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神医-第2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片地的价值不下数百万两,占了薛家财产的一半还多,赵磊要走那个庄园,薛家没有百年的功夫,休想恢复今日的富贵,这个赵磊,真是黑啊!陈执中看着赵磊心中惊讶想到。
    陈执中现在的选择很简单,要不给赵磊一个价值数百万两银子的庞大庄园,要不让赵磊将薛同山的事情报到中书,薛同山是死定了,而薛家千万两的家财,就会被充公入国库。
    钱没有了还可以再赚,人若是死了,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不过数百万两银子的庄园,便宜赵磊了吧!陈执中想到这里,就点头答应了赵磊的要求。
    几天后,薛同山获罪走私,同时将偷运国资院武器的罪名扣给那名找薛同山接头的西夏党项人之后,薛同山被罚以千两的罪款后,释放返家,而薛同山出狱的前一天,赵磊获得了一块十八顷,一千八百亩的庞大庄园。
    第十三卷 十年改变 第四章 大棚
     更新时间:2009…12…12 16:01:55 本章字数:3346
    八顷的土地,放在宋朝,无论对于那个家庭,都是一富,而突然收获这么一大笔财富的汴京赵府,全府的人陷入狂喜之中,狂喜之后府中下人迅速减少,因为赵府大夫人田岚,带着其他几位夫人,坐着赵府特制的四轮马车,集体出行,到西辅庄园巡查产业去了。
    赵磊敲诈到手的薛家庄园,紧邻刚刚修建好的水泥大道,这个占地十八顷,一千八百亩的庄园,拥有将近两百农户,庄园的小镇就在西辅城东十五里外,小镇上除了依靠庄园田地为生的农户外,还有两个小作坊以及镇上的几个店铺,人口在两千人左右,小镇南面有清河蜿蜒流过,故此得名清河镇。
    赵磊一身黄色秋衣,等待在清河镇中心的水泥道东镇口,而远处,赵府上百人的庞大车队,已经在出现在赵磊的视线之中。
    田岚牵着儿子赵钰,女儿赵锦走下马车,身后白馨兰和赵磊次子赵、小翠和赵磊长子赵锋,都跟着走下马车,在这些赵府主子的身后,以管家候山为首的赵府几十位下人,也开始搬动马车上的东西。
    “官人!”“父亲!”
    田岚、白馨兰等赵府的女主人还有小主子们,看到镇口等待的赵磊,都纷纷过来见礼。
    赵磊和几个儿女亲热一番之后,拉着田岚、白馨兰和小翠三位夫人对身边一位老人说道:“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清河镇的德老刘老,刘老是清河德高望重的长辈,清河的事情一般都由刘老处理。”
    清河镇人口不过两千,大宋律法规定人口上万才是县城编制。才有朝廷官员入住,而像清河这种小镇子,别说朝廷官员,就是衙役都看不到一个,一旦有大事就会禀报西辅,小事自然有镇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处理,而刘老通过乡试,有功名再身,加上辈分和年龄在那里放着,所以清河镇地主事之人就是刘老。而赵磊这个朝廷三品大员来到清河镇,刘老这个清河镇的主事人,自然要出来陪同了。
    刘老和赵府的几位女主人打过招呼之后,便领着一群人朝镇子里面走去。
    清河镇东西狭长约有三里,整个小镇的建筑都是围绕以前的官道,现在的水泥路建设的,水泥路的两边,大约有数百间各种房屋,规划并不整齐,但整个小镇给人的感觉很轻闲。很放松。
    沿着小镇一路走来,三里的水泥路不过十几分钟地事情。赵磊等人很快看完小镇的建设,而这时田岚突然发现有什么不对了。
    “怎么镇上都是老人、女人和孩子,青壮都去那里了。”田岚看着家家户户那些带着一丝敬畏的老小,疑惑对身边的刘老问道。
    刘老听到田岚的话,呵呵一笑,对赵磊拱手回答说道:“这要感谢赵大人了,平常每年秋收之后,镇上人都无所事事,去作坊打零工赚不到什么钱,工作也不好找。赵大人修这条水泥路,一下子招募了很多的工人,镇上的青壮都去西辅那边修路了,有钱拿还有饭吃。镇上的人都很感谢赵大人给的这个机会。”
    “修路是朝廷大事,为国出力之事,怎能委屈乡亲。”赵磊笑着对刘老说道。
    刘老看着年轻的赵磊。想起今天赵磊地话,犹豫一会问道:“赵大人想在镇上起个庄子?”
