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大军阀-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问题!”詹姆斯点点头道:“我们的仓库就在城内,随时都能提货。”

三原。胡景翼的司令部。

“他们把四个城门都堵上了?”胡景翼问道。

“嗯,”刘允丞无奈的回道:“南门就不说了,其他三个城门都试过了,他们就在城外四五百米外布防,火力很强,出去的都是一个连,回来的差不多只有半数。”

“这一上午,半个营就这么没了?!”胡景翼吼道:“昨天他们攻城,咱们就损失了四个连的兵力,还有两门大炮!现在又是两个连,有多少兵力够消耗的?!”

其实这个出城试探的任务是他布置的,他生气只不过是对伤亡太大有些心惊罢了。这才两天,城内的兵力就损失了近四分之一。赵仁杰要是再攻上几天,他的兵力就该消耗干净了!

“咱们不应该单独出兵的,”邓宝珊说道:“我们应该让泾阳,蒲城,同官这些地方同时出兵,咱们对他们进行两面夹击,这样就能一举歼灭赵仁杰分出来的部队了。我看他的人也不多,咱们要是能消灭东、西、北这三面的封锁部队,那赵仁杰的主力也就不再话下了。”

“昨天定计划的时候怎么不说?!”胡景翼不满的问道。

“我~”邓宝珊下意识的想要解释,可是他立刻就不敢再说什么了。这个计划是胡景翼安排的,再说了,当时根本就没有讨论,胡景翼总司令直接就以命令的形式发下去了。不过用的是都是人家自己的部队,讨不讨论,都是一个样。

要是搁在以前,邓宝珊还有可能辩白两句。不过自从张义安死了之后,他就不敢再像以前一样了,表现出来的只有恭顺,其他的,还是藏在心里的好。

胡景翼此时也想到了当时的情况,摆摆手道:“不说这些了!咱们城中的粮食,柴碳这些东西都统计过了没有?”

这个任务是交给邓宝珊来做的。董振五的手下在昨天的防守中算是被打残了吧,上去一个营的兵力三百多人,现在能喘气儿的只有七八十口子了。也算是董振五硬气,还有就是他的兵练的不错,到伤亡超过六成了才求援,要是给其他的人,恐怕早就自行溃散了。

邓宝珊有些为难的道:“只统计了一部分。”

“你怎么搞的?!”胡景翼呵斥道:“眼看着城都被围上了,再不收缴统计这些东西,怎么坚守下去?!粮食能吃多久?柴碳能用多久?这些都是守城中至关重要的东西!你不知道吗?!”

“可是,”邓宝珊小心的道:“总不能把百姓家里的口粮也都收上来吧?”

“又不是不给他们吃了?!”胡景翼吼道:“收上来之后会按人头分配的,你还担心什么?!”

董振五皱眉道:“总司令,咱们是不是先只向大户士绅家借些粮食柴碳,毕竟这才刚刚被围住。等围城的时间长了,再去百姓家借吧。”

“你知道什么?!”胡景翼拍着桌子喊道:“这里是县城,不是乡下地方,就是大户人家,也没有多少粮食的!要是按你说的,等被围城一段时间再去收缴百姓家的粮食,那个时候还能收上多少来?!他们能像咱们一样每天都定量食用吗?!等咱们去收缴的时候,他们还要向咱们伸手要粮食呢!”

“可是这男丁一天六两,老弱妇孺一天四两,是不是有些少了?”董振五继续提醒道。

那个时候没有什么油水,而且吃的也是杂粮,根本就不耐饥的。成年人一顿吃一两斤的份量,都是正常的。

“要不,”刘允丞建议道:“咱们把粮食收上来之后,就把百姓们都赶出去吧。这样咱们也不用给他们分粮食了,咱们能坚守的时间就更长了。还能给围城的赵仁杰添点儿麻烦和负担呢。”

“不行!”胡景翼立刻就否决道:“要是没了城内的百姓,守城的物资伤员这些转运谁来做?!要是没有了城里的百姓,那赵仁杰可就没什么顾及了。到时候他要是用些阴损的招数,咱们可就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了!”

