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莱太史慈-第3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琰闻言连连点头,那士兵又说道:“然后二公子就可以向韩浩进言,对他说现在王匡大军士气低落,需要一场胜仗来鼓舞士气,现在闻喜城东城外的那座还没有搬走的青州大营应该是一座空营,没有多少人马,希望韩浩出兵扫荡青州大营,这样就可鼓舞士气。韩浩一定会同意的,只要韩浩一出城,二公子就可以带着王匡派驻到闻喜城的士兵严守此城,等待张晟大人的到来。这时候即便是韩浩回来,也会因为城中没有自己的兵马而无可奈何的,到那时,就算是韩浩道安邑和夏县去,只怕王匡大人也不会让他进城的。”
    张琰一拍大腿道:“此计大妙!哈哈,正是韩浩当时极力主张王邑带领援军前往新绛的,我看这话一传到王匡的耳朵里,韩浩只怕是百口莫辩!”
    言罢一脸的兴奋。
    却没有看见这几个逃兵相互对视了一眼,脸上带着耐人寻味的笑容。 
第五章破敌(八)
           看在张琰有点兴高彩烈,手舞足蹈地样子,那个士兵又对张琰道:“二公子,其实就是因为杜畿的事情,张晟大人才会命令我等突围的,谁知道青州军其奸似鬼,居然料到了我们会有此一手,居然在半路上伏击我们这股突围部队,幸好那青州军的部队正在和张晟大人纠缠,所以伏击我们的青州军很少,我们才得以逃脱,但是那些帮我们断后的兄弟可就是凶多吉少了。算是万幸,娘的,那些青州军打起仗来不要命,实在是不好惹。”
    张琰这才明白这几个人为何如此狼狈,冷哼一声道:“不要说青州军了,就是那个杜畿都非易与之辈。否则韩浩这眼高过顶对我等名门子弟都不屑一顾的狂傲之辈怎会和他成为过命的朋友呢?”
    那士兵说道:“二公子,这事情宜早不宜迟,现在杜畿已经投降了青州军,二公子又说杜畿和韩浩乃是生死之交,这事情就更不妙了,虽然张晟大人要我等来造谣,但是凭借着韩浩和杜畿的关系,若是日后杜畿到了闻喜城下的话,只怕韩浩一见杜畿就会投降也说不定,先下手为强,我们还是应该先把韩浩弄出城去,把他变成丧家之犬最好。”
    张琰闻言脸色数变,这番话正说到张琰的心里去了,虽然他乃是张氏家族的人,但是这许多年来,张琰对韩浩的才能还是了解的,在内心中,张琰对韩浩有一种深深的敬畏,一旦想到杜畿没有死,自己陷害杜畿的事情有很大可能露馅的时候的时候,张琰的身躯忍不住微微发抖,最后忍不住,更豁然站立起来,来回踱步。在内心中他当然想要动手,但是韩浩的积威力甚重,一旦要动手的话,张琰竟然有点胆怯。
    那亲兵看着张琰焦急不安犹豫不决的样子,脸上显出迟疑的样子说道:“二公子,有一句话我不知道应不应该说。”
    张琰看向这亲兵,不耐烦地说道:“有什么话快点说!”
    那亲兵哭丧着脸道:“二公子,张晟大人其实早就能脱身,但是却怕突围之后青州军衔尾而击,若是如此,那杜畿只怕现在就已经在闻喜城的城下了,二公子只怕已经遭了韩浩的毒手,所以张晟大人才会一直拖着不突围,就是希望二公子早作打算……”
    张琰闻言,脸上浮现出感动的样子,口中更呜咽道:“大哥……”
    那亲兵也呜咽起来道:“可是现在皮氏城和新绛城已经丢了,现在张晟大人滞留在皮氏与闻喜之间的话,皮氏和新绛城的青州军随时都有可能出动,若是和现在阻击张晟大人的青州军一起夹击张晟大人的话,那张晟大人……”
    说着说着,这亲兵竟哭出声音来,其他的亲兵也跟着呜咽起来。
    这一番话彻底打动了张琰,张琰停下了脚步,断然道:“好!就按照大哥的主意行动!我们现在就走!”