    “不错!本官买下薛家庄子的时候,本来以为是个独立地庄子,才镇上才知道是和别人混住的镇子,农户和商户还有工户混住在一起,很多事情很麻烦,本官的意思是,将清河镇以水泥路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南段给农户住,而北段给商户和工户,这样以来赵府的人就能很清楚谁是赵家的佃户,做事方便很多。”赵磊看着刘老随意的说道。
    “可镇上的房子都是南北混住的,如果分开,搬家很麻烦,而且容易产生纠纷。”刘老不赞同赵磊的提议,婉转的提出意见说道。
    “本官刚才也看了,清河镇上地房子,规模大小都差不多,估计是一群人建造的,不过时间长短不一而已,这么办吧!关于房子大小和时间长短,本官会补贴一部分银子给搬家的人,肯定不能让乡亲吃亏,这样就没有纠纷了吧!”赵磊知道刘老的顾虑,但他也早想好应对地办法,笑着对刘老说道。
    看到赵磊下定决心,用钱弥补镇上人的损失,刘老也不再反对,跟着赵磊朝小镇南面走去。
    已经是深秋时节,清河镇南面的大片良田都荒芜下来,杂草间偶尔有野兔出没其中,准备过冬而吃地肥膘的野兔,吸引了赵府四个小主子的注意力,在征的赵磊和田岚的同意之后,四个可爱的小家伙在十几个下人的护卫下,欢呼着朝野外田地中跑去。
    赵磊沿着田间小路一路朝南走去,除了荒芜的田地,南面
    算是小镇上唯一有点亮点的地方,而赵磊一路走来,这个小镇上缺点什么。
    赵磊见过的乡间小镇不多,前世除了当兵时候驻扎在乡间外,只有替医院运药的时候,才在高速上看过那些乡村的外貌,其他地方,赵磊都没有去过,不过仅有的几个地方,跟清河镇比起来,却又很大的不同,按理说古今田地应该都差不多,为什么老感觉有什么不同呢!赵磊心中有些不解的回忆起来。
    大树、房子、鸡鸭牛羊、朴质的农民、荒芜的田地,一切都跟记忆中的农乡差不多,除了那些高科技产物,但赵磊又感觉一点很大的不同,到底是那里不同呢!
    赵磊在镇南的小路上左右四顾,突然发现镇南居然有几间低矮的小屋。
    “刘老!那几间房子是干什么的?”赵磊指着镇外的小屋对刘老问道。
    “哦!那是种菜用的,主要是蘑菇和木耳,需要阴凉潮湿的地方,屋子里面都是糟木头,只要不断浇水,就能长出木耳和蘑菇,不过都是自己吃的,汴京和西辅的蘑菇和木耳都来自山林,新鲜,而镇上的是自己种的,很多人不喜欢这种味道。”刘老对赵磊解释说道。
    盖个小屋种木耳和蘑菇,没有想到北宋的农业科技已经发展到这种地步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不可低估啊!赵磊心中感叹的想到。
    就在这时,赵磊脑中灵光一闪,突然想到清河镇缺什么了,这里居然没有大棚,记得他前世在很多乡村都看到不少的大棚,提供冬天的蔬菜,而来到北宋,还没有看到大棚的出现,怪不得冬天老感觉蔬菜太少,原来大棚还没有出现啊!
