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定三国-第4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所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这个时候,忽然从后面传来了一声呼喊声,众人也都是下意识地转过头一看,只见一名丘力居麾下的战将骑着快马从后面赶来。丘力居一眼就认出,正是之前安排在后军的帐下大将,只见这员战将一边纵马朝着这边赶来,一边高声疾呼道:“不好了,大王大王,不好了”
    见到这人如此惊慌的模样,丘力居的脸色那是越发难看了,丘力居知道这员战将,性情十分沉稳,虽然年轻,却是个大将之才,而丘力居也准备好好培养培养这人。而自从这人投靠到丘力居的帐下之后,丘力居还从未见过他如此惊慌失措的模样,不由得,从丘力居的心底生出一股不祥的预感。
    很快,那员战将便是赶到了丘力居的近前,一个翻身下马,却是因为太急,竟然直接摔倒在地。不过这人也顾不得那么多,一骨碌,翻身起来,连身上的尘土都来不及拍掉,便是跌跌撞撞的跑到丘力居面前,对着丘力居就是抱拳拜道:“大王,大事不好了那……那……那寇娄敦和普富卢突然起兵跑了”
    “什么”这次可是轮到丘力居了。只见丘力居上身晃了晃,只感觉自己的眼睛一阵发黑,头晕目眩,身子一颤,倒栽葱似的就往马背下摔去
    “大王……”
    丘力居这一摔,可是把身边的部下给吓了一跳,慌忙上前搀扶。而另一边的麻余和依虑两人的脸色也是变得极差,两人都是自诩智者,立马就猜出了寇娄敦和普富卢离开的缘由相互看了看,没想到终日算计来算计去,今日却是被别人给算计了这时,丘力居在众人的搀扶下慢慢站了起来,晃晃悠悠的睁开了眼睛,开口第一句话便是呼唤麻余。
    麻余听到之后,立马便是跑到了丘力居的面前,直接便是跪拜了下去,满脸羞愧的说道:“大王,此事是属下失职,还请大王降罪”
    麻余身为丘力居帐下的首席智囊,这次乌丸大军攻打冀州,都是由麻余暗中全权指挥。可仗打到现在,一战未胜,乌丸大军却是土崩瓦解,如果真要追究其责任来的话,那这责任只能是由麻余来担
    丘力居长长的叹了口气,却是对麻余摆了摆手,说道:“好了本王并非要追究你的责任事已至此,本王只想问问先生,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麻余对着丘力居一拜再拜,这才站起身,对丘力居行礼说道:“大王,战事到了现在,已经是事不可为,当断不断,反受其害,倒不如现在便撤军,还能减少损失”
    这个建议麻余也是犹豫了再三才做出的决定,尽管丘力居说了不追究自己的责任,但这一撤军,对于丘力居来说,那可就不只是这点兵马的损失了先前丘力居大张旗鼓地组织大军,攻打冀州,现在各个部落间土崩瓦解,而丘力居又无功而返,这对于丘力居的声望来说,那可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啊
    “难道就没有别的方法了吗,要知道袁绍那边……”麻余想到的,丘力居自然也想到了,只是,部落内倒是好说,丘力居自认还能摆平,但是,袁绍那里怎么办?可是,如今两家部落退出,这次损失更大,**万的大军,最多只能剩下五万不到,而河间城就有大军五万,这怎么打?