    这些亲兵一个个大喜过望。
    张琰才问过这几个自称是张晟亲兵的话,安排好几个人如何行动时,外面就有人进来禀告说是韩浩已经听说了这几个人进城,现在就在张琰的府外要进来见这几个人。
    张琰不由得吃了一惊,那亲兵却对张琰道:“二公子,韩浩乃是这闻喜城的守将,听说我们几个人到来过来询问乃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二公子不必吃惊。”
    张琰点头,“不过……”那亲兵又道:“韩浩这人其奸似鬼,我们不可以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他,说不定会露馅。”
    张琰连连点头,问道:“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说?”
    那亲兵笑道:“二公子怎么糊涂了?我们只需说皮氏城被青州军围攻,我们是突围而出,向王匡大人报告来了,也不说什么请求援兵,只说请王匡大人定夺。”
    张琰这时候心里才稳定下来,点了点头,那亲兵又道:“为了让韩浩相信,我们可以把王邑的事情告诉韩浩。”
    张琰点了点头,兴奋道:“如此最好。”连忙有请韩浩。
    不多时,韩浩便急匆匆地进了客厅,也不客气,便向这几个亲兵询问起皮氏城的事情,这些士兵便把商量好告诉了韩浩。
    韩浩反复的询问,看得张琰提心吊胆,生怕韩浩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此事的张琰心慌意乱,竟然看不出来韩浩实在怕这几个人乃是青州的奸细,才会如此严加询问的。
    不过这几个亲兵显然是非常的机灵,严守口风,滴水不漏,尤其是王邑的事情说得韩浩连连点头,认为这么做就是青州军做事的风格,最后终于信了。
    张琰才要说要带着几个人去见王匡,不料韩浩却突然问那亲兵,说既然青州已经用王邑攻下了新绛城,那么为何不再用王邑骗开皮氏城?
    这句话一下子问到了点子上,张琰吓得几乎想要拔腿就跑,不料那亲兵却十分的镇定,说是新绛城的逃兵早先一步到皮氏城把这件事情对张晟说明了,才令张晟没有上当。否则此时只怕皮氏城也已经被青州军攻占下来了。
    看到韩浩完全信了,张琰长长出了一口气,生怕韩浩再说什么节外生枝的话来,连忙站起身来对韩浩道:“如此,大帅,我便带着这几个人去见王匡大人。有什么事情都请王匡大人定夺。”
    韩浩很想一起去,但是想一想现在河东郡的形势,最后叹了一口气,决定还是严守城池,谨防青州军的偷袭。
    于是张琰带着这几个亲兵吃了一点东西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到安邑城向王匡汇报此事,经过这几个牙尖嘴利的亲兵的大肆渲染,王匡当然就信了,并且连声夸奖张琰,认为他做的很好。对他十分的忠心。
    张琰当然不可能告诉王匡自己的身份,毕竟他乃是张晟派到王匡军中的奸细,这事情若是被王匡知道了,王匡马上就能猜出个大概了,到时候不要说韩浩了,只怕连王匡都要来杀自己,自己的哥哥张晟更会成为孤家寡人一个。
    不过王匡身边的几个人就很不好对付,袁绍的外甥高干就是其中之一,他显然也在担心韩浩担心的事情,生怕这几个亲兵乃是青州的细作,但是因为有张琰的关系,又因为张琰提出建议要王匡分兵到闻喜城,然后令韩浩出城的主意,高干才信了。
    不管怎么说,王邑和杜畿的叛变,还有新绛城和皮氏城的丢失跟这几天局势的发展是完全的一致,没有理由不相信的,若是韩浩再暗中投降了青州军,只怕众人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而且最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袭击青州运粮队伍、建议王邑带一万援兵援助新绛和青州军为何可在韩浩的眼皮子底下渡过闻喜城北面的河流袭击王邑的事情,而韩浩居然全无察觉,这一切可疑之处都指向了韩浩。
    其实说到青州军过河这件事情,责任不在韩浩的身上,张琰这闻喜城的守将当然对韩浩严密监视闻喜城北面的河流的事情非常清楚,青州军若是想要渡河,再向北一些也是完全可以渡河,韩浩哪里有那么多的兵力去照顾这么广大的区域?但是现在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有张琰这一心想要把闻喜城据为己有的的小人在,韩浩像不变成王匡军的叛逆都难!
