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阀治世-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政策一下,士兵的积极性果然提高了许多,每天晚上,几乎人人都在努力学习,一些自我放弃的士兵,经过教委劝导后,也苦着脸加入了学习的行列。
    学好了有赏,学不好了无法升职。升职的是待遇提高最快的方式,排长一个月军饷达到五两,连长达到七两,营长每个月十五两。
    “大家要努力学习,以后我们将军还会扩招许多人马。到时候那些新兵就得你们去带,谁立了功,又会认字的就谁去带。”一营教委李慎行在那滔滔不绝的说道:“要是不学,就算立了再大的功,以后也只是小兵一个。我们的口号是什么?”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下面的士兵齐声答道。
    “那你们想不想当将军?”李慎行大声问道。
    “想。”回答非常洪亮,没有任何犹豫,人人都希望能像霍去病、岳飞那些将军一样,带着兵马抗击异族。
    “既然想就好好学,有什么不懂的,先生们会教。其实这也没什么难的,只要循序渐进就好了。只要把拼音学会了,把字典看懂了。就算是你每天学会写两个字,那么三年后你也能认识两千个字,到那时升营长有什么难的。”李慎行扯着嗓子大声说道,在军中当了大半年教委,嗓门也练大了。
    李慎行的话给下面的士兵注满了信心,貌似这东西也不是那么难啊!
    其他几个营的教委的话几乎如出一辙,把各营对学文的士气鼓舞了起来。以至于每天晚上,每营士兵都在挑灯夜读,就连白天训练休息期间,许多士兵也拿着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
    ……
    各营营长对与士兵扫盲方面表现得很有压力,每个月各营的扫盲成绩都有对比,同时每个月还有训练大比。
    训练大比赢了,扫盲方面拉下了得挨训。扫盲成绩上去了,训练被拉下了又得挨训,每个月赵勇和王文岳二人都被训得灰头土脸。林毅的骑兵营缺少对比,则好上一些,若是被骑兵二营的扫盲进展比下去了,也难免要挨训。
    骑兵营训练的武器也变了,淘汰了弓箭,装备了一种新研制出来的骑枪。这种骑枪种四斤,是步兵所用燧发枪的缩小版。有效射程在100米,80米内能洞穿扎甲。
    还装备了一种比较方便的枪套,发射完子弹后可以把抢插进枪套里,然后换马刀近战。
    赵岩则在不断的编写高级数学教材,每日教炮兵营的主炮手弹道学。
    苏步恒做为炮兵营营长,对弹道学的学习很上心,在军中任职过的苏步恒自然知道,赵岩看重的是能力。
    若是他拿不出高人一等的能力,营长这个职务估计得换人。
    赵岩也重点教苏步恒,毕竟培养出一个能上轨道的人,他就能从炮兵营的训练中抽出身来。
    火炮正源源不断的生产了出来,到了九月,75毫米野战炮已经装备了一百多门,这种75野战炮有效射程虽然只有1200米左右,但去能把炮弹打出2000米,最大仰角35度。
    榴弹在1200米内才有攻坚能力,但发射的榴弹在2000米内却有对敌杀伤能力,是一种不错的野战炮。
    火炮实验室进过了一个多月的实验,确定出了一种260斤的75毫米榴弹炮,倍径只有13倍,管长0。97米,装药量也少了将近一半,对防御工事的有效射程只有300米,最大射程1200米。
    这种75毫米野战榴弹炮的主要作用就是发射榴弹杀伤1200米内的敌军,最大仰角65度,重量比75米野战加农炮轻了一半。
    首先榴弹炮的重量本身就比加农炮要轻,再则这种款榴弹炮牺牲了射程,重量才降低到260斤。
