起来,正好装在橡皮船里。大家吆三喝四的把橡皮船和海蛰一起推上了岸。
真大啊,就是常年在海边生活的老同志,也从未见过,大家围住战利品评论着,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16K  电脑访问:http://wwW。。Cn
第六十九章 百尺高竿(三)
           观摩了一会儿海蛰,在海里也游了很长时间了,都有些累了,大家喝了些水,冲去口中苦涩的咸味,索性躺在沙滩上做起了日光浴。
海中的沙子在海水的冲洗下干净无比,在阳光的照射下,沙砾暖暖的,躺在上面,就像睡在温暖的火炕上,使人倍感舒服。
退潮了,海水慢慢的退去,海滩逐渐向海里延伸,刚刚还是波涛汹涌,深不见底的地方,渐渐露出了大片的礁石。躺够了的小伙子们向礁石走去,想看看退潮后的大海。
老同志们说,现在正是赶海的好时候,有些在退潮时没有跟随海浪回到大海里的小动物会留在礁石缝隙中。
从内陆来的人从来没见过海,也不知道什么是赶海,大家只好跟在老同志后面一看究竟。
黑色的礁石上,吸附着各种各样的贝类动物,有螺类,外壳旋转着,有的长,有的圆,形态各异;还有一种叫海蛎的贝类的动物,尖硬的外壳已经和礁石融为一体,里面的肉被赶海的人挖走,留下白白的外壳粘在礁石上,光着的脚,一不小心踩上去,就会被划出血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