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空英豪-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俩的飞行技术不相上下,飞机的性能也是相同的,开始为什么我能占先机,就是因为你太急于求成,在动作上出现了失误,使飞机的性能没有发挥到最好,打了折扣。而我在操纵飞机时,按照理论要求使动作尽量标准,所以飞机的性能就发挥出来了,结果就绕到了你的后面。不过你后面的摆脱动作还是很猛的,我都差一点被你甩掉了。”
“飞行动作毛糙,这是我的最大毛病,以后飞行时要注意克服。”
“还有一点要注意,超音高度不能太低了。我们现在毕竟是训练,还不是真正的实战。要考虑到地面老百姓的利益,超音高度太低了,超音时产生的空气激波会震坏地面的建筑物,还会使人受到惊吓。你今天超音的高度就有点低,都低于4000米了。”
“我当时只顾了摆脱你,没有注意到高度、速度,也没有考虑到超音会扰民,下次飞行要注意。”
两人在仔细地研究着飞行的每一个动作。
林超和邱繁荣也回到了休息室,一进门,林超就嚷嚷开了:
“轰炸机太大了,都不敢靠近它,老有要相撞的感觉。”
林超一米六七的个子,广西人,皮肤不是很白,尖尖的下巴,瘦小的脸,很具有两广人的特点,说话的嗓门有点尖。他的嚷嚷声引来了大家的目光,知道他们是第一个对大型轰炸机攻击的人,都想知道他的体会。
“林大队长,一定很有收获吧?”有一个也是要对轰炸机练习攻击的飞行员姚辉问他。
“还谈不上收获,要等胶卷出来了判读后才能知道。不过对轰炸机的攻击动作和我们平时与自己飞机的练习一样,就是目标机变大了,判断距离会误远为近,另外接近轰炸机时,它的尾流很厉害,有几次我的飞机可能到了它的尾流的边沿,我就觉得我的飞机被往外顶,我只好改变飞行高度,躲开它的尾流。”
“在空中目标好发现吗?”又一个飞行员何明问道。
“还是比较好发现,因为毕竟目标很大,但是我们两人是邱繁荣先发现的,他的眼力比我的好。”
“老表,你真厉害。”何明佩服邱繁荣的眼力。邱繁荣是江西人,大家平时不称呼他的姓名和中队长的职务,而是习惯叫“老表”。邱繁荣的个子也不是很高,有一张憨厚的脸,平时少言寡语,对于大家叫他“老表”很乐意听,这在江西是一种对人的尊称。
“我也是无意中发现的,我在跟随长机编队时,目标和长机在我座舱里的投影走到了一起,我就发现了”
大家正在议论着对轰炸机的攻击,冲洗员送来了飞行胶卷。林超和邱繁荣拿着胶卷到了暗室,对胶卷进行判读研究。姚辉、何明等暂时不去飞行的飞行员也跟进去观看他们攻击的战果。
 16K  电脑访问:http://wwW。。Cn
第五章:激战前夜(五)
           邱繁荣把大队长的飞行胶卷被放在判读器上,打开判读器的灯光,清晰的画面立刻映照在白墙上,照片上的轰炸机图像被放大100倍,机身、机翼看得很清楚,瞄准镜的光环套在飞机上面,中心光点在飞机的中间,瞄得到是很准,可是用专用的判读网测量距离,却都在600米以外,距离太远了。这要是实弹射击,肯定打不下轰炸机,因为按照理论计算,对大型飞机的射击,有效距离最远也应该在600米之内,而对于小型的歼击机,有效的射击距离应在400米之内。邱繁荣把自己的胶卷放在判读器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不可能吧?在空中我判断距离,认为已经够近的了,我还以为要近于200米呢,看来目视判断的误差太大了。”林超很遗憾,大嗓门又开始嚷嚷起来。
“讲课时不是将得很明白嘛,在空中一定要用活动光环测距离,目视判断只作为辅助手段,你怎么忘了呢?”听到林超的嚷嚷,射击主任陈大壮走进了暗室,他是射击理论专家。
“陈主任,你给看一看,看我量得准不准。”邱繁荣把判读网交给陈大壮。