    260斤的重量,一匹马就能拉着走了。
    这种榴弹炮主要装备步兵营炮兵,而炮兵营的火炮主要装备75毫米野战加农炮,另外还需要装备一些口径再大一些的攻城炮。
    每们火炮都配备马匹牵拉,对机动性的要求就是能有多快就有多快。
    同时这种轻便的野战榴弹炮,可以装备到骑炮营,虽然说炮兵营也有马,但炮兵营的主要任务是超远程杀伤和攻坚,配备的火炮较重,所以机动性更低。
    骑炮营装备这种轻便的火炮,主要的作用就是火力支援,杀伤敌军,机动性会更强。骑炮营目前还没有组建,也不是那么急迫。
    野战炮的制式确定了下来,火炮实验室的主要研发方向变成了榴弹引爆引信,以及中、重型攻城炮的研究。
    这种75毫米火炮的榴弹,杀伤直径在八米左右。
    榴弹关键的就是爆炸时间,若是打到几百米的高空中爆炸,那肯定炸不到人。后世的榴弹技术是触地爆炸,这年代还没那么强大的技术,只能用引信定时爆炸。
    所以要与火炮型号、距离相对应,设计出爆炸时间不同的榴弹,配合炮兵对这些数据的熟悉程度,才能发挥出真正的杀伤力。
    中、重型攻城炮的作用主要是城防、攻城,以及海军使用。
    火炮实验室经常发生火炮炸膛事件,不过有安全导火索在,人都提前跑远远的了,火炮研究非常方便。
    这个年代的火炮实验非常困难,主要是没有安全导火索,所以新型火炮涌现速度不是那么快。
    而赵岩的火炮实验室,用上了铁模铸炮技术,加上安全导火索,几乎每天都有新型火炮实验出来,然后记录下各种数据,继续研究新型火炮……
    ————
    第一更!
第九章:丰收、粮行
    艳阳高照,农田中的小麦已经变得金黄,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八月半,地里的小麦已经到了收成的时候了。
    赵岩也从炮兵营中抽身而出,两个月的训练,基本上他知道的或者不知道的都倒了出去,脑子里实在是没货了。
    今后的训练只能炮兵营自己摸索了,训练成果还是比较显著的。两个月不断发射着教练弹,游隙值已经降低到了1/26,炮兵也初步掌握了榴弹的发射,什么距离用几秒爆炸的榴弹都死记硬背了下去。
    一万五千多名士兵都听下手头的训练,到田间地头忙帮收购春小麦,还有一部分则去帮助那些新招来的流民秋播。
    “原本计划招募十万青壮,不过现在还有一万多的缺额,总人口达到三十二万人。”唐正泽报告了流民的招募情况。
    原本计划在秋播前招募到十万名青壮,不过到目前只招募到九万。
    “实际屯田人数有多少?”赵岩问道。
    “实际屯田人数二十一万人,剩余十一万人中有五万多名妇女,两万多名孩子,还有四万老人。”唐正泽翻开账本报告道。
    那些未分配到地里屯田的,都是家庭破碎的妇女,以及孤儿,无人赡养的老人。
    “找些媒婆把那五万名妇女嫁出去。”
    “已经安排了。”唐正泽点头道,这程序还是比较上轨道的。
    “那些老人,让他们平时养些鸡鸭猪羊,安排些不太重的活,实在干不动的就养着。那些孤儿,嗯!我们收拢了多少孤儿?”赵岩问道。
    “已经有三万两千人,男童两万零三百人,女童一万一千七百人。”
    一到灾荒,首先被抛弃的就是儿童。若是受灾严重了,说不定会把孩子杀来吃。
    “文龙,你去宣传一下,让人去领养这些孩子。”赵岩对张步云说道,张步云点头应道:“明白。”
    “看来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要尽早解决啊!”赵岩叹了一声,师资力量还不够。媛儿目前学得也很认真,当老师估计是没问题了,可以办个女子学校让她去教。