    王匡哪里知道张琰的真实身份?他只知道张琰乃是韩浩的心腹,连张琰都这么说,事情哪里还会有错?看着张琰大义凛然的样子,王匡非常的愤怒,按照他的想法当然是直接把韩浩叫来,然后杀掉韩浩。
    张琰却对王匡说这么作只会打草惊蛇,韩浩此时已经是心里有鬼,否则发生这么重要的事情韩浩为何不一起过来。
    王匡深以为然。
    高干则认为韩浩在闻喜城的军中威望极高,毕竟前一段时间带领王匡大军从西河郡突围的乃是韩浩,王匡军的士兵无不视韩浩为救星,所以即便是想要对韩浩动手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只怕一个不好,闻喜城发生军中哗变,那就槽了。
    张琰则趁机提出了那几个亲兵说的主意,这样就可以骗韩浩出城,把闻喜城收回到自己的手里。
    王匡闻言大喜,当然同意这么办,不料高干却说这么做还是不稳妥,这么作等于增加了青州军的实力,不如在运韩浩渡河的船上做手脚,弄漏韩浩的船。现在河水暴涨,定可令韩浩的心腹军队死伤无数。
    王匡连声叫妙。
    于是,王匡便命令张琰带领安邑城的五千士兵会到闻喜城,准备接替韩浩防守闻喜城的任务。
    王匡当然不担心兵力过于分散的事情,毕竟按照那几名亲兵的说法,张晟的军队被完整的保存下来了,张晟仅仅是弃城而逃而已,只要闻喜城韩浩被支出城去,张晟的大军马上就可以突围来到闻喜城和安邑,到那时,己方势力大增,只要严守城池,即便是青州军来了只怕也是无可奈何,又何惧之有?
    张琰带领五千士兵回到闻喜城,韩浩见到这五千士兵大为惊奇,一问张琰,张琰则说这是王匡派来的援军,只说青州军已经占领了新绛城,那么闻喜城的西门就会变得很不安全,这些人是为了加强闻喜城的守备力量的。韩浩闻听此言有理,心道这是好事,也不虞有他。
    第二天,韩浩便接到了王匡的命令,王匡命令韩浩带领本部人马渡河袭击闻喜城东面河的对岸到现在还没有撤走的青州军的人数的大营,目的是以多击少,以便振奋士气。
    韩浩对此提出异议,认为现在形势有变,现在河的对岸的青州大营未必是空营,很有可能是诱敌之计,希望王匡三思而后行。
    王匡现在哪里信他?韩浩这么说王匡却认为韩浩是在找借口想要替青州军占领闻喜城,马上严令韩浩出城攻击青州大营,为了要韩浩出城过河,王匡还对韩浩说早已经到青州的大营中侦查过,那里还是没有几个士兵。
    韩浩万般无奈下,唯有带领自己的本部人马五千人出城准备渡河攻击青州大营。为了不令韩浩生疑,韩浩命令张琰这个韩浩信任有加的手下协助韩浩,让张琰带领船队送韩浩渡河,在韩浩攻击过青州大营后,再负责把韩浩接回来,但其实却是命令张琰在送韩浩过河时凿漏韩浩的乘船。
    众人各怀心事,忙碌异常,尤其是张琰,所以没有人会注意到在来见张琰的亲兵中已经少了一人……
    大河上,声浪震耳欲聋。
    韩浩忧心忡忡地看着诃的对岸,深锁的眉头好像冬天的浓雾,根本无法散开。
    对于青州军,韩浩已经是彻底的怕了,明明是固若金汤的河东郡,现在才几天工夫,居然就变得千疮百孔,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