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83-钻石的历史-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钻石之间那种心有灵犀的洞察力。当威克…沃克找到利夫西茨并告诉他关于粉钻的种种信息之后,利夫西茨的兴趣一下子就被勾了起来。但是当时的情况是他必须赶回南非打理商务,时间对他来说十分紧迫。而且他当时身边不巧没有检验钻石的必要工具。所以,趁威克…沃克的旅行代理商在网上联系机票的工夫,利夫西茨赶紧叫了一辆出租车,直奔位于嘉顿花园的伦敦钻石交易中心而去,到了目的地,利夫西茨买了一架寸镜、一盏便携灯和一把标尺。一切准备停当之后,他便掉头赶往机场。    
    利夫西茨飞往苏黎士,然后连夜转机到达圣保罗。从圣保罗他再次转机奔赴贝罗荷里宗特,在那里和恭候多时的法比安会合,两人一同登上了法比安租下的螺旋桨小型客机飞到了蒙特卡米罗。吉格里奥在那里接到了他们,并与利夫西茨握手寒暄,然后他们一行三人马不停蹄地驾车朝吉格里奥建在科罗曼德尔的钻石打磨厂驶去,那颗粉钻此刻正静静地躺在保险箱里等着他们的到来。进得打磨厂,吉格里奥只身去取钻石,利夫西茨则在一间办公室里等待。就这样,在离开伦敦20个小时之后,利夫西茨终于打开那个纸包。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那钻石美得让我几乎窒息,”利夫西茨曾说道,“我剥开了包装纸,那宝贝一下子就把我震住了。我把纸重新包好,把它放回桌子上,然后在办公室里绕了几圈才返回座位。那块钻石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虽然你已经看着它了,但是你的大脑一时无法处理这个事实。它美不胜收,那钻石真的是华丽至极。我第二次端详它的时候(也就是他第二次打开纸包的时候)是我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对它进行分析的时候。我花了三个多小时研究它。”    
    利夫西茨检验完毕之后,他们三人驱车去了吉格里奥家。在他们三人共进午餐的时候,利夫西茨说那块粉钻价值不菲,但他不想草率地给它定价。他必须审阅自己的鉴定笔记,然后把最终报告发给伦敦的威克…沃克。匆忙用过午餐之后,利夫西茨再次踏上旅途,这次他登上了直飞圣保罗的航班,在圣保罗他刚好赶上南非航空每周一班飞往约翰内斯堡的飞机。    
    利夫西茨到达约翰内斯堡的时候已经是隔天早晨8点了。他已经在飞机上度过了差不多两天的光景,但他不顾舟车劳顿,直接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灌了一肚子的咖啡,继续工作。在他检验粉钻的那三个小时里面,他做了大量而详尽的笔记。在自己的办公桌上,他把那些笔记按顺序逐一摊开摆好,开始整理思绪。最终定稿的报告不光包括利夫西茨的评估结果,还包括威克…沃克对市场走向的分析,这份市场分析着重突出了对粉钻行市的预测。粉钻的评估报告长达11页,其中6个重点句勾勒出了利夫西茨的巴西之行、吉格里奥的浓厚兴趣也鼓起了坎波斯兄弟心中的希望:    
    一眼看去,该钻石以其无可辩驳的粉色质地给检测人留下了强烈的印象。我个人认为该钻石并不具有棕色的色调。在普通日照下该钻石毛坯呈现非常鲜艳的粉色,且颜色分布均匀。在日光下,其色泽为清晰明确的粉色。    
    该钻石毛坯一面为切削面,另一面为粗糙面。综合以上因素,从两边分别看去,该粉色属于同一强度。    
    对于粉钻来说,只有完全加工完毕之后的最终颜色才能决定其每克拉的价值。也就是说,数十万美圆一克拉的价格差异就维系在这个问题的答案上了:那粉色最终究竟能有多粉?利夫西茨在报告中紧接着回答了这个问题。最佳情况是该钻石能够焕发出‘艳粉色’,这个可能性占了30%。利夫西茨认为最大的可能性是经过打磨以后该钻石呈现‘暗粉色’(比‘艳粉色’要淡些,但是成色上佳),他给这个结果预测了50%的可能性。


