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末商贾-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架和铁锥一做好马上就能用锉刀来修整。”
充满信心的吴炎带着人按师傅教的方法一做,马上就发现自己根本没法做出合乎师傅要求的东西来。
只好垂头丧气地去找林强云求教:“师傅啊,救救我这没用的徒弟吧!那几根铁辊按师傅教我的方法去做,是能修得很圆很直,但却一头大一头小,而且不同的两根也不是一样大。这可怎么办啊?”
林强云笑道:“我看你一听到能有办法做就急着去做了,现在才知道来问师傅呀。告诉你吧我的大徒弟,做这些事情不是光靠心灵手巧就可以的,还必须要有合用的工具。圣贤说得好‘欲工其事,必先利其器’。走吧,我去教你怎么用前几天做出来的几种工具,把你们要做的事情做好。”
等到林强云示范给吴炎一看,他才明白那些他根本看不起眼的内外卡钳和圆规的作用。彻底地把他心中认为,这位小了自己十多岁的师傅也不过如此的想法打消,再也不敢小瞧师傅做出来的,任何看来毫无用处的小东西,对师傅是死心塌地的服了。
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中秋,是秋天的一半。中国人说的秋天,也即三秋是指七、八、九这三个月,而八月十五又正好是三秋的一半。故老相传,八月十五这天的月亮特别圆,所以人们取这一天月亮团团圆圆的象征意义,把这一天称为中秋团圆节。只要有可能,一家大小都要在这一天聚会在一起过节。
长汀县城内,这一天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啊。城中的十多家大地主富户、官府贵室,搭起高台彩榭,喝美酒,放欢歌,享受过节的快乐。
而有点小钱的买卖人家,也安排个小小的月台,团聚全家大小,一起酌酒赏月,也算是尽情欢度佳节。
那些一般穷困的升斗小民,就是到质库去当了衣服换几个小钱,也要买点酒水什么的,勉强算是过了个节日。
流落在街头乞讨的流流汉、乞丐各色人等,却还是老样子,最多也就能在这一二天多得到几口救命的残汤剩饭。
林强云昨日就给大家发放了部分工钱,并放话说第二天中秋节放假一天。所以长汀城内的南门大宅打铁工场、蓝家大宅的制鞋作坊,和蓝家隔壁既是仓库又是制糖作坊的三处,基本都没人做工了。
至于护卫队么,陈归永不松口,任谁也没办法。还是按着他的意思加紧训练,气得好些本地的队员暗地里咒他屁股上长个疮,让这个凶人也尝尝痛苦的味道。不过,陈归永还是和林强云说了,这天买了些肉,让这些馋鬼们一饱口腹之欲。也算稍稍地安抚了一下人心。
这段时间以来林强云放心得很,一千双布鞋的数量已经有了,结白糖已经做好晒干近七千余斤,再过十天半月做够了万斤之数后,另外做出来的结白糖就可以任由自己出售。到时候林岜的糖钱,和这位叔父大人答应过给自己的,由瑞金抄回来分的金银也可到手。
八月十五这天,横坑村的三十来户人家全部歇工。请来教小毛头们读书识字的古老夫子今天开恩,上午上学时只说了一句:“今日过节,放假一天。”就去沈念宗家帮忙了。
古老夫子嘴里说的帮忙,也就是坐在前院里看着别人忙碌,不时和凤儿妈说上几句闲话而已。
晒谷坪边上整整齐齐放着垫在衣服上的十多本线装书,十七八个十来岁的小娃娃们,分成两派吵吵嚷嚷争得不可开交。只消远远地看一眼就知道,光膀子打赤膊的是男孩,衣着整齐的是女孩。
东边有四个男孩和三个女孩聚在一起,与另一伙十来个男女娃娃对峙。沈南松显然是人少这一伙的头,他高声叫道:“大哥是我家的人,当然我们是兵,你们是贼。”
对方一个粗眉大眼壮实有力的男孩,是三叔的大儿子陈喜,与沈南松同年。看看手下的人比南松多,想来定能打赢对方,不服地叫道:“强哥还住在我们村里呢,他就是全村大家都有份的,凭什么住在你家就说是你们的?”