    “汴京各路有人种大棚吗?”赵磊对刘老仔细问道。
    —
    “大棚!什么东西?”五十多岁却依然硬朗的刘老,听到赵磊的问题,一脸迷茫的不解说道。
    “就是在冬天能够种多种春秋蔬菜的棚子。”赵磊也不清楚大棚到底可以种多少东西,只能含糊的对刘老解释说道。
    “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东西,冬天那么冷,就算有棚子,春秋的蔬菜能活吗?”刘老不可思议的看着赵磊问道。
    没有大棚!原来大宋真的没有大棚!刘老的话让赵磊又喜又忧,喜的是大棚将从他手中发明出来,赵磊将会名利双收,忧的是赵磊虽然知道什么是大棚,但具体怎么做成的,还需要慢慢探索。
    赵磊依稀记得,大棚又叫暖房,是用玻璃或采光薄膜制作,但大宋的玻璃价值之高,用来搭建大棚,有些屈才,造价也太高,不划算,而采光薄膜这种东西,好像是化学产物,大宋根本没有,所以赵磊必须找一个能够采光,又不透风的材料,这种材料千年后满大街都是,但是在北宋,却不好找啊!
    赵磊想了许久,却想不到替代材料,询问身边人田岚、白馨兰和刘老等人,也束手无策,最后咬牙决定依然使用玻璃,幸好大棚需要的玻璃要求不高,只要透明就好,不需要那些价值很高的艺术玻璃,不过尽管如此,想建一个大棚,一亩地至少要上千两的投入。
    “刘老!本官需要百亩土地修建冬天种菜的大棚,薛家佃户的情况你很清楚,不知道谁家宽裕能够分出土地。”赵磊想到大棚所需要的土地,对刘老仔细问道。
    薛家的土地现在属于赵磊没错,但那些佃户签的都是长期租种的合同,如果赵磊贸然收回那些土地,那些佃户肯定不会同意,如果闹起来对赵府的影响很大,刚刚买下土地就收回土地,让那些佃户如何看待赵府呢!
    “百亩土地!不可能,除非赵大人强行收回那些土地,否则镇上的农户很难分出一百亩的土地给赵大人。”刘老不相信赵磊能搞出冬天种菜的大棚,所以反对赵磊收回土地说道。
    听到刘老反对的话,赵磊在田间来回度步沉思一会后,下定决心说道:“这样吧!刘老,那百亩土地的农户,算是赵府聘用他们,他们的百亩土地能够收多少粮食,赵府就给他们多少粮食,他们还算农户,但不需要种粮,替赵府照顾那些大棚好了。”
    不需种地就有粮食,只需要照看几个还没有影子的大棚,这不就是工户干的事情吗!还站着农户的户籍,这么好的事情那里找,想必那些人肯定是愿意干了。想到这里,刘老很干脆的答应了赵磊的要求。
    就这样!赵磊冬季种菜的大棚计划,开始上马了。
    第十三卷 十年改变 第五章 种子
     更新时间:2009…12…12 16:02:28 本章字数:3669
    平兴国寺自从发生谋逆案之后就开始没落了,皇家寺套在大相国寺的头上,大相国寺建于北齐年间,到仁宗时候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随着太平兴国寺的没落,朝廷斥巨资花费七年时间扩建的大相国寺随即成为皇家寺院,规模浩大而庄严绚丽。
    随着大相国寺的兴旺,大相国寺内的万姓交易市场也水涨船高,如今已经成为汴京最繁荣的商品市场,来自大宋和亚洲各国的商品,在万姓交易市场随处可见,就是欧洲、非洲的商品,在万姓交易市场也不算罕见,不愧“万国商品聚集”的雅号。
    大相国寺一个月开五次万姓交易市场,每次万姓交易市场开放,大相国寺就变得人流如海,几万人的人流让占地五百多亩的大相国寺变得拥挤不堪。
    今天正是大相国寺开放万姓交易市场的日子,一大早赵磊就带着赵府的几个下人,从西辅赶到汴京,准备在万姓交易市场淘些好东西。
    赵磊前来万姓交易市场的目的,是为了那些蔬菜的种子,清河镇的大棚已经开始搭建,然而蔬菜的种子成为赵磊最头疼的问题。
    大宋可食用的蔬菜不多,冬天能使用的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