“对对对。”邓宝珊此时也是连声说道:“不能把百姓撵出去,他们可是咱们的护身符。”他此时想到的是那四处乱跑的火人,和凄惨异常的嚎叫。

第353章有些不同了

第353章有些不同了

商南县,县城。

张钫行走在街市上,看着两侧的店铺酒肆,还有街道上熙熙攘攘的过客,有些不解,也有些失望。

他此时不是刚来陕西,而是就要离开陕西,回河南去了。

张钫虽然是河南人,可是陆军中学是在陕西上的,之后又和现在的陕督陈树藩一起被送去了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之后也是被分配在陕军中服役的。辛亥的时候,也是在陕西参加的起义军。可以说,他的发迹就是在陕西,所以他很关心陕西的情况。

他在年前就听说陕西建立了靖@国@军和护@法@军。所以过完十五,他就启程,准备到陕西去,看能不能为陕西的革命做些贡献。他倒是不担心自己的职司问题,就凭自己的资历和威望,只要到了陕西,至少一个副总司令是跑不了的。

张钫在来陕的路上,还顺道拜访了一下老部下刘镇华。虽然自己是革命党人,刘镇华则是早早的投靠了段皖,但是他却一点儿也不怕刘镇华会把自己怎么样。因为刘镇华这个镇嵩军的统领,还是自己举荐的呢。要是没有自己的举荐,柴云升、张冶公;憨玉琨等人,哪个不比他刘镇华有实力?

见到了刘镇华之后,他才知道镇嵩军已经从潼关惨败而回,而且现在情况不妙,濒临分裂。原来,柴云升在潼关战死之后,刘镇华就把柴云升的一团交给了他的五弟刘茂恩,可是刘茂恩去年才入的保定军校,过完寒假就又回去上学去了。

人家柴云升又不是没有兄弟在军中当差,你老刘家已经把着军中好些个实职了,还把手伸到别人的碗里,吃相实在是难看。于是憨玉琨、张冶公他们在撤回到自己的防区之后,就都是扎紧了篱笆,大有分家另过的意思。

刘镇华虽然知道自己这么做犯了众手下的忌讳,可是他是镇嵩军的统领呀,怎么可能低头认错呢?正好张钫来了,于是就想让张钫这个秦陇复汉军的老领导来帮着说和一下。

张钫立刻就摇头拒绝了。笑话,现在两人算是敌对阵营,来拜访刘镇华只是私谊,要是帮着镇嵩军恢复团结,那就是助敌了。刘镇华无奈,只好自己想办法来固结团体了。

张钫辞别刘镇华之后就由潼关入陕西,不过他来晚了,等他到了陕西的时候,胡景翼、高峻和郭坚他们都已经撤到渭河以北去了。双方都是控制着渡口,他过不了河,只能望河兴叹了。

本来他是想先回河南去,而后由山西过黄河,去陕西的。可是一想,还是去陕南看看吧,没准儿还能拉起一支队伍呢,也好过自己孤身一人去了渭北之后,只能做一个光杆司令。于是他直接向南,来到了洛南县,所见所闻却是令他大感不同。

从洛南到商县,再从商县到龙驹寨,再到现在所在的商南,这一路上的道路却是比以往要好的多了。虽然还是土路,可是却被拓宽了不少,至少有五六米的距离。而且路面也被夯的瓷实的很,至少他只看见了浅浅的几条车轮的压痕。

据说这路是才修整好的,用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那些修路的后生都挺卖力的,每天要干至少六个时辰的活儿。还有军队在两旁看护着,那些小伙儿都乖巧的很,就是有路过的商队给他们一些吃食,都要先报告给军士知道,得了同意才敢吃喝,否则的话,就是放在那里被来往的客商踩烂了,也是没有人去捡拾的。

