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刀锋上的文明 - 宋辽金西夏的另类历史-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书对于宋太祖的死因;只此寥寥数笔;没有任何进一步的描述和解释。所谓〃斧光烛影〃之谜;乃与苏轼大约同时代的一个文学和尚文莹书中所载;此人著有《
湘山野录(续编)》一书;有如下记载:〃……俄而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太祖)移杖下阁。急传宫钥开端门;召晋王(宋太宗赵光义)…延入大寝;酌酒
对饮。宦官、官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赵光义)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太祖)引柱斧戳雪;顾太宗(赵光义)曰:‘好
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宦官)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记载虽生动;太似小说家言;尤其
是〃斧〃字;总让一般人联想起杀人用的大斧子;附会者总会想到是赵光义用此〃凶器〃把老哥劈死什么的。其时;文莹所记的〃柱斧〃乃〃玉柱斧〃;是一种手中掌玩的文
具类用品;样子恰似一柄如意;君主平时用来以此在图上比比划划用;肯定既不锐利又不沉;杀人是万万不能。昆明大观楼孙髯所撰的著名长联中〃想汉习楼船、唐标
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中的〃宋挥玉斧〃;正是引自《宋史》所记:〃王全斌平蜀;以图来上。议者欲因兵威复越帯灰兆妫ㄕ钥镓罚┮杂窀荚唬骸送馕岵挥
也’。〃――所以;大斧杀人;纯是后人因字误猜。而且;睡前宋太祖还活蹦乱跳;睡后也鼻息如雷;至凌晨就〃过去〃了;殊不可理喻。〃太宗受遣诏于柩前即位〃;也大露
马脚;难道宋太祖睡着了知道自己要死在梦里写的〃遗诏〃?文和尚多事;一段小记惹得后人猜测纷纷。但是;也不能说山野和尚自己瞎编;没准他师叔、师父当时在内
廷为皇帝讲经说法;传出些〃秘闻〃也并非全不可信。
  鸿儒司马光在其《涑水记闻》中也有描写宋太祖〃崩〃后宋太宗的行为;但并非象文莹和尚所记是夜宿宫中(皇宫之内;即使是太子也不能居内);而是讲他当
夜根本不知情。《继资治通鉴》一书;根据两宋笔记、野史和〃正史〃勾勒出这样一出场景:
  时夜四鼓;皇后使王继恩出;召贵州防御使德芳(太祖之子)。(王)继恩以太祖传国晋王(赵光义)之志素定;乃不诣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见左押衙荥泽
程德元坐于府门;叩门;与俱入见(晋)王;且召之。(晋)王大惊;犹豫不行;曰:〃吾当与家人议之。〃久不出。(王)继恩促之曰:〃事久;将为他人有矣。〃时大雪;遂
与(晋)王雪中步至宫。(王)继恩止(晋)王于直庐;曰:〃王姑待此;继恩当先入言之。〃(程)德元曰:〃便应直前;何待之有!〃乃与(晋)王俱进至寝殿。(皇)
后闻继恩至;问曰:〃德芳来邪?〃继恩曰:〃晋王至矣。〃后见(晋)王;愕然;遽呼官家(皇帝在内廷的称呼);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勿忧
也!〃
  依此所记;赵光义似乎对于宋太祖的死全不知情;也是紧急情况下〃被逼〃为帝。这种记载;赵光义和史官们低估了后世人的想象力、智力和判断力。
  确实;赵匡胤〃崩〃前;没有立皇太子;其中原因;一是他正值盛年;还没想到〃千秋万岁〃后的事情;二是太祖母亲杜太后临终有言;让几个儿子兄弟相传;以免重
蹈后周世宗的覆辙;对此;史书如此记载:
  六月;甲午;皇太后杜氏崩于滋德殿。(杜太)后聪明有智度;每与帝参决大政;犹呼赵普为书记;尝劳抚之曰:〃赵书记且为尽心;吾儿未更事也。〃尤爱(赵)光
义;每出;辄戒之曰:〃必与赵书记偕行。〃疾革;召(赵)普入受遗命。(太)后问帝(太祖)曰:〃汝自知所以得天下乎?〃帝呜咽不能对。(太)后曰:〃吾方语汝以大
事;而但哭邪?〃问之如初。帝曰:〃此皆祖考及太后馀庆也。〃后曰:〃不然。正由柴氏(后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群心不附故耳。汝与光义皆吾所生;汝后当传位汝弟。
四海至广;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帝顿首泣曰:〃敢不如太后教!〃因谓(赵)普曰:〃汝同记吾言;不可违也。〃(赵)普即就榻前为誓书;于纸尾署曰:〃臣普记〃。藏之
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此种记载;其实纯为宋太宗当皇帝后与赵普捏造的〃故事〃。赵普此人;后人总记得〃宋太祖雪夜访赵普〃;似乎是唐朝魏征一类人物。实际上;赵普是一才干高人品
低的小人。他在太祖一朝把持朝权;与赵光义多有龌龊;并曾秘密上书太祖要〃警惕〃赵光义;结果;此事为他的政敌卢多逊所告;为了〃澄清〃不利影响;赵普与宋太祖
君臣演〃双簧〃;赵普公开上书〃自陈〃;太祖示之以众;并把书启〃藏于金匮〃;以示太祖、赵普对晋王赵光义没有疑忌。宋太祖崩后;赵普岌岌可危;被宋太宗剥夺实权。
为了迎合新皇;赵普入见宋太宗;二人编出了杜太后临终嘱托太祖以帝位传弟的〃金匮之盟〃;而且;关健的内容还有一句;即杜太后所讲:〃汝与光义皆吾所生〃;不讲
齐王赵廷美也是杜太后所生;也就是说;〃兄终弟及〃;传到赵光义也就打住了;赵廷美没有资格(赵光义后来还〃私下〃对近臣讲赵廷美其实是他的乳母之子;非杜太
后亲生)。其实;宋太祖死时;其子赵德昭已是成年人;绝非是〃幼子〃;其年龄当一个继位之君绰绰有余。谎话一编就要继续圆下去。为了帮太宗解决〃传弟〃的问题;赵
普又诬陷自己的老对头卢多逊与太宗之弟秦王赵廷美〃暗中交通〃;结果;两人均被远贬;赵廷美还被降封为公爵;不久即忧悸而死;时年才三十八岁。
  史书上为了突出宋太宗的〃仁德〃;还讲他起初有意传位给赵廷美;是赵普提醒:〃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一句话;赵普的丑陋面目也暴露无遗。既然深悉〃父子
家天下〃的治世真理;赵普这个太祖〃大忠臣〃为何不在太祖活着时拼死力谏;〃忠言〃迟了这么多年;真是个阴险小人!宋太宗如此迫害亲弟的行径;其长子赵元佐也觉
过份;佯狂作癫;火烧宫殿;装疯卖傻以表示自己不堪〃储君〃之位。日后;宋太宗把儿子赵元侃(改名赵恒)立为皇太子;见京师百姓兴高采烈;他还愤愤言道:〃四海
之心遽归太子;欲置我于何地! 〃如此狭窄心怀;可见宋太宗赵光义绝非善类。
  仅仅观看正史;宋太祖之死也可让人疑窦从生:
  其一;太祖崩前与赵光义饮酒;那么棒的体格;当夜就挂了;
  其二;太祖皇后宋氏派太监迎太祖之子赵德芳;表明当时没什么〃遗诏〃选择赵光义继位;一个没老二的太监王继恩倒〃以太祖传国晋王(赵光义)之志素定〃;挺
身相迎;简直近乎笑话!
  其三;赵光义假意踌躇;而后〃毅然〃入宫;宋皇后见到这位小叔子吓了一大跳;他马上安慰对方〃共保富贵〃;显然早已成竹在胸;打好腹稿。
  最大的可能;是赵光义买通太监王继恩等人;在与宋太祖饮酒时下毒;药死了兄长。此种手段;也符合赵光义日后的一贯行径;李煜、钱俶、刘鋹等降王之死;同
出一辙;以此推之;宋太宗真乃世间一大〃药剂师〃也。
  其实;宋太祖对弟弟宋太宗;可谓仁厚至极:
  帝(宋太祖)以晋王(赵光义)所居;地势高仰;水不能及;六月;庚子;(太祖)步自左掖门;至其第;遣工为大轮;激金水注第中;且数临视;促成其役。(晋)