陈大壮把两条胶卷重新量了量,对林超和邱繁荣说:
“没有错,瞄准还可以,就是距离远。第一次对付轰炸机,没有经验,可以理解。下一次就会好的。”
“好了,我们再研究研究吧。”
林超和邱繁荣走出了暗室,到外面研究对轰炸机的攻击。
下午三点多钟,最后一架飞机平稳地落在了跑道上,一发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全天的飞行训练结束了,飞行员们一个个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飞行员宿舍楼,进行第二天的飞行准备。机场上地勤人员和各种后勤保障人员还在忙着,他们也在为第二天的飞行作着准备工作。
飞行教室里,担任指挥员的团长程志对全天的飞行进行讲评,开门见山:
“今天的飞行总体是好的,飞行秩序良好,没有发生大的问题,保证了飞行安全。飞行质量也有所提高,大家也都有一些体会,特别是对轰炸机的拦截和攻击是我们过去所没有接触过的,林大队长他们完成的也比较好。飞空战的同志也飞出了最好水平。但是根据收集上来的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离演习对我们的要求还差得很远。第一,空战飞行的同志,对飞机状态的控制还不够好,考虑问题单打一,只考虑到如何摆脱,没有考虑到老百姓的利益,超音的高度太低,老百姓已经打电话来了,说我们空中**,把他们的门、窗玻璃打坏了,我们已经派人去检查赔偿。”
虽然没有点名,但陈大壮已经知道团长是在说他,不由得伸了伸舌头,其他飞行员的目光也都向他看去,因为大家都知道,飞空战的有好几对,也只有这个“猛张飞”能干出来。
“第二”,团长接着往下讲:
“对轰炸机的攻击,存在的问题比较多,距离判断不准,射击距离远,肯定是打不上轰炸机的,而且根据轰炸机部队反馈回来的情况来看,他们对我们的射击可是次次命中,这是值得我们很好的研究的。我们的演习是对抗性质的,你打他,他也打你,我们没有打上人家,人家却次次打中我们,这是我们的失败。为了正式演习能够取胜,我们就要好好研究,特别是战术方面。”
团长讲了很多,讲评后,又对第二天的飞行任务做了布置,对飞行安全问题作了特别的强调。还是同样的科目,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克服问题,达到精益求精。
讲评结束后,大家开始分头准备。一大队由大队长张志宏带领主要研究空战动作,二大队由大队长林超带领主要研究对轰炸机的攻击,其他大队也都由各自的大队长带领按自己的任务准备第二天的飞行。
“对轰炸机攻击的距离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好解决,下一次攻击时把速度加大一些,占位再靠前一点就可以解决,关键是如何避开轰炸机的火力,也就是说不要让他打中我们,或者我们打中他多一些,在这方面我们多动动脑子。”
二大队的会议室里,研究战术的气氛正热火朝天,大队长林超首先提出了问题。
“我看难度比较大,第一,我们是在运动中瞄准他,他们是在相对静止中瞄我们,我们双方的条件不一样;第二,我们是一门炮对准他,他们是两门炮对准我们,这门炮打不上,那门炮也可能打上。”中队长邱繁荣首先发言分析。
“我们也有三门炮啊!”有一个飞行员说了一句。
“你不要挑字眼,从数量上讲是这样,我说的是方向上。我们的三门炮是对准一个方向,击中了算一次。他们的两门炮无论那一门炮击中都算,不就比我们多了吗?何况轰炸机的中炮装在机身上方,可以旋转360度,实施360度的跟踪瞄准,尾炮装在尾部,可以旋转180度,整个后半球都在他的火力范围之内。再加上它的尾流防护,在后半球攻击难度是比较大的。”
“那就没有办法了,只好等着挨打吗?”
