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莱太史慈-第3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宁与郭嘉的不和,让臧霸看出郭嘉种种不对劲的地方,而在这个时候张燕果然不负郭嘉所望真的反叛了,徐州的战事此时也已经结束了,郭嘉急于想要在徐州扩张自己的实力,臧霸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当然被郭嘉命令要张燕回兖州去,不过郭嘉的居心已经被管宁和臧霸猜透,若以才会出现臧霸大军拒不回防的局面。”
    王允长长吐了一口气道:“各位所言甚是,的确如此,这一段时间以来,自从下邳阙宣身死,管宁就命令郭嘉撤军,可是郭嘉拒不撤军,更不让臧霸撤军,那时候臧霸还是左右为难,不知道听谁的,这种僵局一直拖到张燕谋反,臧霸才发现郭嘉的不对劲儿。要是现在还听从郭嘉的话,臧霸不是傻子,那就是并非太史慈的心腹。所以臧霸才会*向管宁一面,而管宁则宁愿调动太史慈的另外一直心腹大军高顺大军到兖州去剿灭张燕、抵抗袁术,把臧霸大军留在了徐州,屯兵下邳,用来制约郭嘉。”
    众人纷纷点头,这事情经过这几人这么一分析,青州的情况立时清晰起来了。
    贾诩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而实际上太史慈就是希望给别人造成这种假象。见到目的已经达到,却冰冷地笑道:“各位大人所见不差,郭嘉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所以一计不成反生二计,在徐州利用阙宣的事件继续向陶谦施压,那当然是希望逼死陶谦,达到今天的这个目的。陶谦本就年老体弱,哪里受的住惊吓,当然一命呜呼了。而陶谦的遗言当然在郭嘉的意料之内,故此郭嘉才会马上提出让虞翻担任徐州刺史的请求,这计策分明是是事先想好的,所以青州方面到现在还没有反应过味来。”
    谏议大夫种邵赞叹道:“郭嘉这一手玩得漂亮啊!任命虞翻作徐州刺史真的是好处多多,在策略上根本就是进可攻,退可守,说得进可攻,只要虞翻一旦成为徐州刺史,臧霸大军就再也没有名义留在徐州,虞翻完全可以利用自己信任徐州刺史的身份要求臧霸撤军,臧霸不可能不撤军吧?至于说的退可守,那即是说即便将来太史慈可以活着回到青州,郭嘉也可以完全推说这么做是为太史慈着想,而他对权力没有兴趣,否则就自己去当徐州刺史了。那时候,郭嘉早就趁着太史慈不在青州的这一段时间内扩张了自己的实力,即便是太史慈想要打击对付郭嘉,只怕在没有借口下,太史慈也不敢轻举妄动。”
    贾诩点了点头道:“正是基于这个原因,郭嘉才会与鲁肃联名力保虞翻出任徐州刺史,而虞翻乃是鲁肃手下的心腹大将,郭嘉现在的行为已经表明鲁肃乃是他的同党,这更是一种对反对他的人的威胁,事情也的确如此,郭嘉加上鲁肃,当真没有人可以忽视这股力量。看来,青州大乱是指日可待的,只怕即便是太史慈可以活着回青州,也没有能力阻止这事情的发生。所以说外界盛传太史慈和郭嘉在收服冀州时因为甄氏家族的事情而产生了矛盾并非是空穴来风。”众人当然都或多或少地听说过这种说法,不过没有人知道这是太史慈故意为之的结果。
    在贾诩的诱导之下,屋中的众人兴奋起来,颇有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之感。
    王允整个人都轻松起来了,笑道:“即使并非是青州方面的意思,而且青州现在面临四分五裂,这件事情就容易处理多了。文和,依你之见,我们应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贾诩还未说话,侍郎王子服却抢先发言道:“依我之见,不如直接满足郭嘉的愿望,任命虞翻为徐州刺史,任他们斗生斗死去。
    众人纷纷点头,可以说王子服的意见代表了这屋中大多数人的想法。
    在一旁一直不说话的张绣心中大骂,这个王子服还真是多事,若是按照这个王子服的意见,太史慈的计策就完全没用了。不过他却知道贾诩一定有办法解决这问题。
    果然贾诩摇头道:“这么做并非是最好的选择。”
    众人马上把视线集中在了贾诩的身上。
    贾诩看向王允,笑道:“我若是司徒大人,那就任命徐州的曹氏家族的家主曹豹为徐州刺史。”
    众人闻言一楞,一时间跟不上贾诩的思路。王允也不例外,在听到贾诩的这个建议有了短暂的错愕后,便转过头来看向一直站在自己身边的吕布。而后者则始虎目中闪过神光,沉声问道:“文和先生,你为何有此提议?”