张钫这一路上专门上了两趟山,去寻他以前听过的大股土匪,可是到了山寨,不是山寨早已经化为灰烬了,就是空荡荡的山寨荒废的很,没有一点儿人气。他来到附近的村中,问关于山寨的事情,村民们都是看怪物一般的看着他,没一会儿,总有村里的民团背着枪过来,对他一阵盘问。

这种事情遇上两回,张钫也就不敢再去找什么山匪了。只是沿着大路一路观察,发现整个商洛似乎都没有受到一点儿战事的影响。百姓们的日子都是过的平淡实在,没有见到拦路收税的,也没有见到兵丁们喝酒耍横的,只是十几个士兵背着枪在街道上巡逻,队伍齐整,着装干净,十几个人排成一列,“咵”“咵”的从街市上走过。

“前面的人!让开大路!”一声呵斥,把张钫从回忆中惊醒。他回过头,向带队巡逻的班长鞠躬微笑一下,就赶紧闪到了路旁。

那班长看了看这个大白天在路上发呆的家伙,没有多说什么,就带着自己的手下继续巡逻了。

张钫看着巡逻队“咵”“咵”的踏着整齐的步伐离开之后,才在一个卖油炸大豆的小摊子边儿停了下来,问道:“老人家,你们不知道西安在打仗吗?”

老人看了看眼前的汉子,摇摇头道:“不干我们的事,他们随便打吧。”

“怎么会不关你们的事呢?”张钫说道:“这是恢复约法的战争,是秉承孙先生的意志,实现真共和的?这和咱们每个人都有关系的。”

老人笑着摸了摸后脑勺,道:“辫子都剪了,还不是共和?”

张钫一阵无力,这和辫子有关系吗?这是政体,是国体。他摇摇头,又问道:“孙先生,知道吗?”

“知道,炮筒子嘛!”老人不屑的说道。

“你!”张钫立起眼睛,指着摆摊老人,怒道:“谁跟你这么说的?!”

“这还用别人说?”老头根本就不把发怒的张钫放在眼里,道:“宣统三年的时候,我家二小子就是跟着那个孙先生搞什么革命的。后来这民国倒是立国了,可我那儿子也死了。到现在,那个孙先生也没有给过一文钱的烧埋费,就是我儿子的死讯,都是出去的同乡带回来的。连尸首都没有见着!”

“这~”张钫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了。打仗死人,再正常不过了。可是死的人太多,也就顾不过来了。而且在战后,不是忙着接管政权就是急着招兵筹饷,还真是没有时间给阵亡者的家属发抚恤和烧埋费的。再说了,都是革命的志士,为革命而死,那是死得其所,要抚恤,要烧埋费,那就算不得是革命者了。

第354章小事

第354章小事

“后生啊,你要是不买我的大豆,就站开一些,不要挡了我的生意。”老汉见张钫在那里愣了半天,也没有什么言语。可是旁边茶摊的伙计过来想要给客人买大豆,却是被这人给挡住了,他就开口赶人了。

张钫扭头看了一眼,发现确实挡着人家生意了,于是默默的跨出一步,让出了摊子的正面。

“刘大叔,来二斤大豆!”茶铺的小伙计终于来到了小摊的前面,快速的说道。

“好嘞。”刘老汉说着话就用称盘从框里铲了一下,之后提住提绳,把秤砣拨到二斤的位置上,左手离开,发现秤杆低了一下,就又抓了一些放在秤盘里,这次秤杆比水平位置翘起一些了,才点点头道:“二斤,正好。”说完就拿一边儿的油纸给包上,包了三包才放的下。

“大豆二斤,三百六十文。”刘老汉说着就将包好的大豆递了过去。

小伙计接过大豆,就把正好的钱给递过去了,想来是长来买的,价格都知道。

张钫看两人交易完了,就又蹲在刘老汉对面,问道:“你们摆摊子,交多少税呀?”

“摆个这小摊子交什么税呀?”刘老汉见没有顾客了,也就同他聊两句,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