    “这……或许,大王可以考虑下鲜卑一族。”麻余想了想,突然说道。
    “鲜卑一族,步度根吗?可是,我们又有什么借口,能令鲜卑出兵助战?麻余先生,你有什么好的算计,不妨说来听听”丘力居想了想,说道。
    “大王,本来,大汉以北,以匈奴、鲜卑,还有我们乌丸称雄,不过,自从匈奴臣服黄逍后,得到了黄逍的支持,势力一日日强大,与其比邻的鲜卑,可是没少受到打压,鲜卑对匈奴,可是怀恨在心,而在背后支持匈奴的黄逍,自然也在此列,若是大王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依属下猜想,令鲜卑相助攻打冀州,却是不难”麻余向丘力居一礼,说道。
    “麻余兄此言不差”依虑在一旁听了,出言附和道:“如今,请鲜卑一族出手,却是再合适不过。现在撤军的话,不单对各位大王在族内的名声不利,而且,袁绍那里更不好说,如果袁绍再要找我们乌丸的毛病,恐怕只会令乌丸一族雪上加霜。如今,联合鲜卑一族,已经是势在必行。鲜卑一族与我们乌丸,历来就有交集,虽然谈不上好,但是,也不能称之为恶,只消晓以唇亡齿寒的道理,想令鲜卑一族出兵,也不是什么难事,丘力居大王,此事是当务之急,乃我乌丸存亡之大计,还请丘力居大王好好考虑才是。”
    “嗯,你二人言之有理”丘力居思索了片刻,点了点头,随之眉头一皱,说道:“不过,眼下冀州军的兵力在我军之上,士气更不是我军可以比拟的,此去请鲜卑一族出兵相助,怕是要有一段时间,就是不知道我军能不能撑得过这一段时间啊”
    “大王,此事无需担心,大王只要下令大军后撤到武恒或者威平二城之中的任何一城,据城死守的话,支持到鲜卑来援,当是不难”麻余想了想,说道。
    “先生此言在理,正当如此也”丘力居眉头一挑,说道:“传本王将令,令大军退守武恒,以待鲜卑援军”
    “喏”
    “麻余先生。”丘力居吩咐完众将,随后看向麻余,说道:“先生你能言善辩,此去鲜卑一族搬兵,非先生不能去也。本王令你出使鲜卑,务必说动步度根,令其出兵冀州”
    “大王放心,属下定不负重托”
第467章 放弃徐州 投靠黄逍
    第467章放弃徐州投靠黄逍
    “诸位,眼前形式不大妙啊,袁绍似乎受到了什么刺激一般,死命的攻打徐州,再这样下去,用不上半年,徐州将会彻底沦陷,诸位怎么看此事?”
    徐州城,州牧府,所有的徐州城上层,都到场了,为首的一老者,正是陶谦。只见其愁眉苦脸的说道。
    陶谦,字恭祖,丹阳人。由于黄逍的到来,历史的改变,并没有出现历史上的曹操三打徐州,而陶谦也并没有在194年死去,如今的陶谦,已至六十六岁的高龄,在汉末群雄看来,已算得上是一不折不扣的老官僚了。虽然时局动乱不堪,但是,陶谦无论在政绩和军事均有其真才实料,方能在汉末乱世立定脚跟而不倒。在打退了吕布、颜良无数次进攻之后,袁绍终于亲率大军压境,实力悬殊之下,一路被袁绍攻城拔寨,如今的徐州,已经大半落在了袁绍的手中,陶谦年老,此刻,却是病倒了。
    黄巾起义另一重要因素是宗教问题,桓灵之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底层民众对政府早已丧失信心,两汉神学化了的纲常名教,即独尊的儒术地位,亦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故此一经煽动,立成燎原之火,“太平道”的宗教号召力实是不容小窥。
    徐州更为太平道起源之地,早于顺帝年间琅琊郡就有干吉、宫崇师徒传播太平道教义。初,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干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清领书。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经,乃收臧之。后张角颇有其书焉。故此陶谦命大军屯琅琊开阳,亦有预防死灰复燃之举。
