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阀治世-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运使。
    朱由检果然大怒,直接下旨查办赵岩点名的两淮盐运使郑志阳。
    “皇上,这恐怕不合规矩。那赵岩乃是武人。”王承恩踌躇了半响说道。
    “时事极难,唯才任用,赵岩虽为武人。然亦有读圣贤书,任其为山东盐运使有何不可?”朱由检冷哼了声。王承恩连忙应是,但还是继续建议道:“皇上任命赵岩为山东盐运使却无不可,只是若让其总理天下盐政。那些大臣必然反对,再则触动权贵甚多,若处之过急必然会生出些事端。”
    “那便先让他总理山东盐政。”朱由检想了想,点头同意了王承恩这条建议,王承恩迅速将圣旨拟好,然后马上送到掌印太监那里盖印。
    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一个披红,一个盖印,理论上掌印太监更大,但对于皇帝的影响,却是秉笔太监更大,掌印太监只是一个监督秉笔太监的职权。
    王承恩乃是魏忠贤的接班人小但权力相比魏忠贤显然是一个天一叮,地,崇祯是一个很勤奋的君主,王承恩也不可能成为第二个魏忠贤。再则掌印太监与他也不配合,他们一个个的资历都比王承恩高,想要指挥他们
    掌印太监到这三道圣旨后甚是诧异,还追问王承恩是不是写错了?查验无误后,掌印太监这才盖上了印。
    崇祯下的这三道圣旨,可谓是与之前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让人摸不着头脑。
    然能造成这样的逆转,全因朱由检对财政方面的关注,他登基以来财政始终处于拮据状态,就连内帮也以存银不多。
    就如何提高财政收入的问题,大臣们一般都是建议增加田赋,然田赋一加各地又民变不断。
    赵岩动了私盐之后,崇祯忽所以怒小全因他对财政的关注程度。
    此时赵岩却给他指了条增加财政收入的明路,并且保证经营登莱盐政可岁入盐税五百万两,若总理天下验证,可岁入千万两。
    千万两啊!足够他发动一场大战所需饷银了。朱由检也没理由去怀疑,毕竟赵岩以有三百万两白银需要上缴。
    对于朱由检来说,他谁也不信,他只相信事实。特别对于满朝群臣。朱由检更是万分的不信任。
    自他登基以来,他与群臣就处于互相抗争的状态,也正是因为这样,那些文官被戮者极多,更是他提拔温体仁为内阁首辅的原因,因为温体仁不结党,是与群臣对立的阵营。
    朱由检不信那些文臣也是有原因的,明末官场**连连,贪鄙不断,且这些文臣上窜下跳,肆无忌惮,他的政令时常遭到顽固的对抗。这也使朱由检走上了**消灭对方的道路,更是不断的派遣宦官前往各地重镇,甚至朝中的一些机构都被宦官凌驾,例如工部就完全被宦官把持,种种举动都表现出了朱由检对文官的不信任。
    同时朱由检是一叮,一旦翻脸则冷酷无情的人,之前与赵岩翻脸,还意令赵岩改镇延安,由此可见一斑。
    而此时赵岩上疏抨击那些朝中大员后,马上让朱由检产生了共鸣,加上他对那些文臣的不信任,顿时又推翻了之前那些文臣弹劾赵岩时所留下的负面印象,马上又想到了赵岩的好处。
    能杀贼,又有银子上交,这两个方面都是朱由检最为急需的地方,官军剿贼不力,群臣贪墨不断,一直是朱由检最为无奈的地方。