《钻石的历史》 第一部分巴西粉钻惊寰宇(3)

    根据利夫西茨的颜色检验报告,威克…沃克及其同仁把粉钻的价格定位在六百万美圆到两千万美圆之间。他们认为卖掉粉钻的最佳途径是发掘私人买家,并定出价格下限,这样,买家若是出价低于价格下限,粉钻是不会易手的。他们定下的价格下限是十三万美圆一克拉,或者任何高出十万美圆一克拉的购买意图。这个价格很明显是用来投石问路的。是否能够促成交易主要还是要看多少人想要这块粉钻,以及他们的需求有多迫切。威克…沃克伦敦工作组做出的报告指出,当时石油价格的下跌和亚洲金融风暴使包括靠石油发家的文莱苏丹在内的不少潜在买家望而却步。尽管前途未卜,黑天鹅公司仍然用二百万美圆从坎波斯兄弟手中买下了粉钻1/6的股份。    
    接下来,吉格里奥和坎波斯三兄弟做出了一个超级冒险的决定。他们并没有按照稀有宝石交易的惯例把买家邀来巴西验货,而是带着粉钻到巨型钻石的聚集地纽约四处闯荡。他们把粉钻用衬布包好,放在了一个小皮囊里。吉尔玛·坎波斯随手把那皮囊栓在了自己衬衫贴身的一面。他们飞往迈阿密,然后转机到了纽约。他们带着粉钻来到了第五大道上的哈里·温斯顿珠宝行,道明来意之后,他们被店员请到了楼上珠宝界传奇人物哈里·温斯顿的儿子兼继承人罗纳德·温斯顿的私人办公室。温斯顿赶忙派人请来了他手下的高级打磨师和老牌销售员。人员到齐之后,吉尔玛随手打开了包裹,漫不经心地把粉钻抛在了温斯顿桌上的吸墨纸簿子上。温斯顿及其手下看到粉钻的一刹那,屋子里登时一片肃静。一颗79克拉的粉钻毛坯任谁看到都会屏住呼吸,就连温斯顿珠宝行里这些见惯了大场面的人也未能免俗。    
    在场人员谨慎地互相耳语着艳羡之辞。坎波斯兄弟们开门见山地告诉他们,这粉钻绝对是好东西,美国人想要的话就得出两千万美金。温斯顿告之他需要考虑一下。没问题,吉格里奥干脆地说;然后他们收拾起粉钻告辞了。那一晚,他们三个在纽约城里一直狂欢到天明,那粉钻就乖乖地呆在皮囊里随着他们一个酒吧一个酒吧地畅饮开去。    
    第二天,他们再次拜访了温斯顿珠宝行。温斯顿旗下的切割师说他想给粉钻开一个窗面,以便观察钻石内部的质地。窗面就是在钻石毛坯的一面磨出一个平面,切割师能够通过这个平面在切割之前看到钻石内部的情况。而这次他们是希望开个窗面检查粉钻内部的颜色。吉格里奥和坎波斯兄弟断然拒绝了这个要求。后来,他们四个人里有人说给粉钻开窗面就跟那群美国佬还没约会就想和他们上床一样荒唐。他们决定不在纽约逗留四处献宝了,那样会让人觉得他们急于出手。于是他们当机立断地返回了巴西。    
    关于粉钻的种种消息如他们预见的一般不胫而走。很快,他们迎来了贵客威廉·戈德堡。戈德堡是纽约的一位钻石大亨,此人出手一向阔绰不凡,一头银白的头发配上沙哑低沉的嗓音使他仿佛《教父》中的马兰·白兰度的翻版。戈德堡手下的财团曾经购买并切割了名噪一时的上等白钻“极品玫瑰”,那块钻石的毛坯曾重达353。9克拉。而当年收购并打磨了著名的“金南瓜钻”,然后把它转手卖给了哈里·温斯顿的也正是此人。“金南瓜钻”是一块鲜黄色的钻石,成品重达44。74克拉。要知道,大块的钻石往往高深莫测,世界上有能力且有胆量打磨巨型钻石的珠宝商可谓屈指可数。    
    坎波斯兄弟在机场接到了戈德堡,然后开车把他带到了他们的汽车配件商店。年事已高的戈德堡爬着楼梯来到了二楼,大口地喘着粗气,然后一屁股坐在了吉尔玛平时办公的位子上。三兄弟把粉钻拿了进来供戈德堡审检阅。他出价三万美圆。三兄弟拒绝了他的报价。戈德堡认为更高的价格过于冒险,于是空手回了纽约。    
    粉钻之类的稀有钻石最能够在钻石交易界里制造传奇气氛,它们撩拨着业内各类赌徒的心,也展现着钻石交易中特有的动人心魄的冒险精神。就在粉钻浮出水面那年的8月,一个专门从事钻石成品的珠宝商从纽约专程给我打电话,告诉了我关于粉钻的奇闻逸事。    
    “据说有人得着了一枚巨大的红钻石呐,你知道不知道?”他在电话里问我。    
    “红钻?”我反问道。    
    “是啊,红的,粉盈盈的,其实就是红的啊。”    
    “难道是血红色?”    