“这样的话,我们在演习中是必输无疑了。”
“要是能发射导弹就好了,既可以避开轰炸机的火力,又可以打中它。”
“你能发射导弹,人家也能发射导弹,不也是平局吗?”
大家在各叙己见,争论不休,气氛非常热烈。
“时间关系,大家都不要争了,下去有时间可以去研究。”林超制止了大家的争论,作总结发言:
“我看虽然轰炸机的防护火力比较严密,也比较猛烈,但是也有死角,它的中炮水平可旋转360度,向上偏转30度,但向下只能偏转10度,尾炮水平旋转180度,向上偏转30度,向下也只能偏转15度,它的后下方就是很大的死角,我们的主攻方向可以放在那里,其他方向作为佯攻,目的是吸引它的火力,具体动作大家再研究。好了,大家分头准备。”林超的心中已经有了对付轰炸机的办法,为了发挥大家研究战术的积极性,他没有说出来。
 16K  电脑访问:http://wwW。。Cn
第六章:激战前夜(六)
           在空勤灶吃过了晚饭,张志宏向家属区走去,这是飞行员的生活规律,除了节假日以外,一日三餐全在空勤灶就餐,活动范围是三点一线,飞行员宿舍楼,饭堂,家属楼为三点,起飞线,也就是机场为一线。
“老张上哪儿去,回来。”刚从空勤灶出来的陈大壮在后面喊他,陈大壮知道他要回家,明知故问,和他开起了玩笑。
“什么事?”张志宏以为他有什么事,停下脚步等他跟上来。
“没有事,快回家吧,嫂子在家等你哩。你这人就是不自觉,刚废除了‘礼拜六’制度,你就不遵守纪律了,想回家就回家。”
“你也回啊!”
“可惜啊,我老婆不在这儿,有家不能回啊!”
陈大壮的爱人没有随军,结婚好几年了,仍然是两地分居。“****”期间飞行员实行“礼拜六”制度,家在部队的飞行员家属楼是不能随便去的,家也是不能随便回的,只有第二天不飞行,又是星期六,才能回家和爱人、孩子团聚,除此之外,一律不让回家,如果赶上星期天飞行,就是星期六也不让回家。现在取消了“礼拜六”制度,晚饭后家在部队的可以回家看一看。两人边走边说,到了岔路口,两人分了手,陈大壮向飞行员宿舍楼走去,张志宏继续向家属区走去。
回到家里,儿子贝贝高兴地放下手中的玩具扑了上来:
“妈妈,爸爸回来了!”
张志宏抱起了儿子,转了一圈,在小脸上亲了一下,放在地上。儿子四岁了,长得虎头虎脑,圆圆的脸蛋,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非常可爱。
“今天在幼儿园乖不乖,表现好不好?”
“好,今天我搭小房子搭得最快、最好,老师还表扬了我哩。”
“爸爸知道我们贝贝是最聪明的,明天还要好好表现。”
“恩。爸爸,你教我搭个大房子吧,明天我还要把小朋友比下去。”儿子搬来了积木,缠着张志宏,张志宏只好陪儿子玩起来。
“妈妈呢?”
“在做饭。你跟我们一起吃吗?”
“不吃,爸爸吃过了。”
“你爸爸有空勤灶吃,那能跟我们吃,不要缠着爸爸,快去洗洗手吃饭吧,让你爸爸休息休息。”
听到丈夫和儿子的对话,李娟从厨房里走了出来。李娟,一米六几的个头,匀称的身材,白皙的瓜子脸上有一双大大的眼睛,给人一种大方贤惠的感觉。只是长期独立的操持一个家,使脸上的红润已退去了几分,与她30多岁的年龄不相符。家里的事张志宏一点也帮不上忙,上班、带孩子,家里家外的事情全是自己操劳。
张志宏帮儿子洗了手,放好了饭桌。李娟端上来一盘鱼,一碗白菜豆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