    佛教自西汉末传入中国,在上层社会颇为流行,可于汉明帝时代,发生了楚王英谋反一案,而楚王英偏偏又是个佛教信徒,结果因此案“坐死徙者以千数”。自此以后近百年中,史籍不再有关佛教在中土传播的记载,显然,也是这次株连的结果。但由于中国佛教“贵尚无为,好生恶杀,省欲去奢”。比起“太平道”的“苍天已死”自然是大大好。陶谦也深知此点,于是开始在徐州推广佛教。
    当时陶谦同郡人下邳相笮融督管广陵、下邳、彭城运粮,其利用手中掌握的粮食,起大浮屠寺,可容三千余人,悉课读佛经;又以信佛免役作号召,招致人户五千余,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于路,经数十里,民人来观及就食者且万人。笮融此为虽是侵吞三郡粮食,但观其之行事排场之大,不可能不为陶谦所知,可见这是出于陶谦的默许,笮融才有如此胆量。
    历史上陶谦担任徐州刺史年间,北面的青州、兖州黄巾之乱此起彼伏,徐州却是太平无事,百姓殷盛,谷米封赡,流民多归之。此皆陶谦大行屯田,推广佛教之功。然而此次袁绍入侵,却是将战火烧到了一向太平的徐州,不忍百姓疾苦的陶谦,终是病倒了。
    这一次,形势愈发的严峻了起来,无奈下,陶谦不顾病体的拖累,毅然召集了麾下的文武,商议起了对策。
    “主公,此必是那民间谣传所致”典农校尉陈登不假思索的说道。
    “哦?谣传?元龙,却不知是何样的谣传?”陶谦一直卧病不起,诸事多是他的儿子陶商与治中陈珪、别驾糜竺共同处理。而考虑到老父亲的病体,陶商则是能不说的,都不与陶谦说,是以,陶谦养病期间,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所谓的谣传。
    “是这样的,”陈等看了看父亲陈珪,见其点头,这才说道:“现在,各处都有谣传,说袁绍有野心要称帝,据说源头是两封书信,一封是袁术写给袁绍的,而另一封,则是袁绍写给袁术的回信,据说那回信上,还盖着传国玉玺的大印……”
    当下,陈登就将听来的一切,详细的说与了陶谦,末了说道:“那袁绍在谣言漫天之际,却也不出来辩解什么,想来,这两封书信上的笔迹,当是袁绍、袁术的笔迹无疑,从而,他也无从辩解。如此一来,其狼子野心已昭布天下,依登以为,在无从辩解的情况下,必然会抓紧时间巩固自己的势力,而主公的徐州,则是他在东北的最后一处不安要素,只要其拿下徐州,东北一定,便难有人奈何于他,到时,恐怕便是其承帝之时了吧”
    “元龙所言不差,虽然不知道这两封书信从何而来,但是,想来却是不假,如今,昭示天下,这称帝与不称帝,自然是没什么区别,为防后顾之忧,其加紧攻打徐州,却也是情理之间,只是苦了这徐州的百姓啊”靡竺点点头,说道。
    “没想到,那袁术如此,这袁本初也是如此他们凭的是什么?就凭手中的军队吗?子仲,你却是说说看,天王黄逍那里是什么反应?”陶谦气的胡子撅起多高,向糜竺问道。
    “只是听说天都有声讨袁绍的迹象,却并没有见其有所动作。”糜竺说道。
    “什么?黄天王难道会对年此事置之不理?这可不像黄天王的性格啊”陶谦一脸不相信的问道。
    “主公,或许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属下听说益州南蛮叛乱,连克城池,黄天王率领大军前去平叛,想来,其也不曾料到会出现如此的事情吧,其有可能是无暇他顾。而且,属下还听说,袁绍鼓动乌丸一族,攻打冀州,如今却是相持在河间,局势变幻不定,想来,事情要到黄天王从益州回来后,才会有眉目吧”陈珪叹了一声,说道。
    “可笑,这大汉朝就只有黄天王一人真心为国为民,期于诸侯,却无不是包藏祸心”陶谦苦笑了一声,说道。他本来还想派人往天都求救,可是,如今看来,还是别给人家添乱的好
    “是啊,黄天王平定匈奴、羌、胡、氐等番邦,一举稳定了大汉的边邦,其功,即便是卫青、霍去病也是不能及也”陈珪赞叹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