    贾诩哈哈笑道:“其实这事情很简单,因为不管我们任不任命虞翻为徐州刺史,徐州的斗争都不会停止。我们对这件事情的作用并不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考虑怎么做才会对我们最有利。而任命曹豹而是最好的选择。”
    王允点了点头道:“这个我知道,曹氏家族的千金曹玲小姐乃是温侯的娇妻。曹豹不管怎么说也可算得上是我们长安方面的人。”
    众人点头。
    贾诩笑道:“好处还不仅仅如此,第一,我们这么做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来,因为曹豹本就是徐州的豪族,即便是青州也挑不出毛病来。第二,我们这么做当然是不偏不倚,但是对郭嘉无疑是一种打击,要知道,郭嘉不管到何时都是一个反叛者,所以我料其即便可以霍乱青州但也绝对不是太史慈的对手。我们这么做后,为了应付眼前的内乱,曹豹马上就会得到青州方面管宁的支持,用来打击郭嘉,一旦青州支持了曹豹,那就证明曹豹的徐州刺史的位置坐稳了。日后再想动摇陶谦的位置,只怕没那么容易。第三,正如王允大人所言,曹豹乃是我长安方面的人,不像糜氏家族,乃是青州方面的人,支持他也没有用,更不像陈氏家族和赵氏家族般摇摆不定。”
    三条好处一出口,众人纷纷点头。
    王允却犹豫地看了吕布一眼,最后点头了。
    这个细节却没有瞒过贾诩,贾诩马上向吕布祝贺道:“如此就恭喜温侯了,令岳丈成为徐州刺史后,前一点因为阙宣给司徒和温侯大人带来的种种不开心自当烟消云散了。”
    这句话一出,两人的脸色立时一变,旋即恢复常态。
    贾诩却在暗笑:在他出征前,长安的内部已经被分化了,杨彪、王允、吕布已不再和睦。
    不过,还不够! 
第九章诈敌
           会议过后,众人纷纷散去,至于贾诩提出的建议自然会有人去执行,当然是以王允这摄政大臣的名义发布了对曹豹的任命,当然言词中充满了小心,只是说徐州不可一日无主,曹豹乃是徐州的贤达,可暂时为徐州刺史,打理徐州事务,等到太史慈回来之后在把徐州的地方事务交给太史慈去管理。
    而贾诩和张绣被王允留了下来,目的当然是为了商谈进攻汉中和益州的事情,那其中还包括吕布。
    来到当日太史慈偷窥王允与自己的宝贝女儿亲热的那个书房,四人坐好,王允沉吟了一会,对贾诩道:“文和,你出兵在即,汉中和益州到底有多大的把握可以拿下来。”
    贾诩淡然道:“司徒大人可以静候佳音,汉中和益州的事情我自有安排。”
    王允叹了口气道:“我不是在担心别的,文和的本领我是知道的,问题是刘焉的势力关系过于复杂,真怕文和你出兵在外横生枝节……”
    贾诩截断道:“我知道司徒大人在想什么,其实关于杨彪大人的事情我们只能静观其变。”
    王允没有想到贾诩居然一下子就说到自己的心事上,不由得一怔,吕布头脑简单,当然想不了这么多,不由得出声疑问道:“杨彪大人?杨彪大人和文和先生攻打刘焉有什么关系?”