    “总之是非常非常的红。好象是俄亥俄洲的一个愣头青带着它进了城。他是继承遗产得来的。那家伙根本就不知道那是何方神圣,就把它带出来让人看看它值几个钱。他带着它满街转悠啊,据说有个当铺里的伙计只瞟了一下就给闪了眼睛。”    
    坎波斯兄弟的粉钻能够被人们以讹传讹到这个地步其实并不奇怪。极品钻石的真实身份永远都在云山雾罩的假情报中显得扑朔迷离,而且传言越多,它们的光芒便越发耀眼。少量且无恶意的小道消息正是钻石行业的一部分。    
    钻石毛坯的卖家一定给自己留下足够的余地进行投机。正如威克·沃克所言:“有时候,决定接手如此罕见钻石的决策力本身也另钻石升值不少。成品钻石的卖家并不希望所有人都知道他购买毛坯的价格。”吉格里奥和坎波斯兄弟把他的建议奉为金科玉律,在粉钻的详细资料方面一直守口如瓶。业内人士没有真实资料便值得凭空想象。于是,人们着了魔一般地对粉钻进行着臆想和揣测,各种传闻一层套着一层地蔓延开去。我也被这个陷阱拉下了水,决定跟踪粉钻的芳踪,后来我终于找到了法比安的下落,也弄到了一份威克…沃克的报告,我简直是无可救药地被粉钻迷住了心窍。我决定在粉钻被切割之前一定要一睹芳容。    
    每一块钻石毛坯都包含着无限的潜力和风险。谁也无法预测砂轮磨过之后,或是打磨师开工之后毛坯会发生何等变化。钻石的瑕疵往往能够逃过检测那一关,有时候连精密仪器都难免放水。正是这种不可预知的特性使钻石大亨们对毛坯的激情永不消退。那些沉迷于纯粹毛坯的死硬派冒险家们会对每一个走近他们的人轻声诉说,告诉别人成品钻石不过是毁于人工斧凿的毛坯罢了。    
    钻石毛坯的形状是决定成品形状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默文·利夫西茨认为那块粉钻是天然的梨形钻石的坯子。如果人们把粉钻加工成梨形钻,其成品重量将是50%。换言之,粉钻成品的重量将是毛坯的一半,大约40克拉。50%的成品重量是相当不错的回报率。但是,利夫西茨深知,只有在粉钻毛坯没有任何大型瑕疵的情况下,才可能把它加工成梨形钻。事实上,粉钻确实存在着瑕疵。    
    行家里手利夫西茨慧眼发现了粉钻中央一条极其细微的裂痕。这条裂痕对整个钻石造成了威胁。若是切割师今后在粉钻的某一面进行打磨的时候,整个钻石都可能粉身碎骨。所以,在切割粉钻之前,人们必须仔细研究几天。切割师则需要铸造几个塑料模具进行演习。利夫西茨就亲自设计了四种打磨方案。    
    在其中的一套方案中,切割师要从裂痕处把粉钻一分为二,其中一块要比另一块稍微大一些。稍大的那块可以分别磨出两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