王性仁孝;尹京十五年;庶务修举。帝(太祖)数幸其府;恩礼甚厚。尝病殆;不知人;帝亟往问;亲为灼艾;(晋)王觉痛;帝亦取艾自灸;自辰至酉;至汗洽苏息;帝乃
还。又尝宴宫中;(晋)王醉;不能乘马;帝起;送至殿阶;亲掖之。(晋)王帐下士蒙城高琼左手执镫以出;帝顾见;因赐琼等控鹤官衣带及器帛;勉令尽心。
  当然;史臣也画蛇添足;描写宋太祖看着弟弟的背影对近臣叹息:〃晋王龙行虎步;必为太平天子;福德非吾所及也。〃
  如此有仁有义好哥哥;赵光义也真下得去手;把他活活毒死。日后;他又借故奚落侄子赵德昭;小伙子回府后左思右想觉得郁闷;自刎而死;时年二十九。又隔两年
;太祖另一个儿子赵德芳也不明不白死去;年仅二十三。评书大家刘兰芳故事中的什么手拿金锏逮谁都能打的〃八贤王〃赵德芳;完全是艺人胡咧咧。一点历史根据也
没有。摊上如此狠心的弟弟;也算太祖赵匡胤倒霉。
  然而;宋太祖之历史功绩;有目共暏;史臣有叹:
  五季(五代)乱极;宋太祖起介胄之中;践九五之位。原其得国;视(后)晋、(后)汉、(后)周亦岂甚相绝哉?及其发号施令;名藩大将;俯首听命;四方列国;
次第削平;此非人力所易致也。建隆(太祖年号)以来;(太祖)释藩镇兵权;绳赃吏重法;以塞浊乱之源。州郡司牧;下至令录、幕职;躬自引对。务农兴学;慎罚薄敛
;与世休息;迄于丕平。治定功成;制礼作乐。(太祖)在位十有七年之间;而三百余载之基;传之子孙;世有典则。遂使三代而降;考论声明文物之治;道德仁义之风;宋
于汉、唐;盖无让焉。呜呼;创业垂统之君;规模若是;亦可谓远也已矣!
  历史之上;总以〃弱宋〃称呼常以〃岁币〃买和平的、强敌环伺的两宋王朝;而且;言及北宋狄青、南宋岳飞的遭遇;人皆扼腕。殊不知;如果能回忆起五代乱世中武
人的飞扬跋扈之害;宋太祖手段虽有些矫枉过正;也不失英明远略。终两宋之世;武人骄横;藩镇林立的情况几乎没有出现过。而且;自唐末离乱;阴险老贼朱温残害清
流;后唐、后晋、后汉在中原干戈不息;千里丘墟;契丹铁骑蹂躏;〃犷悍相沿;弓刀互竞〃;中原的汉文明几至崩溃。开宋之初;宋太祖手下即使有赵普;也就是一干吏
之才;如果论文采风流;道德华章;此人根本排上不队。宋太祖灭后蜀、平南唐;才使当地的文士、才人皆得归中原一统;文苑英华;博雅大儒;一时而至;致使中华文
明又一个高峰期的到来。
  两宋国势兵力虽弱;文明方面是盛唐之后我们中华民族又一个里程碑。品德方面;宋太祖礼降王;行赈贷;禁淫刑;增(文人)俸禄;尚儒学;如此种种;宋太祖被
大儒王夫之赞为汉光武以后的中华帝王第一人;确实不失中允。
  宋朝初期的文人柳开(字仲途;河北大名人);他的文名远远不如稍后的北宋大词人柳永那样千古流传;但他的古文一矫五代靡华文体;理古意高;为宋代欧阳
修等大儒所钦慕。
  柳开文章率多〃古拙〃;惟独一篇《代王昭君谢汉帝疏》;立意幽远;文笔洒脱;幽默之中潜藏愤惋;哀痛之中多蕴讥讽;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妙文: 〃臣妾(王昭君
自称)奉诏出妻单于;众谓臣妾有怨愤之心;是不知臣妾之意也。臣妾今因行;敢谢陛下以言;用明臣妾之心无怨愤也。
  〃夫自古妇人;虽有贤异之才;奇畯之能;皆受制于男子之下;妇人抑挫至死;亦罔敢雪于心;况幽闭殿廷;备职禁苑;悲伤自负;生平不意者哉!臣妾少奉明选;得
列嫔御;虽年华代谢;芳时易失;未尝敢尤怨于天人;纵绝幸于明主;虚老于深宫;臣妾知命之如是也。不期国家以戎虏未庭;干戈尚炽;胡马南牧;圣君北忧;虑烦师
征;用竭民力;征前帝之事;兴和亲之策;出臣妾于掖垣;妻匈奴于沙漠;斯乃国家深思远谋;简劳省费之大计也(暗讽大臣不能用命;致使国家以妇人和亲)。臣妾安
敢不行矣。况臣妾一妇人;不能违陛下之命也。
  〃今所以谢陛下者;以安国家;定社稷;息兵戈;静边戍;是大臣之事也。食陛下之重禄;居陛下之崇位者;曰相;宜为陛下谋之;曰将;宜为陛下伐之。今用臣妾以和
于戎;朝廷息轸顾之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