陈喜这边的几个男孩儿一齐起哄叫道:“是啊,是啊。强哥是全村所有人的,说不定什么时候他在你家住腻了,到别人家去住了呢。”
南松委屈得眼里含着泪水,愤愤地尖声吼道:“放屁,我大哥才不会住腻,就是住腻了也不会去你们家。”
坐在晒谷坪南边屋角看他们玩的山都,见沈南松受了委屈要哭,尖啸一声冲到南松面前,从腰间拔出林强云给他防身的那把匕首,张牙舞爪地以身体挡护着他,用不太流利的话语叫道:“我来帮你打……打……他,一个打……打他好……好多。”
沈南松慌忙拉住山都,擦了把眼泪说:“好山都,别打,别打。他们是我们村的好人,是我的朋友。你不能和我的朋友、好人打架的。”
“不要打?公……公子要我……要我……守田……守村,守大家……”山都迷惑地问。
“去去,到一边去。我们自己人玩有什么要守着的,还是到那儿坐着吧,别来捣蛋。”沈南松不耐烦地推了山都一把。
转过身对陈喜他们说:“大哥就是我家的人,他做了一把钢弩给我姐,还说会专门做一把更小的钢弩给我用。你们说,村里有哪一个女人能有钢弩的?他不是我的大哥,哪又是谁的?你们这样说我大哥,不和你们玩了。”
陈喜一看南松甩手要走,眼见一场仗打不成了,好不容易才盼到能玩这么有趣的打仗游戏,决不能就此散场。连忙跑过来拉住沈南松,陪着笑脸说:“好南松,不要走。我们一边做一回兵好不好?”
沈南松轻蔑地看了陈喜他们一眼,一口拒绝道:“不好,我大哥一个人就能打好几万盗贼。你们也配当兵,没的把我大哥的名声都给你们丢光了。”
陈喜苦着脸无奈地说:“好好,好。就你们当兵,我们当贼好了。这样,总可以开始玩了吧。”
山都垂头丧气走到原来坐的屋角,一抬头就看到林强云和沈念宗正由路上朝后谷走。一声欢呼,不再去注意沈南松他们如何游戏,翻了个跟斗便冲向林强云,拉着他的衣摆不肯放手。
随后不久,晒谷坪上响起了阵阵童稚尖细的冲杀声,不久便渐渐扩展到村中、田野和山坡上。
林强云带着一看到他就紧跟在身后的山都,随着沈念宗父女慢步朝后谷处行去,在原来搭建起来准备用于炼钢铁的竹棚,现在已经改为王归乡他们养信鸽的鸽棚了。
沈念宗向他介绍:“现在的鸽子已有百余只,你的这六个人隔个几天就挑着鸽笼外出,听说最远时去到泉州、福州和潮州等地,最久时一去就是二十天左右。两个多月来,已经从我这里支取了近三百贯钱,说是用以训鸽的路费和买饲鸽的药料。唉,厉害呀,仅是百余只鸽子就要花去如此多的钱财,也不知道将来能不能用得上。”
林强云安慰地劝说道:“叔,不必心痛这一点钱,要知道有了好用的信鸽,我们就等于长了一对顺风耳,只要我们有人在某地,哪怕相隔千里万里远的地方,那里的消息就可以通过信鸽传回到我们这边。这对我们今后做生意大有帮助。说不定由信鸽传递消息所能赚到的钱,将超过现在所花出去的百倍还不止呢。”
走到距山坳还有半里,山都从林强云身后窜了出去,边跑边拖长声音吼叫:“喂呀……公……子……回……来……了!”
林强云听来,山都的声音虽然不是很地道,仍带有浓重的口音,但也叫得顺溜、听得清楚。心里不由大奇,问道:“叔,山都现在说话看来顺畅了很多了,是谁教他讲的呀?”