    朱由检的旨意一下,顿时朝中大哗,不知崇祯为何突然一反常态,竟将赵岩提为山东盐运使。
    “锦衣卫给联查,狠狠的查!凡有收受两淮盐商贿赔者,悉数革职拿问。”朱由检的旨意,顿时让许多大员浑身颤了颤,行多文臣已经意识到,一场狂风暴雨即将来临。
    温体仁流出一背的冷汗,他能从朝中不起眼的小官变成“火箭干部。而蹿升为内阁首辅,对圣意的体察自是出众。
    温体仁知道,朱由检所震怒的,是盐运司、两淮盐商侵蚀盐政,以至内常收入大减,更怒的是满朝文臣竟然群体欺瞒。
    盐商的贿赔他自是有收,就连山东总兵赵岩的贿赔也有,不过温体仁却是站在两淮盐商的阵营,山东总兵孝敬再多,也没有两淮盐商多,且两淮盐商人脉广博,他若不好好配合,绝对会被整下台。
    锦衣卫彻查温体仁并不担心,以锦衣卫的**程度,最多查出几个替死鬼出来,他所担心的却是山东总兵兼任山东盐运使一事。
    “启禀陛下,微臣以为山东总兵赵岩是为武人,兼任山东盐运使不合礼制,若圣上意在改革盐政,可另选清廉官吏充任之温体仁硬着头皮躬身劝谏道,他到目前为止,还不明白圣上为何要让赵岩兼任让。东盐运使,此番贸然劝谏,无疑就会像踩地雷一般,永远不知道前面是否有地雷。
    “联可听闻,这天下各处盐运使可是个肥差啊!若无重金贿之不可任之,众个爱卿很好,很好朱由检像是一个负气的孩子,气呼呼的说道。
    “启禀陛下,那赵岩私贩盐利,陛下不予惩处却加以委任,若天下皆以效仿又当如何?”温体仁上前一步问道。
    “若天下之人,能与他一般上缴三百万两盐税,并许诺一年上缴五百万再盐利,联皆准之朱由检冷哼道。        群臣此时方是明了,原来是登莱总兵赵岩竟上缴了三百万两盐税。
    这难道就是行贿的最高境界?一些官员心中突然冒出这么一个想法。
    别人行贿大臣,这登莱总兵倒好,直接拿出三百万两来贿赔皇帝,这等大手笔,就是两淮盐商也拿不出手。两淮盐商的财力是没问题,但他们却是在挖皇帝墙角,哪里还会去给皇帝行贿。
    两淮盐商拥有一个错综复杂的利益集团,赵岩洗白成为山东盐运使,却是对他们万分不利的。
    “陛下,万万不可让登莱总兵就任山东盐运使,粗鄙武人,必于天下行小盐以榨民资,到时又是天下一害张凤翼连忙跳了出来,一副悲悯的上谏道。
    当即有许多与两淮盐商有勾结的官员跳出来反对,行小盐、拥兵自重等等可能一一罗列。
    然而此时的风向,却不同上月群臣弹劾赵岩时一般,那些山东派系的官员顿时挺身而出。
    这些山东派系的官员,皆与山东商人有所关联,不过这些山东派系的官员人数并不多。山东派系之官员显得势单力薄。
    月前群臣弹劾赵岩,这些山东派系的官员自是不敢说话,但此时让。东派系的官员仗着朱由检的明显意向,却是俨然不惧,亦有愈战愈勇之态。
    当日早朝,群臣骂战,朝堂顿时变成了菜市场一般纷纷闹闹。
    冷眼旁观的崇祯最后也加入的骂战,就盐政之事大发雷霆,与之前一般震怒,但矛头却指向了那些大臣,几乎将满朝官员都骂了进去。
    此时的朱由检,就像是一座汹涌的火山口,随时都有可能喷发出灼热的岩浆。
    就赵岩兼任山东盐运使一事,也就如此暂定了下来。
    吏部尚书郑三俊原想将事情拖一拖,把上任文书拖上几个月再说,到时候说不定会有转机。
    然而悲剧的是,吏部给事中却是山东派系官员,郑三俊网拖两天,马上被给事中弹劾尸餐素位,朱由检责问之下,郑三俊之好把上任文书发了出去”,
    晚了很多,呵呵!汗。貌似已经欠了好多章了。慢慢补咯!!