    “主公不如先成立一个书院,专门培养师资,然后把学堂规模慢慢扩大。”刘衡建议道。
    “嗯!一会仲平你去落实。”
    ……
    赵岩带着人行到地头,让人挖开一块红薯地。他关心的还是这红薯的产量,只要有足够的红薯,就能在这生产荒废的乱世活人,不至于损耗了太多元气。
    挖了一小块地,拿到秤上一秤,又算了一下,一亩产量大概2000多斤,离后世的亩产万斤相差甚远。
    又挖了几块地,亩产最高的不过5000斤,不过极少。最低的不过1500斤。
    现在离霜降还有一段时间,产量还能提一些,不过顶天也就再长一个多月,产量最多也就高个两三百斤。
    平均值大概在3000斤左右。
    显然还是品种问题,红薯也是有品种之分的。不过有这个产量也已经不错了,就算是最低的1500斤,也比小麦的产量高出了四五倍,看来那些农家肥没白下。
    开春种下了大概十万亩红薯,按照3000斤的平均值来算,也有15万吨红薯收获,这个数值可能有些出入,不过一般不会差到哪去,足够养活五十多万人一年时间了。如此多的红薯产出,赵岩连忙让人扩大地窖,以便储藏这些红薯。
    春小麦亩产也就一石超过一些,在200斤到300斤之间,这么低的产量几乎不会出现小麦倒伏的现象。
    这样的产量在当代也能算是丰收了,北方的小麦亩产都在一石左右。
    唐贤明带着县衙的主簿和十几个衙役已经来统计田亩了,统计之后给赵岩报了个五千两的税银。
    赵岩很爽快的把银子交了,唐正泽见赵岩交了银子,对赵岩问道:“大人,这些费用要不要摊到地租里去?”
    “不用,地租就按照三麦九薯的比例收吧!”赵岩说道,“另外要卖粮的,以公道价钱收。”
    “公道……呃……”唐正泽一时不知道多少才是公道的价钱。
    “就是卖了,我们卖出去还能赚一笔的价钱,每石小麦利润控制在一两银子即可,红薯每石收二钱银子。”赵岩说道。
    赵岩定下了地租的收取方式,那些屯民听了都欢天喜地。
    每户都分到了50亩地,其中一半中了小麦。今年每户产出的小麦都在30石左右,交掉三成,还剩下20石左右。
    红薯交掉九成,按照唐正泽给出平均值来算,还有40石。一年下来竟然收了60石粮食。
    往年当佃户,一年下来能有个十多石粮食就不错了。把40石红薯卖了,虽然每石只有二钱银子,但也有8两银子啊!那些小麦就留着自己吃好了。
    再加上今年乡勇大比时领到的赏银,一年也有十多两的收入。这样的收入对于处于社会上层的人来说并不算什么。但能分摊到每个佃户身上,那就天下仅有,主要还是粮食产量增加了许多倍。
    若是去年种红薯时没有把底肥施足,今年也不可能收上这么多的粮食。
    佃户赚得多,今年肯定能过个肥年。
    赵岩更在意还是粮食产量,不过他赚得也多,15万吨红薯,在这个到处受灾的年代,运作得好最少也有50万两入账,不过赵岩并不打算赚这些银子。
    赵家堡、安民堡、平寇堡三个区域的屯地的丰收,以及亩产3000斤红薯的消息传到山外的屯地,那些正在播种的流民们顿时焕发出巨大的热情。
    外面屯地的流民一户都分到了50亩地,原本让他们一半种小麦,一半中红薯还有些不乐意,因为人们并不懂得红薯是什么。
    参观了赵家堡种出的红薯后,他们对种红薯的积极性非常高。因为大部分地租都算到红薯里去了,而且剩下的红薯卖到的银子还很丰厚。
    ……
    赵岩一群人回去后算了半天,留下8万吨红薯就够了,赵岩手下的屯民、工匠、军队加在一起,也只有40万人,40万人吃大半年顶天也有10万吨红薯了,除了红薯还有30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