沈念宗笑道:“这个山都平常也不怎么和我们说话,听小猴子们讲,他天天到鸽房这里来,等一下问问归乡他们才能弄清。”
山都在山坳口的大吼大叫声惊动了里面的人,慌乱地跑出来顺山都的手指一看,金见、金来欢呼一声,迎了上来。跑到林强云的身前恭敬地叫了声“公子”,马上冲到四儿的身边你一拳我一掌地互击欢叫,然后拥抱成一团。
王归乡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地叫了声“公子”后,就迫不及待地问道:“是要用上我们的信鸽了?”
第十五章 吴炎学艺(四)
       林强云淡淡地问:“你先说说信鸽的情况,然后才能决定能否用上它们。”
谈到这件唯一能做的事情,王归乡立即严肃起来,略顿了一下稳定情绪,这才开口道:“现下成年信鸽总共有七十四只,已经全部训练完成的六十一只,其中十九只能在千里之外飞回鸽棚或是落到竖有认军旗旁的鸽笼中。”
林强云大感兴趣,忍不住问道:“你们不是全部信鸽一起训练的吗,为什么只有十九只才能飞越千里送信呢?”
王归乡笑笑道:“其实六十一只信鸽全部都能飞达千里回到这里的鸽舍。不过,我们在千里外放飞的时候是在早上,只有这十九只是在次日天亮时回到鸽舍的,其他的都要到第二天或是第三天才能回来。所以,我就认为它们不适于千里外送信了。可惜的是,那次我们共有六十八只信鸽的,最后只回来了六十一只,其中有一只还受了伤。还有七只怕是在飞回来的路上出了什么意外,失掉了。”
林强云又问:“这样说来,信鸽也会出事的了。那么,你所说的认军旗是什么东西,是专门用来给信鸽们辨认的吗?”
王归乡很高兴林强云对信鸽的事情这么有兴趣,既得意又略显有些不安的回答说:“是啊,以后要传信时,光用一只信鸽恐怕不太保险,需要二三只一起方能安全。至于认军旗嘛,是小人按祖上传下来的秘法所制,没有给沈公(沈念宗)说过,还请公子恕罪。”
张有田、张山、张河三人也紧张地看着林强云,生怕他听了后会不高兴。
林强云看了一眼众人的表情,安慰他们说:“既是不方便对我叔说的,我也不会怪你。能和我说说这认军旗的事情吗?”
几个人见林强云果然没有责怪他们的意思,神色立时轻松缓和,王归乡喜色上脸,兴致勃勃地领先走入棚内,拿出二面四色旗向林强云等人详细解说起来。
沈念宗听完王归乡的介绍后,向林强云问道:“强云,我听到现在也没听出这信鸽对我们做生意有什么用啊,能不能给我说得明白一点?”
林强云把还在山坳口打闹不休的四儿他们叫到身边,才从容不迫地说:“你们不要小看这一羽小小的鸽子,要知道它能在数百里、上千里甚至几千里外给我们传来宝贵的消息。比如,甲地的粮食丰收,粮价就会下跌,同时乙地因为各种原因而至粮价居高不下,我们就可以在第一时间里从甲地收购低价的粮食,迅速贩运到乙地出售。如此,不但我们能在其中赚到数量可观的银钱,又能缓解甲乙两地的粮食危机。还有,有人外出跋山涉水远离亲人,他的家人是不是会为出外的人担心,靠这信鸽就能在千万里之外向家人报平安,这是在生意场和生活上有用的事。另外,有时候这信鸽还能在危急的时向朋友亲人求救,说不定就是因为信鸽所传的消息能救活许多人命呢。”
看到沈念宗还是不以为然地摇头,林强云知道一时也没有办法说服他,只好不再多费唇舌,自行交代王归乡道:“归乡大哥,你们收拾准备好,过些天我要带上几只信鸽到泉州去,试试它们的性能如何。你们在家的人则把这里的全部鸽子搬到长汀县城去,并在城里的孩子们中挑选些人,跟着学会饲养和训练信鸽。今后我们的生意不但要在大宋做,还要经过大海到蕃邦外国去呢。”
度过了一个轻松愉快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