    贾诩看了吕布一眼,淡然道:“温侯豪勇盖世,但是对政坛上这种事情还是了解不多,在长安,杨彪大人乃是和司徒大人齐名的重臣,人脉极广,袁术虽是反贼,但是汝南袁氏家族乃是他的家亲,在长安之乱的时候,马就是听了他的命令才到长安来的。而马和韩遂又是刘焉的好朋友……”
    吕布闻言恍然道:“原来如此。”这才明白贾诩指的是什么。
    可是贾诩却知道王允真正担心的是什么,笑道:“若是在平时,司徒大人不会这么担心,但是现在自然有些不同。”
    吕布张开嘴想要问,王允却咳了一声岔开话题,又开始询问张绣其他的事情。又说了一会儿话,便都散了。但是贾诩却知道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进一步加大了王允和杨彪之间的矛盾。
    贾诩和张绣还有吕布骑马并骑出了王允的司徒府的街道,转入长安大道,过了宫墙护河,两旁尽是王侯公卿将官的巍峨大宅,在贾诩看来这座古城的气势确非其他州郡的城市所能及。而此时,经历着这许多风雨的长安正在渐渐地恢复生机,街道上人口正在渐渐地增多,至少百姓的脸上有了笑容。不在稍有风吹草动,街上的百姓便纷纷逃跑回家,由此可见,王允还是有一定的本领的,否则现在长安就不会是这种局面。
    不过王允并非是扫平乱世的人才,不要说和太史慈相比,就是和曹操相比都相差甚远,袁绍也比他强很多吧?现在的长安其实不过是一个虚假的和平而已,因为王允根本就没有可以依*的武装力量保护长安,自己和张绣造就已经投*给了太史慈,而且即将要出征在外,长安城中的军事只有一个吕布,可是这个吕布实在不值得别人信任,朝秦暮楚,怎能让人放心?现在王允对吕布就已经有了这种感觉,从刚才任命曹豹为徐州刺史的犹豫态度上看,就知道王允也在防着吕布,王允并不希望为人飞扬跋扈的吕布的势力过大。吕布虽然刚愎自用,但是并非是傻子,时间一长,他当然会察觉到,所以吕布和王允之间的关系破裂是可以预期的。
    退一万步说,即便是吕布不会和王允破裂,吕布也绝对不是一个可以依*保护长安的人,这个人过于看重自己的武功,而对于谋略并不在意,所以很容易就会上当。所以,只从安全上来看,长安就是隐患重重,更何况还有一个王允现在防范甚重的杨彪呢?
    想到这里,贾诩叹了口气。
    一直和张绣谈笑甚欢的吕布这是转过头来,对贾诩道:“文和先生,本人有一件事情到现在还是不明所以,希望文和先生见告。”
    贾诩淡然道:“我知道温侯想问什么,其实王允大人和杨彪大人之间产生矛盾乃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这事情还要从摄政大臣的设立说起。长安大乱的时候,其实策划整个长安计划的人除了王允大人,就是杨彪大人,可以说两位大人都是国家栋梁,两人的功劳也是难分彼此的,可是青州提出的摄政大臣的提议中翩翩只提到了王允大人,至于杨彪大人,根本就是只字未提,这事情当然和王允大人没有关系,但是换作任何人,站在杨彪大人的位置上,又怎可能不上火呢?”
    吕布默然半晌,才道:“文和先生说得有理,这事情若是换到我的身上,我也没有办法那么洒脱,对这件事情坦然处之。”
    贾诩叹了口气道:“正是这个道理,而在此时,又偏偏发生了刘焉和袁术的事情,王允大人怀疑杨彪大人对自己不满也是有道理的。”
    张绣却在一旁接了一句道:“温侯,你我三人都是王允大人的心腹,自然可以无话不说,咱们的王允大人虽然是个英雄,但是为人有时未免太过固执了,其实他和杨彪大人之间的种种矛盾都是很容易解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