第五十六章
    二部给事中昆然没是没后台的,但敢站出来和礼部尚  ,也是抱着光脚不怕穿鞋的的态度。()
    反正他有山东父老的支持。就算罢官回乡,在山东也能混得开。
    如今的山东,已经形成了一股以赵岩为首的利益集团,这个集团相比徽商、晋商还稍显稚嫩。但却是蒸蒸日上。
    反观徽商,盐利一覆,久之必然处于弱势。
    就在上任文书网发出去时。赵岩派出的队伍,也把三百万两白银也运到了京师。朱由检看到几十箱的白银。不禁欣喜无比,直接让管理内常的太监将银两入库。
    欣喜之余,朱由检给赵岩下了个道圣旨。让其有事可直接上达天听,奏折直接呈送于他,不许经过其中的各道程序。
    就盐税来说,天启之时,两淮只有力万两,而到了崇祯时,一度积亏如余万两,最好的成绩是  力万两。这盐税向来是内常入账的最大来源,内常这咋小皇帝的小金库,曾经一度充盈无比,只是神宗在打了三场大战后。外加天启以来辽响不断。早已经处于枯竭状态。
    所谓李自成入关后在内帮搜出上千万两的传言,显然不可信。朱由检若有钱,像朱由检这种苦行僧一般的君主,根本不可能做出耍钱不要命的蠢事。再则内常的收入一直是盐税占了大部分,明末的盐政向来疲软,加上朱由检年年发内窄之银,哪里能积攒下上千万两。
    朱由检经常被这银子问题困扰,以至当初提及修横东南水利时。只能用“可扰民否?。来婉拒。
    之前没见到银子还有些不放心,此番见到了银子,朱由检心中大定。
    翌日,又有言官上疏抨击赵岩兼任山东盐运使的政令,顿时惹毛了朱由检,联整顿自己的蛋糕关你鸟事,直接让那几个言官摘帽子滚蛋。为了让日子能过得清闲,朱由检还特地加了个:“且永不录用。”
    虽然官员在愚皇,但皇帝的权力还是很大的,只要不是军阀,只要还在治下,要谁死谁就得死。
    但那些官员显然也不是吃素的,阳奉阴违的功夫也不是当今方才练就,就在朱由检下令锦衣卫严查盐商受贿官员名单之时,锦衣卫却放着那些大鱼不抓,开始到处罗捕小虾米。
    孙耀光正惬意的躺在府衙后院的卧房,新纳的小妾捏肩揉腿的伺候着,让孙耀光舒服的哼了出来。手里把玩着一尊精巧的玉象。
    还是在外为官好啊!不看家里的黄脸婆脸色,最让孙耀光得意的是。上个月又入账了五万两银子。两淮盐商果然出手大方。
    除了五万两银子,还有一些古玩玉器,皆是精美华贵。
    一般像他这样的知府,除非淮商来此贩盐,否则不会有孝敬,不过赵岩得罪了两淮盐商,盐商找他不过是写道弹劾的奏折。
    弹劾之人自是赵岩,两淮盐商并保证,还有一些官场上的同僚一同发力,那赵岩很快就会被整倒了。
    赵岩的实力,孙耀光最清楚不过了,手上精兵数万,虽贩私盐。但圣上显然也是投鼠忌器,倒台自是不可能。
    不过就算不可能倒台,起码也会灰溜溜的移镇他处,想通其中关节后。孙耀光却未有所顾忌,还是很配合的参了赵岩一本。
    话说铁打的莱州城,纸糊的灯。得罪他赵岩又如何。他还能打进莱州城要他命不成?何况孙耀光平日在登莱所见,那赵岩虽胆大包天,但在一些事情上还是较为安分的小打进莱州城公然报复他显然不太可能。
    至于将他逼反,以孙耀光想来一般是不可能的。就算可能,为了这五万两银子也值得一搏。
    参了赵岩一本后,孙耀光随即让人严防匪盗袭城,并亲自整顿了一番城防。莱州城被孔有德围了几个月,防守能力大为加强,毕竟很多百姓都经历过那种阵仗了。
    孙耀光的如意算盘打得啪啪响,却未想到捉拿他的锦衣卫已经进了莱州城,当锦衣卫闯进衙门时,孙耀光顿如雷击。
    当日孙耀光就被带往京师查办,他正是被锦衣卫看上的小虾米之一,而其他大鱼悉数不抓。
    在京师孙耀光见到了几个朝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